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Center for Learning
定价: 19.95
装帧: Pap
ISBN: 9781560778349
Crucible的创作者
· · · · · ·
-
阿瑟·米勒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ARTHUR MILLER
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
阿瑟•米勒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时期,他的父亲破产,家里生计维艰。中学毕业后,米勒一边打工一边在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并开始创作剧本。
一九四七年,阿瑟•米勒的成名作《都是我的儿子》上演,连演三百二十八场。两年后,《推销员之死》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七百四十二场,一举囊括了托尼奖、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阿瑟•米勒赢得国际声誉。另外,米勒还创作了《萨勒姆女巫》、《桥头眺望》、《美国时钟》等剧,均针砭时弊,对社会现实和戏剧技巧作了深刻的探索,体现了米勒对社会问题的直面追问,以及对人性、理智、社会正义等问题的犀利见解。自传体剧本《堕落之后》记述了他与好莱坞名演员玛丽莲•梦露一段并不成功的婚姻生活...
ARTHUR MILLER
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
阿瑟•米勒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时期,他的父亲破产,家里生计维艰。中学毕业后,米勒一边打工一边在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并开始创作剧本。
一九四七年,阿瑟•米勒的成名作《都是我的儿子》上演,连演三百二十八场。两年后,《推销员之死》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七百四十二场,一举囊括了托尼奖、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阿瑟•米勒赢得国际声誉。另外,米勒还创作了《萨勒姆女巫》、《桥头眺望》、《美国时钟》等剧,均针砭时弊,对社会现实和戏剧技巧作了深刻的探索,体现了米勒对社会问题的直面追问,以及对人性、理智、社会正义等问题的犀利见解。自传体剧本《堕落之后》记述了他与好莱坞名演员玛丽莲•梦露一段并不成功的婚姻生活,也深刻剖析了左翼知识分子的内心。
一九七八年,米勒来华访问,回国后出版《访问中国》一书。一九八一年,《萨勒姆女巫》在华上演,获得很大成功。一九八三年,米勒再度来华,亲自执导《推销员之死》,次年出版《“推销员”在北京》一书,从此他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信奉某些意识形态的国家里,一切对外来思想意识的抵制都同抵制邪恶透顶的资本主义恶魔牵扯到一块儿,而在美国,任何人只要在观点上不够保守就容易被指控同红色地狱有密切联系。政治上的反对派由此而受到一种不近人情的压制,这种压制也就使一切文明交往所正常使用的惯例遭到废弃成为合法化。一项政策等同于道德权利,反对它就等同于恶魔的狠毒行为。这种等同的概念一生效,社会就变成阴谋和反阴谋的聚集场所;政府的主要任务也就从仲裁变为执行上帝的惩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幕 -
一个那么强大、那么生怕失掉她的公民的一致性的国家是不能长容忍家庭像原子一般分裂的。但是,至少在美国人眼里依然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俄国人对女人的态度是轻浮的。这又是魔鬼在作怪,正像他在那些一想到女人在一出滑稽喜剧里脱光衣服就大为惊吓的斯拉夫人当中作怪一样。我们的对立面总是给打扮成犯了性罪恶的罪犯,于是魔鬼学也就在这种不知不觉的信念中获得它那种引人入胜的魅力以及它那种令人发怒和恐惧的能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幕
> 全部原文摘录
Crucible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信仰得救”下的荒诞 ——萨勒姆小镇的危机

这是一出悲哀的戏剧,这是一个沦丧的社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本来是一出女孩儿之间的闹剧,怎么忽然间就演变成了一桩震惊的“大案”了呢? 当我抽离出来,不再以观众的身份来看这出戏,我把它看成我所处的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件事来看,事实上它本就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于是我恍然。人性的自私啊,多么可怕,这么多人的智... (展开)
无巫之猎——潘多拉魔盒里有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萨勒姆的女巫》是美国著名戏剧家的阿瑟•米勒的代表作,其改编自1692年发生在北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的迫害案件。 历史上,在这个有着极端保守主义宗教信仰的小镇,一场少女玩闹的林中之舞,成为了全镇“猎巫驱魔”的源头,心怀鬼胎的各色人等或为自保、或为报复陷害,举起... (展开)
"美国社会一直受益于这部作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场疯狂围捕行动的起点,是如此简单不起眼。 巴里斯牧师的女儿和侄女——贝蒂和阿碧格,还有其他十来个女孩在树林里对着火堆跳舞,巴里斯突然跳出来,贝蒂受惊晕厥,此后便在床上昏迷不醒。问医无果的情况下,巴里斯悄悄派人去请会除魔的赫尔牧师。 村子里已经谣传贝蒂会飞了... (展开)

An Inquiry upon the Human Weakness: When Fear Takes Over
>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9分 213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9.1分 1421人读过
-
Penguin (2002)8.6分 137人读过
-
Penguin (1996)8.2分 132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Crucible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MV466AG 2013-04-02 16:06:05
为什么就我们的美国文学史要读这本书啊。。我也要听周朝刚说情史。。。
0 有用 butterswong 2017-05-10 15:50:58
一阵一阵冷汗。社会多发达人性都不可能进步。用之前的猎巫讽刺当时的麦卡锡,那么现在呢?以后呢?肯定还会发生类似事件。法律的规则有所进步,但人性还是一样的。真的很失望,同时对正面角色表示深深的崇拜,在不公平和危险的环境下,发出声音不畏强权真的考验一个人的人格。
1 有用 ylwang 2012-11-08 14:38:57
课上读的,Symbolism of McCarthy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