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暗示》是一本关于具象的书。本书的第一部分,将陈述一些隐秘信息的常例,包括场景、表情、面容、服装、仪式等事物怎样对我们说话。接下去,与读者共同考察一下具象符号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它是怎样介入了我们的记忆、感觉、情感、性格以及命运;还考察了一下具象符号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怎样介人了我们的教育、政治、经济、暴力、都市化以及文明传统。最后,作为一个必不可少也最难完成的部分,作者韩少功将回过头来探讨一下语言与其象怎样相互生成和相互控制,并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现代知识的危机。
暗示的创作者
· · · · · ·
-
韩少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韩少功,当代作家,湖南长沙人。曾任《海南纪实》《天涯》杂志主编、社长。现为海南省文联主席。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韩少功文库》(十卷),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丙崽》,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散文《心想》《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他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大陆、台湾及法国的文学奖项,并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韩少功是中国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寻根文学”的倡导者。他的作品总是长久地吸引文坛和读者的关注,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目录 · · · · · ·
前言
卷一:隐秘的信息
言说之外
场景
家乡
色
眼睛
面容
相术
讪笑
证据
默契
声调
铁姑娘
骨感美人
老人
方式
抽烟
军装
时装
裸体
颜色
忠字舞
俄国歌曲
《红太阳》
富特文格勒
乡戏
遮盖
鸡血酒
仪式
墨子
代沟
生命
卷二:具象在人生中
空间
记忆
爱情
女人
独眼
忏悔
朋友
身份
精英
摇滚
母亲
无厘头
亲近
迷信
传说
情绪化
视觉惯性
岁月
座位
角色
性格
聪明
观念
距离
劳动
怀旧
时间
卷三:具象在社会中
近事
文以载道
夷
野言
粗痞话
考字
党八股
镜头
卡拉OK
广告
电视剧
学潮
国际歌
领袖
团结
甘地
电视政治
包装
行为艺术
书
进步主义
触觉
痛感
商业媒体
M城
教堂
城市
假冒产品
郊区
拥抱
天国
文明
儿童
卷四:言与象的互在
真实
月光
秘密
消失
语言
词义
慧能
暗语(含暗语一:地主;暗语二:开会;暗语三:小姐;暗语四:饥饿;暗语五:革命;暗语六:错误)
疯子
医学化
非医学化
潜意识
伪善
言、象、意之辩
烟斗
虚词
残忍
极端年代
地图
麻将
沉默者
乡下
附件一:人物说明
附件二:索引
附件三:主要外国人译名对照表
附件四:《暗示》台湾版序言
· · · · · · (收起)
卷一:隐秘的信息
言说之外
场景
家乡
色
眼睛
面容
相术
讪笑
证据
默契
声调
铁姑娘
骨感美人
老人
方式
抽烟
军装
时装
裸体
颜色
忠字舞
俄国歌曲
《红太阳》
富特文格勒
乡戏
遮盖
鸡血酒
仪式
墨子
代沟
生命
卷二:具象在人生中
空间
记忆
爱情
女人
独眼
忏悔
朋友
身份
精英
摇滚
母亲
无厘头
亲近
迷信
传说
情绪化
视觉惯性
岁月
座位
角色
性格
聪明
观念
距离
劳动
怀旧
时间
卷三:具象在社会中
近事
文以载道
夷
野言
粗痞话
考字
党八股
镜头
卡拉OK
广告
电视剧
学潮
国际歌
领袖
团结
甘地
电视政治
包装
行为艺术
书
进步主义
触觉
痛感
商业媒体
M城
教堂
城市
假冒产品
郊区
拥抱
天国
文明
儿童
卷四:言与象的互在
真实
月光
秘密
消失
语言
词义
慧能
暗语(含暗语一:地主;暗语二:开会;暗语三:小姐;暗语四:饥饿;暗语五:革命;暗语六:错误)
疯子
医学化
非医学化
潜意识
伪善
言、象、意之辩
烟斗
虚词
残忍
极端年代
地图
麻将
沉默者
乡下
附件一:人物说明
附件二:索引
附件三:主要外国人译名对照表
附件四:《暗示》台湾版序言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韩少功作品系列(2017版)(共12册),
这套丛书还有
《山南水北》《熟悉的陌生人》《赶马的老三》《惶然录》《西望茅草地》
等
。
暗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用理智的吊灯逼迫自己进入混沌不分的地带,是否带有先天的失败?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前言和正文的时候,我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钦佩于他“把文学写成理论,把理论写成文学”的尝试,因为我也许某种程度上明白他想要做什么:他想要把我们从一种概念与理性运作的规训中拉出来,用语言去挑战语言本身的规整与麻痹作用,从而使我们看到、感受...
