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桥 短评

热门
  • 31 王小差🐺 2019-04-23 23:59:58

    德军因为傲慢在诺曼底输给盟军一招,英军又因为自大在阿纳姆让回德军一城。“肉食者”依然能挂满勋章受人尊重,但是绝望的伞兵们只能发出最后的电文“弹尽粮绝,天佑吾王”。

  • 26 六尺之上 2019-03-20 22:44:00

    二战结束前盟军最伟大的一次……失败。尽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几千士兵的生命为陆军元帅一次愚蠢的错误买单,估计没人会觉得光荣。另外,标榜自己是战争迷的人,麻烦你们读读这本书,再想想你们还迷不迷了。

  • 5 鎮長 2020-02-05 21:28:34

    古有云:一將功成萬骨枯,有時候,士兵的性命就這樣被輕率地犧牲就更讓人感到無奈與憤怒。跟諾曼第登陸時,艾森豪威爾的兢兢業業相比,顯然當時的盟軍將帥都已經被一開始的成功沖昏了頭,腦海中都只有想地著搶奪“首位攻入柏林”的榮耀,蒙哥馬利固然搞砸,相信巴頓也不會好到哪兒去。書中描述的空降師將士們的英勇與無奈成強烈對比,還有那些為了解放而努力的荷蘭平民,另外,雙方在戰場的一點騎士精神也是小小的插曲。向為了自由犧牲的將士致敬。

  • 8 Windie Chai 2019-12-08 10:38:53

    来自普通士兵的大量细节故事,更加凸显了这场行动的惨烈和无助。

  • 9 江湖新骗子 2020-06-07 06:05:24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现在虽然已经变成了一个梗,但是这种上位者想当然的、自负傲慢的态度到了战争中就会如本书所描绘的市场-花园行动一样,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数以万计的优秀的士兵和普通平民的伤亡。诚然我们如今不过是事后诸葛亮,也不可否认的确存在着很多不可抗因素,甚至不禁设想如果取得了成功这将是一场多么伟大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战役;然而也不得不承认,盟军高级官员对于计划成功的畅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认为德军士兵已经兵败如山倒,古人云“骄兵必败”,诚不欺我。那时候的通讯手段之局限,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想象,(在我看来)是导致失败的第二大因素。总而言之,在本书的开头,在作者言明计划的隐患时,我的心就碎了,从此只是随着战事的推进愈发难受,那么多鲜活的坚定的生命啊。

  • 2 ポポ 2020-04-28 20:39:25

    采访那么多人写得这么细作者已经很厉害了,就是读得很累

  • 3 Hilda 2020-02-25 20:02:51

    那时的战争真的不是精准的手术刀般的打击,说绞肉机真的不为过啊。 这要是成功了一定青史留名。但异想天开加上过度自大的轻敌,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军人往火坑里推。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都不容易...两边打得都惨烈。

  • 3 海扬尘 2019-01-24 09:24:28

    谨慎有余的蒙哥马利在速度、大胆、精确性和突然性上下注——所有这一切全都源自一个地面和空降行动同时进行的精确计划,而这个计划又相应地把赌注押在德军的瓦解和兵力不足之上。“我们似乎违背了拿破仑的格言,即成功的把握有75%的时候再作战,然后那另外的25%就听天由命了。英国人把它颠倒了,是75%靠听天由命。”即使如此行动仍有成功的可能,然而造化弄人,英勇的英军第1伞兵师在占领大桥后苦守9日,最终被迫抛下伤员突围撤退。“主力部队是那么强大,然而却无法走上那最后的几公里路来到我们这里。最难以忍受的是那种感觉,我觉得我们是牺牲品。”在将要胜利前的溃败让人无法忍受。疲惫的德国人打赢这一战靠的是党卫军装甲师。虽然战斗惨烈,德国人和英国人之间还是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骑士风度,在东线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 2 LaoBai 2020-02-29 17:58:49

    一场只有10天的失败的战斗,留下了一个历史上最大空降作战的记录。 但作为科尼利厄斯.瑞恩二战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比第一部《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要差很多,这部地名太多、人名太多、头绪太多。 瑞恩的二战三部曲按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是《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但成文顺序是1、3、2。

  • 2 𝚢𝚘𝚞𝚗𝚐 2020-05-24 14:15:55

    上级好大喜功盲目乐观的赌局式计划,对情报的置若罔闻,对荷兰人的排斥,对德国人的轻视,对地形的考虑不足,43步兵师的谨慎迟缓,加上频频的恶劣天气和通讯故障,导致行动败在临门一脚,辜负了厄克特部的坚持。数天的付出和牺牲在将领们一次会晤中的轻巧决定下最终归于无形。本书最大的意义可能不在尽可能全面地还原行动的来龙去脉,而在抢救出不少源于个体回忆的鲜活细节,不至于就此泯灭在一个代号中。

  • 1 马马虎虎 2022-03-28 06:59:35

    英勇无畏的一线官兵和傲慢自大的后台指挥,精密设计理想化的战术,却忽略了那么多致命的信息,轰轰烈烈的开始,惨淡的结束。非常精彩的一本纪实报道

  • 1 澜泽 2022-02-20 23:33:55

    战斗在每一个段落与每一个句子间打响。从阿纳姆的废墟和莱茵河底抢救记忆。

  • 1 蜗牛 2022-02-10 14:01:28

    很好的书,读起来很艰难,不知道是自己逻辑能力差还是翻译的问题,觉得宏观上战争线混乱,太重细节。;

  • 0 CIYI 2022-02-18 21:43:38

    看不过瘾!

  • 2 勿在轮下 2022-02-05 20:05:40

    见木不见林,过多战斗小细节,打起来后忽略了战役层面的分析。这种写法用来写诺曼底登陆的一天还行,写一场战役就不行了。

  • 1 啦啦&css 2022-02-05 20:23:38

    市场花园行动,作者采访了许多当时的亲历者,试图还原当时的场景,无数平凡的小人物,在大洪流中被挟裹,被吞没。

  • 0 Atopos 2021-12-18 21:27:48

    通过数以千计的采访还原了marketgarden行动,用类似pov的视角呈现了战争真实的状态,用无数细节告诉你计划永远没有执行重要

  • 0 Leo 2022-01-03 12:18:03

    “市场-花园”行动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一次空前惨痛的失败。书中再现了盟军高层将领的好大喜功,底层官兵的英勇无畏,战役最后结果的大反转,情节跌宕起伏堪比虚构类小说!

  • 0 奇异矩阵 2022-01-19 15:32:26

    2022#1 大型POV式纪实文学,临场感max,文笔极具感染力,跟着那一个个军官,士兵和平民的视角仿佛亲历了那一周绝望而悲壮的战事。事实一次次证明了计划不能做得太满,一定要留下冗余与容错的余地…

  • 2 杜威击败杜鲁门 2021-10-14 09:04:20

    实在是太惨烈了,美国二战那批军人被称为“黄金一代”,包括英国101空降师的勇士们,完全当得起这个称呼。可惜二战正在节节胜利,却由于自大和忙碌乐观,葬送了那么多勇士的生命。可能美国记者有些主观,看得我很想知道没有人想把蒙哥马利扔到军事法庭上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