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那志良历经了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南迁、文物精品运台等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生与故宫及其文物结缘,是故宫历史和故宫文物的重要见证人和守护人。
书中所叙,皆为作者的亲历亲闻,展示的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部分在时代大背景下的遭际。所引资料,所谈往事,弥足珍贵。其中尤以抗战中文物南迁着墨最多,叙述最为详尽。近两万箱计百万件文物,长达十多年,行程数万公里,却无一受损,堪称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作者简介 · · · · · ·
那志良,生于1902年,字心如,居于北平。民國十三年(1924年),加入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该会撤消后,成立故宫博物院,继续任职。大陸淪陷前夕随一部分故宫国宝迁赴台湾,一直供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除本书外,那氏还有《玉器通释》、《鉥印通释》、《石鼓通考》、《故宫博物院三十年之经过》、 《故宫四十年》、《中国古物通鉴》等著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十月十日的早晨,不到八时,神武门外,已站满了人,九时开门,一拥而入,真是万人空巷,拥挤不堪。吴瀛先生在他写的《故宫博物院五年经过记》中,记叙他那天到院参观的情形,说:“此零仃孤苦幸得大众赞助未致漏产之故宫博物院,居然在万头攒动之中,脱颖而出,是日万人空巷,咸欲乘此国庆佳节,以一窥此数千年神秘之蕴藏。余适以事入宫略迟,中途车不能行者屡,入门乃与眷属及三数友人,被遮断于坤宁宫东夹道至两小时之久,始得前进。” 展览室中的拥挤,更是不堪,想进去的进不去,想出来的也出不来。那天,我被派在外东路的养性殿照料,这里陈列的是大婚图、南巡图等,是画得鲜丽精细,雅俗共赏之物,看的人愈看愈有兴趣,停在那里不走,后面的人陆续拥入,他想走也走不出去了,于是室内拥挤得堵塞在那里。我起初是立在那里,嚷着请靠近门口的人走出去,让后面的人陆续松动,没有人理会,后来我登在凳子上嚷,依然无效,只好听其自然。有一位参观人衣着颜色别致,引我注意,我看他一进门,便被后面的人与前面的人夹在当中,作了“夹馅饼干”的“馅子”,夹了许久,徐徐移动,然后被夹了出去,在室内虽看他时时伸伸脖子,但他什么也没有看到,挨夹一个多小时,又转向其他展览室去了。这种情形的参观人,恐怕不在少数。 这一天,我所照料的展览室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别的地方,也只有把栏杆挤断等小事,真是幸运极了。 这天的下午二时,故宫博物院的开幕典礼,在乾清门开始了,由庄蕴宽先生主席,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李煜瀛先生报告筹备经过,黄郛、王正廷、蔡廷干、鹿钟麟、于右任、袁良等人先后致词,大多数是强调故宫博物院的成立适在国庆日,以后的双十节,便有了国庆与博物院成立的两层纪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故宫博物院的成立 -
审查名称之外,还要鉴定真伪。有人说:“宫里的东西会有假的?”宫里的东西有假的,而且不少。这些假货是哪里来的呢?其来源可能是下列几条路子: 一、大臣的蒙蔽从前专制时代,皇上的万寿,大臣们都要送些寿礼,他们的师爷,便要早早地就张罗起来,希望得到一些真而精的东西,呈奉进去,博得皇帝欢心。不过,他们有一件事是放心的,皇帝根本不懂古董,把一张黑糊糊的山水画,填上宋人甚至唐人的款,装潢得好一些,给太监们送一些红包,便万事妥当了。宫里面怎会没有赝品?不过,这位师爷若是生不逢辰,正好是乾隆皇帝御极之时,那便要小心一点,否则主人在皇帝面前碰了钉子,自己的饭碗,也会发生问题,因为乾隆皇帝多少是懂得一些古董的。我曾看过一个奏折,是一位外放的大臣,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弄来几幅宋朝人米芾的字,他以为这是“宋四家”之一的字,应该是宝贝,缮折进呈,结果,皇帝在上面用朱笔批了四个大字:“假的不要”。