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翻译得不错 以前出售商品,现在出售生活方式
突然发现自己真是涉入了一个少有人知的领域
只是国内旅游业界写文化冲突的专题著作并不多,查了很久觉得这个还不错。但是或许是翻译水平一般,读来并不是很畅通和惬意,同时,文章大多似乎还是人类学的调研论文类型,并不系统。
旅游人类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其中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田野调查,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旅游人类学领域的典范。旅游人类学领域大致被分成为“旅游作为人类的本性”和“旅游影响人的生活”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good。
书挺好,变成作业就很痛苦了
陈旧但必引。
看起来很多美国教授对“文化”的认识相当浅薄啊。以本书为例,除了第2、8、14三章的作者朦朦胧胧地对旅游的涵化进行着批判以外,其余各章作者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文化建基于金钱的粗鄙看法,如果人类学家尚且如此,那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比如说小红书和抖音对旅游的破坏呢? 作为非专业的读者,我会更多地从游客的视角去思考我本人参与旅游活动的why, what和how. 从堂吉诃德、辛巴达、徐霞客、高更到当下的大众,我如何能在盲目的旅行行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它究竟在填补我的那种精神需要,这都是本书对游客的启迪。另外,从批判角度出发,游客(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东道主的霸权——当我们的思考企及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将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这都是很值得思考的事情。 ——虽然这本书不过是在引导我们用第三方视角去看文化入侵罢了。
经典的旅游人类学作品,首先可以当做民族志来读,其次各章中运用的分析方法也具有代表性。 对最后一部分(走向旅游业的理论构建)印象较深刻,其中: 努涅斯在第十四章指出“边缘人”的意义,即改革往往来自于边缘人,他们能在快速变化的社会(旅游业发展便是最普遍的起因)中带来“复兴”,同时通过观察前后台的情况来“跨越涵化假定”这种方法也很具有启发性。 莱特在后记中提到当时人类学的旅游研究分为两个方向,格雷本的研究“维系人类本性”(把旅游视为象征,来满足普通经历和非普通经历的需求)和纳什的研究“维系人类生活”(分析旅游对东道地区的影响,因为旅游的文化多变性难以评估)。
旅游在给当地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的积极改变的时候,也造成了社会分层和贫富悬殊,文化商品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只读了第一部分(前两章),两位作者分别分析了两种旅游的动机(①侧重于个人心理层面,继承涂尔干与莫斯的传统,强调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神圣生活”的仪式其根植于人性层面的必然性与对个体心理的影响;②侧重于社会层面,强调大众旅游是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产物),讨论得还是很通俗易懂的,刚开始了解旅游人类学的人应该都先来读这一part
2024/11/5
我不小心把导师的这本书带回家了
除了里边的一些例子对我没有吸引力其他的都蛮好的
这本书应该算是旅游人类学方面的入门书和经典之一了。如果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感兴趣,应该会引起一些共鸣。然而,就算是修订版距离现在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而书中原本的文章年代更为久远,现在去看难免觉得有些过时。但是整本书以及内容却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期待旅游人类学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跟不上潮流
自己做田调的时候很有用、至今也经常翻阅的一本书。
> 东道主与游客
1 有用 辄馨 2011-02-03 20:04:03
翻译得不错 以前出售商品,现在出售生活方式
0 有用 舒妙 2012-05-30 22:13:34
突然发现自己真是涉入了一个少有人知的领域
0 有用 WT 2009-03-14 17:19:35
只是国内旅游业界写文化冲突的专题著作并不多,查了很久觉得这个还不错。但是或许是翻译水平一般,读来并不是很畅通和惬意,同时,文章大多似乎还是人类学的调研论文类型,并不系统。
0 有用 明如 2011-01-15 11:52:31
旅游人类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其中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田野调查,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旅游人类学领域的典范。旅游人类学领域大致被分成为“旅游作为人类的本性”和“旅游影响人的生活”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0 有用 sue 2013-10-09 18:34:15
good。
0 有用 獾小欢 2022-12-08 10:00:57 湖南
书挺好,变成作业就很痛苦了
0 有用 Alyssa 2021-01-12 21:12:01
陈旧但必引。
0 有用 杏汁 2024-07-24 21:44:57 上海
看起来很多美国教授对“文化”的认识相当浅薄啊。以本书为例,除了第2、8、14三章的作者朦朦胧胧地对旅游的涵化进行着批判以外,其余各章作者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文化建基于金钱的粗鄙看法,如果人类学家尚且如此,那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比如说小红书和抖音对旅游的破坏呢? 作为非专业的读者,我会更多地从游客的视角去思考我本人参与旅游活动的why, what和how. 从堂吉诃德、辛巴达、徐霞客、高更到当下的大众,我如何能在盲目的旅行行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它究竟在填补我的那种精神需要,这都是本书对游客的启迪。另外,从批判角度出发,游客(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东道主的霸权——当我们的思考企及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将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这都是很值得思考的事情。 ——虽然这本书不过是在引导我们用第三方视角去看文化入侵罢了。
0 有用 山梣&冬青 2020-12-21 17:57:24
经典的旅游人类学作品,首先可以当做民族志来读,其次各章中运用的分析方法也具有代表性。 对最后一部分(走向旅游业的理论构建)印象较深刻,其中: 努涅斯在第十四章指出“边缘人”的意义,即改革往往来自于边缘人,他们能在快速变化的社会(旅游业发展便是最普遍的起因)中带来“复兴”,同时通过观察前后台的情况来“跨越涵化假定”这种方法也很具有启发性。 莱特在后记中提到当时人类学的旅游研究分为两个方向,格雷本的研究“维系人类本性”(把旅游视为象征,来满足普通经历和非普通经历的需求)和纳什的研究“维系人类生活”(分析旅游对东道地区的影响,因为旅游的文化多变性难以评估)。
0 有用 溯溪 2015-09-19 20:28:43
旅游在给当地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的积极改变的时候,也造成了社会分层和贫富悬殊,文化商品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0 有用 三吴六月霜 2023-07-07 18:48:20 北京
只读了第一部分(前两章),两位作者分别分析了两种旅游的动机(①侧重于个人心理层面,继承涂尔干与莫斯的传统,强调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神圣生活”的仪式其根植于人性层面的必然性与对个体心理的影响;②侧重于社会层面,强调大众旅游是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产物),讨论得还是很通俗易懂的,刚开始了解旅游人类学的人应该都先来读这一part
0 有用 one汪是条狗 2025-04-23 19:52:39 四川
2024/11/5
0 有用 Purple 夏 2017-06-20 09:31:18
我不小心把导师的这本书带回家了
0 有用 我只想要自由 2021-05-13 10:54:26
除了里边的一些例子对我没有吸引力其他的都蛮好的
0 有用 旅人记 2016-03-09 18:56:46
这本书应该算是旅游人类学方面的入门书和经典之一了。如果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感兴趣,应该会引起一些共鸣。然而,就算是修订版距离现在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而书中原本的文章年代更为久远,现在去看难免觉得有些过时。但是整本书以及内容却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期待旅游人类学的进一步发展。
0 有用 笑笑子 2012-03-26 09:12:48
知识跟不上潮流
0 有用 艾大荀 2017-08-09 16:43:25
自己做田调的时候很有用、至今也经常翻阅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