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個案篇寫的更好一些,理論篇的理論還沒有太全面。
文章都是发表文章也没做什么修改,作为书的意义并不大。理论上并没多大建树,新意全无。个案几篇都不错,童岭的有点灌水。很喜欢程苏东提出的文献学不仅是作为一种方法,更应该成为思想史和学术史研究的主体的观点。
感觉多数文章都在强调一件事,就是在承认异文的前提下重视文本细读。或许可以认为,前者是要进入文本流播的现场,后者是要进入文本制作的现场。不过既然追求“现场感”,那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历史学的阵地了。那么,怎样把自己区别于知识社会史和思想史呢?
部分文章不错。
白瞎了好选题
林晓光和陈君的几篇文章写得最为清晰。罗师的两篇应该是凑数的,和主题关系不大。
前面是发言稿吧。
说实话,这本书还是延续了他们的一贯风格,理论想法很大胆,落实到具体的就不行了。个案篇当中程苏东、林晓光的文章启发最大,徐建委的文章从诗篇次序讨论《毛诗》的历史主义和《春秋学》解释倾向的转变,是用新角度说老结论。陈君的文章现在看来是很常见的历史书写。童岭、罗剑波的文章我也能写,怀疑童岭是不是数据库校证。孙少华是当中最拉的一个,这种啰啰嗦嗦,话都说不明白的写法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比较适合大一小朋友清洗脑子
可以说林晓光老师是我中古文献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选读,学方法(抱佛脚
林文甚好,童文算是对最近日的功课有帮助吧。
讹言行诏筹-屈原考-集部文献的特殊性-汉魏之际诸文体齐备造成的文学独立幻觉-经义在汉魏隋唐间对文学的持续影响:注疏-宋代文学的五朵金花:科举、家族、政权、民族、地域,及为史学打工-传统古代文学研究取径①作家、作品、文学史②史料考释汉书五行志的四层文本内部矛盾-类书、选本、私人钞本的著者主观性对抄钞录文本的影响-毛诗形成的汉代春秋学背景-春秋繁露五行部分的三层文本肌理-和刻本晋书载记
论文集而已,仅有数篇值得一读,其余凑数的也不少…三星给部分文章
林晓光两篇启发最大。其中亦有不作可也的文章。
若干文章过于充数,大部分已经刊过,如此结集,实在毫无诚意
四星是对书内学者的学术探索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其实没太看懂,特别是“理论篇”的全部,以及“个案篇”中与理论相结合的部分。想知道这几位老师主要的理论和方法是什么?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如何与早期文本研究相结的?最终得到了关于早期文本的哪些启发?希望有人能写一篇《“周秦汉唐读书会”关于“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问题的研究综述》
有所启发,其实本质就是要在写钞本文献的研究中以贾还贾、以孔还孔。
文本生成与流传的复杂过程,这些在文本中有所表现,如文本中的层累,裂痕,反之可以从后者观照前者。在应用不同部类中相同文献时,要意识到部类之间文献载录、传播等方面的不同,即文本性质与文献来源,文本生成与衍化,文献截取方式与解读的差异,对材料求全固然重要,对不同文本特殊性的重视更应强调。文本的正文与注文为不同的文本层次,注文文本在提高正文文本经典性的同时,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割裂正文文本的完整性。文本的多系统化过程,文本的不同系统,层次都应注意。对文学史及写法的反思,学科传统的文学史多以纯文学为标准,文学性为研究起点导致对古代文本与历史的识别与玻璃,进而在被剥离的部分中进行重构,形成连续的文学问题与文学史,文学研究容易变为“预设研究”。对诗经编次与毛诗的讨论,认为春秋时可能存在汉人意义上的诗传。
启予者
>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
5 有用 玉山信士 2018-03-15 15:35:55
個案篇寫的更好一些,理論篇的理論還沒有太全面。
4 有用 溼骨林蛞蝓 2018-09-23 20:20:57
文章都是发表文章也没做什么修改,作为书的意义并不大。理论上并没多大建树,新意全无。个案几篇都不错,童岭的有点灌水。很喜欢程苏东提出的文献学不仅是作为一种方法,更应该成为思想史和学术史研究的主体的观点。
5 有用 Michishirube 2019-03-06 14:00:11
感觉多数文章都在强调一件事,就是在承认异文的前提下重视文本细读。或许可以认为,前者是要进入文本流播的现场,后者是要进入文本制作的现场。不过既然追求“现场感”,那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历史学的阵地了。那么,怎样把自己区别于知识社会史和思想史呢?
