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莫顿 ·亨特(Morton Hunt)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副标题: 源起与演变
译者: 寒川子 / 张积模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900
ISBN: 9787513598163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副标题: 源起与演变
译者: 寒川子 / 张积模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900
ISBN: 9787513598163
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上)》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们都是思想领域中的探索者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皮亚杰、斯金纳……他们在的孤独的修行者、耽于声色犬马者、狂热的神秘主义以及理智的唯实论者,他们认为人类可以检视、理解,这一点最终指导或控制了他们的思想进程、情绪和行为结果,使他们成了另一类人――心理分析者。本书不是注重人物的个人经历,而是通过描述使者能迅速理解心理研究的手法和正确的理论以及作为心理学主要的构成部分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功效。在这个心理学日益被广泛关注的时代,《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及时的、重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力图准确地解释人们心中的疑问――人类行为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么?
作者简介 · · · · · ·
莫顿·亨特(Morton Hunt)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屡获大奖的科普作家,一直为《纽约客》《纽约时报杂志》和哈珀公司的许多出版物撰稿。著有《情爱自然史》《内心的宇宙:探索人类心理的新科学》等作品。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前科学心理学
第一章 猜想者
第一节 荣耀归于希腊
第二节 先驱
第三节 “思想的接生婆”:苏格拉底
第四节 理想主义者:柏拉图
第五节 现实主义者:亚里士多德
第二章 学者们
第一节 漫长的休眠
第二节 评论者
第三节 罗马拿来者
第四节 教父改造者
第五节 教父折中者
第六节 黎明前的黑暗
第三章 原始心理学家
第一节 第三次造访
第二节 理性主义者
第三节 经验主义者
第四节 德国的先天论
第二部分 新科学的奠基人
第四章 物理主义者
第一节 魔术师——诊疗者:梅斯梅尔
第二节 相颅者:加尔
第三节 机械论者
第四节 特别的神经能量:弥勒
第五节 最微可感知差别:韦伯
第六节 神经生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
第七节 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
第五章 捷足先登者:冯特
第一节 恰逢盛世
第二节 首位心理学家是如何炼成的?
第三节 孔维特楼里的怪事
第四节 冯特心理学
第五节 难以言说的变迁
第六章 我行我素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第一节 “这不是科学”
第二节 可爱的天才
第三节 美国心理学之父
第四节 卓越心理分析家的概念
第五节 詹姆斯的矛盾
第七章 精神的探索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第一节 关于弗洛伊德
第二节 准神经科学家
第三节 催眠医师
第四节 精神分析的发明
第五节 动力心理学:早期论述
第六节 成功
第七节 动力心理学:发展及修正
第八节 它科学吗?
第九节 衰微与复兴
第八章 测量者
第一节 “何时想数,就数吧”:弗兰西斯·高尔顿
第二节 高尔顿的矛盾
第三节 走近心理年龄:阿尔弗雷德·比奈
第四节 测试旋风
第五节 智商论战
第九章 行为主义者
第一节 老问题,新答案
第二节 行为主义原理的两大发现者:桑代克和巴甫洛夫
第三节 行为主义先生:约翰·B.华生
第四节 行为主义的凯旋
第五节 两大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和斯金纳
第六节 失势与衰落
第十章 格式塔学派
第一节 可视错觉与新的心理学
第二节 思维的再发现
第三节 格式塔定律
第四节 够不到的香蕉及其他问题
第五节 学习
第六节 失败与成功
第三部分 专业化与集大成
简介 心理学的裂变与心理学诸学科的融合
第十一章 人格心理学家
第一节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第二节 人格的基础单元
第三节 人格测量
第四节 乱中求序
第五节 习得性人格
第六节 身体、基因和人格
第七节 人格研究前沿的最新报道
第十二章 发展心理学家
第一节 “橡树再大,也得从橡子中长出”
第二节 宏论与妄谈
第三节 巨人与巨论
第四节 认知发展
第五节 成熟
第六节 人格发展
第七节 社会性发展
第八节 生命全程的发展
第十三章 社会心理学家
第一节 无人区
第二节 多重父系的社会心理
第三节 定案
第四节 前进中的探索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价值
第十四章 知觉心理学家
第一节 有趣的问题
第二节 看待“看”的风格
第三节 看见形状
第四节 看见运动
第五节 看见深度
第六节 看待视觉的两种方法
第十五章 情绪与动机心理学家
第一节 基本问题
第二节 躯体理论
第三节 ANS及CNS理论
第四节 认知理论
第五节 缝缝补补的被子
第十六章 认知心理学家
第一节 革命
第二节 二次革命
第三节 记忆
第四节 语言
第五节 推理
第六节 人的心理是一种计算机吗?计算机是一种心理吗?
