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短评

热门
  • 1 大宇宙遊異 2020-09-10 00:05:17

    可以看出严重受伤之后,人要自我开解真的很不容易。

  • 0 水蓝色Tango 2022-05-12 11:34:30

    自我开解永远不容易,心灵敏感的人更受尽折磨。卢梭写了许多观点和感触,还有一些故事。有时候读着读着会讨厌他的絮絮叨叨,卢梭写下的心灵矛盾、对明知再想也对当下没有任何益处的往事反复咀嚼、一些温情的回忆……让我读着有时倍感烦躁,仿佛看见自己在为小小事情被思绪绊倒的愁样;可时时又对文字中散发出的理想主义和善良感到崇高。对卢梭这个人,从我仅有的了解来说,我对他喜恶参半吧,正是这种复杂的感觉,使得读完这本随笔不那么容易。

  • 0 smile 2022-08-26 10:21:52 湖南

    在我住过的所有居所中,没有一处比得上位于埃纳湖中央的圣皮埃尔岛,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如此真切的幸福。这是一种何等的幸福啊?每天早上,吃完早餐后,我就手里捏着一个放大镜,胳膊底下夹了一本自然体系,出发去岛上的一个区域浏览了。每次观察植物的构造与组织,我都会感受到一种欣喜若狂,一种心醉神迷。早先,我对植物生成特性方面的区别一无所知。夏枯草的两根雄蕊很长很长,顶端分了叉,荨麻和墙草的雄蕊则极有弹性,凤仙花的果实跟黄杨树的蒴果成熟后则会爆裂,我第一次观察到的这千百种开花结果的小小游戏,都让我心中充满喜悦。我会独自一人扑到一条小船上,驾小船一直到湖中央,摊开手脚,平躺在小船中,目光转向天空,任凭小船在湖面上随波飘荡,慢悠悠地晃着摇着,有时候会一连荡漾好几个钟头,彻底地沉湎于千百种美滋滋的遐想中。

  • 0 法国新浪潮 2022-06-28 16:10:43

    卢梭这人也真够“倒霉”的!

  • 0 笠响斋的人 2024-04-16 23:01:31 四川

    2024122。“人世间的一切于我都已结束。人们不能再给我带来欢乐或是痛苦了。在这世上,我再没有什么可希望的,也没有什么可畏惧了,我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待在深渊中,我这不幸而又可怜的凡夫俗子,但我像上帝一样无动于衷”“回归于自我的习惯,使我最终丧失了痛苦感,还几乎丢失了对我痛苦的回忆”“在苦难中只有我的无辜在支持我。”“我所主张的真实,其根基更多地建立在正直与公道的情感上,而不是在事物的现实性之上,在实践中,我遵循的更多的是我良心上的道德方向,而不是真与假的抽象概念。”“恨别人,那就等于在收紧和压缩自己的生存范围,而我却是要把它扩展到整个宇宙的。”“只有众人的至福才能以一种永久的情感,始终不渝地打动我的心”“人的自由恰恰在于他绝对不做他不想做的事,这正是我始终强调并时常保有的那种自由”

  • 0 沉香木 2024-11-10 10:31:20 北京

    大略读过。

  • 0 文子 2019-09-25 10:01:12

    真实的写出了每个观点。 有些观点在现时下也具有强烈的思考价值。

  • 0 Monolog💤 2019-12-17 20:17:20

    最喜欢漫步345

  • 0 donkeytommy 2020-08-16 16:51:59

    361-4分。看来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思想火花才是最好看的。

  • 0 小熊QQ 2020-07-09 17:06:24

    读书拯救忧郁少年

  • 0 我们看海去 2020-11-18 15:46:54

    个人感觉比忏悔录好一些,专门一套小绿书很有心啊!我就说怎么感觉好熟悉!原来跟园圃之乐一个味的哈哈哈哈哈

  • 0 小橙 2021-04-26 10:34:19

    伟大的人总在经历更多的动荡,好在他最后收获了伟大。

  • 0 植村阿国 2021-09-25 17:39:13

    210925 看不懂、太哲学了我跟不上。然后因为看不懂、读的时候都没读进去…

  • 0 zelkowa 2021-08-18 16:09:02

    人的自我开解是多难

  • 0 煜寒 2025-06-14 10:00:17 四川

    字字句句都说不恨,字字句句都是在恨。总算翻译还是不错的。

  • 0 Vegetables 2020-08-31 00:21:22

    第一次读卢梭的书,这是一本让我会多读几遍的书就像之前读过的《沉思录》,虽然感觉作者有些被迫害妄想症的症状,但他依旧是个善良平和的人,对生活充满热情,苦中作乐。书中有很多段落都能让我自省。 好善良的卢梭~

  • 0 麒宇 2021-08-18 16:45:55

    年少的情感和生存经历在思想的构建初期便影响深刻。于我个人而言,也有相似之处。少年时期奠定的思想基础,一生适用。而往后几十年,岁月蹉跎,都在自我剖析和自我抗争中修炼!令人唏嘘。而今,尚算年轻的我,亦活成了大半个老人。 作者终其一生,对抗“恐惧”的方法也不过是“随它来,让它走”而已,先感性,后理性。 而作者的自我心理建设,也就是不断告诉自己——接受式的不抗争,躲避式的远离,便可于自然中感受内心的安定与幸福。 这两个方法,虽有点扯淡,但放在一个思想家身上,又是多么的和谐、真实。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