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等了半年,居然等来了这样的作品,真不知是南宋史还是理学简史+宋词概要合集……
看过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炎午了,作为文天祥的同学,人家起兵时他跑去当幕僚,后来见势不妙自己跑路。等文天祥被抓后,他又写下雄文列出文丞相应该快点去死的N条理由,文天祥就义后这王老哥却开心的活了下去——这种人真可谓圣母婊的鼻祖啊
所以…上半部南宋,下半部风流?
盼星星盼月亮等来了这第19本,只是读完略微失望。从历史角度,大体上只写了南宋最后的结局。显得单薄,能多花些笔墨在这过程中的一百多年就好了。
越写越不好看了,看史还是读词呀
征引《续通鉴》,狂开脑洞,低配理学史与宋词鉴赏。宋元史不好写,果然崩了。期待许久,逢出必读,如今是一点惊喜也无。
感觉能量密度越来越低了,好吧,可能是越来越敏感了吧。用程朱理学和对外来文明的包容性来解释明清走向已是全书最亮。
说历史又说到他本行的文学上了!
先概述了一下南宋的历史始末,然后着重讲了海贸、理学和宋词这三个方面。。。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也许流亡的南宋小朝廷在泉州有机会与阿拉伯人联手创造一个多民族的海洋大国。但历史终究没法假设,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局限性也不可能让宋朝政府有眼光和魄力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个南宋 不怎么风流啊
从15年底拜读先生的中华史系列第一本三国纪至今已二载有余,逢出必买,有买必读,已经到了南宋,但凡从第一本走过来追书如追剧的铁粉都知道易中天中华史并不是通史一类面面俱到的鸿篇巨制,但却总能够提纲挈领,抓住历史脉络和中华文明的渊源。和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噤若寒蝉相比,宋朝真真配得上风流二字,南宋的海外贸易因泉州市舶司而愈发繁荣,理学自宋理宗起稳坐江山七百年,从江湖到庙堂却让理学死气沉沉,文天祥并非慷慨赴死,而是死于叛徒留梦炎的陷害和道学家王炎午的劝死,对于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易先生提出了一种假设,如果蒲寿庚没有降元而是与张世杰、陆秀夫一起中兴宋室的话,南宋能否向着海洋国家的方向继续转变?就像阿马尔菲、威尼斯那样。宋词一篇没有仔细翻阅,感兴趣的可以去欣赏欣赏,不知下本是否从元末农民起义开始。
5分吧,易中天的书最好看的还是专业的人物立体插画……
南宋的统治集体却没有全球视野,甚至未必很清楚蒙古军团的战线拉得有多长,又固守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还错误地理解了远交近攻。他们忘记了,这可是强者才能使用的策略。当年的秦王国就是这样兼并天下的,联蒙灭金的宋则重蹈覆辙地把自己变成孤立无援只能挨打的齐。
2018032 从第一卷到第十九卷,可以说是从这个系列的开端一直追到了现在,在这十九卷的历程中,可以读出易中天先生舍弃精确的历史细节专注梳理发展脉络的宏大格局,毕竟在信息爆炸搜索便利的现代普通读者无需去学习记忆那些“客观存在”。但一路走来同样也能看出每一卷品质的下降,无意苛责先生,只是开篇带来的期望太高,如今略感失望罢了,希望到三十二卷收尾的时候先生能给出一个完美的闭环。
失去了制约的同时也失去了帮衬。 从随意走向规范,从自律走向自由。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在整个系列中较平庸,后面的宋词鉴赏乱入
神马玩意儿
最后一段宋词写太多了
程朱理学那块,批得很激动,甚至有点歇斯底里了。
> 易中天中华史:风流南宋
29 有用 ciseibian 2018-02-09 17:56:53
等了半年,居然等来了这样的作品,真不知是南宋史还是理学简史+宋词概要合集……
21 有用 慕容复 2018-03-20 09:58:30
看过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炎午了,作为文天祥的同学,人家起兵时他跑去当幕僚,后来见势不妙自己跑路。等文天祥被抓后,他又写下雄文列出文丞相应该快点去死的N条理由,文天祥就义后这王老哥却开心的活了下去——这种人真可谓圣母婊的鼻祖啊
15 有用 兰沫小七茶 2018-02-25 15:26:06
所以…上半部南宋,下半部风流?
