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品方: 巴别塔文化
原作名: The Radetzky March
译者: 曹英华
出版年: 2018-2-1
页数: 442
定价: 49.8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失落的经典
ISBN: 9787545534535
内容简介 · · · · · ·
《拉德茨基进行曲》通过描写特罗塔一家四代从1859年到1916年的经历,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逐步衰落。“拉德茨基进行曲”原本是对1813年前后反拿破仑的奥地利统帅拉德茨基和对哈布斯堡王朝往昔的颂歌。这部小说以此命名,表达了作者对帝国往昔的怀念,是作者唱的“一首奥地利的安魂曲”。面对20世纪的现实,作者深知奥匈帝国的“荣华”已经不可能恢复。
————————————————————————————————
编辑推荐
1.约瑟夫•罗特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和托马斯•曼的《魔山》、歌德的《亲和力》、卡夫卡的《审判》等一同获得《理想藏书》德语文学排名的前十,并同时获得最佳德语小说第八名。
2.《拉德茨基进行曲》英文首版时,得到了两位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库切和戈迪默的推荐,戈迪默还为《拉德茨基进行曲》撰写了长篇导读。
3.《拉德茨基进行曲》是一部哈布斯堡王朝的史诗!...
《拉德茨基进行曲》通过描写特罗塔一家四代从1859年到1916年的经历,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逐步衰落。“拉德茨基进行曲”原本是对1813年前后反拿破仑的奥地利统帅拉德茨基和对哈布斯堡王朝往昔的颂歌。这部小说以此命名,表达了作者对帝国往昔的怀念,是作者唱的“一首奥地利的安魂曲”。面对20世纪的现实,作者深知奥匈帝国的“荣华”已经不可能恢复。
————————————————————————————————
编辑推荐
1.约瑟夫•罗特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和托马斯•曼的《魔山》、歌德的《亲和力》、卡夫卡的《审判》等一同获得《理想藏书》德语文学排名的前十,并同时获得最佳德语小说第八名。
2.《拉德茨基进行曲》英文首版时,得到了两位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库切和戈迪默的推荐,戈迪默还为《拉德茨基进行曲》撰写了长篇导读。
3.《拉德茨基进行曲》是一部哈布斯堡王朝的史诗!也是约瑟夫•罗特最具代表的作品。
4.《拉德茨基进行曲》写的不止是特罗塔家族的命运,它也像征了整个奥匈帝国的兴衰消亡,作者把对帝国往昔的审视与怀念,全都倾注在他这部最为平实、看似平淡,却血脉喷张的作品里。
————————————————————————————————
名人推荐
一部杰作……约瑟夫·罗特的所有作品无异于是他运用现代小说写作技巧创作完成的一部悲剧集合体。除了托马斯·曼以外,任何一个其他的当代作家都无法达到像他这样的创作的整体性。他为我们竖立了一根永远不会停止攀爬的梦想标杆——卢卡斯把它称之为无法达到的目标。
——纳丁·戈迪默 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二十世纪德语文学中最深刻、最优秀、可读性最强的文学作品之一:它和托马斯·曼,阿尔弗雷德·德布林以及罗伯特·穆齐尔的最优秀的作品相媲美。
——哈罗德·布鲁姆 当代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 《西方正典》作者
这是一本关于奥匈帝国末日的书,一本关于社会和人的末日的读本,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写就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 爱伦堡,爱创解冻文学潮流的苏联犹太人作家
————————————————————————————————
媒体推荐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约瑟夫·罗斯的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作品通过特洛塔家族的经典传奇故事反映了一战前夕奥匈帝国的社会生活,是一幅文明衰落的完美画像,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也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约翰·库切 《纽约书评》
作者简介 · · · · · ·
