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20年前写的小说,依然实验得无比惊艳。满溢着对词语的发明,所谓“语言的身体性或者文字与声音相互作用等语言哲学式主题”,“龟镜,梨水,妆娘,烟花,红石,指姬,朝铃……”还有我最喜欢的“桃灰”“雾珠”,一个由词语形声义构建起的少女(语言)乐园。天真烂漫的诗人心性。几个女孩各有可爱之处,红石的清傲,烟花的野性,指姬的神秘,朝铃的迷灿……嘴唇漂亮的雾珠竟然是男孩这笔写得真好看
前面的小长篇差点把我唬住,后面四个短篇才坚定了我的信心:她是瞎逼写的。飞魂一篇确实有一些神来之笔,但结构性的缺失与游移尽显其不专业。虽然是刻意的文学—语言学实验,但也无非是用短篇笔法写了个特别长的短篇小说。小说刻意抹去时代,颠倒性别,可还是一望而知,讲的其实就是作者上大学那点事,这样什么神神鬼鬼一下就清晰了,披着语言学怪谈风的女大学生宿舍日记。
已购。多和田叶子是今年阅读进程中最让我惊艳的作家了!虽然后面几个短篇不明所以,甚至长篇《飞魂》也是,但《飞魂》这篇的语言及想象实在太憾人了~
看到了早年的残雪,瑰丽的隐喻和象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虽然会破坏一些叙事
在《飞魂》里,语言的存在在先,然后才是这名称唤起的东西在虚构的世界和读者的心中诞生。沼野充义评论得很准确。我也确实想过“飞魂”到底该都音读还是训读,抑或是其他?读完多和田的自序,发现她创作是先观汉字之形,不去思考读法。自我与不同语言遭遇的感受构成了她创作的前提,语言推动小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的作品难以视觉化,因为它们不是对现实的观察,而是现实变成它们的效应。《盗读》和《光与明胶的莱比锡》按照这种逻辑来读就更自成一体了,对话激发的体验先于行事逻辑和人物动机。词语是可以用来抵挡敌人的炸弹;两个嘴的机关壶和隔着明胶玻璃板交流又应了那句“至远至近东西”,只不过东西除了指方位,还是东方与西方。
读了同名长篇小说《飞魂》,正如沼野充义在解说中指出的,“对于读者来说,这部作品也许可以说是一块试金石,试验自己能否感受多和田文学”,对我来说,读完这一篇就够了。读的时候想起了阿彼察邦的《热带疾病》,《飞魂》在某种意义上就像这部电影的文学版姊妹篇,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沼野充义的解说是有意思的,我也认同《飞魂》在语言表达上有其实验性,但小说本身并没有打动我,问题在于,我认为语言实验不能只是风格产物,而是要通过语言的创造触摸到寻常叙事模式所不能至的深刻性。《飞魂》这篇小说给我的感觉就是,在魔幻的文学外壳下,套了一个“在狭窄的楼梯上互相推挤,呼吸着满是尘埃的空气,和其他的学姐妹分享文字,时不时地使点小坏”的内容流散的故事,缺乏更为深刻的观念性。如果正儿八经去写估计会成为一篇女学生的私小说吧。
第一个中长篇里堆砌了大量自造的莫名其妙的新名词,毫无意义,还有更多天马行空的情节片断,但是完全不能讲好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故事,也许很玄妙,我实在接受无能。看了后面的作者自叙和别人的分析,可能作者是想要在日语和汉字方面发挥一些什么,不过即便如此,只能说这种文字不适合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画鬼容易画人难,还是得先会说人话讲好人间的故事再去玩花样比较好。
毕竟《飞魂》开篇你以为会被一只枕畔老虎载入梦里,结果发现路径的终点是个被层层灵巧修辞包裹着的文学院女寝,难免有些失落。各个人物的塑造也就还行吧没留下太深印象。贩药的段落更勉强了。《孢子》那篇挺轻巧好玩的。
梨水、红石、指姬起得漂亮,却也像近年那部「穴あきエフ」的“那谷纱”(娜塔莎音译取汉字日化)一样在嘲笑被掏空的语言学趣味似的。我总觉混乱的指称系统是疏懒的体现。大部无聊。奇幻世界忽地点出外部荒漠世界的狭小这一点有趣,世俗话语的插入才托出比喻的灵动,“与话不投机的人一边说话,一边走路,落日会沉重地压在你肩膀上。”
同名一篇像《刺客聂隐娘》混合阿彼察邦。情色描写很厉害,从炽热到冷淡都极细腻。
语言确实很实验,但并不诗性或者特别优美,也没什么值得太多玩味的深意…. 小说没有结构,有几分魔幻,却也只是不断地堆砌意识流和意象而已…… 刚看完赫塔·米勒,觉得这个与之相比没有深沉的情感作为内核支撑,要逊色很多….
