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讲述宋朝“风雅”生活的一本趣味图书。作者从宋画这一新颖角度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揭示了宋朝“风雅”生活的若干侧面,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的生活图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宋朝特有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 书稿分为六辑,第一辑讲述宋人的日常生活;第二辑讲述宋朝文人的雅玩与雅趣;第三辑描述宋朝的社会百态;第四辑介绍宋朝的城市公共设施;第五辑侧重于呈现宋朝的商业繁华;第六辑则考证了宋朝政治生活中的礼仪问题。在史料运用方便,作者通过检索数百幅宋画,还原了宋朝人物的生活景象,同时还以少量宋朝壁画、砖刻、出土文物、文书实物作为补充,以及少数唐画、明画、清画作为参照,以做到相互映证、比对。
▼编辑推荐
☆
本书从宋画的角度呈现出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朝
☆
本书精选360多张宋代写实画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讲述宋朝“风雅”生活的一本趣味图书。作者从宋画这一新颖角度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揭示了宋朝“风雅”生活的若干侧面,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的生活图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宋朝特有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 书稿分为六辑,第一辑讲述宋人的日常生活;第二辑讲述宋朝文人的雅玩与雅趣;第三辑描述宋朝的社会百态;第四辑介绍宋朝的城市公共设施;第五辑侧重于呈现宋朝的商业繁华;第六辑则考证了宋朝政治生活中的礼仪问题。在史料运用方便,作者通过检索数百幅宋画,还原了宋朝人物的生活景象,同时还以少量宋朝壁画、砖刻、出土文物、文书实物作为补充,以及少数唐画、明画、清画作为参照,以做到相互映证、比对。
▼编辑推荐
☆
本书从宋画的角度呈现出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朝
☆
本书精选360多张宋代写实画作,展示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等“风雅”生活图景,带您领略独特、前卫的大宋风采……
☆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通俗有趣的宋代社会生活史作品。作者切入的角度非常独特,他认为宋画呈现了一个比文字记载更为生动的历史世界,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赏到一个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书中精选了具有写实功能的宋代画作,展示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等“风雅”生活图景,其间不乏对宋代风俗礼仪的细致考证,以及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从而展现了宋代文明的独特性、颇为前卫的一面和对后世绵延不绝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吴钩
1975年生,现居广州。历史研究者,专栏作家。近年来致力于宋代生活史、社会史与政法史的研究,主张“重新发现宋朝”、“重新阐释传统”,已出版《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重新发现宋朝》(九州出版社,2014)、《生活在宋朝》(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等著作。
目录 · · · · · ·
宋人怎么养宠物狗与宠物猫
宋人用什么钓鱼 :抛竿
宋人用什么刷牙 :牙刷
宋人怎么吃水果 :冰镇
宋人用什么照明 :蜡烛
八百年前的儿童玩些什么玩具
宋人爱插花
宋人爱“写真”
宋人爱焚香
宋人怎么玩收藏
中国茶艺的绝响
宋式家具之雅
八百年前,满大街都是博彩摇奖
将春节过成万圣节
宋朝流行女厨师
宋朝女性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吗?
唐宋人是怎么签写“离婚协议”的
宋人爱谈十二星座
为什么说宋朝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
《清明上河图》告诉你 :宋朝城市比明清城市更开放
从《西湖清趣图》看宋朝城市的公共设施
宋朝城市已有“自来水”
为什么说宋朝皇家园林是开放的?
为什么说宋朝已有城市公园?
“青楼酒旗三百家”
《清明上河图》植入了多少广告?
清明上河船
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
宋朝任命一名官员的流程
宋朝平民上衙门打官司,必须跪着吗?
宋朝平民遇见皇帝,必须下跪吗?
