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原文摘录

  • 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赚取真正财富的唯一方式,仍然是天赋、勤俭、幸运,再加上艰苦的劳动。 (查看原文)
    Alvin 6赞 2013-03-07 20:52:12
    —— 引自第35页
  • 机会成本 (查看原文)
    Olgabesmart 1回复 2赞 2012-08-02 16:25:42
    —— 引自章节:引子
  • 了解过去完成虚拟时态并不是件坏事。可如果你的目标是学会说一门新语言,那么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这时态的精确细节上,还不如做点其他的。对学生来说,以学习这种细节为重点的课程一点都不好玩,而且这种课程效率低得可怕。 我高中学过4年西班牙语,大学上过3个学期德语课。在这些课程中,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导师觉得重要的各类语法,但没学怎么对话。我到西班牙和德国旅行,连跟别人沟通些基本想法都觉得艰难。不少朋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后来,我志愿参加和平队到尼泊尔出发前的训练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语言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训练项目只有13周,跟我之前上的那些语言课完全不一样。它提都没提什么过去完成虚拟时态,它的任务是教会我们说尼泊尔语。要完成这一目标,掌握神秘的时态并不是必经之途,它采用的是模仿婴儿学说母语的方法。 开始,讲师拿出一些简单的句子,让我们反复朗读。第一句是:“这顶帽子贵。”在尼泊尔买东西,随时都要讨价还价,所以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句子。第二步是换一个名词,比如袜子,我们必须用尼泊尔语做出反应:“这双袜子贵。”这里的目标是让我们不假思索就能做出回答。 简而言之,讲师从常见语境中找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反复朗读几次,然后稍加变化,再反复朗读。等我们能在当前程度上进行对话时,他们再教更深的内容。 训练项目的职责是确保我们学完13周就能靠自己生活。志愿者同伴和我到尼泊尔后不久,就要教自然和数学切从零开始,我们居然办到了。在整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种在传统语言学习班上从未曾感受过的主动感。 所以,我首先要感谢多年前我的尼泊尔语老师,是他们打开了我对学习效率问题的眼界,使我明白了何谓“教得少,学得多”。在后来的十多年里,学生们和我都发现,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在大多数经济学概论课上,学生们把大量时间用在了掌握经济学里... (查看原文)
    小黑妞 2赞 2020-02-09 00:52:58
    —— 引自章节:引子
  • 亚当斯密的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指出,一件工作越叫人不愉快、风险越大、报酬越可观。所以,一些报酬极优厚的工作,最适合的人选是那些愿意做缺德事的人。 (查看原文)
    solointhedark 2012-03-07 21:50:59
    —— 引自章节:10
  • ·非正式的社交关系市场,也要受支配其他市场行为的供求逻辑所影响。 ·每个人在婚配这一非正式市场上的购买力,取决于该人天生的个人特点。 ·没有契约式的承诺所提供的安全感,很多宝贵的交易就做不成。 (查看原文)
    卓锦万代 1赞 2014-08-13 18:50:02
    —— 引自章节:第十章
  • 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提醒我们,要小心提防那些太过美好的机遇--因为太美好了,反倒不像是真的。 一家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 人们做出诚实的行为,不仅是因为害怕受惩罚,还因为要受同情和愧疚等道德情感的推动。 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想要理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实际所做的选择,必须时人类的动机加以更细致的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现金奖励胜过同等价位的其他奖品。可人们往往偏好其他形式的奖励。 (查看原文)
    一直躺着 1赞 2015-02-19 18:01:28
    —— 引自第1页
  • 17世纪扣子最初问世的时候,只有有钱人的外套上才钉扣子。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则由仆人帮着穿。女士衬衣上的扣子钉在左边,极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们(多为右撇子)。男士衬衫的扣子在右边,不公因为大多数男人们是自己穿衣服,还因为用右手拔出挂在左腰上的剑,不容易被衬衫给兜住。 (查看原文)
    Jim Moriarty 1赞 2016-07-21 17:39:00
    —— 引自章节:第1章 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 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家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该原则认为,当且仅当收益不低于成本,才应采取行动。 产品设计的细节和几何学原理有一定的关系。 产品设计不仅要符合产品可能的使用方式,产品希望向用户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也会对它有影响。 (查看原文)
    Matína 1赞 2017-02-24 11:21:35
    —— 引自第32页