第七节 新的模式
第八节 谁是获胜者?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师
第一节 快速发展的行业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后继者:动力心理治疗者
第三节 作为实验动物的病人:行为疗法
第四节 全在脑海里:认知疗法
第五节 疗法种种
第六节 真的有效吗?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利用与误用
第一节 知识就是力量
第二节 改善“人性设备”的人性用途
第三节 改善人类与其工作的适应度
第四节 测试的利用与误用
第五节 隐蔽式说服:广告与宣传
第六节 法庭心理学
第七节 界限之外
第十九章 今日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学家素描
第二节 学科素描
第三节 分裂
第四节 心理学与政治
第五节 状态报告
· · · · · · (收起)
第一章 猜想者
第一节 荣耀归于希腊
第二节 先驱
第三节 “思想的接生婆”:苏格拉底
第四节 理想主义者:柏拉图
第五节 现实主义者:亚里士多德
第二章 学者们
第一节 漫长的休眠
第二节 评论者
第三节 罗马拿来者
第四节 教父改造者
第五节 教父折中者
第六节 黎明前的黑暗
第三章 原始心理学家
第一节 第三次造访
第二节 理性主义者
第三节 经验主义者
第四节 德国的先天论
第二部分 新科学的奠基人
第四章 物理主义者
第一节 魔术师——诊疗者:梅斯梅尔
第二节 相颅者:加尔
第三节 机械论者
第四节 特别的神经能量:弥勒
第五节 最微可感知差别:韦伯
第六节 神经生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
第七节 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
第五章 捷足先登者:冯特
第一节 恰逢盛世
第二节 首位心理学家是如何炼成的?
第三节 孔维特楼里的怪事
第四节 冯特心理学
第五节 难以言说的变迁
第六章 我行我素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第一节 “这不是科学”
第二节 可爱的天才
第三节 美国心理学之父
第四节 卓越心理分析家的概念
第五节 詹姆斯的矛盾
第七章 精神的探索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第一节 关于弗洛伊德
第二节 准神经科学家
第三节 催眠医师
第四节 精神分析的发明
第五节 动力心理学:早期论述
第六节 成功
第七节 动力心理学:发展及修正
第八节 它科学吗?
第九节 衰微与复兴
第八章 测量者
第一节 “何时想数,就数吧”:弗兰西斯·高尔顿
第二节 高尔顿的矛盾
第三节 走近心理年龄:阿尔弗雷德·比奈
第四节 测试旋风
第五节 智商论战
第九章 行为主义者
第一节 老问题,新答案
第二节 行为主义原理的两大发现者:桑代克和巴甫洛夫
第三节 行为主义先生:约翰·B.华生
第四节 行为主义的凯旋
第五节 两大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和斯金纳
第六节 失势与衰落
第十章 格式塔学派
第一节 可视错觉与新的心理学
第二节 思维的再发现
第三节 格式塔定律
第四节 够不到的香蕉及其他问题
第五节 学习
第六节 失败与成功
第三部分 专业化与集大成
简介 心理学的裂变与心理学诸学科的融合
第十一章 人格心理学家
第一节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第二节 人格的基础单元
第三节 人格测量
第四节 乱中求序
第五节 习得性人格
第六节 身体、基因和人格
第七节 人格研究前沿的最新报道
第十二章 发展心理学家
第一节 “橡树再大,也得从橡子中长出”
第二节 宏论与妄谈
第三节 巨人与巨论
第四节 认知发展
第五节 成熟
第六节 人格发展
第七节 社会性发展
第八节 生命全程的发展
第十三章 社会心理学家
第一节 无人区
第二节 多重父系的社会心理
第三节 定案
第四节 前进中的探索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价值
第十四章 知觉心理学家
第一节 有趣的问题
第二节 看待“看”的风格
第三节 看见形状
第四节 看见运动
第五节 看见深度
第六节 看待视觉的两种方法
第十五章 情绪与动机心理学家
第一节 基本问题
第二节 躯体理论
第三节 ANS及CNS理论
第四节 认知理论
第五节 缝缝补补的被子
第十六章 认知心理学家
第一节 革命
第二节 二次革命
第三节 记忆
第四节 语言
第五节 推理
第六节 人的心理是一种计算机吗?计算机是一种心理吗?
