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旅居香港的南京籍作家葛亮的最新短篇小说集。收入其中的七篇小说,尽管披着悬疑和惊悚小说的外衣,但其内核,还是直指人性的复杂、丰富与幽暗。在营造神秘与悬疑意象方面,葛亮体现出了不俗的功力;在美食、书籍、音乐等细节元素的设置与描述上,又充分展现了其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深厚文化积淀;而跟他之前作品一脉相承的,是文字的凝炼、克制与讲究。值得一读再读的一本小书。只是友情提醒,胆子小的读者,请不要在深夜独处时阅读本书,可能会影响睡眠。
看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葛亮写得吗?好通俗好像网络小说……当然文笔是很美的,故事是很猎奇诡谲的,但也仅仅如此了。如果10分可以打7分,3星半吧。但还是打了4星,因为确实很好看啊。。。#No. 52#
葛亮是对文字有敬畏,有要求。七个短篇故事,《不见》看得人透心凉,简直避暑良方。
《龙舟》和《竹奴》以前就看过,比较喜欢《问米》和《罐子》,鲜红凛冽,“彼岸处,刹那间似有一两点星火,不明亮,但足够暖。”命运无常,很多事情由不得人。三星半,写的挺有意思的。
从《朱雀》,《北鸢》宏大的历史叙事回归到日常生活的脉络,辗转南北,抽丝剥茧,看到人心底的情感和欲望,悬疑是一种表现手法,也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从《问米》中也看到葛亮作为作者的另一面向,有惊喜,期待更多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大神的文字里有金陵烟水气,诸如朱雀和北鸢这样的长篇其实更加适合他,徐徐缓缓的将气氛展开,一点点堆叠,像是画画时一层层上薄色的手法,他写烹饪、写戏曲时有很自然的老派调性,像是在心口蜿蜒爬行的虫子,有时冰凉有时温暖,而短篇相对而言则要有点弱下去,总是指望能够看到大的发展或者跌宕的情节,反而没有读长篇时能够完全方由自己沉入他构建的世界里。他说披着悬疑的外壳下,依旧写的是人性,但总归不能忽视那层外壳,在形式上显得略略隔靴搔痒
问米:生生生,虽生何用? | 不见:泡在醋中的蛋壳,一点点软化破碎 | 罐子:一文饼,一匙鲜 | 朱鹮:世上多半是混混沌沌的囫囵人 | 最喜欢的是罐子和朱鹮,其实说来这几个故事大多都是复仇的故事,只是感叹葛亮熬煮的浮生汤里,终究是浮浮沉沉看不透的世人。
书斋里的小说家:俗套。
前五篇都未读过,不知是否之前曾收录在其它已出版的集子中(印象中,我读过他的四个短篇集《戏年》《七声》《谜鸦》《浣熊》里皆不包含这些篇目),另外收录了两篇我读过的作品,其中《竹奴》即曾经收录在南大社版《浣熊》中的《竹夫人》,且在结尾处有较大修改(私以为新的改动不如原版那版精彩,而且改动之后,致敬曹禺先生的意味也要淡了不少)。新读的五个短篇里,开篇的《问米》还算有些意思,其它四篇都是华丽有余,内涵不足,谋篇布局和文字皆精美,可惜都只是类型文学而已,而且似有“电影剧本”的既视感,空有一副好骨架,好读是好读,而且情节往往引人入胜,可惜少了些血肉。以前曾说葛亮的文学才华不足以支撑其文学野心,现在则要说其才华用在了歧路上,与其文学野心的发展路线不相匹配。
像《故事会》,谈不上悬疑推理。最先看的是《七声》,感觉不错,然后看了《北鸢》,有些惊艳,再然后《戏年》《问米》,emmmm这位作家以后有机会再读吧。
尬得不行。故事会的故事,被夹生半熟的文风写出来,好像就高人一等了。书里送海报和明信片也就算了,打开外壳,内页居然也是作者照片,不知道是卖书还是卖写真,服了。
文字老练,文字营造的气氛、文字营造的感觉都很好,情节布局感觉差了一些,有些篇目读完有些不知所云,有些感觉是为了逆转而逆转。相对来说,比较喜欢《不见》《罐子》《朱鹮》几篇。
开头都挺好的,可能为了刻意追求出乎意料而变得不太符合逻辑。饼摊大了,细枝末节就会粘锅,食之五味,弃之可惜,
