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当大海有了智慧,
第一个念头竟是杀人……
连续104周《明镜周刊》排行榜冠军
狂销300万册的德国出版史奇迹!
◎ 编辑推荐
☆ 连续104周《明镜周刊》排行榜冠军,狂销300万册的德国出版史奇迹!《群》世界级的成功让施茨廷在德国与迈 克尔·克莱顿、丹·布朗平起平坐。
☆ 硬科幻杰作,有生之年必读。甫一出版即荣获多项大奖:2004年国际柯林书奖(文学类),2005年德国库特拉斯维兹奖年度科幻小说,2005年德国科幻小说奖,2005年德国出版界金羽奖,2005年德国犯罪小说奖。
☆ 当大海有了智慧,第一个念头竟是杀人……世界各地灾难频发,大陆架甚至崩移进而引发海啸,石油业者和环保分子、爱国军人及各领域的科学家,他们会怎样面对来自深海的“复仇者”?
☆ 发生在《深渊》(詹姆斯·卡梅隆执导)里的《后天》式灾难,惊心动魄的而又令人欲罢不能。好莱坞已购得此...
当大海有了智慧,
第一个念头竟是杀人……
连续104周《明镜周刊》排行榜冠军
狂销300万册的德国出版史奇迹!
◎ 编辑推荐
☆ 连续104周《明镜周刊》排行榜冠军,狂销300万册的德国出版史奇迹!《群》世界级的成功让施茨廷在德国与迈 克尔·克莱顿、丹·布朗平起平坐。
☆ 硬科幻杰作,有生之年必读。甫一出版即荣获多项大奖:2004年国际柯林书奖(文学类),2005年德国库特拉斯维兹奖年度科幻小说,2005年德国科幻小说奖,2005年德国出版界金羽奖,2005年德国犯罪小说奖。
☆ 当大海有了智慧,第一个念头竟是杀人……世界各地灾难频发,大陆架甚至崩移进而引发海啸,石油业者和环保分子、爱国军人及各领域的科学家,他们会怎样面对来自深海的“复仇者”?
☆ 发生在《深渊》(詹姆斯·卡梅隆执导)里的《后天》式灾难,惊心动魄的而又令人欲罢不能。好莱坞已购得此书影视版权。
☆《群》的男主角西古尔·约翰逊,黄金单身汉、魅力中年型男、都会雅痞、无可救药的品味狂和美食家,就算远赴海上钻油平台,也要随身带着高级红酒跟下酒的芝士,俨然一位“海上007”。
◎ 内容简介
海的世界里,似乎有了什么联盟、策略,有计划和智慧。
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计划?又是“什么”导演了这一切?
科学家不得不承认,人类对这颗自以为统治千万年的星球,了解的程度并不比太空多。
在秘鲁,一名渔夫从海上消失了。
法国顶级餐厅“三个胖子”的厨房里,鲜美的龙虾用它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厨,然后,自己爆炸了;来自海底的讯息,从都市下水道流泻蔓延……
加拿大沿海的鲸群迟到了好几个星期,赏鲸民众欢喜相迎时,竟反常地联手展开攻击。
蚌类开始拥有导航的本领,甚至和鲸鱼商量好合作战略?
