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品方: 巴别塔文化
原作名: The Radetzky March
译者: 曹英华
出版年: 2018-2-1
页数: 442
定价: 49.8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失落的经典
ISBN: 9787545534535
内容简介 · · · · · ·
《拉德茨基进行曲》通过描写特罗塔一家四代从1859年到1916年的经历,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逐步衰落。“拉德茨基进行曲”原本是对1813年前后反拿破仑的奥地利统帅拉德茨基和对哈布斯堡王朝往昔的颂歌。这部小说以此命名,表达了作者对帝国往昔的怀念,是作者唱的“一首奥地利的安魂曲”。面对20世纪的现实,作者深知奥匈帝国的“荣华”已经不可能恢复。
————————————————————————————————
编辑推荐
1.约瑟夫•罗特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和托马斯•曼的《魔山》、歌德的《亲和力》、卡夫卡的《审判》等一同获得《理想藏书》德语文学排名的前十,并同时获得最佳德语小说第八名。
2.《拉德茨基进行曲》英文首版时,得到了两位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库切和戈迪默的推荐,戈迪默还为《拉德茨基进行曲》撰写了长篇导读。
3.《拉德茨基进行曲》是一部哈布斯堡王朝的史诗!...
《拉德茨基进行曲》通过描写特罗塔一家四代从1859年到1916年的经历,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逐步衰落。“拉德茨基进行曲”原本是对1813年前后反拿破仑的奥地利统帅拉德茨基和对哈布斯堡王朝往昔的颂歌。这部小说以此命名,表达了作者对帝国往昔的怀念,是作者唱的“一首奥地利的安魂曲”。面对20世纪的现实,作者深知奥匈帝国的“荣华”已经不可能恢复。
————————————————————————————————
编辑推荐
1.约瑟夫•罗特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和托马斯•曼的《魔山》、歌德的《亲和力》、卡夫卡的《审判》等一同获得《理想藏书》德语文学排名的前十,并同时获得最佳德语小说第八名。
2.《拉德茨基进行曲》英文首版时,得到了两位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库切和戈迪默的推荐,戈迪默还为《拉德茨基进行曲》撰写了长篇导读。
3.《拉德茨基进行曲》是一部哈布斯堡王朝的史诗!也是约瑟夫•罗特最具代表的作品。
4.《拉德茨基进行曲》写的不止是特罗塔家族的命运,它也像征了整个奥匈帝国的兴衰消亡,作者把对帝国往昔的审视与怀念,全都倾注在他这部最为平实、看似平淡,却血脉喷张的作品里。
————————————————————————————————
名人推荐
一部杰作……约瑟夫·罗特的所有作品无异于是他运用现代小说写作技巧创作完成的一部悲剧集合体。除了托马斯·曼以外,任何一个其他的当代作家都无法达到像他这样的创作的整体性。他为我们竖立了一根永远不会停止攀爬的梦想标杆——卢卡斯把它称之为无法达到的目标。
——纳丁·戈迪默 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二十世纪德语文学中最深刻、最优秀、可读性最强的文学作品之一:它和托马斯·曼,阿尔弗雷德·德布林以及罗伯特·穆齐尔的最优秀的作品相媲美。
——哈罗德·布鲁姆 当代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 《西方正典》作者
这是一本关于奥匈帝国末日的书,一本关于社会和人的末日的读本,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写就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 爱伦堡,爱创解冻文学潮流的苏联犹太人作家
————————————————————————————————
媒体推荐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约瑟夫·罗斯的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作品通过特洛塔家族的经典传奇故事反映了一战前夕奥匈帝国的社会生活,是一幅文明衰落的完美画像,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也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约翰·库切 《纽约书评》
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约瑟夫·罗特(1894—1939),二十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出生于奥匈帝国东部边境的加利西亚小镇(今波兰东部)。1916年至1918年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维也纳和柏林当新闻记者。平生著有十三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以及散文作品,主要作品有:《拉德茨基进行曲》《皇帝的陵寝》《约伯:一个犹太人的命运》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地方官突然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是由捷克人组成的,由一个忤逆、顽固而愚蠢的民族组成的。噢,“民族”这个概念就是由他们编造出来的。在地方官的思想里,世界上可以有“人民”这个概念,但不能有“民族”这个概念。此外,总督府还颁发了各种各样令人费解的公告和命令,意思是要温和地对待“少数民族”。 冯·特罗塔老爷最痛恨“少数民族”这个词语,因为按照他的理解,“少数民族”不是别的,而是由“革命党人”组合起来的乌合之众。是的,他已经完完全全被这帮乌合之众包围了。他确信,他们正以一种极不寻常的方式在成倍地增长,显得与大众格格不入。而那些“忠诚的爱国者”的生育能力却在不断地下降,他们的后代也越来越少,这一点从他偶尔翻阅的人口统计册中也得到了证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6页 -
"……他那严厉的神情也安详地睡着了,就睡在鼻子和前额之间那安静而垂直的皱褶里,如同风暴隐藏在群山之间的沟壑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人也喜欢 · · · · · ·
