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的听课杂记》所选取的50个细节,在当今的课堂上司空见惯,许多行为在一些教师看来理所当然,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在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捕捉问题,在细节行为当中探寻其背后的理险与理论含义,在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分析课堂的变革取向,是《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的听课杂记》的旨趣所在,正所谓“见微知著”。
郑金洲,男,河北泊头人。1965年生,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出版有《教育通论》、《中国教育学百年》(合著)、《教育文化学》、《教育碎思》、《教师如何做研究》、《多元文化教育》、《文案例教学指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合著)、《校本研究指导》等几十部著作。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研究成果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
归入课堂观察类时更合适。其中目录的分类更重要。
很多问题在幼儿园的情况反而好
还是郑金洲的,棒极了。
是妈妈的“法宝”,然后2023.1.8开始成为我的书啦!//随笔而已,紧扣新课改理念,但是很多教育方法不适用于初高中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适用于氛围不活跃的班级,比如提出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或者学生自助发言这一点就连以前部分重点高中的学生都做不到或者青春期不愿意做。能做到当然更好,是目标,教育事业道阻且长。
虽然有一些是在课堂上很细节的行为,比如用手擦黑板,但是行为背后反映出来的确是教师的卫生习惯不好,思维不缜密的特点。与听课教师的互动并不是常态课堂。对于从来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人来说,我觉得提醒的十分好。目前课堂教育重心下沉到学生那里,是课改的目标,但是对老师的要求高了,要怎么设计才能让学生更多地有目的性地参与课堂教学很需要思考。动态是常态,生成是关键。如何在班级制教学中因材施教也是难题,那么多学生... 虽然有一些是在课堂上很细节的行为,比如用手擦黑板,但是行为背后反映出来的确是教师的卫生习惯不好,思维不缜密的特点。与听课教师的互动并不是常态课堂。对于从来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人来说,我觉得提醒的十分好。目前课堂教育重心下沉到学生那里,是课改的目标,但是对老师的要求高了,要怎么设计才能让学生更多地有目的性地参与课堂教学很需要思考。动态是常态,生成是关键。如何在班级制教学中因材施教也是难题,那么多学生如何备?社会与学校各科的各种资源如何用?都是问题,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教育真的不简单。 (展开)
> 更多书评 1篇
> 3人在读
> 25人读过
> 57人想读
订阅关于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书生:生活算法 2010-07-10 15:30:15
归入课堂观察类时更合适。其中目录的分类更重要。
0 有用 沫沫 2010-10-20 21:49:28
很多问题在幼儿园的情况反而好
0 有用 bb安 2013-07-08 23:06:00
还是郑金洲的,棒极了。
0 有用 麦当劳动局 2023-01-15 17:33:41 广东
是妈妈的“法宝”,然后2023.1.8开始成为我的书啦!//随笔而已,紧扣新课改理念,但是很多教育方法不适用于初高中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适用于氛围不活跃的班级,比如提出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或者学生自助发言这一点就连以前部分重点高中的学生都做不到或者青春期不愿意做。能做到当然更好,是目标,教育事业道阻且长。
0 有用 寒风晨夜 2018-12-03 00:01:09
虽然有一些是在课堂上很细节的行为,比如用手擦黑板,但是行为背后反映出来的确是教师的卫生习惯不好,思维不缜密的特点。与听课教师的互动并不是常态课堂。对于从来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人来说,我觉得提醒的十分好。目前课堂教育重心下沉到学生那里,是课改的目标,但是对老师的要求高了,要怎么设计才能让学生更多地有目的性地参与课堂教学很需要思考。动态是常态,生成是关键。如何在班级制教学中因材施教也是难题,那么多学生... 虽然有一些是在课堂上很细节的行为,比如用手擦黑板,但是行为背后反映出来的确是教师的卫生习惯不好,思维不缜密的特点。与听课教师的互动并不是常态课堂。对于从来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人来说,我觉得提醒的十分好。目前课堂教育重心下沉到学生那里,是课改的目标,但是对老师的要求高了,要怎么设计才能让学生更多地有目的性地参与课堂教学很需要思考。动态是常态,生成是关键。如何在班级制教学中因材施教也是难题,那么多学生如何备?社会与学校各科的各种资源如何用?都是问题,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教育真的不简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