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Die Grundprobleme der Phanomenologie
译者: 丁耘 / 丁耘
出版年: 2008-1
页数: 473
定价: 37.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新版)
ISBN: 9787532744220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德国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1927年在马堡大学开讲座课时的讲义。全书详细研究了《存在与时间》第一部第三篇的中心问题、通过提出作为一切存在领悟之境域的“时间”,来回答引导着此在分析论的、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式的追问、使读者真正了解到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实事内涵与内在体系。
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 - 1976)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据说,当这本书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 - 1976)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据说,当这本书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因为他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期间,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尔对于他与纳粹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还说,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真理与伟大之处”。
目录 · · · · · ·
1.主题的阐明与大体划分
2.哲学之概念:哲学与世界观
3.哲学作为关于存在的科学
4.关于存在的四个论题以及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5.存在论的方法特性;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
· · · · · · (更多)
1.主题的阐明与大体划分
2.哲学之概念:哲学与世界观
3.哲学作为关于存在的科学
4.关于存在的四个论题以及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5.存在论的方法特性;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
6.讲座提纲
第一部分 对存在的若干传统论题现象学的一批判的讨论
第一章 康德的论题: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词
第二章 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中世纪存在论论题:何所是(essentia[拉:本质])与现成存在(existentia[拉:实有])属于存在者之存在建制
第三章 近代存在论的论题:存在的基本方式是自然(res extensa[拉:广延物])之存在和精神(res cogitans[拉:能思物])之存在
第四章 逻辑学之论题:一切存在者,无论其各自的存在方式如何,都可以通过“是”来称谓与谈论。系词之存在
第二部分 对于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追问,存在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方式
第一章 存在论差异的问题
德文版编者后记
译者附录 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
重要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 9.4
-
- 形式显示的现象学 9.0
-
-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8.3
-
- 演讲与论文集 9.2
-
- 论真理的本质 9.3
-
- 还原与给予 9.5
-
- 路标 9.1
-
- 现象学的方法 8.7
-
- 生活世界现象学 9.1
-
- 海德格尔与其思想的开端 9.1
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转】邓定:海德格尔论四重时间——基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时间问题解析

手冲 / 康德的存在论题——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词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Klostermann (2005)暂无评分
-
商务印书馆 (2018)9.2分 113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2)9.1分 20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哲学】 (爱玛·包法利)
-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上海译文出版社 (彼岸)
- 1000+ 豆瓣9.0+的書 (Python)
- 现象学资料辑集(ing) (歧木零)
- 海德格尔著作集 (Anik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村夫 2015-07-14 23:31:37
踏踏实实地重读一遍。对康德存在论,时间观还有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解析太读到,这样根本上澄清了一般庸常的时间思考里的伪问题:就是把时间理解为现成存在者。 另外根本重要的问题是追问此在领会存在、世界、意向性和超越性的根本根据这个问题。没看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根据在于作为时间性的时态性,也就是时间性绽出的境域图型。比康德先验图型论还有晦涩难解。
0 有用 月指导不指导 2024-04-21 16:23:51 广东
限于语言问题,译者无法做到一词对应一个翻译,但同时没有对这种一词多译进行解释(比如Dasein就至少有“实存”“此在”“定在”三种翻译,Existenz又作“实有”,而existentia又作“现成存在”,实在令人费解!),此外将extensa作“自然”而将cogitans/cogito作“精神”翻译也让人感到不解,全书这样的情况非常频繁。再谈海德格尔此书之内容。此书原作三部分而后改作二部分,其构... 限于语言问题,译者无法做到一词对应一个翻译,但同时没有对这种一词多译进行解释(比如Dasein就至少有“实存”“此在”“定在”三种翻译,Existenz又作“实有”,而existentia又作“现成存在”,实在令人费解!),此外将extensa作“自然”而将cogitans/cogito作“精神”翻译也让人感到不解,全书这样的情况非常频繁。再谈海德格尔此书之内容。此书原作三部分而后改作二部分,其构思属于《存在于时间》一开始的写作计划的一部分。成书先从哲学史上对存在的探讨开始,分别选取康德、亚里士多德(主义)、笛卡尔等近代思想家作为引入点,而后第二部分再以时间撬动存在学问题。海德格尔清楚存在不是Substanz,也清楚存在并非一阶谓词,但由此继续讨论存在问题,当然会使常人不解。此书可引导思考。 (展开)
0 有用 劫 2023-05-17 09:50:12 上海
目前个人阅读下来最适合新手接触海德格尔的原著。翻译厉害。
6 有用 愚公∞ 2010-03-31 18:33:32
用形而上学语言,批判形而上学。在这点上,还比不上尼采呢!
0 有用 孤星逐日 2013-11-12 02:05:50
由於讀過胡塞爾的現象學多次,這樣而來,對於海德格爾的研究路徑有所明晰,仍對於將要寫的論文不敢輕言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