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深南之旅 短评

热门 最新
  • 8 木卫二 2019-10-03 22:46:57

    有点寻路美国南部的意思。这居然是保罗索鲁第一次自驾游,而他已经72岁。游记架构是秋、冬、春、夏的自然更迭,就像密西西比河岸,南部农场的农作物,有了一个完整的收成年份(书中被拜访最多的是一些农民)。南方诸州依然有不少种族歧视的暗流,作者更是直接诛心阿肯色州出身的克林顿。不过我较喜欢的,还是对福克纳等南方作家的讨论,包括那位六十几岁开始写作、却不想长命百岁的老玛丽。结尾一篇(不少人可能坚持不到),提升了这本稍显松垮,布满棉花之类填充物的游记。在老人河的欷歔中,有种继续探险不认命的信念。在美国旅行太方便太容易,以至于作家们只能凭空制造一些凶险。作者一边吐槽别人,一边打脸自己,这趟行程中,还有过去在非洲和中国。

  • 10 西西 2018-11-15 12:54:03

    比《老巴塔哥尼亚快车》先收到的是《美国深南之旅》,比起“旅行文学”,这本更像是“调查实录”,它不是告诉你去了什么地方,什么值得一看,而是更深刻的政治隐喻。第一句就非常喜欢,“祝福你,来了就不是陌生人了”,喜欢到把这句话改成了自己公号的关注回复。读到种族问题的段落非常震撼,特别是因为反歧视衍生出来的特权,某些词被编进饶舌歌里成了金曲,同样的词白人讲出来就是歧视;对美国了解不多,也没太注意索鲁的写作年代,都说日本人去了巴黎之后会患上 Paris Syndrome,不知道 Broken American Dream 会不会也成为医学名词?

  • 8 varro 2020-03-19 09:22:45

    一个何伟式作家笔下的美国南方,阳光暴烈,百业凋敝,柏油路上热气蒸腾,人们活在历史的伤口里。在这里,“活的历史”并非修辞,而是仍然弥漫在古董枪店里的内战回忆,至今仍未走出的种族隔离往事,悸动在老兵每一个睡梦里的越战伤痕。不了解南方,就不了解美国。这里有教堂、鲶鱼、橄榄球赛,也有昏暗的酒吧、肮脏的汽车旅馆和轰动一时的枪击案。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和印度后,几近废弃的城镇空空荡荡,繁华消逝,希望褪色。这是福克纳和奥康纳笔下的南方,也是失意者和失语者的南方。

  • 5 Ed Wood 2019-07-07 16:55:02

    保罗最不好看的一本 廉颇老矣

  • 4 Neko 2019-11-13 16:45:50

    为了赚更多的版税,所以才凑这么多字的吗?

  • 1 clamp7 2021-03-01 17:47:52

    随着阅读的过程逐渐减分,看得出来作者试图在自己的故乡复制在全世界旅游的经历,并且深入挖掘南方历史造成的文化差异和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但是不过浮于表面,素材太多故事重复性过高,越读越乏味,果然美国是一个没有什么历史价值的地方。

  • 1 普鲁士蓝 2020-05-05 10:57:05

    理智告诉我要好好读读保罗索鲁!!然而我怎么就是这么不喜欢这种看似游记实则通篇没啥连贯性的叙事且个人偏见又夹杂太多的写法呢!(已经是如此有共鸣的美国南方了,曾经也是北卡人

  • 2 川川长流 2019-10-14 07:58:47

    去年冬天在南京,一天下午闲得无事逛新街口新华书店无意中看到这本书就直接买了,回到北京过了好久才在实体书店里看到,想起来上次在新街口书店买的还是《斯通纳》……

  • 0 明还 2019-10-01 16:00:53

    “是一个梦,有着所有梦境中的扭曲与满足,‘我总在半梦半醒间看到的乡村’。”