  • 一家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 一价定律指出,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些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直接获利的机会。 当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与愿意贩卖该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是,特定产品的市场处于平衡状态。这一平衡价格,也叫做市场清算价格。 (查看原文)
    Matína 1赞 2017-02-24 11:26:12
    —— 引自第55页
  • 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可能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率先采纳新技术的公司,会继续借此获取大量利润。可一旦竞争者也采用了同样的技术,那么从长远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且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 (查看原文)
    像光一样安静 1赞 2017-02-25 17:41:21
    —— 引自第36页
  • 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i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查看原文)
    Eland 1回复 2011-03-14 22:44:27
    —— 引自第4页
  • 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 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产品设计的细节与几何原理有关系。 (解释了牛奶在方盒子里卖,可乐的圆瓶子里的问题。1.软性饮料直接就着容器喝,比较称手。2.牛仔需要放在冰柜里的时候较多,贮存空间更加宝贵。 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横竖错觉。) 必要时考虑历史源流。 (查看原文)
    Eland 2011-03-14 22:45:18
    —— 引自第29页
  • *一家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二十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这与平时的理解偏差,率先采取新技术的公司,早短期内会获得大量的利润,但是长远的角度来说,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 *当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与愿意贩卖该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时,特定产品的市场处于平衡状态,这一平衡的价格,叫做市场清算价格。 (查看原文)
    Eland 2011-03-14 22:55:24
    —— 引自第52页
  • 专业认知所得的服务报酬,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提供的建议。 (查看原文)
    Eland 2011-03-14 23:05:34
    —— 引自第73页
  • 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的前提条件是顾客首先越过某种门槛。 凡是具有规模经济生产流程的卖家,都必然会用到设置折扣门槛这一工具,对价格敏感的买家打折,同时无需对其他顾客降价,能推动生产者扩大规模,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查看原文)
    Eland 2011-03-14 23:07:02
    —— 引自第98页
  • 难于造假原则:倘若潜在的对手之间的某个信号真是可靠,那必定是难于造假,或者因为成本太高而无法造假。 只要意识到了既成偏见的倾向性,大多能得到好处。 二年生症候群 现象很有趣:说的是为什么年度新秀选手在次年的表现一般都不是很好。一般的解释是 被对手发现的弱点。但是更为合理的解释如下:这是一个统计错觉,最优秀的运动选手也不能一直保持完美的状态,只有水平发挥超常的选手才能赢得年度新秀奖,他们的成绩会比将来的平均成绩会高得多。 是一种“回归平均”。一旦碰到随机性的成功,必定会出现“回归平均”。 (查看原文)
    Eland 2011-03-14 23:12:32
    —— 引自第157页
  • 很大程度上,人们所做的选择,源于一种想要构建保持个人或群体认同的心理动机。 (查看原文)
    Eland 2011-03-14 23:21:01
    —— 引自第195页
  • 成本效益原则: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对问题的解答,应当作为有待进一步推敲印证的合理假设 (查看原文)
    烟霞莫掷 2011-03-29 14:01:17
    —— 引自第11页
  • 成本效益原则认为:当个人效益超过个人成本时,个体会采取行动 倘若个体决策者获取所有与该行动有关的收益,亦承担所有相关成本,亚当 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就跑来发挥作用了。但有不少个体行为,会使得他人收益,或者导致他人承担成本 (查看原文)
    烟霞莫掷 2011-03-31 13:14:21
    —— 引自第101页
  •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建立在以下隐含前提之上: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但事实上,生活里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 (查看原文)
    烟霞莫掷 2011-03-31 13:21:08
    —— 引自第127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1 1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