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出版年: 2018-2
页数: 640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
ISBN: 9787807682158
内容简介 · · · · · ·
基层迎检、开发纷争、征收税费、产业调整、征地“种房”、维权争利……“喧嚣”一词,释尽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本书以后现代叙事策略,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深度阐释了21世纪初中国中部地区某乡镇“乡域政治”的运作实践与支配逻辑。
本书出版十年来,获得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好评,被权威专家和普通读者誉为数十年来少见的以“抵近现场”“深度描写”的方式、以“比小说还精彩”的叙述来“复杂化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作品。重读此书,不难发现,虽然它研究的是十多年前的乡镇,但是,对于“故事”背后种种复杂因素的颇有见地的理论探讨,让它在今天仍然极具启示。
作者简介 · · · · · ·
吴毅,重庆市人,1958 年生,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二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特聘教授,出版过《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20 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 《小镇喧嚣—— 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记述村庄的政治》等著作,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及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目录 · · · · · ·
致谢 ................................................................................................ Ⅲ
主要人物一览表 ................................................................................ Ⅶ
引子 .................................................................................................. 1
一 迎检,迎检 .................................................................................. 6
中心工作与迎检 ........................................................................... 6
· · · · · · (更多)
致谢 ................................................................................................ Ⅲ
主要人物一览表 ................................................................................ Ⅶ
引子 .................................................................................................. 1
一 迎检,迎检 .................................................................................. 6
中心工作与迎检 ........................................................................... 6
村里的“作业”................................................... 18
动员再动员:确保高分过关 ....................................................... 29
二 不开发,政府怎么办? ............................................................. 37
林书记的规划 .............................................................................. 37
开发的政治学 .............................................................................. 45
洲头的纷争 . ................................................................................. 51
三 要钱是孙子,无钱是羔羊 ......................................................... 64
“这狗 × 的收税”........................................................................ 64
“税源不够,靠关系去协调”....................................................... 84
“开的价高于亩平负担,地就得租”........................................... 90
四 播撒希望 ................................................................................... 101
重振豆乡 . ................................................................................... 101
小藠头,大文章 ........................................................................ 107
谢张村也想卖地 ........................................................................ 118
五 周旋于商民之间 .............................................................................. 127
叶先生与洲头村的租地纠纷 ..................................................... 127
合同也要随形势而变化 . ............................................................ 139
“没有硝烟的战斗”.................................................................... 148
六 媒 ............................................................................................... 159
洲头的突破 . ............................................................................... 159
石场风波起 . ............................................................................... 178
临时占地中的生意经 ................................................................ 192
七“可嫌”的农民 ......................................................................... 205
“农民既可怜又可嫌”................................................................ 205
种粮不如“种房”...................................................................... 221
“道上的伢们”............................................................................ 231
八僵持 ........................................................................................... 239
叶先生的回应 ............................................................................ 239
开工前的反复 ............................................................................ 248
断不清的土地案 ........................................................................ 260
九基层的理性 ............................................................................... 270
“这是一种政治行为”................................................................ 270
“诱民致富”. ............................................................................... 288
“扶强不扶弱”............................................................................ 300
十又是一轮收钱时 ....................................................................... 309
当“讨要者”成为“被讨要者”............................................... 309
征收进入攻坚阶段 .................................................................... 326
国、地两税提前过关 ................................................................ 338
十一了结难题 ............................................................................... 345
洲头纷争的补遗 .................................................................... 345
叶桦事件的终结 .................................................................... 359
藠头下种了 ............................................................................ 372
十二利益交关 ............................................................................... 381
花小钱办大事 ........................................................................ 381
最后的征收 ............................................................................ 389
石场业主上京了 .................................................................... 403
十三新的年轮 ............................................................................... 418
突起的争地风潮 .................................................................... 418
“伢们”也来凑热闹 .............................................................. 431
“耗油”与“就范”................................................................ 438
十四未完的结局 ........................................................................... 456
藠头种植的喜与忧 ................................................................ 456
陈同年的困窘 ........................................................................ 461
征地被冻结了 ........................................................................ 464
业主们欲罢又起 .................................................................... 467
不收税干部做什么? . ............................................................ 471
又到了迎检的时候 ................................................................ 475
十五幕落幕启 ............................................................................... 486
研究关怀与策略的自白 . ........................................................ 486
权力格局“错置”与官民行为“悖论”. ............................... 494
非正式权力技术的凸显 . ........................................................ 501
政权建设抑或治理转型 . ........................................................ 511
注释 ............................................................................................... 515
附录 1小镇调查笔记引用索引 .................................................... 600
附录 2小镇文献资料引用目录 .................................................... 610
参考文献 ........................................................................................... 613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小镇喧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小镇喧嚣"的人也喜欢 · · · · · ·
小镇喧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4 条 )

一本让我一宿未眠的书


从个体到宏观,社会当中有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20160529 读书群分享

刚好跟《黄河边的中国》互补
> 更多书评 74篇
-
我把维持这一运转的基本动力机制归纳为“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自下而上的政绩取向”的互动。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一直贯通到乡镇,乃至村,虽然它遭遇到农民社会的抵制,但在官系统内部(包括村)却能始终得以维系,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体系内部自上而下对各级政府(包括村组织)主职干部任免权力的掌握。上级对下级干部任免权力的掌握必然导致行政行为的奉上取向,即下级主官通过制造政绩来博取上级主官的关注,从而获得提升...
