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伍)》的原文摘录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世间已无张居正。 (查看原文)
    山口家的兔田 1赞 2012-08-07 19:36:44
    —— 引自第181页
  • 几百年前,一位叫亚当斯密的人在自己的家中写下了一本书,名叫《国富论》。在这本被誉为经济学史上最为伟大的著作中,亚当同志为我们指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天生,并将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查看原文)
    momo 1赞 2012-10-16 23:05:52
    —— 引自第58页
  • 李如松也升官了,本就对他十分欣赏的明神宗给他加了工资(禄米),并授予他太子太保的头衔。 三年后,辽东总兵董一元离职,大臣推举多名候选者,明神宗却执意要任用李如松,虽然许多人极力反对,但他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李如松走马上任,一年后他率军追击敌军,孤军深入,中伏,力战死。 在所有的战斗中,他始终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这次也不例外。 他不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更谈不上知书达理,他桀骜不逊,待人粗鲁,但这些丝毫无损于他的成就与功勋,因为他是一个军人,一个智勇双全、顽强无畏的军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击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家,在我看来,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虽是武将,却并非粗人,因为在整理关于他的史料时,我发现了他的诗句: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我认为,写得很不错。 四百年华已过,纵马驰骋之背影,依稀可见。 (查看原文)
    青山枕月 1赞 2019-10-16 16:38:46
    —— 引自第999页
  •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好商量,但只要涉及到利益二字,翻脸会比翻书更快。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
  • 徐阶说得没有错,严世蕃的如意算盘正是如此,为了实现自己的企图,他先放出风声,说自己最害怕杨继盛事件,然后诱使三法司的人将此罪状上达,因为嘉靖皇帝的性格他十分了解,这位仁兄过于自负,认定自己天下第一,没人能骗得了他,也从不肯认错。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
  • 法司的官员们揣上这份致人死命的奏疏,哆哆嗦嗦地走了,临走时,他们以无比敬畏的眼神向徐大人告别,而徐阶依旧礼貌的回礼,面色平静,似乎之前的那一切从未发生过。 在近三百年的明代历史中,这是让我感触极深的一幕,每念及此,不禁有毛骨悚然之感。因为在这场平淡的言谈分析中,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蕴含着一种更为可怕的智慧。 作为当时世间最为精明的两个人,严世蕃和徐阶都敏锐地抓住了这场斗争的最关键要素——嘉靖。事实上,严世蕃死不死,放不放,并不取决于他有没有罪,有多大罪,别说内通日本人,就算他勾结外星人,只要嘉靖不开口,严世蕃就死不了。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
  • 和许多人想象中不同,明代的死刑制度是十分严格的,草菅人命,那是谣传,地方官是没有权利杀人的,死刑的复核权归属于中央,确切地说,是皇帝。 每次处决名单送上来,皇帝大人都会亲自批阅,也不是全杀,看谁不顺眼,就在上面划个勾,这人就算没了,等到秋决之时砍头了事,这才能死。要是这次没轮上,那还得委屈您在牢里再蹲一年,明年还有机会。 而按照严世蕃的情况,最多也就是个秋决,可是在徐阶同志的大力帮助下,嘉靖极为少有地做了特别关照——立斩。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
  • 徐阶终于实现了他的正义,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仪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
  • 严嵩的家终于被抄了,事实证明,他这么多年来,虽说国家大事没怎么管,捞钱却是不遗余力,据统计,从他家抄出了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三百万两,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光抄家就抄了一个多月,连抄家的财物清单都被整理成书,后来还公开刊印出版,取名《天水冰山录》,成为了清代的畅销书。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
  • 嘉靖四十四年(1565)四月,严嵩被剥夺全部财产,赶回老家,没有人理会他,于是这位原先的朝廷首辅转行当了乞丐,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白眼,两年后于荒野中悲惨死去,年八十八。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
  • 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明朝逐渐形成了一个极为特别的权力体系,皇帝、太监和大臣,构成了一个奇特的铁三角,皇帝有时候信任太监(比如明武宗),有时候信任大臣(比如明孝宗)。 而在政治学中,这个铁三角的三方有着另外一个称呼:君权、宦权和相权。这就是帝国的权力架构,他们互相制衡,互相维持,在此三权之中,只要有两者联合起来,就能控制整个帝国。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奇怪的人