第七节 新的模式
第八节 谁是获胜者?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师
第一节 快速发展的行业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后继者:动力心理治疗者
第三节 作为实验动物的病人:行为疗法
第四节 全在脑海里:认知疗法
第五节 疗法种种
第六节 真的有效吗?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利用与误用
第一节 知识就是力量
第二节 改善“人性设备”的人性用途
第三节 改善人类与其工作的适应度
第四节 测试的利用与误用
第五节 隐蔽式说服:广告与宣传
第六节 法庭心理学
第七节 界限之外
第十九章 今日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学家素描
第二节 学科素描
第三节 分裂
第四节 心理学与政治
第五节 状态报告
· · · · · · (收起)
心理学的故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4 条 )

读八卦历史,学心理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每有人找我推荐学习心理学的方法,却不知门道时,总会推荐几本入门科普书给他们,先读了再问。 但经常收到的回音却是,该书属于当枕头与催眠之最佳伴读书籍。尤其是国内的教科书,连张彩图都没有,一版版的术语,看得人直接就性冷淡了。 《心理学的故事》这本书初看也会产... (展开)
心理学史佳作,书品也好
老师推荐的书,有助于将散乱的心理学派和人物系统化。拿到书发现真是很厚重、很有分量。封面很朴实,让人有种信任感.翻阅了二十多页后感觉很不错,不枯燥、不晦涩。很全面也很容易懂,就是一本科普版的心理学大全。其中引用的各种案例还使得这本书更加生动,很容易读下去,...
(展开)



有趣,好玩——原来心理学可以这样写
刚开始读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刚开始也没怎么当成好看读物,后来发现,这本书真的挺好。作者显然对心理学有了相当的了解,而且不偏不倚,很少用一种立场解释一切。作者是存在一种人文关怀的,他从来不对一个人进行横加指责。有时候他用特殊的美式幽默对大师进行一下调侃。...
(展开)
> 更多书评 3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海南出版社 (2006)8.1分 1191人读过
-
Anchor (2007)8.8分 11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8.7分 263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8.2分 129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心理学的故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杲朹 2021-08-20 15:26:22
比起大学的“西方心理学史”,这本书就像“野史”。作者对定性定量的研究阐述不通俗,但他对于心理学史、人物成长历程、流派发展史的叙述有趣多了。 这本书里,我知道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物冯特到底在莱比锡大学做了什么实验;我知道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常常被心身疾病困扰伴有阵发性自杀倾向;我知道了华生喜欢玩“揍黑鬼”游戏,艾尔伯特实验的艾尔伯特并没有被消除条件反射,同时华生因为性丑闻和桃色新闻被大学扫地出门;我... 比起大学的“西方心理学史”,这本书就像“野史”。作者对定性定量的研究阐述不通俗,但他对于心理学史、人物成长历程、流派发展史的叙述有趣多了。 这本书里,我知道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物冯特到底在莱比锡大学做了什么实验;我知道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常常被心身疾病困扰伴有阵发性自杀倾向;我知道了华生喜欢玩“揍黑鬼”游戏,艾尔伯特实验的艾尔伯特并没有被消除条件反射,同时华生因为性丑闻和桃色新闻被大学扫地出门;我知道了巴甫洛夫除了铃铛,还给狗做了其它一系列实验,差点把狗搞疯;我知道了感知觉定律;错觉研究、艾宾浩斯记忆研究都属于格式塔流派;我知道了柯尔伯格晚年受到身体疾病的折磨,陷入自杀的道德两难。 心理学总是标榜自己是科学,从而追求数据、实验,别忘了除了冰冷的数据之外,心理学还有复杂、多样的人性值得探寻。 (展开)
0 有用 诚栽 2021-08-16 12:24:48
终于看完了这本多达900页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