2022-01-05 15:53:01 2人喜欢
我把维持这一运转的基本动力机制归纳为“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自下而上的政绩取向”的互动。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一直贯通到乡镇,乃至村,虽然它遭遇到农民社会的抵制,但在官系统内部(包括村)却能始终得以维系,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体系内部自上而下对各级政府(包括村组织)主职干部任免权力的掌握。上级对下级干部任免权力的掌握必然导致行政行为的奉上取向,即下级主官通过制造政绩来博取上级主官的关注,从而获得提升机会。 引自 “农民既可怜又可嫌”................................................................ 205 为上有用,为下无用,是官都懂。
农民是弱势,这种弱不仅表现在自身的经济境遇以及由现行城乡二元结构所带给他们的不公正的地位,而且还在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表现为他们实质上没有办法支配和拥有那本是作为他们赖以养家糊口根基的土地。“集体所有”与其说体现为财产权利意义上的所有,不如说仅仅体现为对农地耕作权力的所有,一旦超越这个范围,无论是作为集体代表的村庄还是集体一分子的个人,就再也不是土地的真正主人...代表“集体”承担这一角色的只是基层政府,只有政府才掌握着对土地的最终处置权...政府通过卖地实现了地方发展和财政增长的目标,农民在获得补偿之后,却从此无依无靠地被抛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 引自 种粮不如“种房”...................................................................... 221 集体的就是政府的。发展从来都是以农民的牺牲为代价。
回应 2022-01-05 15:53:01 -
在这一体制中,由于存在着信息自下而上层层屏蔽和筛选的特点,政策制定者很难预先充分估计到某项政策出台之后可能产生的复杂影响,它只能采取试错的方式,在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去逐步发现和修正其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在权力和责任并不均等的现行体制下,政策执行的中间环节也更宁愿以下层在政策推行过程中所在遇到的困难去提醒政策制定者完善和调整该政策,而不愿意以违背上级意愿的方式,通过更为前瞻和主动的方式进行预先的忠...
2022-01-05 15:27:37 2人喜欢
在这一体制中,由于存在着信息自下而上层层屏蔽和筛选的特点,政策制定者很难预先充分估计到某项政策出台之后可能产生的复杂影响,它只能采取试错的方式,在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去逐步发现和修正其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在权力和责任并不均等的现行体制下,政策执行的中间环节也更宁愿以下层在政策推行过程中所在遇到的困难去提醒政策制定者完善和调整该政策,而不愿意以违背上级意愿的方式,通过更为前瞻和主动的方式进行预先的忠告和进言。 引自 “这狗 × 的收税”........................................................................ 64 向上负责的体制必然选项。
回应 2022-01-05 15:27:37 -
长期以来上层社会对底层社会思想和话语支配性影响,也使他们没有办法走出强者为弱者所铺设好的思维管道。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治者的言说是如何被转换成被治者的思想,治者的意识形态又是如何被输入被治者的身体并被内化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的,也看到了权力是如何成为一种生产性实践的。镇政府以公共利益名义所确立的土地补偿政策,农民就是觉得不合理,也没有办法去系统地质疑与反对。他们所能选择的,大概也就是“胡搅蛮缠...