约瑟夫·罗特(1894—1939),二十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出生于奥匈帝国东部边境的加利西亚小镇(今波兰东部)。1916年至1918年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维也纳和柏林当新闻记者。平生著有十三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以及散文作品,主要作品有:《拉德茨基进行曲》《皇帝的陵寝》《约伯:一个犹太人的命运》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地方官突然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是由捷克人组成的,由一个忤逆、顽固而愚蠢的民族组成的。噢,“民族”这个概念就是由他们编造出来的。在地方官的思想里,世界上可以有“人民”这个概念,但不能有“民族”这个概念。此外,总督府还颁发了各种各样令人费解的公告和命令,意思是要温和地对待“少数民族”。 冯·特罗塔老爷最痛恨“少数民族”这个词语,因为按照他的理解,“少数民族”不是别的,而是由“革命党人”组合起来的乌合之众。是的,他已经完完全全被这帮乌合之众包围了。他确信,他们正以一种极不寻常的方式在成倍地增长,显得与大众格格不入。而那些“忠诚的爱国者”的生育能力却在不断地下降,他们的后代也越来越少,这一点从他偶尔翻阅的人口统计册中也得到了证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6页 -
"……他那严厉的神情也安详地睡着了,就睡在鼻子和前额之间那安静而垂直的皱褶里,如同风暴隐藏在群山之间的沟壑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拉德茨基进行曲》故事梗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拉德茨基进行曲》讲述的是特洛塔家族的兴衰故事。 特洛塔是在索尔福里诺战役之后晋封为贵族的新兴家族。一个“特别的小举动”使他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 罗斯将这个“特别的小举动”作为开篇讲述特洛塔家族的故事。在索尔弗里诺战役中,斯洛文尼亚的步兵少尉特洛塔用双手把... (展开)
关于社会和人的末日的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末尾处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因为狂欢和大雨显得格外具有现实向的象征意义,一如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在索尔费里诺战役中冒失的举起了望远镜,巴尔干六百年那本书里满是瑕疵的帝国继承人的巡视路线,没有遇害大概才是奇迹——没错,特罗塔,索尔费里诺英雄,那一个循规蹈矩的步兵少... (展开)
在理想与现实挤压下的英雄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斯特劳斯为了赞扬奥地利陆军元帅拉德茨基而创作的曲子,其创作目的是为了炫耀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从音乐上讲,这首曲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让听众能从中得到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从创作背景来讲,因...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
地方官突然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是由捷克人组成的,由一个忤逆、顽固而愚蠢的民族组成的。噢,“民族”这个概念就是由他们编造出来的。在地方官的思想里,世界上可以有“人民”这个概念,但不能有“民族”这个概念。此外,总督府还颁发了各种各样令人费解的公告和命令,意思是要温和地对待“少数民族”。 冯·特罗塔老爷最痛恨“少数民族”这个词语,因为按照他的理解,“少数民族”不是别的,而是由“革命党人”组合起来的乌合之...
2018-04-19 16:46 1人喜欢
地方官突然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是由捷克人组成的,由一个忤逆、顽固而愚蠢的民族组成的。噢,“民族”这个概念就是由他们编造出来的。在地方官的思想里,世界上可以有“人民”这个概念,但不能有“民族”这个概念。此外,总督府还颁发了各种各样令人费解的公告和命令,意思是要温和地对待“少数民族”。 冯·特罗塔老爷最痛恨“少数民族”这个词语,因为按照他的理解,“少数民族”不是别的,而是由“革命党人”组合起来的乌合之众。是的,他已经完完全全被这帮乌合之众包围了。他确信,他们正以一种极不寻常的方式在成倍地增长,显得与大众格格不入。而那些“忠诚的爱国者”的生育能力却在不断地下降,他们的后代也越来越少,这一点从他偶尔翻阅的人口统计册中也得到了证实。 引自第286页 回应 2018-04-19 16:46 -
助理进来汇报工作:昨天捷克工人又举行了聚会;科索沃的庆祝聚会已出了布告;一个“斯拉夫国家”的代表团—这里指塞尔维亚和俄国,不过,官方从来不这样称呼—定于明天到达;德语社会民主党表现越来越活跃;纱厂有个工人遭到同事的殴打,据说—但后来被密探证实—是因为他拒绝加入那个赤色组织。这一切都使地方官感到忧心忡忡、怒火中烧、痛心疾首。那些老百姓不安守本分,损害国家利益,谩骂侮辱陛下,藐视法律的权威,仿佛他...
