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荣格把宗教与灵魂等弗洛伊德尚未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引入分析心理学的领域中,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的心灵探索、时代的精神潮流、文学艺术与宗教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荣格还对艺术,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做出了许多精彩的论断。
作者简介 · · · · · ·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北部的康斯坦斯湖畔,1961年逝世。他是瑞士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毕生致力于人类灵魂及其深处奥秘的探索,对研究人类的无意识心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荣格曾受弗洛伊德的器重,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观点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研究的思路与领域。因在里比多、无意识和人格发展的认识上产生重大分歧,特别是对里比多概念的不同见解,导致荣格从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中分裂出来,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把宗教与灵魂等弗洛伊德尚未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引入分析心理学的领域中,以致其中一些概念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较晦涩难懂。荣格的人格理论包括三部分:意识、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他认为,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不同,它潜存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却从来不为人的意识所感知。从无意识这一概念出发,荣格把他的心理学理...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北部的康斯坦斯湖畔,1961年逝世。他是瑞士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毕生致力于人类灵魂及其深处奥秘的探索,对研究人类的无意识心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荣格曾受弗洛伊德的器重,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观点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研究的思路与领域。因在里比多、无意识和人格发展的认识上产生重大分歧,特别是对里比多概念的不同见解,导致荣格从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中分裂出来,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把宗教与灵魂等弗洛伊德尚未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引入分析心理学的领域中,以致其中一些概念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较晦涩难懂。荣格的人格理论包括三部分:意识、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他认为,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不同,它潜存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却从来不为人的意识所感知。从无意识这一概念出发,荣格把他的心理学理论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心灵探索、时代的精神潮流、文学艺术与宗教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
目录 · · · · · ·
Ⅰ 未发现的自我
第一章 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第二章 与大众思想相抗衡的宗教
第三章 西方国家在宗教问题上的观点
第四章 个体对自身的了解
第五章 对生命的哲学解析和心理学解析
第六章 自我认知
第七章 自我认知的意义
Ⅱ 符号与梦的解析
第一章 梦的意义
第二章 潜意识的功能
第三章 梦的语言
第四章 梦的解析中的类型问题
第五章 梦的象征之原型
第六章 宗教象征的功能
第七章 治愈分裂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正如人们所料想的那样,所有的群众运动都极为容易滑到有各种庞大的数字所代表的平面上去。所以,哪里人多,哪里有安全;大家都相信的事物必然是真实的事物,大家都渴望得到的东西,便值得我们去拼命的争取,因而也便是必要的美好的。在喧嚣不定的呼唤中人人都想通过强制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现实愿望,在这种愿望之中,最甜美的生活还是希望人们能够毫无痛苦地回归到甜蜜的儿童时代里,回归到由父母双亲照料一切的天堂里,回归到,听天由命和不负责任的糊涂状态中去。在这种天堂般的天国里,一切问题都由上帝来考虑,一切关怀都由上帝来给你,任何一个问题,都有他现成的答案,所有一切必不可少的需求,都会得到满足,普通人心中的这个天堂之梦是非常幼稚不现实的。惟其如此,他们才从未想到问问自己,到底是谁在支付供给着这种天堂生活?这样,现实问题最终还是要留给更高的政治权威和社会权威来解决,而实际上这个权威非常乐于从命,因为这样一来他的权力就增大了,当然,这种权威手中的权力越大,个人就变得越软弱无助。 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由权威来决定一切的这种社会条件得到了大规模的膨胀和发展,那么,通向专制独裁的道路就无形之中铺就了。个人的自由就会顺理成章成为精神奴役和物质奴役所取而代之了。事实上 ,由于每一种专制和独裁都是不道德的,都是冷酷无情的,所以与那种依然考虑个人因素的制度相比,它在选择自己的统治手段方面具有更多的自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9页 -
