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四记 短评

热门
  • 2 注注 2018-06-24 23:50:02

    考古人的随笔,写人物几篇可称逸品。

  • 0 江海一蓑翁 2018-02-09 23:02:09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郑嘉励先生的考古随笔集,分为寻墓、行路、品物、怀人这四个部分,涵盖了考古工作四方面的重要内容。郑先生的随笔,区别于一般考古类文章的相对专业与枯燥,将史料考证与个人心得感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讲故事式的手法,传播考古工作背后富含的无限魅力与丰富历史文化意蕴。兼具学术性、可读性与趣味性的一本佳作。

  • 1 启风 2018-05-06 21:28:45

    很用功的一本书,但是对我来说,江浙墓葬考古还是偏门、艰深了一些。作者写人写自己的部分则很亲切,读来让人感动。

  • 0 都都 2019-03-06 21:36:48

    缪哲的序言和作者自己的后记在看完之后,重新读一遍,更加体会书里那些背后的故事。虽然是考古笔记,却处处是人,“叙事之得益、文字的有致与文间所弥漫的人情世味”。书中照片可能印刷粗糙,黑白,反而别有趣味,江南的风土,大概也适合黑白水墨,我专门去网络找来高清彩色图片,反而有点阑珊。

  • 0 大大大大大宇 2021-10-24 12:36:39

    曰,寻墓、行路、品物、怀人。小品文。

  • 0 逐影 2021-11-02 20:47:13

    原来是有温度的学科

  • 0 风林火山 2021-11-03 22:27:46

    怀人篇最动人

  • 0 Linda 2022-09-17 12:20:31 河北

    南宋的墓和雷峰塔挖掘还挺有意思

  • 0 田子Amon 2022-10-03 15:44:32 浙江

    圆桌派第六季6集没看过瘾,拿这本继续过瘾。

  • 1 风之影 2022-10-29 15:45:30 山东

    一本有温度的考古工作随笔。如果说第一篇《寻墓记》还带有较浓重的学术气息的话,那么之后的文字几乎都是作者在考古工作中的见闻与感受,以轻松的笔触学成,其间既有着对于文物考古挖掘的记录,更有对于历史人物、事件乃至文化遗迹的感受。每一篇里都有着作者的细致观察与思考,在向读者介绍文物考古的同时更有着对于历史以及现实的反思在内。重要的是,没有对于考古工作的深切感情,是写不出这样的一本作品,书中随处可见作者对于这份工作的敬畏、敬业以及热情,无论是在对雷峰塔地宫的挖掘,还是在对于每一处古墓、古城以及古碑的考察中,对可以感受到作者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的责任、热爱与意义,而本书也做到了趣味性与学术性的合理共存…

  • 0 丁一 2024-03-09 17:51:11 江西

    浙江秀山丽水间,一方水土一方坟,南宋墓中水晶璧,黑石笔山若波涛

  • 0 abelard 。 2024-02-24 22:50:54 浙江

    其中几章读起来极其有趣 作者是一个勤恳 有趣 专心而常自省的人 有时候读起来又非常有启发 这样的碎碎念大概率不会大火 偶然朋友圈推荐读到也是幸运

  • 0 但为君故 2024-01-08 22:14:40 北京

    随笔集,浙地行前读本。

  • 0 百变小殷 2023-09-18 20:08:20 上海

    作者供职于浙江省文物考古四研究所,主攻宋代墓葬。小品文兼具学术和趣味性,语言风趣感性,让冷门的考古学科与读者拉进了距离。热情与动力皆源于骨子中对史学的不忘初心与情结,读后更是深有感触。

  • 0 晴天 2023-06-06 22:24:01 北京

    对考古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 0 dingding 2024-10-09 23:32:24 浙江

    前面几篇让人爱不释手,还特地去看了水晶壁

  • 0 Roseanna 2024-07-23 21:04:42 北京

    超越了自然界的人类,都是为“意义”而活着的动物,而“意义”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只能依靠自己去寻找、去定义、去创造。我们每天努力赋予世间万物以各种各样的意义,当我这么想时,人生容易多了。 生活的本质,大同小异,看生活的角度,人人不同。但愿我能早日走出中年危机,重新唤回工作激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