2018-04-19 16:34 1人喜欢
助理进来汇报工作:昨天捷克工人又举行了聚会;科索沃的庆祝聚会已出了布告;一个“斯拉夫国家”的代表团—这里指塞尔维亚和俄国,不过,官方从来不这样称呼—定于明天到达;德语社会民主党表现越来越活跃;纱厂有个工人遭到同事的殴打,据说—但后来被密探证实—是因为他拒绝加入那个赤色组织。这一切都使地方官感到忧心忡忡、怒火中烧、痛心疾首。那些老百姓不安守本分,损害国家利益,谩骂侮辱陛下,藐视法律的权威,仿佛他们生来就是要搅乱社会的安宁,破坏政府的规矩,践踏官员的尊严,建立捷克人学说,选举反对派议员,他们的所作所为矛头直指地方官本人。他开始只是藐视那些要求自治的民族和要求更多权利的“人民”。后来,他渐渐地憎恨他们,憎恨那些大声疾呼的人、煽风点火的人和发表选举演说的人。
回应 2018-04-19 16:34 -
-
RW ((¯﹃¯))
1.“所有的历史事实,”律师继续说道,“在编入教科书时都被改写了。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孩子们需要能理解和仿效的榜样。事实的真相他们长大后自然会去了解!” 2.他对皇帝、对真理、对美德、对正义的天真幻想已经破灭,忍耐和沉默将伴他度过余生。他似乎已经明白,是谎言、狡黠和奸诈在维持着世界的秩序、法令的威严和皇帝的荣光。 3.一切生物需要时间生长,一切消失的生命需要时间才能被遗忘。然而,一切存在过的生命物体...2019-02-25 15:20
-
这个帝国注定要灭亡。一旦皇帝闭上眼睛,我们就会立即分崩离析。巴尔干半岛比我们更强大。所有的民族要建立自己独立的肮脏的小国家,就连犹太人也会在巴勒斯坦拥出一个国王来。在维也纳,社会民主党人的汗水早已发臭,环城大道上的情形让人无法忍受;工人们举起红旗参加罢工旅行;维也纳市长是个虔诚的管理者;牧师们跟着人们走,在教堂里用捷克语布道;皇家剧院上演不成体统的犹太剧;每个星期都有一个匈牙利厕所建筑商成为男...
2018-04-19 16:26
-
助理进来汇报工作:昨天捷克工人又举行了聚会;科索沃的庆祝聚会已出了布告;一个“斯拉夫国家”的代表团—这里指塞尔维亚和俄国,不过,官方从来不这样称呼—定于明天到达;德语社会民主党表现越来越活跃;纱厂有个工人遭到同事的殴打,据说—但后来被密探证实—是因为他拒绝加入那个赤色组织。这一切都使地方官感到忧心忡忡、怒火中烧、痛心疾首。那些老百姓不安守本分,损害国家利益,谩骂侮辱陛下,藐视法律的权威,仿佛他...
2018-04-19 16:34 1人喜欢
助理进来汇报工作:昨天捷克工人又举行了聚会;科索沃的庆祝聚会已出了布告;一个“斯拉夫国家”的代表团—这里指塞尔维亚和俄国,不过,官方从来不这样称呼—定于明天到达;德语社会民主党表现越来越活跃;纱厂有个工人遭到同事的殴打,据说—但后来被密探证实—是因为他拒绝加入那个赤色组织。这一切都使地方官感到忧心忡忡、怒火中烧、痛心疾首。那些老百姓不安守本分,损害国家利益,谩骂侮辱陛下,藐视法律的权威,仿佛他们生来就是要搅乱社会的安宁,破坏政府的规矩,践踏官员的尊严,建立捷克人学说,选举反对派议员,他们的所作所为矛头直指地方官本人。他开始只是藐视那些要求自治的民族和要求更多权利的“人民”。后来,他渐渐地憎恨他们,憎恨那些大声疾呼的人、煽风点火的人和发表选举演说的人。
回应 2018-04-19 16:34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
全场一本包邮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Granta Books (2003)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 (2018)9.4分 110人读过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9.0分 33人读过
-
Everyman's Library (1996)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 (爱玛·包法利)
-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经典书目 (混乱时代:预言经典)【中】 (迎风追)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法国《理想藏书》推荐书目之德语文学 (诸葛青云片糕)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弓刀)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马大象 2020-01-02
