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的原文摘录

  • 生命“惟以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往,无有阻隔。文学艺术的可贵在此。文学艺术的形成,本身也可说即充满了一种生命延长扩大的愿望。至少人类数千年来,这种挣扎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得到认可。” (查看原文)
    hedgehog 7赞 2014-09-28 15:47:53
    —— 引自第148页
  • 沈从文在革大,觉得有意义的事只有两件:一是打扫茅房,从具体实践中学习为人民服务;二是到厨房里去坐坐,帮帮忙,或拉几句家常。他说,在这里,“唯一感到爱和友谊,相契于无言,倒是大厨房中八位炊事员,终日忙个不息,极少说话,那种实事求是素朴工作态度,使人爱敬”。他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临事庄肃”、“为而不有”,在整日抽象、教条的空谈环境中,成为唯一觉得亲切的东西。 (查看原文)
    胡小猴 8赞 2022-07-04 22:04:2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革命大学:“越学越空虚”
  • 一九四一年参加长沙第三次战役。一九四二年后再没有领兵打仗。一九四八年任国防部少将监察员。一九四九年脱离南京政府,回到家乡,后随陈渠珍和平起义,有功于凤凰的和平解放。一九五○年十二月,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失去自由。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被判处死刑。 过了一年多,沈从文才得知这个消息。沈虎维在《沈从文的从武朋友》中,这样叙述:“一九五三年初,妈妈在清理桌面时突然有所发现:‘小弟你看,我估计三叔叔已经死了。’她手里拿着云麓大伯的信。…云麓大伯在信里反复叮嘱爸爸,务必把病养好,‘我再不能经受失俦之痛了!’妈妈解释说,‘俦’字可以指同辈、伴侣。”“不用妈妈嘱咐,家里谁也不会对爸爸提起三叔。” “我们一直关注爸爸的反应。他沉默,彻底的沉默。” (查看原文)
    蓝藻 ~ 2回复 5赞 2022-08-20 15:50:12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 “他有一个从绝境当中创造事业的特别性格。 后来我慢慢体会到,这个性格的背后,其实是生命的创造能量在支撑,是创造的能量要求释放,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事业上去。 沈从文一九四九年的绝境是比较戏剧化的、冲突极端激烈的时刻,但绝境绝不只是那样的时刻;其实可以把他漫长的整个后半生,就看成一个漫长的绝境。整个漫长的后半生就在对抗这样的一个绝境,以创造事业的方式,以日复一日的方式。 毋庸讳言,我们的注意力通常会更为戏剧化的绝境时刻所吸引,但我想说,比起绝境来,在绝境中以日复一日的努力创造事业,是更有意义的。” (查看原文)
    胡小猴 5赞 2022-07-15 19:43:24
    —— 引自章节:[后记]
  • 沈从文后半生的故事是一个人自我拯救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一个时代救赎的故事。这样说会不会有点夸大?一个人的力量可以补救一个时代的荒芜吗?从数量上,是不可能的;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时代连一个做事情的人都没有,和有这么许多的个人——沈从文当然不是唯一的这样的个人——来做事情,是不一样的。有这样的个人,证明这个时代还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摧垮,也证明人这个物种不可能被全部摧垮,证明人这个物种还可以存在下去,还有存在的价值。超越受害者的位置,超越时代强加给你的身份,自己创造另外一种身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查看原文)
    胡小猴 5赞 2022-07-15 19:52:15
    —— 引自章节:[后记]
  • 沈从文给程应镠的信里说:“照理到了这个年纪,应活得稍稍从容点,却经常在‘斗争’呼声来复中如临深履薄,深怀忧惧,不知如何是好。” (查看原文)
    胡小猴 5赞 2022-07-13 19:11:36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大动荡前:“临深履薄,深怀忧惧”