最为严重的是,人们今天往往像分析客观事实那样,用科学的理性眼光来看待那些可能会给个人提供超越立场的信仰事实。于是,当个人开始向那些教会及其代言人--人们确信他们能够拯救灵魂--提出问题,进行疑问的时候,他总是得到这样的回答:受某种信条--这是人世间具有决定作用的制度--制约着的社会成员身份,或多或少都是为一些宗教信仰所设计的;他还被告知,对这个信仰者来说,那些已经是他深表怀疑的信仰事实,结果都曾经是具体可靠的历史事件,他也从他们那里知道,某些仪式活动能够产生奇迹般的效果,他们还教育他,基督受难其实就是为了替他将自己从原罪及其后果(即永恒的诅咒)中解救出来。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如果他想要对这些解释做出反应,或对这些教诲加以反省,那么他不得不承认,他根本不懂得这些教诲。于是,在个人面前,结果就只有这两种可供选择的了,或盲目的相信,或因其完全不可理解而抛弃。 如果个人现在还没有完全抛弃他所有的宗教信念的话,那么这是因为宗教冲动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因而也是一种尤其能够表现出人性人文特征的功能。你能扫除一个人心目中的偶像,但是反过来,你还得给他创造另外一个偶像。群众国家的所有领导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得到神话,而且不论何时何地,只要这种性质尚未被强制性的认可,那么取而代之的便常常是那些令人着迷的因素,而且在这些因素之中,充满着金钱,工作,政治影响之类的活动和魅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未发现的自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未发现的自我"的人也喜欢 · · · · · ·
未发现的自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和自己玩耍就已经很热闹了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听了水木丁老师在红豆LIVE上对《未发现的自我》的讲解,也看了文章原文,主要收获如下: 认知和逻辑是两码事,认知更为基础。如一个精神病患者,总是在别人碰他的时候哭闹,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一块玻璃,而玻璃是易碎的,是不能被碰的。逻辑没有错,问题就出在了认知上。所以,盲... (展开)

心理学早期著作——值得一读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关于第13章的invenire一词 | 来自❤ Lane | 1 回应 | 2021-06-02 05:52:1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8.6分 855人读过
-
Signet (2006)8.5分 21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2021)8.9分 56人读过
-
Routledge (2002)暂无评分 1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我偶然看到2 (明生)
- Will (greatabel)
- 想象乌托邦 (一粟与须臾)
- 网易蜗牛读书精选 (邹有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2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未发现的自我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DDDDC 2020-04-01 21:41:39
延续着关于现代人精神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技术不断使得做事情做恶更加容易,一方面不断远去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型故事不被理解,这两个方面加剧了我们对自我认知的困难——不想担负自己该有的责任同时察觉反省能力也在下降,这让政治权力更加容易乘虚而入,人也在权力下更有理由找替罪羊,彼此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就像弗洛姆提到的逃避自由,福山所说的大断裂的现况。这种加剧是精神层面的,也禀赋了当代心理分析者多了一层责任,去把... 延续着关于现代人精神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技术不断使得做事情做恶更加容易,一方面不断远去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型故事不被理解,这两个方面加剧了我们对自我认知的困难——不想担负自己该有的责任同时察觉反省能力也在下降,这让政治权力更加容易乘虚而入,人也在权力下更有理由找替罪羊,彼此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就像弗洛姆提到的逃避自由,福山所说的大断裂的现况。这种加剧是精神层面的,也禀赋了当代心理分析者多了一层责任,去把各种问题和看法表达出来。 PS.荣格的谦虚包容在这个文章依旧是如此,我不觉得他在刻意说“性本恶”,而是“善恶”一直包含一生,只有清楚自己的暴力危险才能形成自我认知,意识到不完善是建立人与人关系的基本。 (展开)
1 有用 ¥#@*(&%¥ 2020-02-22 20:42:00
必读,在当下的时间点读到它,一切还不算太晚
25 有用 missloveable 2019-07-29 22:25:43
只有我觉得翻译有点问题吗
2 有用 顾不上 2020-06-30 20:27:02
这本书告诉人们,不要以为你真的了解自己,如果你能停一停,向内探索心灵的象征世界和潜意识的自我,会发现进入幽暗迷雾缭绕的森林,看上去随意出现的曲径、沼泽、荆棘、苔藓、湖泊、妖精、夜莺、萤火虫,全都暗含深意,但是你身处其中,很难真正【看见】什么。
21 有用 刺尾河豚🌈 2019-12-19 06:08:50
现代人脆弱的自我,烛火一般微弱的直觉,被社会与资本异化的个体,都岌岌可危的在灵魂世界里挣扎。焦虑、不安、迷茫、束缚、恐惧、渺小、失望、痛苦、孤独、疲倦、没有意义……幸福在哪里?突然理解为什么当代艺术是这个鬼样子了,毕竟当代生活不就是这个鬼样子吗!?