  • 这才是徐阶所代表的真正意义,绝非个人,而是相权,是整个文官集团的力量。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奇怪的人
  • 当三十多年前,嘉靖在柱子上刻下“徐阶小人,永不叙用”字样的时候,绝不会想到,这个所谓的“小人”将会变成“大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势力将压倒世间的所有强权——包括皇帝本人在内。 伟大的转变已经来临,皇帝的时代即将结束,名臣的时代即将到来,他们将取代至高无上的帝王,成为帝国的真正统治者。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奇怪的人
  • 奇文共享,摘录如下: “陛下您修道炼丹,不就是为了长生不老吗?但您听说过哪位古代圣贤说过这套东西?又有哪个道士没死?之前有个陶仲文,您不是很信任他吗?他不是教您长生不老术吗?他不也死了吗?” 这是骂修道,还有: “陛下您以为自己总是不会犯错吗?只是大臣们都阿谀奉承,刻意逢迎而已,不要以为没人说您错您就没错了,您犯过的错误,那是数不胜数!” 具体是哪些呢,接着来: “您奢侈淫逸,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二十多年不上朝,也不办事(说句公道话,他虽不上朝,还是办事的),导致朝政懈怠,法纪松弛,民不聊生!” 这是公事,还有私生活: “您听信谗言不见自己的儿子(即陶仲文所说的‘二龙不可相见’理论),不顾父子的情分,您天天在西苑炼丹修道,不回后宫,不理夫妻的情谊(真奇了怪了,关你屁事),这样做是不对的。” 此外,文中还有两句点睛之笔,可谓是千古名句,当与诸位重温: 其一,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 其二,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这就不用翻译了,说粗一点就是:在您的英明领导之下,老百姓们都成为了穷光蛋,他们早就不鸟你了。 综观此文,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既有理论,又有生动的实例,且工作生活面面俱骂,其水平实在是超凡入圣,高山仰止。 文章作者即伟大的海瑞同志,时任户部正处级主事。此文名《治安疏》,又称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当然,也有个别缺心眼的人称其为天下第一骂书。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奇怪的人
  • 再说工作问题,你光看我这二十多年白天不上朝光修道,那你又知不知道,每天晚上你睡觉的时候,老子还在西苑加班批改奏章,不然你以为国家大事都是谁定的。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奇怪的人
  • 这就是海瑞的童年生活,每天不是学堂,就是他娘,周围的小朋友们也不找他玩,当然海瑞同学也不在乎,他的唯一志向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很多史料都对海瑞的这段经历津津乐道,不是夸他刻苦用功,就是表扬他妈教子有方。而在我看来,这全是扯淡,一挺好的孩子就是这样被毁掉的。 孤僻,没人和他玩,天天只读那些上千年前的老古董,加上脑袋也不太好使,于是在学业进步的同时,海瑞的性格开始滑向一个危险的极端——偏激,从此以后,在他的世界里,不是对,就是错,不是黑,就是白,没有第三种选择。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奇怪的人
  • 再次这官要挑,别以为官小就委屈了你,想要还不给你呢!你还得去吏部面试,大家排好队站成一排,让考官去挑,文章才学都不考,也没时间考,这里讲究的是以貌取人,长得帅的晋级,一般的待定,歪瓜裂枣的直接淘汰。顺便说一句,相貌考核有统一规范,国字脸最上等,宽脸第二,尖嘴猴腮者,赶回家种红薯。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奇怪的人
  • 不立太子也就罢了,可让裕王想不通的是,按照规定,自己的弟弟早该滚出京城去他的封地了,可这位仁兄仗着没有太子,死赖着就是不走,肚子里打什么算盘地球人都知道。 于是一时之间群魔乱舞,风雨欲来,景王同志还经常搞点小动作,整得裕王不得安生,唯恐到嘴的鸭子又飞了,整日提心吊胆,活在恐惧之中。 在这最困难的时刻,高拱来到了他的身边,在之后的日子里,这位讲官除了耐心教授知识之外,还经常开导裕王,保护他不受侵扰,日夜不离,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高拱不求升官,也不图发财,像哄小孩一样地哄着这位软弱的王爷,并用自己的行动对他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面包会有的,烧饼会有的,皇位也会有的,就算什么都没有,也还有我。 所以在那些年,虽然外面腥风血雨,裕王这里却是风平浪静,安然无恙,有高门卫守着,无论严嵩、徐阶还是景王,一个也进不来,比门神好用得多。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天才的对弈
  • 精明了一辈子的徐阶终于糊涂了一回,他没想到提拔高拱不但没能拉拢他,反而使矛盾提前激化,一场新的斗争已迫在眉睫。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天才的对弈
  • 当何心隐帮助徐阶除掉严嵩,在京城晃悠了大半年,飘然离京之时,曾对人说过这样一番话: “天下之能士尽在京城,而在我看来,能兴我学者并非华亭,亡我学者也非分宜,兴亡只在江陵。” ………… 兴我王学者,不是徐阶,亡我王学者,不是严嵩,兴亡之所定者,只在张居正! …………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最优秀的内阁首辅。 (查看原文)
    文尔 1赞 2020-09-08 04:23:4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天才的对弈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