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外话》的原文摘录

  • 现在我常在北大的课堂上对学生讲,人没必要死乞白赖地做学问,做学问本来就是读书人的穷途末路,因而混学位并不可耻,怎么混都行。信得过我,我还可以帮你混。但既然要做,就要像个做的样儿,要为几十年以后的学术生活,多做一些准备,多用一些功。做狗官多年,能保持人的本色而没有沦为畜生,已经很不容易,遑论学业。 (查看原文)
    Binns 1回复 25赞 2020-11-11 01:08:39
    —— 引自章节:《海昏侯刘贺》书里书外的事儿
  • 至唐朝初年,中国的文字就基本定型,到现在一千四百年左右了,这是一个自然演变的结果,而“简化汉字”集齐附带的排斥所谓“异体字”的规定,捣鼓出来最多也不过六十年上下时间。骤然之间,强行硬造,能合情合理吗?……例如,“洋洋習習”,是描述清雅和谐的样态,但把“習”字简化成“习”之后,一不留神,就很容易看成是“刁民”的“刁”,这可就差得远了。再如“衣服”的“衣”与“農民”的“農”,正体字区别明显,二者绝不可能相混,可是“農”字简化之后的“农”,却与“衣”字何其相似乃尔! (查看原文)
    Binns 9赞 2020-11-10 21:12:43
    —— 引自章节:爱书、觅书与用书——《书记》首发时说的话
  • 汉武帝的祸国殃民路线是一以贯之,至死未休的。知道自己要死了,也还要安排忠实执行既定国策的接班人接着来祸害苍生百姓,凡是自己定下来的,都要按照既定方针办,一样儿也不能改。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恐怕不止出现过这么一次。 (查看原文)
    Binns 3回复 8赞 2020-11-11 18:33:06
    —— 引自章节:《制造汉武帝》的后话
  • 这场大火,大约在傍晚时分,被全部扑灭。第二天,英国公使告诉诸国人员,准备日后向中国政府全部返回存留下来的翰林院书籍,故使馆区中个人带出的书籍,应全部缴出。于是,服部宇之吉便如数上缴了自己带出的《永乐大典》。当然,劫后幸存的《永乐大典》,数量相当有限。 (查看原文)
    Binns 4赞 2020-11-10 22:45:52
    —— 引自章节:扶桑旧书事
  • 北宋时人在雕版印刷过程中既然仍是以“模勒”(摹勒)表述模仿原作书写,那么,从语言的继承性角度向前逆推,唐人似乎也不应该用这一词语来指称雕版印刷。 (查看原文)
    Binns 2赞 2020-11-10 22:13:01
    —— 引自章节:扶桑旧书事
  • 服部氏云,义和拳好汉等清方兵民苦于久攻使馆区而不下,当天便利用稍有一点儿北风的机会,在英国使馆北面相邻的翰林院放火,试图火烧使馆区,以迫使洋人降伏。盖当拳民大举进攻之前,诸国列强决定固守待援的时候,商定把妇女、儿童、老人和病人,集中到馆舍最为宽敞的英国使馆,日本书记官石井的夫人等日本妇女、儿童,就待在离翰林院最近的一所建筑里。这样,被围困的日本人便不得不拼死扑火,以相救助。 …… 当时,服部宇之吉等日本“义勇队”员和一些英国水兵,为扑灭大火,凿破院墙,突入翰林院,把院中的书籍纸片等纷纷投入水池中,以减低火势蔓延的势头。这时服部宇之吉看到了堆积在书架上的《永乐大典》,觉得其他东西扔进水池子里也就算了,却实在舍不得去扔《永乐大典》,可又确实没办法全部都保存下来,就思量怎么也要想办法留几册样本给世人。于是,随便抽了三册,存放到日本妇女的住处后,又返回翰林院,找到狩野直喜和莫里逊博士等人,这样狩野直喜等人也各自带出若干册来。 (查看原文)
    Binns 2赞 2020-11-10 22:36:15
    —— 引自章节:扶桑旧书事
  •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即使是象牙塔中的纯学术研究,也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研究甚至会很严重。在中国,由于近代饱受列强欺侮的历史,过去很多学者持有较强的民族观念,或许尚可理解,而且也曾具有某些积极的社会效应。然而,面对当前的世界形势,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学者,都应该高度警惕它可能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 一段时期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同的原因,一股浓烈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反智民粹主义思潮、由日渐蔓延而至勃然振起。所有有良知、有理智的知识界、文化界人士,不拘左派、右派,对此都应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携起手来,抵制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以促使社会保持健全的理性。 就是在中国古代版刻研究领域,多年前某单位正式公开发行的一部辑录刻书牌记的图录,作者竟然使用“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之岛国劣根性这样的纳粹式语言肆意攻击日本学者的研究。这一事例足以说明,如果听之任之,这些极端思潮的发展,即使是在学术研究当中,也会卑下无止境,癫狂无止境,不只是穿着马夹在互联网上耍耍流氓而已。现实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在还能讲话的时候,每一个有正常教养的人,都有责任過制其增长势头,扼杀其内在的邪恶暴力有一天会膨胀到令我们不能发声的地步的可能。 (查看原文)
    长东 1赞 2020-06-11 10:22:21
    —— 引自章节:写在《中国印刷史研究》出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