(展开)

《暗示》初读后的初浅回应
没有随意翻开某一篇就开始读。第一次读。一篇接着一篇,一行接着一行。比起风花雪夜,无根无实的所谓浪漫甜蜜软文,更愿意读这种需要动脑筋也需要唤起感觉,却不容易读的"一本正经"式文字。 当然韩少功并不是在写学术著作。他在认真地体验与回顾,反思与思辨,由之认真地在言说...
(展开)

记录一下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些片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這本書是我一個檯灣同事推薦我的,大傢都是學建築的,能對文學有同樣的愛好,然後我們又相識在上海,真是非常難得.她說韓少功是她喜歡的大陸作傢之一,我訢訢然看了.(第一次讀韓少功的書是在大學期間,在安徽省圖書館隨便借了本散文集,因為在那之前還不知道這個作傢,借了他的書,隻因... (展开)>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8.2分 44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8.6分 314人读过
-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3)8.5分 48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7.2分 3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我最爱的图书
- 20年入手 (浴缸)
- 图书馆的书 (八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暗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大北 2023-08-15 22:41:13 湖北
还是老韩想得多,全面、深刻
0 有用 心旅看风 2020-02-06 01:08:29
共四卷,形成一个体系。读起来相当不轻松,大约读到一半多的时候,我才开始对象符和字符有了一些理解。这书写于差不多20年前,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有些了解。再拿到时下的社会来看,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退化,视听占据了媒介主流。大部分人的想象能力也在下降。也许我们正在丧失汉人强大的文字逻辑大脑,也在丧失少数民族丰富的抽象思维。一切都在席卷……不知道是喜是忧…… 台湾版的序写得非常好,可见... 共四卷,形成一个体系。读起来相当不轻松,大约读到一半多的时候,我才开始对象符和字符有了一些理解。这书写于差不多20年前,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有些了解。再拿到时下的社会来看,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退化,视听占据了媒介主流。大部分人的想象能力也在下降。也许我们正在丧失汉人强大的文字逻辑大脑,也在丧失少数民族丰富的抽象思维。一切都在席卷……不知道是喜是忧…… 台湾版的序写得非常好,可见作者对作家的作品相当熟悉,作者是评论家,文章很见功力。在最后一部分提到中产阶级,我不甚了解,也有不同意见和疑问。但愿有读友们帮忙解读下。 (展开)
0 有用 Bon 2020-05-14 14:07:48
用这本书里的一些观点返照现在的中国,我感到非常的虚妄,作者又在哪个位置呢?
0 有用 Joseph 2025-03-10 14:54:29 北京
很有启发收获的一次阅读体验。这种把文学写成理论的方式,姑且不谈是否成功(以及如何定义一种“文学性”意义上的“成功”),但是通篇读来,是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努力尝试反思当下时代的“知识危机”问题(并且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视野),并且以一种高度自省、审慎,而又不乏温情的方式给出自己的理解、判断(或悬置判断)。如果作为随笔集来读的话,我觉得这本书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如果作为小说,我还是会觉得这种在形式上过于整饬... 很有启发收获的一次阅读体验。这种把文学写成理论的方式,姑且不谈是否成功(以及如何定义一种“文学性”意义上的“成功”),但是通篇读来,是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努力尝试反思当下时代的“知识危机”问题(并且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视野),并且以一种高度自省、审慎,而又不乏温情的方式给出自己的理解、判断(或悬置判断)。如果作为随笔集来读的话,我觉得这本书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如果作为小说,我还是会觉得这种在形式上过于整饬、在内容上过于零散的写作方式,总体而言,还是不太能够具备我所期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我总觉得小说不管是否真正具备一个核心(比如《黑暗的心》),但总是得有个意向性的结构,赋予整体一种形式上的秩序感,但是韩少功在这方面的努力,或许是因为有所顾虑,总觉让人略感遗憾。 (展开)
0 有用 Mantus 2018-05-24 15:45:46
且不论韩少功固执探寻的语词之外的世界被他刻画得如何,韩少功对语词的掌握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