碰了一鼻子灰。清代十个皇帝,有几个懂古物的?假货怎能不充斥内府? 康熙时,有一位著名的大臣高士奇,也是一位收藏家,在他的著作《江村书画目》里,把自己的画,分做九类,其中一类是叫作“永存珍秘”,注明是真品而值昂的,自己保存,从不示人。有所谓“进”的,用以进呈;有所谓“送”的,用来做馈送之需,都注明“赝迹且值极廉”。高士奇本是一位画士,康熙南巡,欣赏他的作品,把他带回京来,官运亨通,位至列卿,精于鉴赏,又深得康熙的知遇,他还拿赝迹进呈,其他的人,那些根本不知什么叫真,什么叫伪的,怎会不以伪品充贡呢? 二、太监的抵换民国以后,太监的盗换,已然是毫无顾忌的事,中正殿之失火,也就是盗换太多,一火了之。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养心殿时,发见有内务府报告失火情形及修理火场价单各一纸如下: 谨查五月十三日(即一九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夜,德日新失慎,延及延春阁、静怡轩、广生楼、中正殿、香云亭六处,经臣等会同王怀庆、薛之珩、聂宪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故宫博物院的鼎盛时期
丛书信息
喜欢读"我与故宫五十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与故宫五十年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我与故宫五十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660.20.41《故宫五十年》—那志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民国十四年(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到一九六五年台北故宫落成开幕,故宫国宝经历了战火离散,最终分隔海峡两岸。如果国宝会说话,它们愿意安身何处? 记得那志良先生,是源于一句话,“翡翠无红一世穷”,那先生的一位学生写到,师生二人在古物店里遇到一块翡翠,学生尚在... (展开)
五十载风雨兼程,护住国之“根”与“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是职责、是担当、是民族自豪感……翻开那志良老师所写的《故宫五十年》一书,透过一件件携着时代气息的事迹,其毕生献之于故宫博物院守护精神我们可以略窥一二。 那志良老师和他的同事们姿态傲然、脚步坚定,他们一生未有大富大贵,但却愿意把文物佳酿护在手心中,用生命去捍卫... (展开)
虚幻的枯燥与真实的快感——读《故宫五十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角度系列20200515 “非虚构”类文学读多了,总会有些恍惚。文字的真实性是否经得住反复诘问,始终是个没法下定论的事情。又或者,唯一的定论就是没有定论。而在这无法预知的真实性之下,是写作者主客观的多元混杂。创作的自由被层层打开,然后一一合上。于是读者不得不狼狈逃窜... (展开)
溥仪深恨的人里有他,故宫却因此福泽深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虽然这是时代进步中必须要付出的一些痛苦,但溥仪显然很难忘记这些让他痛苦的人,比如说推翻清朝、导致他失去帝位的袁世凯,再比如武力占领紫禁城并把他驱逐出去的鹿钟麟。 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 (展开)> 更多书评 11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以下内容基本为原文,或者内容缩写。」 P59 22年2月6日清晨,第一批文物由北平出发了。一直到三月中旬,中央才决定文物存放地点_"这叫抬着棺材找坟地。^_^ P85:名国24年,文物出国前在上海外滩的中行旧址先行展出。一外国老太太久久徘徊不去,恳请让她在宝座上坐会。获准后,坐了一会儿,欢天喜地向大家道谢而去。 P90:船只搁浅,国内谣言四起。 P107:文物从长沙迁至贵阳,因安全故,受命绕道桂林。而广西当时情势,与中...