下午西西弗书店买的,晚上就看完了,买之前看了豆瓣评分,可能书评大多是刷的。没有那么悬疑,很多地方有些生硬,其中一篇像是电影《天欲》的类似剧情。性描写真是尴尬。三点五星吧
就你看过福克纳啊。就你看过艾米丽的玫瑰啊。
真看不得年轻女子主动献身老挫男或者老挫男摧残少女的情节,有点作呕,除此之外故事还行。
开篇《问米》简直像三流地摊小说,差点弃了,还好坚持下去,后面渐入佳境。一个疑问是什么作家会把自己做成明信片书内封送读者诸君,未免过于自恋吧。
或许是当年《七声》的印象太深,葛亮的书里,《北鸢》之外,始终还是偏爱短篇些。不过这本去年的新集子却不大葛亮,尽管文笔和细节依然保持着细腻的风格,但立意有太多前人的影子,读起来是流畅的,也很有画面感(这恐怕也和作者对电影情有独钟有关),只是整体上这类新城市诡谈的写法没能跳出此前李碧华的窠臼,部分篇目比如《罐子》这个核心道具有点像章诒和女囚系列中那本《刘氏女》,《竹奴》的人物和情节走向则有反向《雷雨》的设定(读完发现作者在篇末写明了是致敬曹禺的),《龙舟》前半部分的乱伦甚至很《晚娘》等等,惊喜会打了不少折扣,情绪上也过于阴翳了一些。
3.5星。七个短篇。都市怪谈。有几篇睡前读的背脊发凉。
比较普通。
> 问米
61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8-07-17 22:11:55
旅居香港的南京籍作家葛亮的最新短篇小说集。收入其中的七篇小说,尽管披着悬疑和惊悚小说的外衣,但其内核,还是直指人性的复杂、丰富与幽暗。在营造神秘与悬疑意象方面,葛亮体现出了不俗的功力;在美食、书籍、音乐等细节元素的设置与描述上,又充分展现了其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深厚文化积淀;而跟他之前作品一脉相承的,是文字的凝炼、克制与讲究。值得一读再读的一本小书。只是友情提醒,胆子小的读者,请不要在深夜独处时阅读本书,可能会影响睡眠。
54 有用 林雨飞 2018-07-12 19:19:10
看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葛亮写得吗?好通俗好像网络小说……当然文笔是很美的,故事是很猎奇诡谲的,但也仅仅如此了。如果10分可以打7分,3星半吧。但还是打了4星,因为确实很好看啊。。。#No. 52#
57 有用 水净陈桉 2018-07-17 19:53:39
葛亮是对文字有敬畏,有要求。七个短篇故事,《不见》看得人透心凉,简直避暑良方。
41 有用 미행 2018-06-28 21:53:21
《龙舟》和《竹奴》以前就看过,比较喜欢《问米》和《罐子》,鲜红凛冽,“彼岸处,刹那间似有一两点星火,不明亮,但足够暖。”命运无常,很多事情由不得人。三星半,写的挺有意思的。
34 有用 沪上芬芳斋 2018-08-19 21:02:02
从《朱雀》,《北鸢》宏大的历史叙事回归到日常生活的脉络,辗转南北,抽丝剥茧,看到人心底的情感和欲望,悬疑是一种表现手法,也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从《问米》中也看到葛亮作为作者的另一面向,有惊喜,期待更多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27 有用 南云禾Dagny 2018-07-01 10:56:45
大神的文字里有金陵烟水气,诸如朱雀和北鸢这样的长篇其实更加适合他,徐徐缓缓的将气氛展开,一点点堆叠,像是画画时一层层上薄色的手法,他写烹饪、写戏曲时有很自然的老派调性,像是在心口蜿蜒爬行的虫子,有时冰凉有时温暖,而短篇相对而言则要有点弱下去,总是指望能够看到大的发展或者跌宕的情节,反而没有读长篇时能够完全方由自己沉入他构建的世界里。他说披着悬疑的外壳下,依旧写的是人性,但总归不能忽视那层外壳,在形式上显得略略隔靴搔痒
22 有用 奈 2018-07-01 12:31:58
