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4 mlln 2018-06-05 21:57:08

    《舆论》是传播学的必读书目,在我个人看来,也是传播学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这本书如同幽灵般,仍然回荡在如今的传播学研究中。只可惜这本书的早期译本难尽人意,重译的这个版本,质量明显好了很多。如今有良心的翻译不多。推荐。

  • 169 danyboy 2018-07-25 17:59:10

    好读也难读。难读是因为这本不是舆论的教材或是入门书,而是李普曼关于舆论的沉思,涉及到心理学、哲学、政治学,新闻传播的内容反而不多,而且我认为关于报纸、宣传、公意等内容的论述,核心还是围绕美国的民主制度展开的,换言之,这本书是将“主观印象—外部环境—对环境的反应”作为舆论的基础,而舆论又影响着政治的哲学性质。因此,他在书中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疑惑及思考。但这本书也好读,因为它好不枯燥,书写成的年代,现代学术体系的刻板无聊枯燥还没有形成,因此这本书乍读不易抓住逻辑层次,还会被内容的丰富有趣吸引陷进去,但只要耐心阅读,就会慢慢理清作者的线索。

  • 107 malingcat 2018-05-31 20:16:43

    开山之作,新闻传播学的大量著作不过是此书的注脚。迄今为止的最佳译本,有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复旦大学黄旦、武汉大学单波等名教授背书。多了注释,配了插图,经典也易读。

  • 107 知闲 2018-06-29 11:12:28

    也是一本被严重误解的书。各章的开头: 1.2.3.5.战争 4.读报纸 6.战争 7.奴隶制 8.敌人 9.成功 10.战争 11.图像 12.故事 13.战争 14.象征符号 15.领袖 16.民主 17.内战 18.强制 19.内斗 20.特权阶层 21.真理 22.报纸 23.记者 24.真相 25.冷酷事实 26.民主和情报 27.诉诸公众 28.诉诸理性。确实是经典之作。

  • 44 Laputa 2018-06-11 20:31:17

    新译本专业术语更准确,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必读经典

  • 26 froggy 2018-10-27 15:54:19

    该怎么评价这本书呢?全程跪着读完,每读一页磕仨响头。不只是在传播学领域炸裂,这本书之后二十多年,关于谣言传播的系统研究,四十多年后认知失调理论,以及社会心理学体系,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相关论述。关键是这么早就在社会科学领域有了统计学思想!李普曼是上帝派来碾压人类的吗?除了给五星,还能怎么样呢?

  • 16 一只大鱼 2018-07-18 10:08:16

    一般传播学的书一天可以看三本,这本传播学的书可以看三天,对舆论中”刻板印象“的分析可谓经典,金句频现,“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并非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我们常常将那个“拟态环境”当成了世界,而忘了对“拟态环境”本身进行分析~

  • 14 NADPH 2018-08-18 23:11:59

    为什么说李普曼此书绕不过去?因为他自己就说“和谐统一的状态其实就是一个由各种象征符号组成的等级体系。在该体系中,你所处的层级越高,就越能笼络到更多的派别。”作为一部思想类的高瞻作品自然容易经久不衰。李普曼的方法是找出个人的认知与客观的差异处(即刻板印象,认知与客观差异是研究方法的突破点),通过此差异证明理论化的投票民主、社会主义、新闻等站不住脚。然后提出他的解决方案:通过信息透明化,隔开专业人士和决策者等手段来治理社会(说白了就是一种制度化,但是制度化很容易被腐蚀)。我们可以看出李普曼的方案是为社会治理者出的。普通民众方面,除了信息透明化捎带的民众教育,李普曼没有说明民众如何预防和解决刻板印象和事实情况发生冲突这一节点这个大问题。 译文和背景知识介绍很用心,李普曼的金句也特别多。

  • 13 Witrue 2018-12-28 17:06:44

    主要是揭露了经过有意包装后的新闻、知识等文化被人们由于想象的夸大和偏见而顺理成章接受后带去了思想上的不良影响。可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不也是在滥用一些像是“拟态环境”这样用“理想中的样子”就可以代替并且可以让内容更清晰易读的词,反而刻意用具有学术性的专业词语有意包装这本书吗?另外关于“刻板印象”和民意之类的也只是社会心理学换一个表达方式,比如所说的刻板印象其实就是先入为主的心理现象。但也可以理解,毕竟作者就是做传媒的,假如一件事是按照最初的形态就被传播出去,自己一定受不了这种不经过美化的、赤裸又粗俗的东西吧。 作为普及读物,这种方式实在是普及不了。

  • 20 frogchin 2018-05-21 19:31:29

    正如柏拉图所隐喻的,我们看到的不是真实,而只是真实的影子。

  • 12 心理咨询 蓝心 2018-10-22 21:40:32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 读起来比较艰涩 经常会读着读着走神儿~偶尔读进去的段落很不错 值得再读的书 下次收获更大的话就改评分 2018.10.22

  • 8 Itzel 2018-07-14 07:23:29

    我要站起来鼓掌,实在是太精辟了!

  • 6 江海一蓑翁 2018-06-03 23:05:55

    美国政论家、新闻记者李普曼的经典著作的全新译本,由北大出版社社科部刚刚制作问世。单就原书而言,行文流畅,一气呵成,读来非常畅快。尽管李普曼无意于将对于舆论的探讨学科化、理论化,但其在本书中生动形象的分析与论述,却成为了政治学、社会心理学,尤其是传播学的重要思想基础,其提出的议程设置、刻板印象等概念及其阐释,已经成功为传播学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设置了相关议程。而就这个译本来说,翻译得严谨、准确、顺畅,看得出来两位译者的认真与用心。在本书问世将近一百周年之际,终于出现一个靠谱的译本,是中国传播学界和相关读书界之幸。

  • 13 K.J 2020-05-12 21:20:23

    书名虽为《舆论》,但对新闻传播着墨并不甚多,精华之处反而在于对社会制度的洞察和批判。

  • 5 伊卡洛斯 2018-10-13 22:28:00

    舆论必须首先经过组织,然后再提供给新闻媒体去表达,而非由媒体去组织舆论。这个组织过程应由一门政治科学来完成,取代那些只会“事后诸葛亮”的决策鼓吹者、反对者和新闻记者,在决策做出之前便发挥作用。

  • 6 linnben 2018-05-24 09:43:29

    新闻专业必读书,新版译文舒服多了

  • 5 2018-06-15 15:18:33

    媒介研究为数不多的真正经典。

  • 4 DIANLIN 2018-06-08 19:21:09

    经典重译,值得再读一次。

  • 4 予秋 2018-07-02 16:44:29

    清晰,深刻,逻辑紧凑,连笔记都不能摘成碎语。拟态环境。纸版收藏。。""判若霄壤",用的次数多。

  • 4 苍穹之泪 2018-08-14 21:45:34

    书虽不厚,所谈问题涵盖面却很广,很多地方没看懂,但其中许多真知灼见,有如当头棒喝,对我非常有用(而且写得极其幽默,笑死个人)。而最后结语中,作者这段“所谓残忍,仅仅存在于1914年至1919年……”的断言,结合他犹太人的身份,在今天看来,也实在令人唏嘘!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