2012-02-03 20:58
「以下内容基本为原文,或者内容缩写。」 P59 22年2月6日清晨,第一批文物由北平出发了。一直到三月中旬,中央才决定文物存放地点_"这叫抬着棺材找坟地。^_^ P85:名国24年,文物出国前在上海外滩的中行旧址先行展出。一外国老太太久久徘徊不去,恳请让她在宝座上坐会。获准后,坐了一会儿,欢天喜地向大家道谢而去。 P90:船只搁浅,国内谣言四起。 P107:文物从长沙迁至贵阳,因安全故,受命绕道桂林。而广西当时情势,与中央并不十分合作,所以这段路程被分为三段,由不同机构负责。 P109:受命随文物疏散至后方,临时指派的人莫不手忙脚乱。什么都不舍得,干脆只带把扇子出门,准备背方桌走的,带鸡蛋走的。。。。。 P121:至峨眉大佛寺,七千多箱文物,直到抗战胜利。 P131:各种死亡:失足跌落船舱者,炸弹,纤绳断裂,春熙路一带被炸得精光。(哈,我发现一个错别字,原文写了净光)(^○^) P153:36年12月9日,文物复原的工作完成。 P169:运来台湾的五千余箱文物,有书,画,扇,缂丝,碑帖,瓷器等。 P199:美国亚洲协会补助,成立陈列室供文物展览。 上级要求售票地点设在台中市两院联合管理处。可苦了参观群众了。陈列室地点在台中县的松峰乡,卖票地点在台中市复兴路。人人都觉得奇怪,这是什么人出的好主意?!有人破口大骂,也有人把钱往地上一丢,硬要进去,也有要打剪票员的。开幕的那天,1957年3月25日,北沟真是热闹的很
回应 2012-02-03 20:58
-
「以下内容基本为原文,或者内容缩写。」 P59 22年2月6日清晨,第一批文物由北平出发了。一直到三月中旬,中央才决定文物存放地点_"这叫抬着棺材找坟地。^_^ P85:名国24年,文物出国前在上海外滩的中行旧址先行展出。一外国老太太久久徘徊不去,恳请让她在宝座上坐会。获准后,坐了一会儿,欢天喜地向大家道谢而去。 P90:船只搁浅,国内谣言四起。 P107:文物从长沙迁至贵阳,因安全故,受命绕道桂林。而广西当时情势,与中...
2012-02-03 20:58
「以下内容基本为原文,或者内容缩写。」 P59 22年2月6日清晨,第一批文物由北平出发了。一直到三月中旬,中央才决定文物存放地点_"这叫抬着棺材找坟地。^_^ P85:名国24年,文物出国前在上海外滩的中行旧址先行展出。一外国老太太久久徘徊不去,恳请让她在宝座上坐会。获准后,坐了一会儿,欢天喜地向大家道谢而去。 P90:船只搁浅,国内谣言四起。 P107:文物从长沙迁至贵阳,因安全故,受命绕道桂林。而广西当时情势,与中央并不十分合作,所以这段路程被分为三段,由不同机构负责。 P109:受命随文物疏散至后方,临时指派的人莫不手忙脚乱。什么都不舍得,干脆只带把扇子出门,准备背方桌走的,带鸡蛋走的。。。。。 P121:至峨眉大佛寺,七千多箱文物,直到抗战胜利。 P131:各种死亡:失足跌落船舱者,炸弹,纤绳断裂,春熙路一带被炸得精光。(哈,我发现一个错别字,原文写了净光)(^○^) P153:36年12月9日,文物复原的工作完成。 P169:运来台湾的五千余箱文物,有书,画,扇,缂丝,碑帖,瓷器等。 P199:美国亚洲协会补助,成立陈列室供文物展览。 上级要求售票地点设在台中市两院联合管理处。可苦了参观群众了。陈列室地点在台中县的松峰乡,卖票地点在台中市复兴路。人人都觉得奇怪,这是什么人出的好主意?!有人破口大骂,也有人把钱往地上一丢,硬要进去,也有要打剪票员的。开幕的那天,1957年3月25日,北沟真是热闹的很
回应 2012-02-03 20:58
-
「以下内容基本为原文,或者内容缩写。」 P59 22年2月6日清晨,第一批文物由北平出发了。一直到三月中旬,中央才决定文物存放地点_"这叫抬着棺材找坟地。^_^ P85:名国24年,文物出国前在上海外滩的中行旧址先行展出。一外国老太太久久徘徊不去,恳请让她在宝座上坐会。获准后,坐了一会儿,欢天喜地向大家道谢而去。 P90:船只搁浅,国内谣言四起。 P107:文物从长沙迁至贵阳,因安全故,受命绕道桂林。而广西当时情势,与中...