2021-04-08 11:03:27 2人喜欢
长期以来上层社会对底层社会思想和话语支配性影响,也使他们没有办法走出强者为弱者所铺设好的思维管道。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治者的言说是如何被转换成被治者的思想,治者的意识形态又是如何被输入被治者的身体并被内化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的,也看到了权力是如何成为一种生产性实践的。镇政府以公共利益名义所确立的土地补偿政策,农民就是觉得不合理,也没有办法去系统地质疑与反对。他们所能选择的,大概也就是“胡搅蛮缠”地闹腾或祈求于“仁政”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的行动技术了。 引自 开工前的反复 ............................................................................ 248 回应 2021-04-08 11:03:27 -
业主们要上京告状,要与政府杭衡,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始终不是为了将政府置于自己的对立面,而是为了引起政府的重视,并最终依赖政府解决问题。这很有些像一个家听之中的父子冲突,儿子顶撞父亲,使父亲难堪,未必真的就是要断绝父子关系,而是希望做父亲的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顾及自己的利益。
2020-10-18 20:38:13 2人喜欢
-
以“弱政”——“刁民”这样的互动模式来观照现实中乡村基层政治的某些特征,兴许不会被主流政治学分析框架下的知识视野所接纳。在这样的知识视野之中,人们已经习惯于诸如“集权——顺从”“专制——反抗”“民主——参与”这样一些舶来的却更可能是似是而非的解释模式下的经验关照。我知道,这样的一些解释模式不仅为长期的革命与后革命时代的经典政治文化所行塑,并且更为已被“普世化的西方经验所鼓励,而且,因为多年来“...
2019-01-09 01:19:00
以“弱政”——“刁民”这样的互动模式来观照现实中乡村基层政治的某些特征,兴许不会被主流政治学分析框架下的知识视野所接纳。在这样的知识视野之中,人们已经习惯于诸如“集权——顺从”“专制——反抗”“民主——参与”这样一些舶来的却更可能是似是而非的解释模式下的经验关照。我知道,这样的一些解释模式不仅为长期的革命与后革命时代的经典政治文化所行塑,并且更为已被“普世化的西方经验所鼓励,而且,因为多年来“历史必然性”教理的熏陶,在从集权——顺从”“专制——反抗”到“民主——参与”的解释模式之间,似乎还存在着某种历史时序性的线性逻辑转换,以至于我们在不自觉中就会以这些理论模型去比照与重组经验。结果,当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现实时,就既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想象一个集权型体制的“弱”,更无法去想象与历史正确和历史创造主体同在底层形象的“刁”,因为对于这样的一类形象,我们既有的知识谱系早就已经为其准备好了对号入座的经典符号和评价标签。正是因为受到这样一些思维范型的奴役,我们相当一部分学者无法看到当下农村社会真实的官民关系和治理特征,而只会以理性与启蒙主义的武器去从事对现实的批判,以泛道德化的同情去表达对底层群体的怜悯,而实质上我以为这些批判与同情却可能是在对社会秩序的维系、运行与改良进行着某种不可负责任的撤卸,使本应通过“温补”和“清火”进行逐步改良的社会机制遭受到不应有的“革命性”破坏。
回应 2019-01-09 01:19:00 -
不怕你狠,就怕你不求我,等你求村里的时候,你就得听村里摆布了,到时候,欠多少就得把多少,结清了帐再来谈要办的事。正式权力的制度化运作就这样转化为非制度化的运作,官-民之间的规范游戏转化成了民-民之间的非规范游戏。 农村的人际关系网络复杂,山不转水转,难免有落到对方手里的时候。在这件临时征地的问题上虽然农民会有抵触情绪,会与村干部有冲突,但是村干部毕竟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可以在其他事情上给那些农民设置...
