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传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Mido 2010-08-23 17:42:41

    基本上就是《三国志》等资料的重新梳理排列,比较时候当“工具书”不适合当“传记文学”,而且……明显老张写到曹阿瞒时候更有激情,一写到江东诸子文笔就滞涩,开始大规模罗列了╮(╯_╰)╭

  • 11 神威 2012-02-21 07:52:34

    仲谋比起曹刘来说争议少到没有,所以这本书按部就班的靠谱,张作耀三传是三国入门第一读物啊~读完了以后还是很佩服仲谋的,他腹黑阴沉的比大耳像政治家多了,由于所处局面相对劣势,折冲樽俎的重要性强,他甚至比不需要表现的魏武还有政治家像,可惜,和老毛一样,老年刚愎,心黑手狠,高压玩的太过了,吴亡的基调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然奠定,此外,本书对刘备坚决进行夷陵之战的原因分析的很到位,不是单纯的报仇而已【尽管我感觉有些不对,但是真的不牵强,但是但是,我执着的认为,大耳朵赔上一切的这一战全是为了二爷而已,嗯

  • 2 亢龙无悔 2009-05-31 09:26:08

    很好的传记,有观点,有新意,学习

  • 1 焚琴客 2015-02-08 16:18:48

    基本上是已有史料的爬梳与整理,但也不无精辟入微的推论。主观色彩略嫌浓厚。治三国史者,不妨备读之。

  • 0 大内刺客 2011-10-18 13:54:21

    资料书,备查。

  • 0 止痛片 2011-12-31 00:37:43

    估计是史料太少了,不如曹操与刘备传可读性强

  • 0 Qwerty- 2014-05-25 21:00:35

    1 书的内容暂且不谈,分析结构还是很不错的,税负和农业发展写的太模糊。2 看来人是需要先装王八。3 孙权的格局和思想不如曹操,但是在中国帝王史上也算是A-级别的人物了。

  • 1 包子 2016-05-21 23:11:42

    东拼西凑一番就成书了,蛮方便的。作者对大帝似乎没什么感情,倒是避免了倾向性,但也没谈出任何新意。

  • 1 兮兮 2014-04-24 17:01:10

    史料详实,立场客观。

  • 1 公子Rong 2015-05-14 14:43:07

    三国爱好者必读书目,孙仲谋总的说来比曹刘靠谱一些

  • 0 ☕️ 2019-01-28 17:53:18

    时间线捋顺一遍

  • 1 豆瓣酱 2022-03-25 13:36:01

    作者是不是太省事了?直接把曹操传里相关内容复制粘贴过来?

  • 0 上德若谷 2022-03-31 23:50:35

    文笔确实不太行,罗列的太多,而且引用过多,个人的分析和见解较少,所以读起来就像读教科书一样,挺全,但是无味。

  • 0 2022-05-26 23:27:28

    这本书 “文献综述”味道太浓,大半部分内容是原文直接引用,有时确实看不下去 (居然在赤壁之战部分,作者终于夸了一次刘备的功劳)

  • 0 风风风 2024-01-15 11:39:04 浙江

    资料整合,没有个人见解,读到后面索然无味,感觉就是一本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 0 百器徒然 2023-12-23 22:48:00 北京

    至尊坐断东南,年未弱冠统领父兄余众,内平山越,外抗曹魏,抽冷子还能打一下刘备,可谓英雄。孙吴作为袁术余孽,不得已让度出地方治权和武人共享,这点在孙策这样武德充沛的人手里不是威胁,但孙权武功不彰,只能打压,权柄自持,所以他不用鲠臣为相,也不久置统帅,更是令出己手侵夺部将利益。 前期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晚年绝对是精神病发作,逼死陆逊,冷落张昭,一方面摧残江东大族,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赖江东大族,真是成也江东,败也江东。 在张作耀的三传里,孙权传是最不可替代的,因为几乎没有同类作品,唯一可比拟的当是方北辰的《半生明主》。 想起胡三省说他晚年“淹北道以绝魏兵之窥建业,吴主老矣,良将多死,为自保之规摹而已!”当年曾经试图争天下的雄心壮志,随着岁月的消磨只能限江自保,掩卷长叹。

  • 1 momo 2024-01-03 19:10:44 山东

    读过《三国志》,来总结一下为何后期不北伐,已经孙权格局小的问题:格局多大并非一人可以决断,而是根据当前的实力水平和情况。孙权较刘备不同就在此处,他比刘备要现实的多。在内有门阀林立,外有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实属不易。后期之所以不北伐以及受困,政事昏聩,原因有四,一是身体原因,根据史书记载,孙权晚年应该是患有慢性疾病,身体不好,精力不允许北伐。二是人才凋敝,虽说当时仍有可用之将,但是比起前期来说,质量大大下滑。三是失去了重要的亲人,太子孙登和步夫人的去世无疑加深了孙权对继承人的猜疑心。四是门阀政治根深蒂固,难遇更改,孙权曾经想改吏治,几度启用人修改,却搞成了特务机构一样的滥权衙门。导致吴内部在他当政后期混乱。孙权此人,十八继承父兄基业,发扬巩固,不愧谥号。

  • 0 过期黄桃罐头 2023-12-18 01:35:03 西班牙

    能感受到作者对孙权没什么感情,但对刘备集团不怎么喜欢。史料整理到位,一本书看完破虏讨逆大帝三个人,可惜对孙权晚年政局叙述太过简略。战争部分搭配魔法师《孙权北伐》系列视频会更有收获。

  • 0 如果你听得见吗 2024-04-12 15:44:42 福建

    三国的终章是孙吴,不仅是王朝最后灭亡,个人喜好也是这样,从三国演义以蜀汉为主、三国志通鉴以魏为主,到最后喜欢看孙吴故事。孙吴真是人才济济!四大都督十二虎臣,贺齐吕岱朱桓全琮朱然诸葛恪陆抗…每个时期都有代表人物,尤其吕蒙泥腿子逆袭之经典。文臣亦是如此,文武双全者多,二代成材率高。孙权,青年英主,承二世基业,中年雄才大略,开疆扩土,联盟交际,识人用人堪比曹操(就个人军事则平平远不如也……),到了晚年,逐渐变态,残暴严苛,所谓暨艳、吕壹两次改革,背后实则乃孙权,强压必弹。身后托孤辅臣之事,不出意义的话,就要出意外了,符合历史规律——各种安排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按剧情来。

  • 1 文孟先生 2023-01-03 23:46:42 湖北

    经典作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