2012-02-03 20:58
「以下内容基本为原文,或者内容缩写。」 P59 22年2月6日清晨,第一批文物由北平出发了。一直到三月中旬,中央才决定文物存放地点_"这叫抬着棺材找坟地。^_^ P85:名国24年,文物出国前在上海外滩的中行旧址先行展出。一外国老太太久久徘徊不去,恳请让她在宝座上坐会。获准后,坐了一会儿,欢天喜地向大家道谢而去。 P90:船只搁浅,国内谣言四起。 P107:文物从长沙迁至贵阳,因安全故,受命绕道桂林。而广西当时情势,与中央并不十分合作,所以这段路程被分为三段,由不同机构负责。 P109:受命随文物疏散至后方,临时指派的人莫不手忙脚乱。什么都不舍得,干脆只带把扇子出门,准备背方桌走的,带鸡蛋走的。。。。。 P121:至峨眉大佛寺,七千多箱文物,直到抗战胜利。 P131:各种死亡:失足跌落船舱者,炸弹,纤绳断裂,春熙路一带被炸得精光。(哈,我发现一个错别字,原文写了净光)(^○^) P153:36年12月9日,文物复原的工作完成。 P169:运来台湾的五千余箱文物,有书,画,扇,缂丝,碑帖,瓷器等。 P199:美国亚洲协会补助,成立陈列室供文物展览。 上级要求售票地点设在台中市两院联合管理处。可苦了参观群众了。陈列室地点在台中县的松峰乡,卖票地点在台中市复兴路。人人都觉得奇怪,这是什么人出的好主意?!有人破口大骂,也有人把钱往地上一丢,硬要进去,也有要打剪票员的。开幕的那天,1957年3月25日,北沟真是热闹的很
回应 2012-02-03 20:58
论坛 · · · · · ·
跟另一本《典守故宫七十年》啥区别? | 来自maryhen | 2018-11-1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7.6分 66人读过
-
全场一本包邮
-
暂时无货, 5天前曾上架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我与故宫五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greenhands 2009-08-07
中国文物的精华,随着战乱而飘零,跟着命运而起伏,但一路的跌宕和坎坷,却蒙的上天的恩,没有损坏一件,这是奇迹,也是天佑。感谢这些文化的保护者,愿这些文物归其所,永的安宁。
0 有用 西明 2011-01-12
在故宫里放风筝这个场面让人看起来就心驰神往的,虽然那些数据流不断的在眼前闪现尚未消失
0 有用 小米=qdmimi 2020-04-30
还是更喜欢老版的封面,有个性。
0 有用 郑人 2014-09-14
郭世五真是传奇人物
0 有用 pepson 2015-03-01
对了解战乱时期故宫文物的迁移很有价值
0 有用 吕艺艺 2020-10-07
2020年10月7日,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看完的,跟小时候一样,坐在楼梯的一边,花一个下午全部看完。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故宫的文物跟那个时候普通人的命运一样漂泊不定,没有一个安全的安身立命之所。幸而有故宫委员会那一帮人悉心照料,才不致让文物失散,仅仅一小部分价值不高的损失了,真正价值连城的仍然保留着在。无论是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还是北京的故宫博物馆,都是全人类不可缺失的文化遗产。
0 有用 小米=qdmimi 2020-04-30
还是更喜欢老版的封面,有个性。
0 有用 coldfish 2019-04-11
在故宫里工作一辈子的工作人员写的,文字很平实,既有工作上正儿八经的内容,也有一些奇闻异事,还比较好读。
0 有用 遇雨 2019-01-27
略有乏味 不过也显现出中国变迁之难 命运真的很神奇 你永远不知道他要把你留在哪里
0 有用 逍遥豆👣 2019-01-10
读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感慨,作者这一生也算传奇了。国宝运输其实在中央台看过,文中的故事也有很多与记忆重合,不过并不妨碍我再次想象那过程的惊心动魄!书的中后部分介绍文物各处转移,一路下来,确实幸运!好想到湾湾去看看博物馆的文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