10 有用 如如 2018-02-10 16:21:05
盼星星盼月亮等来了这第19本,只是读完略微失望。从历史角度,大体上只写了南宋最后的结局。显得单薄,能多花些笔墨在这过程中的一百多年就好了。
6 有用 木辛 2018-02-07 15:39:37
越写越不好看了,看史还是读词呀
4 有用 望涯 2018-02-10 23:46:26
征引《续通鉴》,狂开脑洞,低配理学史与宋词鉴赏。宋元史不好写,果然崩了。期待许久,逢出必读,如今是一点惊喜也无。
2 有用 惜知猫 2018-03-01 14:12:59
感觉能量密度越来越低了,好吧,可能是越来越敏感了吧。用程朱理学和对外来文明的包容性来解释明清走向已是全书最亮。
2 有用 kindsos 2018-07-31 17:19:37
说历史又说到他本行的文学上了!
3 有用 科学少女果冻妹 2018-04-20 09:58:20
先概述了一下南宋的历史始末,然后着重讲了海贸、理学和宋词这三个方面。。。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也许流亡的南宋小朝廷在泉州有机会与阿拉伯人联手创造一个多民族的海洋大国。但历史终究没法假设,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局限性也不可能让宋朝政府有眼光和魄力做出这样的选择。。。
1 有用 独来独往 2018-04-14 09:18:19
这个南宋 不怎么风流啊
2 有用 疏桐 2018-02-04 02:58:38
从15年底拜读先生的中华史系列第一本三国纪至今已二载有余,逢出必买,有买必读,已经到了南宋,但凡从第一本走过来追书如追剧的铁粉都知道易中天中华史并不是通史一类面面俱到的鸿篇巨制,但却总能够提纲挈领,抓住历史脉络和中华文明的渊源。和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噤若寒蝉相比,宋朝真真配得上风流二字,南宋的海外贸易因泉州市舶司而愈发繁荣,理学自宋理宗起稳坐江山七百年,从江湖到庙堂却让理学死气沉沉,文天祥并非慷慨赴死,而是死于叛徒留梦炎的陷害和道学家王炎午的劝死,对于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易先生提出了一种假设,如果蒲寿庚没有降元而是与张世杰、陆秀夫一起中兴宋室的话,南宋能否向着海洋国家的方向继续转变?就像阿马尔菲、威尼斯那样。宋词一篇没有仔细翻阅,感兴趣的可以去欣赏欣赏,不知下本是否从元末农民起义开始。
1 有用 个人走舞王路线 2020-08-06 11:15:48
5分吧,易中天的书最好看的还是专业的人物立体插画……
0 有用 姜小白 2018-06-16 07:10:03
南宋的统治集体却没有全球视野,甚至未必很清楚蒙古军团的战线拉得有多长,又固守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还错误地理解了远交近攻。他们忘记了,这可是强者才能使用的策略。当年的秦王国就是这样兼并天下的,联蒙灭金的宋则重蹈覆辙地把自己变成孤立无援只能挨打的齐。
1 有用 kederer 2018-03-21 14:36:30
2018032 从第一卷到第十九卷,可以说是从这个系列的开端一直追到了现在,在这十九卷的历程中,可以读出易中天先生舍弃精确的历史细节专注梳理发展脉络的宏大格局,毕竟在信息爆炸搜索便利的现代普通读者无需去学习记忆那些“客观存在”。但一路走来同样也能看出每一卷品质的下降,无意苛责先生,只是开篇带来的期望太高,如今略感失望罢了,希望到三十二卷收尾的时候先生能给出一个完美的闭环。
1 有用 石涛 2018-03-14 13:44:35
失去了制约的同时也失去了帮衬。 从随意走向规范,从自律走向自由。
2 有用 Leon 2018-06-17 10:56:38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1 有用 青声 2018-07-16 14:10:34
在整个系列中较平庸,后面的宋词鉴赏乱入
4 有用 菠萝米多惊 2018-08-14 10:29:55
神马玩意儿
0 有用 北纬 2018-09-19 20:21:28
最后一段宋词写太多了
1 有用 不懈不戒 2020-11-07 13:45:43
程朱理学那块,批得很激动,甚至有点歇斯底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