从椅子的出现说到跪拜礼的变迁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风雅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风雅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风雅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以画看宋---宋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懦弱无能
> 更多书评 23篇
-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对于各个朝代的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都十分感兴趣。 近来读到一本有意思的书籍《风雅宋》,很少有书籍能够吸引我在短短几周内读上两遍,甚至跟着我去上班,在等红绿灯的间隙拿起来翻上两页。 这本书相较于二十四史等正史类书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宋朝人民的生活细节,通过作者的文字将历史角落中可考证的史料串联起来谱写了一幅生动的“大宋雅致生活解析”。 相较于汉朝的威严、唐朝的繁华,提到... (6回应)
2021-05-04 09:46:05 8人喜欢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对于各个朝代的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都十分感兴趣。 近来读到一本有意思的书籍《风雅宋》,很少有书籍能够吸引我在短短几周内读上两遍,甚至跟着我去上班,在等红绿灯的间隙拿起来翻上两页。 这本书相较于二十四史等正史类书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宋朝人民的生活细节,通过作者的文字将历史角落中可考证的史料串联起来谱写了一幅生动的“大宋雅致生活解析”。 相较于汉朝的威严、唐朝的繁华,提到大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字——雅,又不同于魏晋追求自我意识的个性风雅,宋代的雅更贴近生活,不完全属于权贵阶层,是渗透到百姓生活中的风雅。 我本人非常爱吃,所以对于宋人会吃这件事觉得格外有趣。 感谢宋太祖的圣旨,宋代很早就没有宵禁制度,要知道大家眼里文化包容开放的盛唐时期也是有严格宵禁制度的。 有了这样宽松的社会氛围,促使宋代的商业经济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酒楼饭馆,还有了古代最早的餐饮外卖服务,饮茶也更加普及不再是官宦富贵人家专属,民间饮茶烹茶之风盛行,还出现了斗茶;由此可想而知宋人的生活有多么精彩。 曾在书中读到北宋汴梁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也在《东京梦华录》里看到这样的描述:“所谓花阵酒地,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 那么宋人都能吃到些什么呢? 和明清相比,宋代的作食物种类实在算不得全面。辣椒、土豆、瓜子都还没有踪影。 但相较于之前,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种类增加了很多很多。先看水果种类,从苏轼的《食荔枝》中可知三种水果:枇杷(卢橘)、杨梅和荔枝。 此外樱桃、甘蔗、石榴、椰子、红柿子、切绿橘、花木瓜、福柑、橄榄、番葡萄、鹅梨饼子等也都可以在宋代品尝到,且很多水果价格亲民,普通老百姓也吃的起。 苹果在西汉就有了类似的品种,但口感和现在我们吃到的差异很大,在宋代,苹果已经非常接近现代人吃到的口感了。 为了在盛夏时降温,宋人会将瓜果冰镇,在宋代一些画作中可以看到一些果盘中装了冰块。夏季用冰不再是贵族专属的享受,大致是从北宋时期就开始了。 宋代的贵族流行吃斫鲙,就是和现在的生鱼片刺身类似,将鱼片切成“縠薄丝缕,轻可吹起”的片状,食用时佐以葱丝酱料生吃。 说到吃就不能不提到厨师,该职业的盛行也能侧面反应当时饮食文化的兴盛。北宋的厨师不仅地位有了提高,更出现了一种流行职业是女厨师,宫中有专门的职位叫“尚食娘子”。 郑州新密的宋代古墓中出现的壁画《庖厨图》,画的就是女厨师们准备宴会的忙碌情景。 打字打到这里,丢一份宋代的菜谱给大家,如有兴趣可以尝试做做: 【炉焙鸡】 鸡一只,水煮八分熟,剁成小块。锅里放少许油,烧熟,将鸡块放入锅内略炒,用锭子或者碗盖住烧到热,将醋和酒各一半,放少许盐,烹之。候干后再烹。如此数次,候十分酥熟,取用。 在饮茶的精致和普及程度上,宋代更是堪称空前绝后。一如王安石所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 宋代流行“团茶”和“末茶”,“团茶”即茶叶采摘后要经过洗涤、蒸芽、压片去膏、研末、拍茶、烘焙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制成茶饼即为“团茶”,研而不拍则为“末茶”。 “团茶”每次在烹茶时,要从茶焙笼中取出茶饼,用茶槌捣碎成小块,之后用茶磨制成粉末,再筛出细末才能用沸水调整出茶膏,并用茶筅击拂数次,方能得出一盏香气四溢的热茶。 仿佛看到了现代小资在家里准备一整套咖啡器皿在研磨后用咖啡壶煮开的情景。 可能因为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是《千里江山图》,爱屋及乌对于描写宋代的文化生活的书籍格外喜欢,宋人相对安逸,又基于崇雅的观念,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画和精致化,更把诗酒相得、谈文论画、宴饮品茗的日常交谊视为生活基础,《风雅宋》将这种生活的分不同的角度集中展现在我的面前。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之文明,历千载演进,造极于赵宋”。花、香、画、茶、瓷器,当然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一定意义上说,宋代的古典美学就是一种“生活美学”。 很喜欢这本书,因为睡前用手打字以及时间有限,无法将所有喜爱的内容都一一用文字回味,非常推荐喜爱历史和古典文化的豆瓣er去阅读这本书。 读这本书时,我在想等有机会穿越回宋朝,我应该能很快融入当时宋人的生活。嘻嘻~
6回应 2021-05-04 09:46:05 -
#南宋董真卿将这套常备的茶具绘成《茶具图赞》,共有12件,故又称“十二先生”,还给它们分别起了人性化的名字:储放茶团的茶焙笼叫“韦鸿胪”,用于捣碎茶团的茶槌叫“木侍制”,磨茶的小石磨叫“石转运”,研茶的茶碾叫“金法曹”,量水的瓢杓叫“胡员外”,筛茶的罗合叫“罗枢密”,清扫茶末的茶帚叫“宗从事”,安放茶盏的木制盏托叫“漆雕秘阁”……… 足可以看出董真卿对茶具的爱惜了。觉得这人超级可爱的,还每个茶具都...
