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中晚唐诗的笔记(26)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苍旻 (精读 勤写 深思 善记)

    七言诗注重声调和气势,五言诗注重情韵和气质。 说的太对了,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觉得写五言很难的原因。因为五言需要词字非常精准,用最少的字把话说清楚,还要美感和声韵结合,实在是太需要功底了。 诗歌的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感官的感动,第二个是感情的感动。而第三层是感发的联想,是诗歌的兴发能力之大,让读者在作品范围外又能够在脑海里驰骋创作,获得一种生命和哲学上的共鸣。 朱自清说,诗是善于感发人心灵的,能让人有一...

    2020-05-04 11:03:16   3人喜欢

  • 小油饼儿

    “一个人长大以后学诗跟从小就吟诗念诗是不一样的,虽然你都可以写出好的诗来。这真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从小就吟诗读诗,你的学习跟你的生命是一起成长起来,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你的诗里的感发来得更自然,是跟你生命融合在一起的,甚至不假思索,出口成章。就是说你的诗不是想出来的,是流出来的。” —————— “流出来”,说的真好。

    2021-06-01 00:58:12   2人喜欢

  • 苍旻 (精读 勤写 深思 善记)

    当时大概是小学四年级左右, 在暑假书店清仓打折的时候,得到了一本 「唐诗故事」, 基本上包揽了我的接下来的业余生活。 那时候喜欢爬到操场上的单杠上面坐着, 和小伙伴两个人换着看唐代奇闻轶事。 看白居易的琵琶行,还讲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看李白的风流倜傥杜甫的忧国忧民, 还有看这些人和唐朝宫廷的纠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位,就是刘禹锡了。 不仅仅是因为他像苏东坡一样,是一个直肠子, 他有一种独特的...   (1回应)

    2020-04-28 23:16:54   2人喜欢

  • 熊猫学姐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唐朝就算是到了中晚期,“入仕”也是文人中一个十分主流的思想。柳宗元有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是却无处施展拳脚,报国无门又遭贬谪,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其实柳宗元写山水田园诗歌,可能并不是因为他真的爱山水田园,而是自己一个派遣的方式—外出游玩散心。如同大多数壮志未酬的文人一般,写诗是一个让他们逃离苦闷处境,将怨怼之情发泄出来...

    2018-12-03 22:50:34   1人喜欢

  • 霍尔章谷

    有些提法可供参考

    2015-04-25 23:28:27   1人喜欢

  • Edie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他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朝廷中的人都耽溺于歌舞的話,那麼國家就危險了。不過他杜牧之有時也是耽溺于歌舞的。 。。。。。。這槽吐得。。。。。。

    2012-06-11 22:36:52   1人喜欢

  • 猫猫神

    而李义山和他不同,李义山是他自己沉溺在这种追寻怅惘的哀伤之中,一生一世都没有逃出来,他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解决的办法。(134)

    2023-01-12 19:54:01

  • 猫猫神

    李商隐不但是怅惘哀伤,而且是缠绵悱恻的,就是说,他的追寻是一直耽溺的。

    2023-01-12 19:53:21

  • 猫猫神

    当你内心很平静、很悠闲的时候,外面是飒飒的雨声,忽然间你看到在阴暗的天空中,一只白色的鸟滑翔一圈飞起来了。这里有声音的动,颜色的一动,就是这种自然环境的一动之间,让你的心也随着有动,而且这个动没有善恶喜怒之分。我们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性;喜怒哀乐之既发谓之情。你本来有一个能感的本性,可是没有形成强烈、明显的感情,所以只是一动念之间的事情。你的心没有死去,但是没有喜怒哀乐这些有形感情的限制,就是...

    2023-01-11 21:56:38

  • 字母党 (尘世闲游)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 安定城楼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 暮秋独游曲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锦瑟 李商隐的诗基本上有一个情调,他...

    2022-02-27 14:45:44

<前页 1 2 3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