2019-07-27 18:28:50 1人喜欢
不怕你狠,就怕你不求我,等你求村里的时候,你就得听村里摆布了,到时候,欠多少就得把多少,结清了帐再来谈要办的事。正式权力的制度化运作就这样转化为非制度化的运作,官-民之间的规范游戏转化成了民-民之间的非规范游戏。 引自 临时占地中的生意经 农村的人际关系网络复杂,山不转水转,难免有落到对方手里的时候。在这件临时征地的问题上虽然农民会有抵触情绪,会与村干部有冲突,但是村干部毕竟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可以在其他事情上给那些农民设置障碍,因而正式的权力就被不正式地运用了。再者,这里本来是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属官-民,但因村干部个人情绪,就想用自己手里的权力“报复”因农民而来的沟通工作的不顺利,于是官-民变成了民-民。
回应 2019-07-27 18:28:50
-
小强从周 (时人戏之)
秦家畈这些年没有开发,它依靠的主要是小城镇建设的一些收入,而一些依靠土地占压获得积累的村庄,就用占压补偿款来垫税。大陈村的钱秉贵书记说:“去年下半年,建京珠高速公路的绿化带占压了村里400亩地,政府给到村里的补偿可能在每亩2500元左右,但我们不可能按这个数字下发给农民,我们给到农户是每亩2000元左右。我们必须这样,如果村里不留点钱,就无法办事不要说村里的日常开销,垫税就没有办法。实际上,留在村里的钱大...2022-07-04 18:42:20
秦家畈这些年没有开发,它依靠的主要是小城镇建设的一些收入,而一些依靠土地占压获得积累的村庄,就用占压补偿款来垫税。大陈村的钱秉贵书记说:“去年下半年,建京珠高速公路的绿化带占压了村里400亩地,政府给到村里的补偿可能在每亩2500元左右,但我们不可能按这个数字下发给农民,我们给到农户是每亩2000元左右。我们必须这样,如果村里不留点钱,就无法办事不要说村里的日常开销,垫税就没有办法。实际上,留在村里的钱大部分都垫税了:去年我们垫了6万,今年已经垫进去3万,可能还要垫4万。” 有钱可垫算是幸运,那些既无积累又无开发的村庄就惨了,为了完成任务,就只能由干部自己出钱垫。挂村干部、村支书带头,或借款垫税,或以工资相抵,先把钱缴上去,然后再想办法从农民手里收回来;收不齐的,就转化为村级债务挂在账上,什么时候缓过来就什么时候还。 引自 “农民既可怜又可嫌”................................................................ 205 回应 2022-07-04 18:42:20 -
小强从周 (时人戏之)
熟知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对农民土地的大规模掠夺,与其说主是地主以经济名义所展开的市场性行为,不如说是国家以公共名义所发动的政治和行政性行为。往往正是通过公共的名义,国家可以在一个很短时间内迅速征集到大片土地。相对于古代社会,现代中国的国家政权与土地属性均已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官民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博奔能力并未改变。结果,反映在一个具体的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对土地就既无定价的权力(...2022-07-02 11:59:07
熟知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对农民土地的大规模掠夺,与其说主是地主以经济名义所展开的市场性行为,不如说是国家以公共名义所发动的政治和行政性行为。往往正是通过公共的名义,国家可以在一个很短时间内迅速征集到大片土地。相对于古代社会,现代中国的国家政权与土地属性均已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官民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博奔能力并未改变。结果,反映在一个具体的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对土地就既无定价的权力(在集体的名义下,这一点甚至不如古代的私有),也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农民所能做的,最多就是在承认政府定价乃至于截留特权的前提下,以种种方式想方设法地让政府再提高一些补偿价格,或者在左右攀比之后,得到某种程度的公正感受就知足了。至于说到要与政府就地价问题展开谈判,那他们连想都不会去想。 引自 叶先生与洲头村的租地纠纷 ..................................................... 127 回应 2022-07-02 11:59:07 -
小强从周 (时人戏之)
…在这些充满着利益张力的故事之中,无论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官还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法律之于他们,与其说是用来进行相互约束的一种硬性的制度规范,不如说更多的时候是用来扩张自身利益和削弱对手的武器。面对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对于我这个观察者而言,我所应该做的,就与其是去苛责官民一方或双方法律意识的缺失,还不如去反思法制和法治距离民间乡土社会乃至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实际距离。[4]2022-07-01 18:39:40
-
小强从周 (时人戏之)
…农民不愿意配合,上面又非要搞,遇到这种情况就只有乡镇吃点亏了,往往是我们自己拿钱出来补贴农民,确保他们在结构调整中只盈不亏。” “这样搞符合经济规律吗?” “这是政治,要讲政治规律。” 林书记很快地把话头转到其他方面,他显然并不愿意我在这方面做过多的纠缠。2022-06-28 12:51:38