2019-05-02 23:07:50 1人喜欢
-
#南宋董真卿将这套常备的茶具绘成《茶具图赞》,共有12件,故又称“十二先生”,还给它们分别起了人性化的名字:储放茶团的茶焙笼叫“韦鸿胪”,用于捣碎茶团的茶槌叫“木侍制”,磨茶的小石磨叫“石转运”,研茶的茶碾叫“金法曹”,量水的瓢杓叫“胡员外”,筛茶的罗合叫“罗枢密”,清扫茶末的茶帚叫“宗从事”,安放茶盏的木制盏托叫“漆雕秘阁”……… 足可以看出董真卿对茶具的爱惜了。觉得这人超级可爱的,还每个茶具都...
2019-05-02 23:07:50 1人喜欢
-
第一个层次是画家有意识描绘的图像信息,通常也体现在图画的题签上。 第二个层次的历史信息,是画家无意识透露出来的“社会生活痕迹”。 第三个层次的历史信息,是绘画风格所隐含的时代精神。前面我们说过,宋画的特色是充满写实主义精神,那么,为什么宋画会表现出这么鲜明的集体风格? 我们认为,这其实是宋人追求“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在绘画作品上的体现。
2022-01-15 13:53:43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口袋里的闹钟__趣味历史&专题史&图解历史 (睡眠兄弟)
- 新民说书目 (新民说)
- 购书单 (波豆豆)
- “阅读之城”2018年请读书目榜单 (牛牛)
- 看过的广师大 (STARFISH)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风雅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兰秋 2019-05-24 22:42:17
切入角度很有趣,宋画中的生活史
28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8-07-24 21:19:15
作为关注宋代历史文化多年的自由学者,吴钩老师的这本新书,以几百幅宋画作为线索,探讨这些画作背后的宋代社会文化,涵盖日常生活、商业文化、城市生态、民俗礼仪等多个方面。吴钩老师并非画家或者艺术学研究者,因此这本书当中,对于宋画的美术本体鉴赏与分析的内容相当之少,他更多是从艺术社会学或者说图像史学的角度,将这些画作,视为进行社会文化分析的第一手史料加以运用和解读。正基于此,本书尽管顶着宋画这样的名头,但... 作为关注宋代历史文化多年的自由学者,吴钩老师的这本新书,以几百幅宋画作为线索,探讨这些画作背后的宋代社会文化,涵盖日常生活、商业文化、城市生态、民俗礼仪等多个方面。吴钩老师并非画家或者艺术学研究者,因此这本书当中,对于宋画的美术本体鉴赏与分析的内容相当之少,他更多是从艺术社会学或者说图像史学的角度,将这些画作,视为进行社会文化分析的第一手史料加以运用和解读。正基于此,本书尽管顶着宋画这样的名头,但其实更适合宋代社会文化和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而对于艺术史或者美术鉴赏类的读者来说,可能会略感失望。 (展开)
16 有用 不多 2019-09-15 19:28:51
公众号文章水平。
4 有用 泠洢 2019-08-08 13:34:11
多加的一星给画
4 有用 思白 2019-09-27 16:39:06
五星兒童啟蒙讀物。都怪我生得太早,年紀不對。
0 有用 Yocha 2022-05-03 21:17:44
配图失清失真,将宋画的雅茶色硬生生印成了土黄,饱和度拉满。有点倒胃口,看不下去了
0 有用 Shaofa 2022-05-02 11:56:14
披着历史学外衣的流量书
0 有用 无人知晓的我 2022-04-23 15:57:21
科普读物,搜集如此多材料以画“证史”的确更直观,值得肯定。倾向性比较明显,图画清晰度待提高(有的还有水印)。
0 有用 若水清音绾清秋 2022-04-21 18:01:42
风雅宋,这个书名真是很符合大宋的文明。一直以为,明清时期应该才算现代社会的萌芽,原来大宋才是现代社会的开端。 隨着一幅幅古画、一条条珍贵的历史文献让我看到了一个风雅的大宋王朝。推荐指数:⭐⭐⭐⭐,四颗星。作为宋代生社会生活史值得一看。
0 有用 豆友183670319 2022-04-17 15:31:16
陆陆续续看了近半年,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静下心来读完,作者从宋画中发现一个活色生香的“风雅宋”,从细节了解更多的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