  • 0 吴慢慢 2020-06-15 00:51:27

    在南方,没有人真正告别了过去。最坏的部分是他们将永远活在历史后遗症和阴影中,对未来无所适从;最好的部分是它坚定了反复重访失落之地的必要,化解抽象的历史叙事和政治符号,代之以关注具体的人生。偶遇或者专程拜访的人物太多了,绝大部分只有一面之缘,却已足够写成故事,他们被忽略了太久。带着前所未有的善意和同理心去倾听的发现之旅,可能是上年纪了,最后一篇《老人河》很动人。

  • 0 smile 2018-05-02 17:56:38

    满眼都是陌生人。 祝福你:来了就不是陌生人了。 是浓缩的无聊场景,它们的居民为丰富自己吃喝睡的生活进行了可悲的尝试,结果这种无聊得到了强烈的缓和,那是最常见的契诃夫套路。

  • 0 ly的读享生活 2020-10-07 18:26:54

    典型的索鲁游记。厚,沉实,向着幽暗之处。这是一趟巡回南方诸州的旅行。以四季变换分成四部分,然而,自然和景色从来不是索鲁写作的重点,轻笔掠过,只为引起读者对于栖居于这些土地的人们的关注。南方的落后、保守、种族歧视和南方的守望、抗争都在索鲁的笔下,索鲁最关心的是现代化进程里那些曾经繁荣一时后来被抛弃的小镇的命运,他访问了很多“鬼城”,与当地居民交谈,他描述南方乡村的社区感,密西西比河萧条的航运和原野上荒废的铁道,印度移民如何构成南方的亚文化之一,日本企业如何带动地区经济然后移师墨西哥给南方留下中断的难以续接的经济裂缝,他讲述三K党和横行的暴力,福克纳作品的南方意象与渐进的改革方式,他慨叹:“这整片土地,整个南方,都是受到诅咒的……”索鲁足迹所至之处的地方政府,常常觉得索鲁的游记是对他们的羞辱。

  • 0 k 2019-09-14 15:22:05

    穷 绝望 种族隔离和歧视 毫无变化

  • 0 少年老王 2022-04-01 16:44:46

    不知不觉读了三本保罗索鲁的书,这本是最无聊的(前两本是火车大巴扎和铁公鸡),也许美国南部就是个无聊的地方吧。

  • 0 提沙 2022-02-21 05:08:00

    太碎太冗长。

  • 0 慢的节奏 2022-03-13 23:30:28

    看过保罗索鲁最好看的一本,可能是从游记转换成了纪实写作。并且不知道是因为年纪增长还是更理解的原因,刻薄也少了很多。

  • 1 撞强 2022-01-27 15:57:43

    这一次,保罗回到了美国,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去探索美国的南部,带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美国,提起美国大家想到的更多的是纽约,是硅谷这些繁华之地,但是这仅仅是美国的一面,在美国的南部,那里居住着绝大多数的黑人,那里有着很多很多的穷人,在那里是另一面的美国,在那里,人民贫穷,挣扎着。在那里人民寄托之所是教堂,在那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枪展,还有3K党。在保罗的自驾行里,他拜访着,偶遇着各色各样的人们,记录他们眼里的南部,他们眼里的种族隔离,他们的实际生活。书中不止一次提到的一个讽刺,美国每年向非洲等地援助大量的物资,美金,却在改善国民的生活上扣扣索索,也许这就是政治,这种问题我们的郭嘉也随处可见。其实比较下来。我们还真的是落后地区,美国穷人的年收入已经远超我们的中层人民了。。

  • 0 Prank Ocean 2021-11-01 20:42:45

    消逝的繁华褪色的希望,逝去的欢乐,奇怪的廉价商店,绝望的气氛,类似于酒鬼呼出的气息或嘉年华杂耍的味道。南方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就是古老南方这个神秘概念

  • 0 侃叔 2021-12-13 20:53:07

    在iPad里读了几个月的书。步入老年以后的索鲁,兴趣点也由“嘲讽各地风土人情”转为了对社会现实有深度的调查。这么大的年纪,做如此细致的调查,还有如此精彩的呈现,实属不易。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