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拉德茨基进行曲》故事梗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拉德茨基进行曲》讲述的是特洛塔家族的兴衰故事。 特洛塔是在索尔福里诺战役之后晋封为贵族的新兴家族。一个“特别的小举动”使他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 罗斯将这个“特别的小举动”作为开篇讲述特洛塔家族的故事。在索尔弗里诺战役中,斯洛文尼亚的步兵少尉特洛塔用双手把... (展开)
昨日的破碎世界升向天国

在理想与现实挤压下的英雄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斯特劳斯为了赞扬奥地利陆军元帅拉德茨基而创作的曲子,其创作目的是为了炫耀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从音乐上讲,这首曲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让听众能从中得到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从创作背景来讲,因... (展开)> 更多书评 2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Granta Books (2003)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 (2018)9.1分 281人读过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9.0分 42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0)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经典书目 (混乱时代:预言经典)【中】 (迎风追)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法国《理想藏书》推荐书目之德语文学 (宝王白奖评委)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食莲人 2019-10-19 16:08:43
“依窗而立的那位少妇好似站在爱情和生活之间的哨兵,陌生而亲切。”
1 有用 阿鱼 2019-05-31 21:53:57
【201920】这首由老约翰•施特劳斯作曲,用于炫耀哈布斯堡王朝武力和拉德茨基威风的进行曲,却成了“僵尸”帝国的挽歌。两个时代的撞击,最终把这些视帝国为精神家园的“旧式贵族”撞得粉身碎骨。
1 有用 Section 230 2023-03-02 22:07:52 北京
罗特把曾经各安其位贵族时代的秩序,解释为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传统价值,由于我国解放之后不准作妖的信仰环境,无法做到切身体验这样的价值基础,所以只能形而取其上的空想一下,罗特所怀念的那个回不去的世界。 即兴的英雄是如何被按计划、有目标的,作为国家宣传工具塑造其形象的;福荫于这形象之下的后代子孙,又是如何执着于这一理想形象;如何不堪重负于这一英雄形象,如何一面自弃、一面在自我拯救中,如尘埃般消散无踪。 ... 罗特把曾经各安其位贵族时代的秩序,解释为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传统价值,由于我国解放之后不准作妖的信仰环境,无法做到切身体验这样的价值基础,所以只能形而取其上的空想一下,罗特所怀念的那个回不去的世界。 即兴的英雄是如何被按计划、有目标的,作为国家宣传工具塑造其形象的;福荫于这形象之下的后代子孙,又是如何执着于这一理想形象;如何不堪重负于这一英雄形象,如何一面自弃、一面在自我拯救中,如尘埃般消散无踪。 由此联想到的是《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茨威格,和不久前看过的电影《小城之春》,怀旧的人、事看起来总是那么美好,要么那时正是青葱岁月,要么因为无法身处其间,而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但罗特又是清醒的,他的笔下既有怀恋,也有对那个世界坦率的描述,如同新世界里新希望的虚幻,那个旧世界里也并没有问题的解决答案。 (展开)
11 有用 阿辽沙 2018-04-09 13:14:26
皇帝老死了,帝国完了,那个世界毁灭了。叙述者对此的同情语调。印象最深的是地方官冯特罗塔老爷的形象。有些部分读着让人想起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库普林的《决斗》。布鲁姆西方正典的书目附录中有本书。詹姆斯伍德的《不负责任的自我》中有一篇关于本书的专论,题为《约瑟夫·罗斯(特)的符号帝国》
0 有用 安之 2018-11-16 12:48:12
【阅读时间:5小时】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豹》这部电影。一家人因为祖父愚昧的忠诚而获得了皇帝的垂青,从此祖孙三代都过着有特权的生活。这件事本身就具有讽刺意味,但我们的索尔诺罗斯英雄是个忠诚且正直的人,正如同卡波特的《蒂芙尼的早餐》中的霍莉小姐那样,这祖孙三代人坚信着皇权这一套东西,从来没有反思过。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仍然保持着正直的品性。整个故事有趣之处就在于着眼于孙子身上,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罢了,可... 【阅读时间:5小时】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豹》这部电影。一家人因为祖父愚昧的忠诚而获得了皇帝的垂青,从此祖孙三代都过着有特权的生活。这件事本身就具有讽刺意味,但我们的索尔诺罗斯英雄是个忠诚且正直的人,正如同卡波特的《蒂芙尼的早餐》中的霍莉小姐那样,这祖孙三代人坚信着皇权这一套东西,从来没有反思过。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仍然保持着正直的品性。整个故事有趣之处就在于着眼于孙子身上,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罢了,可他的命运却随着皇权而波动着——他既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平凡人的一员。只不过,如果能写得像雨果、托尔斯泰等人那么长就好啦,看到后面,逐渐就有些厌倦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