论坛 · · · · · ·
这本书上很多政策是不是已经改革了? | 来自qc | 2022-07-03 11:57:34 | |
小镇现状: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 | 来自似水流年 | 5 回应 | 2022-04-23 01:33:59 |
这本书算得上是“社会学著作”吗? | 来自祈边柔 | 2022-04-21 17:17:48 | |
18大后不可能出现一幕 | 来自远行 | 6 回应 | 2022-02-23 09:18:47 |
第三章的结尾处,因为政策的调整范家坝很难已原来... | 来自北冰洋的小企鹅 | 1 回应 | 2022-02-05 09:35:15 |
> 浏览更多话题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9.0分 88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千评9分书 (Sheryl)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豆瓣五星图书【社会学】 (爱玛·包法利)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政治学 (子欲往)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小镇喧嚣的评论:
feed: rss 2.0
14 有用 嗷呜你一口 2020-07-13 15:12:00
喜欢这种无立场中立。但强国家与弱社会在细微神经末梢的阶段性“缝隙”并不能证明存在一种可持续地为弱者的武器提供存在空间的机制,也不能全然打破农民在意识形态上被赋予的弱者的地位。整个小镇涉及到政府社会的互动博弈是全能型政府后撤时期的表现,是改革突飞猛进时释放的社会活力。在这些年重回全能型政府,保守当道,国进民退时可以再回头看当年的研究。正如项飚反思的自己的跨越一书是否是“分析上的封闭”,本书作者一味强... 喜欢这种无立场中立。但强国家与弱社会在细微神经末梢的阶段性“缝隙”并不能证明存在一种可持续地为弱者的武器提供存在空间的机制,也不能全然打破农民在意识形态上被赋予的弱者的地位。整个小镇涉及到政府社会的互动博弈是全能型政府后撤时期的表现,是改革突飞猛进时释放的社会活力。在这些年重回全能型政府,保守当道,国进民退时可以再回头看当年的研究。正如项飚反思的自己的跨越一书是否是“分析上的封闭”,本书作者一味强调农民的理性人成分,要打破意识形态的刻板印象,现在看也是一种对未来态势乐观的估计。除了官民互动博弈与现在不同,政府内部的运行机制这些年倒是一如既往…跳出本书看,能采用跟随性别清一色为男的官员出入各种场所进行深描的写作方式也得益于研究者的性别优势,这种政治现实对女研究者很不友好。 (展开)
2 有用 Robin-yq 2021-02-05 00:02:57
从乡镇政治经济故事中爬梳出制度逻辑和政治况味。故事讲得不铺张,分析显得不过头。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看,21世纪头10年里,城市里也有相当类似的故事逻辑和话语。如果要有一点不足的话,好像少了一些对文化价值的分析,当然或许同案例有关。不过21世纪第二个10年里,乡村最丰富的研究资源恐怕就在于扶贫了。迫不及待想读扶贫中的各种怀柔故事...
4 有用 东土大唐 2018-05-06 15:00:01
关于基层政权的经验研究。基层政权是强制性权力强而基础性权力弱。基层目前处于丛林状态,尚未形成社会契约。
3 有用 牧 2018-07-05 11:00:56
看过书之后,只能说刷新了我很多想法,也看到了自己之前思维的局限。乡镇府、村级组织、农民三者之间的种种喧嚣,很立体化地展示在自己面前,现实远比自己想象得复杂。虽然有人批评说本书的缺点是就事论事,缺乏理论化,确实有一点。但是,我觉得这种“事件-过程”叙事方法,在描绘和阐释中国基层政治运作逻辑上,可能远比确立什么理论来得很有力。另外,书中的老罗令人印象深刻。
30 有用 侈侈赫赫 2018-03-28 15:49:25
转型期中国基层政治实践如果用宏观政治学的话语来理解或者是通常的策略技术和泛道德化的道义标准衡量,不可避免的会认为切割特定场域内精妙的关系互动。这是一部进入基层生存场域所具有的特征和状态中去理解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互动结构中博弈共生的好作品。全五分推荐!
0 有用 醋泡白豆 2022-07-06 13:04:42
电饭煲
0 有用 王家小壹 2022-07-06 12:02:15
记录翔实
0 有用 姬 2022-07-06 10:25:49
作者的真诚真让人感动
0 有用 良不知 2022-07-05 22:59:14
好久没有读过这么缓缓震撼的书。农业税改革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央请客地方买单的例子,夹在中间的政府只能层层加码,最后担子还是落在基层村干部。采石场的案例对理解基层政商关系很有帮助,那种又想抗争又怕撕破脸的形象不需要影像就已经栩栩如生…
0 有用 我有姿势我自豪 2022-07-05 15:47:36
中国农村和农村人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他们埋头土地眼前就那么点东西,很难再有了解,观察到其他东西的方式。这让他们存在一定的固守性格,同时对利益的执著。这是人的天性而不该归结到他们身上。作者在基层呆得不久,见得还不够多,我从小看到的比这更精彩一些。还有一黑暗的东西,本书未有涉及。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整体的感知,那就是曲折向上。总得来说,可以一看,但还比较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