问米:生生生,虽生何用? | 不见:泡在醋中的蛋壳,一点点软化破碎 | 罐子:一文饼,一匙鲜 | 朱鹮:世上多半是混混沌沌的囫囵人 | 最喜欢的是罐子和朱鹮,其实说来这几个故事大多都是复仇的故事,只是感叹葛亮熬煮的浮生汤里,终究是浮浮沉沉看不透的世人。
20 有用 把噗 2018-07-09 14:05:13
书斋里的小说家:俗套。
8 有用 别的树 2018-08-04 11:04:06
前五篇都未读过,不知是否之前曾收录在其它已出版的集子中(印象中,我读过他的四个短篇集《戏年》《七声》《谜鸦》《浣熊》里皆不包含这些篇目),另外收录了两篇我读过的作品,其中《竹奴》即曾经收录在南大社版《浣熊》中的《竹夫人》,且在结尾处有较大修改(私以为新的改动不如原版那版精彩,而且改动之后,致敬曹禺先生的意味也要淡了不少)。新读的五个短篇里,开篇的《问米》还算有些意思,其它四篇都是华丽有余,内涵不足,谋篇布局和文字皆精美,可惜都只是类型文学而已,而且似有“电影剧本”的既视感,空有一副好骨架,好读是好读,而且情节往往引人入胜,可惜少了些血肉。以前曾说葛亮的文学才华不足以支撑其文学野心,现在则要说其才华用在了歧路上,与其文学野心的发展路线不相匹配。
8 有用 小番茄 2018-07-19 22:45:46
像《故事会》,谈不上悬疑推理。最先看的是《七声》,感觉不错,然后看了《北鸢》,有些惊艳,再然后《戏年》《问米》,emmmm这位作家以后有机会再读吧。
20 有用 不在暗处 2018-07-19 13:56:09
尬得不行。故事会的故事,被夹生半熟的文风写出来,好像就高人一等了。书里送海报和明信片也就算了,打开外壳,内页居然也是作者照片,不知道是卖书还是卖写真,服了。
4 有用 暗夜大佬 2018-08-14 20:50:57
文字老练,文字营造的气氛、文字营造的感觉都很好,情节布局感觉差了一些,有些篇目读完有些不知所云,有些感觉是为了逆转而逆转。相对来说,比较喜欢《不见》《罐子》《朱鹮》几篇。
7 有用 有时海零 2018-07-12 07:12:14
开头都挺好的,可能为了刻意追求出乎意料而变得不太符合逻辑。饼摊大了,细枝末节就会粘锅,食之五味,弃之可惜,
4 有用 苏联宇宙空间站 2018-07-05 23:31:03
下午西西弗书店买的,晚上就看完了,买之前看了豆瓣评分,可能书评大多是刷的。没有那么悬疑,很多地方有些生硬,其中一篇像是电影《天欲》的类似剧情。性描写真是尴尬。三点五星吧
6 有用 丹阳 2018-12-12 14:27:38
就你看过福克纳啊。就你看过艾米丽的玫瑰啊。
2 有用 momo 2022-09-23 17:29:39 江西
真看不得年轻女子主动献身老挫男或者老挫男摧残少女的情节,有点作呕,除此之外故事还行。
2 有用 波豆豆 2023-07-08 11:13:16 天津
开篇《问米》简直像三流地摊小说,差点弃了,还好坚持下去,后面渐入佳境。一个疑问是什么作家会把自己做成明信片书内封送读者诸君,未免过于自恋吧。
1 有用 bookbug 2019-04-02 17:45:20
或许是当年《七声》的印象太深,葛亮的书里,《北鸢》之外,始终还是偏爱短篇些。不过这本去年的新集子却不大葛亮,尽管文笔和细节依然保持着细腻的风格,但立意有太多前人的影子,读起来是流畅的,也很有画面感(这恐怕也和作者对电影情有独钟有关),只是整体上这类新城市诡谈的写法没能跳出此前李碧华的窠臼,部分篇目比如《罐子》这个核心道具有点像章诒和女囚系列中那本《刘氏女》,《竹奴》的人物和情节走向则有反向《雷雨》的设定(读完发现作者在篇末写明了是致敬曹禺的),《龙舟》前半部分的乱伦甚至很《晚娘》等等,惊喜会打了不少折扣,情绪上也过于阴翳了一些。
2 有用 快哉风 2018-08-13 21:53:40
3.5星。七个短篇。都市怪谈。有几篇睡前读的背脊发凉。
3 有用 北青萝 2019-08-12 10:03:11
比较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