  • 沈从文心里郁积了多少要说的话呢?没有人要听他说话,没有人明白为什么他要那么耐心、细致、庄重地去做解说员。他只能在心里想象有一群听他说话的年青人,哪怕是一个也好,能够懂得他的心声:“你年青人,我就为了你,为了你们,我活下来了。…我就为你们之中还有可能从我工作中,理解我是你们的朋友,你们的熟人,就在一切想象不到的困难中,永远沉默支持下来了。在一切痛苦和寂寞中支持下来了。只为了你们的存在、生长,而我们的生命相互照耀接触,因之对人生都更肯定,我十分单纯的把一切接受下来了。…只因为你们的存在,在世界中永远有你们的存在,有你们从得失中得来的欢乐或痛苦,有你们在不幸中或其他情形中,还会于不经意时和我一生努力的理想及工作热情,一例消失于风雨不幸中。也为了你们由于生命的青春无知,必然会有各式各样的错误,以及为本质本性上的弱点,而作成毁人不利己的结局。我还为了手中一支笔,有可能再来用到你们生命的形式发展上,保留下你们的种种,给后一代见到。我很沉重也很自然的活下来了。” (查看原文)
    brucas 3赞 2022-06-17 23:11:25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 英国《龙的心》摄制组一九八二年春天来到沈从文狭小的寓所采访,他说了许多话:“我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从不知道什么叫‘创新’和‘突破’,我只知道‘完成’,…克服困难去‘完成’。”“…我一生的经验和信心就是,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查看原文)
    胡小猴 4赞 2022-07-14 21:10:27
    —— 引自章节:[第十六章] “一个健康的选择”之后
  • “您和鲁迅先生有没有见过面?……”   “不好再见面。丁玲写信给他,却以为是我的化名。何况不是我写的,即便真是我的化名,也不过是请他代为找份工作,哪值得到处写信骂人。”   “您和老舍熟不熟?”   “老舍见人就熟。这样,反倒不熟了。”   ……   又见李泽厚的《美的历程》:   “李泽厚这本书在青年学生中影响极大。您看过没有?”   “看过。涉及文物方面,他看到的东西太少。”沈先生轻轻舒一口气,“如果他有兴趣,我倒可以带他去看许多实物。”   ……   我们不独谈别人,也谈有关他自己的创作。   ……   ……“我很会结尾!”   他笑起来,颇有几分自得,自得里透着孩子似的天真。 (查看原文)
    hedgehog 2赞 2014-10-15 14:49:18
    —— 引自第332页
  • 沈从文的遭遇,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动乱开始的年月,还不是最悲惨的。八月中旬,他的老朋友巴金,在刚参加完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之后,也被隔离关进“牛棚”;老,在北京市文联八月二十三日的斗中,被抡着皮带的红卫兵打得头破血流,第二天夜间投太平湖自杀,没有人说得清他投湖的具体时间;九月三日凌是,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家中一同上吊自尽;同一天晚上,陈梦家,沈从文相识几十年的朋友,在北京家里自而死。据粗略统计,仅八月下旬到九月底的大约四十天时间里,仅北京市就有一千七百多人被打死,三万三千六百多户被抄家,八万四千多名所谓“五类分子”被赶出北京。沈从文家被抄了,女儿被赶走了,毕竟他人活着一一幸存者将承受源源不断的凌辱和苦难而活下去。 (查看原文)
    奋斗的大象🐘 2赞 2021-07-17 12:40:32
    —— 引自章节:四、批判会
  • “无从估计明天。因为全局似只中央文蛤懂”。 (查看原文)
    胡小猴 2赞 2022-07-13 20:03:28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连根拔除”前的日子
  • …回来后,看过三半天大字报,才明白馆中文化大革命运动,在中央派来的工作组正确领导下,已搞得热火朝天。像我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诸同志好意来帮助我思想改造,就为特辟专栏,写了几十张大字报,列举了几百条严重错误,我应当表示深深的感谢。因为首先想到的是,一切批评总在治病救人。我若真是牛鬼蛇神,自然是应当加以扫除的。 但自然也感到十分痛苦,巨大震动,因为揭发我最多的是范曾,到我家前后不会过十次,有几回还是和他爱人同来的。过去老话说,十大罪状已够致人于死地,范曾一下子竟写出几百条,若果主要目的,是使我在群众中威风扫地,可以说是完全作到了。 我只举一个例就够了,即范曾揭发我对群众最有煽动性的一事,说是丁玲、萧乾、黄苗子等,是我家中经常座上客,来即奏爵士音乐,俨然是一个小型裴多菲俱乐部。这未免太抬举了我。事实上丁玲已去东北八九年,且从来不到过我家中。客人也十分稀少,除了三两家亲戚,根本就少和人往来。来的次数最多大致便是范曾夫妇,向我借书主要也只有你夫妇。你怎么知道丁玲常来我家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别的我就不提了。即使如此,我还是对范曾同志十分感谢,因为他教育了我,懂事一点,什么是“损人利已”。可说是收获之 至于其他同志对我的种种揭发批评,我在此再一次表示诚恳的感谢 我们在一处共事,虽说相处已十多年,表面相熟,事实上并不相熟。 同时也让像我们这种从旧社会来的臭知识分子,假专家,假里手,把灵魂深处一切脏、丑、臭东西,全部挖出来,得到更彻底的改造。在这个大革命时代,个人实在十分渺小,实在不足道! (查看原文)
