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书特别有趣,大自然是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件事儿,在整个自然系统当中,显得特别微妙,谁也不知道狼群可以决定森林的生死,你更无法想象蚯蚓能够控制野猪,如果家里有宝宝的话,不妨家长多阅读一下这本书,给孩子讲一讲大自然背后的秘密。
博物类的书我看的多了,这一本呢真的是最平庸无趣的。
书非常好,作者有点像利奥波德,既是森林的观察者也是保护的实践者,行文客观扎实。大自然之间的关联并没有那么简单,人们所认为常识的东西往往不尽然,作者选取了一些物种故事作为点,解释了生态系统的种间关系。落到最后,人们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就是对自然最好的保护。
一本不错的科普读物,书名的选择以及图书的装帧设计都别具匠心。不知道是否因为翻译的原因,语言本身的精彩程度还有提高的空间。
自然自有其万物运转之逻辑,人类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毁灭的先声
同样作为描述生物循环的书,感觉没有之前看过的《生命的法则》写的简洁明了,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环境和生物的热爱,但很多章节写的过散,对于读者来说适读性一般。而且一直不太喜欢封面上吹的太狠的书……
自然网络的勾勒远比人类想象的复杂,知道了许多令人惊奇的有趣知识(虽然现在记性完全不行看过就忘了)。作者写得很容易读,同时也感觉他非常乐观……总的观点大约是“在自然保护区内,让自然自己来掌舵”。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自然界的时间,并非人类的时间,沉默自循不事声张的暗里发生,永远不会百无聊赖。大自然永动机在精密运转的时候,人类进化与文明将自己与自然剥离,或是自行其是的将其破坏。“进化意味着对改变做出适应,并不一定是以更优异,或者更大的脑容量为目标的持续发展”以及“善待与尊重”才是共行之路。举例与推论~万有循环即自有因果的礼赞。
很有意思,人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但其实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不会简单说保护大自然,而是分析大自然的网络体系,进而再来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保护大自然。
挺有意思的一本科普读物!例证角度新颖,比如鸟类怎样影响火腿销量,蚯蚓如何操纵野猪等。非常适合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可以很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情。 而在书中,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一个钟表,而人也是其中一个不自知的小齿轮,真正与大自然密不可分。大自然敏感而脆弱,每一个人类习以为常或者理所当然的行为,带来的后果都不可预测。让人反思,我们,与其说是大自然的创造者,更多的还是破坏者吧?!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一点,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也非自然专业学者,而仅仅是一名拥护自然保护主义的护林员。这本书是作者多年护林员工作的观察和积累的结果。所以,这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好榜样吗?哈哈!
这本书关于以森林为中心的不同物种之间环扣式的链条,比如野猪和蚯蚓,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也关于一些常识性认知的纠正和重新思考,比如真正的德国森林原居民生物与人类想要保护的外来鸟类。书中有一些我没有听到过的新的研究成果——树木根系的网络,树木散发出的物质有利于降雨的形成。人类不喜欢阴暗的森林,他们偏爱没有树林的灌木与溪流,这种地理环境让人类感到安全,但原生森林的重要性在于数万种生物能够在此找到它们的生存空间。保护自然最好的方式是了解它,而更重要的是减少干预。
读后了解了树的秘密以及它们之间的网络如何运作,各种森林动物们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从来就不应单一和简单粗暴的对待,因为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和产生的各种连锁反应都应被列为考虑要素,实则整个森林生态体系繁杂而又奇妙无比,互为因果。阅读此书还是学了不少东西的,对大自然再添一份敬畏。只是不知道是翻译还是作者本身的文笔缘故,读起来欠缺一些美感,但作为科普读物还是值得一读的
揭示了自然界很多奇妙的关系,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小书。现象人人得见,但是发现关联却只有有心人做得到。但无论发现多少关联,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了解整个自然界的运作方式,因为它太微妙,太复杂。我们只能谨慎而谦卑地去认识和思考。
很简单的科普 但是也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地方。长知识用了。
翻译有一点点问题。编辑的体例也有一点点问题。
感情用事
西岸飞东岸航班速刷…作者对树的感情大于他写的其它所有物种之和,树相关内容系统且详尽,但其它物种就讲得零碎一些…另外网络就网络,社交网络是个什么蹭热点翻译(
渥雷本数十年的森林管理经验是他最宝贵的写作资本,赋予他一种极为难得的全局视野,一种公允和达观。笔下既有微观世界,也有宏观思考,平实无华的语言揭示关于生态系统的诸多真知灼见,逻辑清晰的条分缕析令人信服。论述“人为的冬季喂食从生态角度来说是否正确”这个问题,一方面介绍改变迁徙路线到人为喂食鸟类普及的英国越冬的黑顶林莺的研究,证明这改变带来的影响可以相当重大,同时不忘强调后院观鸟和喂食野鸟给人们带来的独特感受,反映“移情”能力对于人们珍爱自然的重要性。
万物比自己想象的联系得更紧密啊
> 大自然的社交网络
21 有用 小川叔 2018-05-17 09:18:54
这本书特别有趣,大自然是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件事儿,在整个自然系统当中,显得特别微妙,谁也不知道狼群可以决定森林的生死,你更无法想象蚯蚓能够控制野猪,如果家里有宝宝的话,不妨家长多阅读一下这本书,给孩子讲一讲大自然背后的秘密。
10 有用 木 2018-05-29 20:56:14
博物类的书我看的多了,这一本呢真的是最平庸无趣的。
6 有用 三蝶纪 2018-06-13 15:37:05