战舰水母引发了中毒恐慌;一群群剧毒的水母聚集岸边,威胁着澳洲和印尼。
交织在深海中的电缆被扯断了,大西洋两岸完全失去联系,电话、网络顿时成了废物;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地球上最重要的贸易命脉一一瘫痪。
而当人类共同面对这样惊惧灭绝的末日时,却连对手是什么,甚至有没有对手,都一无所知。
于是,石油业者和狂热环保分子、激进爱国军人携手合作,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天文学家共同切磋,一起面对完全未知的敌人,同时上演了一场无知、贪婪、敬畏、谦逊、慈悲、掠夺,所有人性的圣洁和卑劣交织错落的大时代剧。
◎ 媒体推荐
这部集大成的科幻惊悚小说,将斯蒂芬·金和迈克尔·克莱顿作了完美的结合。
——《加州海岸报》
因为施茨廷的文字魔咒,就算天塌下来读者也不会觉察。
—— 德国《日报》
情节布局紧张悬疑、叙事生动、结构紧密,是长久以来难得一见的小说杰作……历经了令人屏息的几百页之后,你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这片海洋。
—— 德国《焦点》周刊
这是一部投映到读者脑中的电影,每个环节都锐不可当,让读者享受到知识的快感并沉醉其中。
——《科隆城市报》
本书充满了刺激和悬疑,主题是这么富有原创性和挑衅意味,但其中夹杂的科学知识又扎实无比,堪称一杯由事实、惊悚和科幻调制出来的鸡尾酒。
—— 德国《时代周刊》
◎ 名人推荐
在阅读《群》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联想到观赏 DISCOVERY 影片时的感觉,然而,文字有时还要胜过摄影镜头,因为文字更能创造出想象的空间,在读者的眼前展开比影像更具有说服力,甚至更具有魅力的画面。也因此,钟爱海洋的人,一定不可错过这本小说;而没来得及去亲近海洋的人,更要读这本小说,因为必定会由此认识到海洋的迷人之处,……海洋就在我们的周围,环绕着我们,但讽刺的是,我们对于它的了解还不如对太空的认识。它到底有多深?多广?在那见不到光的深处,到底有没有潜藏着一种生物,将对人类的世界展开反扑呢?或许《群》不能给我们解答,但它已对那神秘莫测的黑暗,投射下了一束耀眼的光。
——作家 郝誉翔
群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弗兰克·施茨廷(Frank Schätzing),1957年出生,在科隆过着多彩多姿的生活: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同时也是热情的业余厨师和受过训练的潜水员。
1995年,施茨廷的首部小说《科隆911》即让他成为畅销书作家;2000年的政治惊悚小说《悄无 声息》则被媒体誉为“对这即将结束的世纪,所捕捉到的精彩瞬间”;2004年,《群》大放异彩,让施茨廷与迈克尔·克莱顿、丹·布朗等国际作家平起平坐,也让德国人首度学会了“海啸”这个词。无巧不成书,《群》出版后九个月,震惊世界的东南亚海啸发生,世人纷纷追问他如何能“预测”此事。《群》大获成功后,施茨廷利用写作时没用上的剩余五分之四资料,写出了《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同样大卖。
《群》始于施茨廷数年前的梦境;而《群》的男主角西古尔·约翰逊,黄金单身汉、魅力中年型男、都会雅痞、无可救药的品味...
弗兰克·施茨廷(Frank Schätzing),1957年出生,在科隆过着多彩多姿的生活: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同时也是热情的业余厨师和受过训练的潜水员。
1995年,施茨廷的首部小说《科隆911》即让他成为畅销书作家;2000年的政治惊悚小说《悄无 声息》则被媒体誉为“对这即将结束的世纪,所捕捉到的精彩瞬间”;2004年,《群》大放异彩,让施茨廷与迈克尔·克莱顿、丹·布朗等国际作家平起平坐,也让德国人首度学会了“海啸”这个词。无巧不成书,《群》出版后九个月,震惊世界的东南亚海啸发生,世人纷纷追问他如何能“预测”此事。《群》大获成功后,施茨廷利用写作时没用上的剩余五分之四资料,写出了《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同样大卖。
《群》始于施茨廷数年前的梦境;而《群》的男主角西古尔·约翰逊,黄金单身汉、魅力中年型男、都会雅痞、无可救药的品味狂和美食家,就算远赴海上钻油平台,也要随身带着高级红酒跟下酒的芝士,这些描述,很难不使人联想到是作者自己的投射。
施茨廷为了《群》花了三年阅读相关资料,包括海洋生物学、地质学、海底探勘等,着手写作也花了两年时间。虽然《群》描写了水母毒杀游客、鲸鱼攻击船只,但施茨廷本人仍旧照常潜水。