    路南斜 1赞 2019-12-05 15:33:32
    —— 引自章节:[第十章] 大字报、检查交代、抄家、批判会
  • “认识我自己生命,是从音乐而来;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 (查看原文)
    叶卡捷琳 1赞 2017-06-29 20:22:29
    —— 引自第38页
  • 我刚一进门,一个穿着白衬衫的五十来岁的人就站起来,跟着我看,然后就跟我讲。我记得那时铜镜展柜,唐宋的铜镜,几十面,一个柜子。这一个柜子就给我讲了两三个小时,使我非常感动。两个人约好了第二天再来看。我就这样一个星期看完了这个西朝房。看东朝房只用了几个小时,看西朝房就用了一个星期。那个时候我有许多问题,对文物可以说一窍不通,这位讲解员就非常耐心给我讲,就像教幼儿园的孩子一样。 (查看原文)
    欢愉 1赞 2017-12-09 16:46:24
    —— 引自第89页
  • 我一生读书消化力最强、工作最勤奋、想象力最丰富、创作力最旺盛,也即是在青岛海边这三年。 (查看原文)
    欢愉 1赞 2017-12-09 16:51:53
    —— 引自第146页
  • 在后记里,张兆和写下了这样的话:“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查看原文)
    momo 1赞 2018-02-24 16:46:44
    —— 引自章节:生命的完成
  • 听李维汉讲话说,国家有了面子,在世界上有了面子,就好了,个人算什么?说得很好。我就那么在学习为人民服务意义下,学习为国家有面子体会下,一天一天的沉默活下来了。个人渺小得很,算不了什么的! (查看原文)
    半岛铁盒的等待 1赞 2018-04-17 09:47:32
    —— 引自第49页
  • 钱【学熙】:沈先生所提的问题是个很实际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在自己。如果自己觉得自己的方向很对,而与实际有冲突时,则有二条路可以选择的:一是不顾一切,走向前去,走到被枪毙为止。另一条是妥协的路,暂时停笔,将来再说。实际上妥协也等于枪毙自己。 (查看原文)
    r2g2 1赞 2018-07-16 16:56:20
    —— 引自第13页
  • 这个凝聚起来的自我有他的选择,他的坚持。这个自我是从精神的崩毁中痛苦地诞生的,惟其经历了崩毁,他的诞生才越发痛苦;而旦诞生和确立起来,就将是难以动摇的。“它分解了我又重铸我,/已得到一个完全新生!”这样的诗句,不是空话。沈从文的后半生,可为新生”证实。如果没有这个“恢复”和“新生”,不但沈从文后半生的事业无从谈起,而且也将使得沈从文的那种极端的精神痛苦和思想坚持,失去可以证实的意义。 (查看原文)
    隐川 1赞 2020-02-25 00:02:0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
  • 十ー月十七日,博物馆召开老、弱、病职工下干校动员会,十人日决定十八人限月底离京,去威宁。二十日,沈从文告诉张兆和这一消息,“时间如此匆促,心不免乱些”。“两夜未睡,心中不免有些难过”。 家里一下子乱到不能再乱,张允和来看他,不明白为什么乱到无处下脚,他说:“我就要下放啦!我在理东西。”张允和要走的时候沈从文叫住了她,“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里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对我说:“这是三姐(他也尊称我三妹为三姐)给我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我说:我能看看吗?沈二哥把信放下来,又像给我又像不给我,把信放在胸前温一下并没有给我,又把信塞在口袋里,这手抓紧了信再也不出来了。我想,我真傻,怎么看人家的情书呢,我正望着他好笑,忽然沈二哥说:三姐的第一封信一一第一封。说着就吸溜吸溜哭起来… (查看原文)
    隐川 1赞 2020-02-26 00:42:18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连根拔除”前的日子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