0 有用 Wild Scythe 2023-03-03 12:14:47 上海
马上读完了,挺有意思,就是翻译小败笔,看着有点累人。。。
0 有用 Kaspar Hauser 2023-03-02 23:33:53 上海
梦产生象征,而“象征是鲜活的生命本身”,未经矫的原始思维在意识中闪现,足可证明在显意识与自由意志之外,仍有着不为人知的精神构造,即“人类心灵无数的广大领域都还处在黑暗中”。意识就如感官知觉一般都有其限度,既然人的视觉或听觉是如此有限,更遑论人的意识?以现有的浅层意识去认知世界,就如用人类的薄弱视觉去观察世界一样,都并非是真实且完整的世界。而现代人依旧执着于外物、执着于做自己的主人,进而通过社会因素... 梦产生象征,而“象征是鲜活的生命本身”,未经矫的原始思维在意识中闪现,足可证明在显意识与自由意志之外,仍有着不为人知的精神构造,即“人类心灵无数的广大领域都还处在黑暗中”。意识就如感官知觉一般都有其限度,既然人的视觉或听觉是如此有限,更遑论人的意识?以现有的浅层意识去认知世界,就如用人类的薄弱视觉去观察世界一样,都并非是真实且完整的世界。而现代人依旧执着于外物、执着于做自己的主人,进而通过社会因素和与他人的关系来理解自我,而非进入到更广泛的、更幽深的精神层面探索,因此无法意识到人类思想中所充满的偏见与习性、盲目与无知。相对于原始人的潜意识化而言,无论是荣格所处的上个世纪还是现在,都是过于迷失的时代——“曾经,我们就是我们的心灵”,曾经,我们并不思考而是用生命经历。 (展开)
0 有用 椿四十郎 2023-02-15 12:17:48 北京
《未发现的自我》应当翻译为《未发现的自性》更恰当些,荣格用大写的SELF代表完整的人:既包括人的意识部分,也包括广大深邃的无意识部分。荣格的叙述在多本著作里多有重复,几乎是苦口婆心地劝说人们要保持谦卑,要认识到我们意识、我们理性的极其有限的范围,要给与无意识、原型足够的尊重,至少要向对待其他一切客观实在的存在者一样对待无意识、原型。对于无意识的客观实在性,荣格并不是用严格的哲学思考来进行证明,而是... 《未发现的自我》应当翻译为《未发现的自性》更恰当些,荣格用大写的SELF代表完整的人:既包括人的意识部分,也包括广大深邃的无意识部分。荣格的叙述在多本著作里多有重复,几乎是苦口婆心地劝说人们要保持谦卑,要认识到我们意识、我们理性的极其有限的范围,要给与无意识、原型足够的尊重,至少要向对待其他一切客观实在的存在者一样对待无意识、原型。对于无意识的客观实在性,荣格并不是用严格的哲学思考来进行证明,而是通过许多详实的经验例证来证明,如果我们由于意识的骄傲自大忽视无意识的存在、不承认其应有的合法地位、不重视它并积极地(通过解梦等方式)与其沟通,无意识会强烈反抗并控制住人,在个人层面上就会导致精神疾病,在社会、国家层面上会导致世界大战这样的人间惨剧。 (展开)
0 有用 日暮途远 2023-02-12 16:27:42 湖北
价格略贵,翻译一般 译者把内容前后颠倒让人难以接受。 第一部分,2星。 荣格的宗教观真是让人作呕, 无脑粉饰,罔顾历史, 不过对于政治的看法 对于颠覆政权, 美苏对抗的观点是非常精准而深刻的 这前三章基本就是一篇针对独裁苏联的檄文。 第二部分,5星。 读了两遍深有所获,荣格对周公解梦了解颇深,远超我一个中国人,看来要买一本研究一下了。 荣格的潜意识研究让我大开眼界, 打开心灵的窗户, 让自己接纳与... 价格略贵,翻译一般 译者把内容前后颠倒让人难以接受。 第一部分,2星。 荣格的宗教观真是让人作呕, 无脑粉饰,罔顾历史, 不过对于政治的看法 对于颠覆政权, 美苏对抗的观点是非常精准而深刻的 这前三章基本就是一篇针对独裁苏联的檄文。 第二部分,5星。 读了两遍深有所获,荣格对周公解梦了解颇深,远超我一个中国人,看来要买一本研究一下了。 荣格的潜意识研究让我大开眼界, 打开心灵的窗户, 让自己接纳与反馈外界的情绪, 不要将他们封闭起来, 简直一针见血的戳破了我眼前的这一层窗户纸,豁然开朗。 (展开)
0 有用 Achorien 2023-01-09 11:01:42 河南
永远要记着,要看一本书一个人可以给你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