语言和想象的实验。我喜欢这种可贵的语言美学观
“从虚空中抓出花束”的语言派。推动情节发展的是语言,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机,单凭逻辑就猜不到目的地。
「說她捕捉了人的心,她就高興,說那是因為她沒有失去幼童的伶俐,她就高興,有像詩人這樣愚笨的階層嗎?」 // 「龜鏡把梨水從池塘邊帶回學舍」和「梨水描述飛翔的體驗」之間的十多頁想像把敘述推擠到角落里,支離破碎,差點兒沒看下去。
总觉得她人是有意思的,但我进入不了她的文本
试图接近金晓宇,但失败了……很难读,五星全给译者。
如摘无根水。
像阳光下折射光彩的玻璃珠帘,读多了腻。
《孢子》暂且略过。只将语言本身作为目的的写作是否也被写作的语言规定了先天的界限,因此有部分文本是不可译的呢?瑰丽的想象与出奇的比喻往往以不容置疑、轻描淡写的口吻说出,好像描述的是再平凡不过的事,寻常与超常已然颠倒——是语言内部的世界而非世界的语言,文字飞扬时读者也飞扬,文字精神错乱。但「魂」字义的新释、「虎」字形的通灵等奇肆有余,深度不足,过于想当然而缺乏体系,似虚空绽放的花朵——撷芳之人不必求其根源,留下多和田纺织的新词就好。另,翻译得很好,字词清丽。
用文字语言作为契机而书写的故事,如果无法阅读原文,大概本身就是一直体验的缺失。格里耶的《吉娜》在阅读时缺失了法语文体的巧思,阅读《飞魂》时也不能敏感体会到所“创造”的过程,而故事本身的不吸引就变成了这本书对于我作为个体读者的不吸引。金晓宇翻译的这两本小说(狗女婿上门和飞魂)相比较来说,都不如田肖霞翻译的两本小说(嫌疑犯的夜行列车和雪的练习生)轻松好读。
> 飞魂
29 有用 窈窕妃 2019-01-03 19:56:36
20年前写的小说,依然实验得无比惊艳。满溢着对词语的发明,所谓“语言的身体性或者文字与声音相互作用等语言哲学式主题”,“龟镜,梨水,妆娘,烟花,红石,指姬,朝铃……”还有我最喜欢的“桃灰”“雾珠”,一个由词语形声义构建起的少女(语言)乐园。天真烂漫的诗人心性。几个女孩各有可爱之处,红石的清傲,烟花的野性,指姬的神秘,朝铃的迷灿……嘴唇漂亮的雾珠竟然是男孩这笔写得真好看
18 有用 无原型的复制品 2019-09-19 18:54:38
前面的小长篇差点把我唬住,后面四个短篇才坚定了我的信心:她是瞎逼写的。飞魂一篇确实有一些神来之笔,但结构性的缺失与游移尽显其不专业。虽然是刻意的文学—语言学实验,但也无非是用短篇笔法写了个特别长的短篇小说。小说刻意抹去时代,颠倒性别,可还是一望而知,讲的其实就是作者上大学那点事,这样什么神神鬼鬼一下就清晰了,披着语言学怪谈风的女大学生宿舍日记。
17 有用 劈头士》睁木 2019-05-02 15:52:26
已购。多和田叶子是今年阅读进程中最让我惊艳的作家了!虽然后面几个短篇不明所以,甚至长篇《飞魂》也是,但《飞魂》这篇的语言及想象实在太憾人了~
19 有用 恶鸟 2019-09-25 09:50:20
看到了早年的残雪,瑰丽的隐喻和象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虽然会破坏一些叙事
3 有用 Derridager 2024-08-11 20:43:30 美国
在《飞魂》里,语言的存在在先,然后才是这名称唤起的东西在虚构的世界和读者的心中诞生。沼野充义评论得很准确。我也确实想过“飞魂”到底该都音读还是训读,抑或是其他?读完多和田的自序,发现她创作是先观汉字之形,不去思考读法。自我与不同语言遭遇的感受构成了她创作的前提,语言推动小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的作品难以视觉化,因为它们不是对现实的观察,而是现实变成它们的效应。《盗读》和《光与明胶的莱比锡》按照这种逻辑来读就更自成一体了,对话激发的体验先于行事逻辑和人物动机。词语是可以用来抵挡敌人的炸弹;两个嘴的机关壶和隔着明胶玻璃板交流又应了那句“至远至近东西”,只不过东西除了指方位,还是东方与西方。
3 有用 21世纪初美少年 2023-10-17 23:49:55 湖南
读了同名长篇小说《飞魂》,正如沼野充义在解说中指出的,“对于读者来说,这部作品也许可以说是一块试金石,试验自己能否感受多和田文学”,对我来说,读完这一篇就够了。读的时候想起了阿彼察邦的《热带疾病》,《飞魂》在某种意义上就像这部电影的文学版姊妹篇,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沼野充义的解说是有意思的,我也认同《飞魂》在语言表达上有其实验性,但小说本身并没有打动我,问题在于,我认为语言实验不能只是风格产物,而是要通过语言的创造触摸到寻常叙事模式所不能至的深刻性。《飞魂》这篇小说给我的感觉就是,在魔幻的文学外壳下,套了一个“在狭窄的楼梯上互相推挤,呼吸着满是尘埃的空气,和其他的学姐妹分享文字,时不时地使点小坏”的内容流散的故事,缺乏更为深刻的观念性。如果正儿八经去写估计会成为一篇女学生的私小说吧。