2007年,施茨廷因《群》和《海》,获邀担任德国电视二台(ZDF)未来纪录片《2057》节目主持人。同年获颁德国地理学会“Stein im Brett 地理知识推广贡献奖”。
目录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群"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群"的人也喜欢 · · · · · ·
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面对未知的存在,享受生命的快乐



太厚、太厚、還是太厚
> 更多书评 42篇
论坛 · · · · · ·
左看右看,这都是爽文 | 来自风儿啦啦啦 | 2024-09-05 15:40:22 | |
无语了(剧透) | 来自槿生_Sarah | 2 回应 | 2024-09-05 12:13:0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Hodder Paperbacks (2007)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8)7.9分 687人读过
-
野人 (2007年08月29日)8.6分 115人读过
-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70829)8.0分 14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后浪2018书目」 (后浪)
- 后浪文学 (后浪文学)
- 购书单【1】 (波豆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1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群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urmamamaya 2022-10-24 22:39:51 浙江
不知道如何评价,整本书有点像一个头重脚轻的畸形娃娃,想要创造无国界小说于是增加篇幅但在揭示真相的时候却有些乏力。但是过人之处也很明显。从“虫、怪物、甲烷、气候灾难……我们最好趁现在多喝几杯。”的心态到进入yrr的生命体验,读者想要去尝试抛却人类的价值坐标,认识自然。这大概也是《群》的主旨之一。
2 有用 阳极-半导体 2020-10-16 17:30:49
更像剧本,而非小说,硬科幻,所以倒数几章没有高潮感。可以说人类对于海洋的想象力,远不如对宇宙的想象力,这本小说也一样。
17 有用 风满蜃气楼 2018-06-06 17:46:04
当隐藏在神秘深海中的古老智慧再也无法忍受人类的嚣张时,操纵海中一切生物在世界范围内投放傀儡杀手,制造大量几乎无人生还的毁灭性灾难。宏大的主题,扎实的学科知识,细致的科普分析,且画面感十足;如果不是篇幅太长支线太多看到最后有些乏力,我可能会给五星。一些长段落很喜欢,尤其是终章,对一颗诞生于远古格陵兰岛的小微粒乘着洋流环绕地球一周的娓娓叙述很动人。微粒旅行地球一周是一千年,一千次这样的旅行之后,海床就... 当隐藏在神秘深海中的古老智慧再也无法忍受人类的嚣张时,操纵海中一切生物在世界范围内投放傀儡杀手,制造大量几乎无人生还的毁灭性灾难。宏大的主题,扎实的学科知识,细致的科普分析,且画面感十足;如果不是篇幅太长支线太多看到最后有些乏力,我可能会给五星。一些长段落很喜欢,尤其是终章,对一颗诞生于远古格陵兰岛的小微粒乘着洋流环绕地球一周的娓娓叙述很动人。微粒旅行地球一周是一千年,一千次这样的旅行之后,海床就将彻底更新一回,更新一百次之后,海床和海洋都将消失,陆地将聚在一起或被拉扯开来,新的海洋诞生,世界的面容也将变得不同。而人的存在在其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我们有什么理由自认智慧超过其他一切物种?翻完近一千页书稿后回到最初,看到首页那句“爱情比海洋更深邃”的献词,忽然有点感动。 (展开)
5 有用 三皮 2018-08-15 20:35:21
一部厚厚的悬疑小说,故事精彩。终究关乎人、人类如何和地球生物共存的主题,想起了最近看到的北极熊新闻。 厚重感和书中的悬念以及无名无形入侵各种动物神经系统的 Yrr 引起的恐惧感相匹配。深蓝的书口,营造的氛围和悬念迭出的故事,相得益彰。
37 有用 李戚 2018-08-14 19:41:45
真的是很期待这个小说才速速买的。结果书页的底部洇染得很厉害,色口一摸就掉色一手蓝,刷漆的味道三四天都散不下去,打开包闻一会儿脸都过敏。平装能定价138就做成这样子,是不是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