书非常好,作者有点像利奥波德,既是森林的观察者也是保护的实践者,行文客观扎实。大自然之间的关联并没有那么简单,人们所认为常识的东西往往不尽然,作者选取了一些物种故事作为点,解释了生态系统的种间关系。落到最后,人们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就是对自然最好的保护。
7 有用 易又饕 2018-05-27 17:03:09
一本不错的科普读物,书名的选择以及图书的装帧设计都别具匠心。不知道是否因为翻译的原因,语言本身的精彩程度还有提高的空间。
4 有用 薄暮秋风起 2018-08-11 15:17:32
自然自有其万物运转之逻辑,人类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毁灭的先声
4 有用 Link 2018-11-23 10:29:10
同样作为描述生物循环的书,感觉没有之前看过的《生命的法则》写的简洁明了,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环境和生物的热爱,但很多章节写的过散,对于读者来说适读性一般。而且一直不太喜欢封面上吹的太狠的书……
1 有用 沈书枝 2018-12-12 20:12:17
自然网络的勾勒远比人类想象的复杂,知道了许多令人惊奇的有趣知识(虽然现在记性完全不行看过就忘了)。作者写得很容易读,同时也感觉他非常乐观……总的观点大约是“在自然保护区内,让自然自己来掌舵”。
1 有用 珍妮的肖像🦤 2018-11-29 20:50:55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自然界的时间,并非人类的时间,沉默自循不事声张的暗里发生,永远不会百无聊赖。大自然永动机在精密运转的时候,人类进化与文明将自己与自然剥离,或是自行其是的将其破坏。“进化意味着对改变做出适应,并不一定是以更优异,或者更大的脑容量为目标的持续发展”以及“善待与尊重”才是共行之路。举例与推论~万有循环即自有因果的礼赞。
0 有用 Amberose 2019-02-09 00:15:13
很有意思,人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但其实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2 有用 克拉克的帆 2018-08-06 21:39:21
不会简单说保护大自然,而是分析大自然的网络体系,进而再来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保护大自然。
2 有用 Sherlock0726 2019-04-03 23:25:40
挺有意思的一本科普读物!例证角度新颖,比如鸟类怎样影响火腿销量,蚯蚓如何操纵野猪等。非常适合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可以很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情。 而在书中,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一个钟表,而人也是其中一个不自知的小齿轮,真正与大自然密不可分。大自然敏感而脆弱,每一个人类习以为常或者理所当然的行为,带来的后果都不可预测。让人反思,我们,与其说是大自然的创造者,更多的还是破坏者吧?!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一点,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也非自然专业学者,而仅仅是一名拥护自然保护主义的护林员。这本书是作者多年护林员工作的观察和积累的结果。所以,这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好榜样吗?哈哈!
0 有用 游佐中 2018-09-19 21:10:14
这本书关于以森林为中心的不同物种之间环扣式的链条,比如野猪和蚯蚓,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也关于一些常识性认知的纠正和重新思考,比如真正的德国森林原居民生物与人类想要保护的外来鸟类。书中有一些我没有听到过的新的研究成果——树木根系的网络,树木散发出的物质有利于降雨的形成。人类不喜欢阴暗的森林,他们偏爱没有树林的灌木与溪流,这种地理环境让人类感到安全,但原生森林的重要性在于数万种生物能够在此找到它们的生存空间。保护自然最好的方式是了解它,而更重要的是减少干预。
2 有用 菲比惠 2019-04-17 09:20:06
读后了解了树的秘密以及它们之间的网络如何运作,各种森林动物们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从来就不应单一和简单粗暴的对待,因为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和产生的各种连锁反应都应被列为考虑要素,实则整个森林生态体系繁杂而又奇妙无比,互为因果。阅读此书还是学了不少东西的,对大自然再添一份敬畏。只是不知道是翻译还是作者本身的文笔缘故,读起来欠缺一些美感,但作为科普读物还是值得一读的
1 有用 风历历 2018-07-10 10:23:23
揭示了自然界很多奇妙的关系,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小书。现象人人得见,但是发现关联却只有有心人做得到。但无论发现多少关联,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了解整个自然界的运作方式,因为它太微妙,太复杂。我们只能谨慎而谦卑地去认识和思考。
2 有用 高_张扬 2018-06-13 22:07:54
很简单的科普 但是也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地方。长知识用了。
1 有用 大可奇 2018-12-10 16:17:30
翻译有一点点问题。编辑的体例也有一点点问题。
0 有用 左叔 2018-12-03 21:55:27
感情用事
1 有用 Prunus d 2021-06-27 12:02:42
西岸飞东岸航班速刷…作者对树的感情大于他写的其它所有物种之和,树相关内容系统且详尽,但其它物种就讲得零碎一些…另外网络就网络,社交网络是个什么蹭热点翻译(
1 有用 vivida 2019-08-11 20:49:38
渥雷本数十年的森林管理经验是他最宝贵的写作资本,赋予他一种极为难得的全局视野,一种公允和达观。笔下既有微观世界,也有宏观思考,平实无华的语言揭示关于生态系统的诸多真知灼见,逻辑清晰的条分缕析令人信服。论述“人为的冬季喂食从生态角度来说是否正确”这个问题,一方面介绍改变迁徙路线到人为喂食鸟类普及的英国越冬的黑顶林莺的研究,证明这改变带来的影响可以相当重大,同时不忘强调后院观鸟和喂食野鸟给人们带来的独特感受,反映“移情”能力对于人们珍爱自然的重要性。
1 有用 守黑 2018-09-02 15:51:43
万物比自己想象的联系得更紧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