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企鹅 2020-08-02 13:36:29

    建议比尔盖茨将此书捐赠70亿本

  • 6 你有猫病吗 2019-06-10 19:33:00

    本书看题目以为是传播学入门读物,看到后面发觉原来是政治学社会学的宣传手册。对于民主理论和新闻媒体的讨论和反思很精彩,恰巧帮我梳理了前段时间思考的一些问题。最后的建议部分稍弱,但作者一腔热血还是非常动人。特别感谢翻译!(之前的版本翻过几页,都没读下去)虽然我已经退圈了,但这本书对辩论应该有很大帮助 remind me of some motions

  • 8 RosaVaniot 2020-05-15 20:32:29

    “不会因为他人和他人的观点不在自己的好感范畴之内就对其厌憎” 无数句子拍案叫绝

  • 3 DizzyWhale 2019-08-30 21:46:47

    李普曼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拟态环境”这个概念。掐指一算,这也是100年前的书了,然而包括最近香港事件在内的所有社会议题的民意发酵讨论带节奏都能追溯回这本书。被支配之深,离事实之远。

  • 6 陈最远 2019-06-12 21:43:50

    大一第二学期看。第六部分,因为不是很熟悉一些词所以理解有点困难,其他的还好。建议想看的人先熟悉一些美国史和政治比较好。

  • 4 Kenny 2018-08-01 15:25:56

    1922年成书的经典绵延至今,对舆论的解释力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在信息更加冗余和嘈杂的数字时代,有了更好的验证。(结合最近拼多多为例,正反双方不同的人基于自己假想的拟态环境做出的反应,都自以为是真理,其实只是含有自身立场的偏见。)本书的翻译可谓杰出,毫无晦涩之感,且能把李普曼的文采和行文习惯在中文里做出还原和映射。

  • 4 大熊熊一个 2021-03-30 22:55:02

    虽然没看过其他译本,但这个译本语言流畅,很多东西解的很明白 因为相差百年,所以前后对比来看,可见智慧,也可审视。 合上书的那一刻,有一种李普曼在我眼前的感觉

  • 3 延陞 2020-09-06 17:52:23

    两级传播,意见领袖,议程设置,新闻框架,新闻专业主义,受众商品论……可以从书中看到许多大众传播理论的雏形,但这些却远远不能涵盖李普曼在书中索要表达的范围。

  • 3 舟舟 2020-07-10 21:33:53

    重新听了一遍常江教授的解读也算通透,这些各式各样的观点组成了今天不同的选择和理由。如此以至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舆论都是人类不透明思维之下支离破碎组成的公意与认同,在历史长河中冲击膨胀破碎。

  • 3 末五 2021-02-22 20:53:41

    这本书内涵及高,不简简单单是传播学,里面涉及大量哲学,心理学内容,必须要多读几遍才能真的读透,李普曼先生在上个世级就已经点出现在社会的种种问题了,让人佩服,翻译也很好

  • 4 Philo_ 2021-04-08 13:30:04

    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这是一件令人无比解脱和如释重负的事情。

  • 4 加速读书笔记 2018-08-13 00:01:03

    算是传播学的开山之作了。读下去没有看懂语言表述上的障碍(对外文书来说很难得了,李普曼和译者都有功劳),但有在理解上还是有难度的,需要阅读者持续地和作者进行意识上的对谈。对我个人启发很多,特别是最后李普曼在讲述个人关于舆论诉诸大众与理性的愿景时,真的是令人动容。

  • 5 不胜桃李一场梦 2020-05-15 18:35:09

    这本书不仅试图使人明理,更试图教人谦逊。

  • 5 Sapienamor. 2020-04-29 04:43:39

    在论述中对美国政治史和一战中的有关事例的捕捉和分析引人深思。其对由杰斐逊带入美国政治中的“民主主义”,或者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更接近“民粹主义”的政治观念的批判,对我们解读当下的美国政治也颇有参考价值。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在全书的倒数第二段,写就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本书,在全书的最后做了这样一个预言式的论述:人类越是能够以冷静的目光去看待同胞的残酷和歇斯底里,便越有可能赢得信仰理性而不被耻笑的权利,因为一旦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无论我们掌握了多少情报、集聚了多少勇气、付出了多少努力,都不可能让全人类过上美好的生活。可谓一语成谶。

  • 2 dreaming 2019-10-26 20:40:13

    作为一本社科书籍,居然让我完全看不懂,肯定不只是翻译的问题。再跳脱,也要有体系吧,差评。

  • 5 阅湖 2019-05-30 11:35:14

    “我们并非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Lippmann关于“刻板印象”的睿见放到当下中美贸易战的情景下仍是掷地有声。贴上“美帝的阴谋”或“共产中国的伎俩”之类的符号后,“理解”变得容易却又轻薄。可遗憾的是,Lippmann提出了问题,但所给出的答案却不甚有说服力。其在书末所提出的由一个掌握“政治科学”的专业机构来主导舆论的观点,充满了progressivism时代特有的对于科学的迷思。事实是,在expertise愈发增长的今日,我们心中的希望似乎并不比Lippmann更多。

  • 4 霉狮♛ 2020-01-13 21:27:48

    不少对美国制度的反省,不仅仅一本简单的舆论书

  • 4 绝情啤酒鸭 2021-03-09 00:23:58

    好看且易读。或许因为这些知识早已在政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了解过,所以并不陌生。

  • 2 挂在鱼肆鯉 2019-10-09 00:02:39

    竟然有一个浪漫的尾巴!

  • 3 晒太阳 2019-08-27 09:00:20

    并没有理解,是一次无效的阅读体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