2 有用 文禾斗 2020-07-15 22:00:52
部分文章不错。
1 有用 优质资深拍嗝师 2019-06-14 20:08:02
白瞎了好选题
1 有用 墨绪 2019-04-29 17:36:10
林晓光和陈君的几篇文章写得最为清晰。罗师的两篇应该是凑数的,和主题关系不大。
0 有用 执一 2022-01-19 15:59:43
前面是发言稿吧。
1 有用 籀门 2022-05-06 10:19:59
说实话,这本书还是延续了他们的一贯风格,理论想法很大胆,落实到具体的就不行了。个案篇当中程苏东、林晓光的文章启发最大,徐建委的文章从诗篇次序讨论《毛诗》的历史主义和《春秋学》解释倾向的转变,是用新角度说老结论。陈君的文章现在看来是很常见的历史书写。童岭、罗剑波的文章我也能写,怀疑童岭是不是数据库校证。孙少华是当中最拉的一个,这种啰啰嗦嗦,话都说不明白的写法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0 有用 寒渚泊舟 2023-09-16 15:45:03 北京
比较适合大一小朋友清洗脑子
0 有用 勉之 2023-06-27 12:42:05 中国香港
可以说林晓光老师是我中古文献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0 有用 濛濛时雨 2023-10-10 18:15:28 北京
选读,学方法(抱佛脚
0 有用 小贝 2023-04-16 11:44:34 天津
林文甚好,童文算是对最近日的功课有帮助吧。
0 有用 肢解或被欺骗的 2025-01-01 18:04:38 浙江
讹言行诏筹-屈原考-集部文献的特殊性-汉魏之际诸文体齐备造成的文学独立幻觉-经义在汉魏隋唐间对文学的持续影响:注疏-宋代文学的五朵金花:科举、家族、政权、民族、地域,及为史学打工-传统古代文学研究取径①作家、作品、文学史②史料考释汉书五行志的四层文本内部矛盾-类书、选本、私人钞本的著者主观性对抄钞录文本的影响-毛诗形成的汉代春秋学背景-春秋繁露五行部分的三层文本肌理-和刻本晋书载记
0 有用 流谢 2021-01-14 20:09:35
论文集而已,仅有数篇值得一读,其余凑数的也不少…三星给部分文章
0 有用 虫臂观生 2018-03-26 16:05:56
林晓光两篇启发最大。其中亦有不作可也的文章。
0 有用 殷顽民 2020-05-20 23:53:05
若干文章过于充数,大部分已经刊过,如此结集,实在毫无诚意
1 有用 思适斋中小学生 2020-04-04 22:57:17
四星是对书内学者的学术探索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其实没太看懂,特别是“理论篇”的全部,以及“个案篇”中与理论相结合的部分。想知道这几位老师主要的理论和方法是什么?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如何与早期文本研究相结的?最终得到了关于早期文本的哪些启发?希望有人能写一篇《“周秦汉唐读书会”关于“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问题的研究综述》
0 有用 🌗 2021-05-12 20:48:29
有所启发,其实本质就是要在写钞本文献的研究中以贾还贾、以孔还孔。
0 有用 中国心 2021-01-11 19:30:30
文本生成与流传的复杂过程,这些在文本中有所表现,如文本中的层累,裂痕,反之可以从后者观照前者。在应用不同部类中相同文献时,要意识到部类之间文献载录、传播等方面的不同,即文本性质与文献来源,文本生成与衍化,文献截取方式与解读的差异,对材料求全固然重要,对不同文本特殊性的重视更应强调。文本的正文与注文为不同的文本层次,注文文本在提高正文文本经典性的同时,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割裂正文文本的完整性。文本的多系统化过程,文本的不同系统,层次都应注意。对文学史及写法的反思,学科传统的文学史多以纯文学为标准,文学性为研究起点导致对古代文本与历史的识别与玻璃,进而在被剥离的部分中进行重构,形成连续的文学问题与文学史,文学研究容易变为“预设研究”。对诗经编次与毛诗的讨论,认为春秋时可能存在汉人意义上的诗传。
0 有用 事有難言齋主人 2019-04-04 13:00:57
启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