4 有用 一曲微茫 2022-03-13 23:53:18
第一个中长篇里堆砌了大量自造的莫名其妙的新名词,毫无意义,还有更多天马行空的情节片断,但是完全不能讲好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故事,也许很玄妙,我实在接受无能。看了后面的作者自叙和别人的分析,可能作者是想要在日语和汉字方面发挥一些什么,不过即便如此,只能说这种文字不适合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画鬼容易画人难,还是得先会说人话讲好人间的故事再去玩花样比较好。
5 有用 acaleph 2022-02-11 16:51:09
毕竟《飞魂》开篇你以为会被一只枕畔老虎载入梦里,结果发现路径的终点是个被层层灵巧修辞包裹着的文学院女寝,难免有些失落。各个人物的塑造也就还行吧没留下太深印象。贩药的段落更勉强了。《孢子》那篇挺轻巧好玩的。
3 有用 亜空 2022-09-20 17:16:30 北京
梨水、红石、指姬起得漂亮,却也像近年那部「穴あきエフ」的“那谷纱”(娜塔莎音译取汉字日化)一样在嘲笑被掏空的语言学趣味似的。我总觉混乱的指称系统是疏懒的体现。大部无聊。奇幻世界忽地点出外部荒漠世界的狭小这一点有趣,世俗话语的插入才托出比喻的灵动,“与话不投机的人一边说话,一边走路,落日会沉重地压在你肩膀上。”
4 有用 伊夏 2019-11-12 15:56:41
同名一篇像《刺客聂隐娘》混合阿彼察邦。情色描写很厉害,从炽热到冷淡都极细腻。
2 有用 🌊 2024-06-17 20:00:10 湖北
语言确实很实验,但并不诗性或者特别优美,也没什么值得太多玩味的深意…. 小说没有结构,有几分魔幻,却也只是不断地堆砌意识流和意象而已…… 刚看完赫塔·米勒,觉得这个与之相比没有深沉的情感作为内核支撑,要逊色很多….
2 有用 于是 2022-05-29 13:03:38
语言和想象的实验。我喜欢这种可贵的语言美学观
1 有用 ketos 2021-12-11 10:59:53
“从虚空中抓出花束”的语言派。推动情节发展的是语言,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机,单凭逻辑就猜不到目的地。
1 有用 爱酱 2022-03-14 00:32:22
「說她捕捉了人的心,她就高興,說那是因為她沒有失去幼童的伶俐,她就高興,有像詩人這樣愚笨的階層嗎?」 // 「龜鏡把梨水從池塘邊帶回學舍」和「梨水描述飛翔的體驗」之間的十多頁想像把敘述推擠到角落里,支離破碎,差點兒沒看下去。
1 有用 几木几木 2022-03-30 20:03:47
总觉得她人是有意思的,但我进入不了她的文本
1 有用 三十叶子 2022-02-24 15:37:52
试图接近金晓宇,但失败了……很难读,五星全给译者。
1 有用 桂花糖芋苗 2022-11-20 11:13:40 江苏
如摘无根水。
1 有用 讨厌穿秋裤 2022-08-08 18:37:28
像阳光下折射光彩的玻璃珠帘,读多了腻。
1 有用 untureeei_o 2023-12-15 06:36:16 德国
《孢子》暂且略过。只将语言本身作为目的的写作是否也被写作的语言规定了先天的界限,因此有部分文本是不可译的呢?瑰丽的想象与出奇的比喻往往以不容置疑、轻描淡写的口吻说出,好像描述的是再平凡不过的事,寻常与超常已然颠倒——是语言内部的世界而非世界的语言,文字飞扬时读者也飞扬,文字精神错乱。但「魂」字义的新释、「虎」字形的通灵等奇肆有余,深度不足,过于想当然而缺乏体系,似虚空绽放的花朵——撷芳之人不必求其根源,留下多和田纺织的新词就好。另,翻译得很好,字词清丽。
3 有用 仝肆北。 2022-02-02 09:46:04
用文字语言作为契机而书写的故事,如果无法阅读原文,大概本身就是一直体验的缺失。格里耶的《吉娜》在阅读时缺失了法语文体的巧思,阅读《飞魂》时也不能敏感体会到所“创造”的过程,而故事本身的不吸引就变成了这本书对于我作为个体读者的不吸引。金晓宇翻译的这两本小说(狗女婿上门和飞魂)相比较来说,都不如田肖霞翻译的两本小说(嫌疑犯的夜行列车和雪的练习生)轻松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