【藏书阁打卡】之前没有怎么听过罗特的名字,知道这本书才让我对他产生兴趣。这本通过一个家族三代人的历史去描绘一个“美好年代”逝去的奥匈帝国。和茨威格相比,罗特的怀旧情结可能更加明显一些。 在这本书中,奥匈帝国的衰亡并不是因为一战,战争只是帝国死亡的一个结果。这种描述社会巨大变迁的小说中外都有很多,但是从读者的角度,后世之人得到感受远远不如同代的读者那种悲伤又无奈的心情,吝于表达同情的读者,可能关注点... 【藏书阁打卡】之前没有怎么听过罗特的名字,知道这本书才让我对他产生兴趣。这本通过一个家族三代人的历史去描绘一个“美好年代”逝去的奥匈帝国。和茨威格相比,罗特的怀旧情结可能更加明显一些。 在这本书中,奥匈帝国的衰亡并不是因为一战,战争只是帝国死亡的一个结果。这种描述社会巨大变迁的小说中外都有很多,但是从读者的角度,后世之人得到感受远远不如同代的读者那种悲伤又无奈的心情,吝于表达同情的读者,可能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父子关系和家族命运上,这部小说无疑是宿命式的,所有的人物都是在向一个确定的人生结局进发。作者用一首乐曲作为小说的标题,这本书自然绕不开“音乐性”这个话题(话说这首曲子真的是太普及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本名罢了),书中反复出现的音乐元素,帝国的荣耀,都在一点点融化在时代的大潮中。 (展开)
1 有用 不系舟 2019-05-12
用一个家族的衰亡为帝国高唱一首挽歌。一个时代不可挽回地毁灭,另一个时代正势不可挡地到来,而有些人活在在祖辈的荣光里,行走在历史的阴影中,无所适从地、孤独地被两个时代冲撞得粉碎了。
12 有用 [已注销] 2018-03-14
特罗塔三代人的命运预示着奥匈帝国慢慢消亡。帝国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不会再有如此庞大的种族混杂的群体,民族主义暴力的时代正在到来,希特勒和斯大林就在眼前。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小说将悲剧性带入一个家族的命运,每个人都被束缚在自己的角色中。当卡尔·约瑟夫写给父亲的信中宣布自己将离开军队的消息时,父亲和儿子的世界都开始崩塌。所有有关何为尊严和荣誉的认识都在改变。只是有一天,地区长官抬起头来,发现一切都变了—... 特罗塔三代人的命运预示着奥匈帝国慢慢消亡。帝国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不会再有如此庞大的种族混杂的群体,民族主义暴力的时代正在到来,希特勒和斯大林就在眼前。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小说将悲剧性带入一个家族的命运,每个人都被束缚在自己的角色中。当卡尔·约瑟夫写给父亲的信中宣布自己将离开军队的消息时,父亲和儿子的世界都开始崩塌。所有有关何为尊严和荣誉的认识都在改变。只是有一天,地区长官抬起头来,发现一切都变了——虽然他从来没注意过这些变化是怎么到来的。 (展开)
0 有用 HeyMarjorie 2018-11-06
同是编年体式的历史家族小说,这本比起百年孤独就差远了,也许是我并不能真正理解奥匈文学的缘故。小说内容有些单调,叙述偏平淡,虽描绘了奥匈帝国从盛世走向末日之景,但很难引起读者共鸣。全书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那时候的人们靠着回忆生活,就如同现在的人们靠着迅速忘却生活一样。”
1 有用 RW 2019-02-03
特罗塔家族成于偶然,靠着舍命护主一跃龙门,却依旧撇不尽骨子里的局限与平庸。父辈祖辈维系家族荣誉来得沧桑艰辛,便如垂老的皇帝努力撑起帝国最后的生机。然而终究是徒劳的,他们的子孙对于这沿袭的荣耀没有任何感触。肆意挥霍着光环生活,直到油灯枯竭之际才幡然挣扎,最后如同帝国加速陨落一样,以一个不光彩的,更为宿命化的方式死去。
0 有用 茶色先生Chase 2020-12-30
如父如子
0 有用 乔攸 2020-12-29
大概今年读过的最后一本书了吧。风格有些白,哲学思辨依然很强,读起来其实很快,而且一口气看下来有些段落言辞浅淡但是让人无比难受,大概这就是衰败的魅力......
1 有用 流心煎蛋 2020-12-11
“一切生物需要时间生长,一切消失的生命需要时间才能被遗忘。然而,一切存在过的生命物体都会留下它们的印迹。那时,人们是靠回忆生活,就如同今天人们是靠迅速彻底的忘却来生活一样。”
0 有用 叶可食 2020-12-10
冷峻,孤独和颓败
0 有用 俏皮猫 2020-11-26
透过一家三代人的命运见证皇朝帝国的衰落。英雄主义开始,英雄主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