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原文摘录

  • 波提切利的《春》,正是描绘这样轻灵幽美的一幕。春的女神抱着鲜花前行,轻盈的衣褶中散漫着花朵。她后面,跟着花神(Flora,佛罗拉)与微风之神(Zephyrus,仄弗洛斯)。更远处,三女神手牵手在跳舞。正中,是一个高贵的女神维纳斯。原来维纳斯所代表的意义就又两种:一是美丽和享乐的象征,是拉丁诗人贺拉斯、卡图卢斯(Catullus)、提布卢斯(Tibullus)等所描写的维纳斯;一是世界上一切生命之源的代表,是卢克莱修诗中的维纳斯。波提切利的这个翡冷翠型的女子,当然是代表后一种女神了。至于三女神后面的那人物,即是雄辩之神(Mercury,墨丘利)在采撷果实。天空还有一个爱身在散放几支爱箭。 草地上、树枝上、春神衣裾上、花神口唇上,到处是美丽的鲜花,整个世界布满着春的气象。 然而这幅《春》的构图,并没像古典作品那般谨严,它并无主要人物为全画之主脑,也没有巧妙的安排了次要人物作为衬托。在图中的许多女神之中,很难指出哪一个是主角;是维纳斯?是春之女神?还是三女神?雄辩之神那种旋转着背的神情,又与其余女神有何关系? 这也许是波氏的弱点;但在拉丁诗人贺拉斯的作品中,也有很著名的一首歌曲,由许多小曲连缀而成的:但这许多小曲中间毫无相互连带的关系,只是好几首歌咏自然的独立的诗。由此观之,波提切利也许运用着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说他只把若干轻灵美妙的故事并列在一起,他并不费心去整理一束花,他只着眼于每朵花。 (查看原文)
    蝶蝶 2回复 8赞 2012-03-10 21:53:48
    —— 引自第52页
  • 他(达芬奇)的时代,原来是一般画家致全力于技巧,要求明暗、透视、解剖都有完满的表现的时代;他自己又是对于这些技术有独到的研究的人;然而他把艺术的鹄的放在这一切技巧之外,他要艺术成为人类热情的唯一的表白。各种技术的智识不过是最有力的工具而已。 (查看原文)
    柯里昂妮 4赞 2021-05-15 11:12:04
    —— 引自章节:第五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人品与学问
  • 他(达芬奇)的时代,原来是一般画家致全力于技巧,要求明暗、透视、解剖都有完满的表现的时代;他自己又是对于这些技术有独到的研究的人;然而他把艺术的鹄的放在这一切技巧之外,他要艺术成为人类热情的唯一的表白。各种技术的智识不过是最有力的工具而已。 (查看原文)
    柯里昂妮 4赞 2021-05-15 11:12:04
    —— 引自章节:第五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人品与学问
  • 他(普桑)以为除了美的创造是艺术的天然的使命以外,还有使灵魂升华,使它思虑到高超的念头的责任。这是晚年的莱奥纳多·达·芬奇的意念,亦是米开朗琪罗的意念。这是一切伟大的古典派作家的共同理想。他们不能容忍一种只以取悦为务的艺术。 (查看原文)
    柯里昂妮 4赞 2021-05-17 01:42:58
    —— 引自章节:第十七讲 普桑
  • 多那太罗作品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施洗者圣约翰》。他一生好几个时代都采用这个题材,故他留下这个圣者的不少的造像。对于这一组塑像的研究,可以明了他自从《祖孔》一像肯定了他的个性以后,怎样地因了年龄的增长而一直往独特的个人的路上发展,甚至在暮年时变成不顾一切的偏执。 施洗者圣约翰是先知者撒迦利亚 (Zachaire)的儿子、为基督行洗礼的人,故他可称为基督的先驱者。年轻的时候,他就隐居苦修,以兽皮蔽体,在山野中以蜂蜜野果充饥。 翡冷翠博物馆中的《施洗者圣约翰》的浮雕(1430年),和一般意大利画家及雕刻家们所表现的圣者全然不同,它是代表童年时代的圣者,在儿童的脸上已有着宣传基督降世的使者的气概。惘然的眼色,微俯的头,是内省的表示;大张的口,是惊讶的情态;一切都指出这小儿的灵魂中,已预感到他将来的使命。 (查看原文)
    开心的侠客 2赞 2022-04-08 16:02:23
    —— 引自章节:第二讲多那太罗之雕塑
  • 《抹大拉的马利亚》一像, 也是这时代的雕塑。 这是代表一个青年时代放浪形骸终于忏悔而皈依宗教、隐居苦修的圣徒。整个的肉体一不一不是肉体, 而是枯老的骨干一包裹在散乱的头 发之中。她要以老年时代的苦行, 献于上帝,以补赎她一生的罪愆。因此她合着手在祈祷。她不再需要任何 食,她只依赖“祈求”来维持她的生命 身体么?已经毁灭了,只有对于神的热情,还在燃烧。 多那太罗少年的时候,和传统绝而往自然中探求“美”,这是他革命的开始。 其次,他在作品中表现内心生活和性格,与当时侧重造型美的风气趣:这是他艺术革命成功的顶点。 最后他在《施洗者圣约翰》及《大拉的马利亚》诸作中,完全弃绝型美,而以表现内心生活为准一的标时,他就流入极端与褊枉之途。是他的错误。如果最高的情操没有完美的形式来做他的外表,那么,这操就没有激动人类心灵的力量。 (查看原文)
    开心的侠客 2赞 2022-04-08 16:02:23
    —— 引自章节:第二讲多那太罗之雕塑
  • 达·芬奇于1452年生于翡冷翠附近的一个小城中,那个城的名字就是他的姓一芬奇(Vinci)。他的父亲是城中的画吏。菜奥纳多最初进当时的名雕刻家韦罗基奥的工作室。 迄1483年他三十一岁时为止,达·芬奇一直住在翡冷翠。以后他到米兰大公府中服务,直到1499年方才他去。这十六年是达·芬奇一生创作最丰富的时代。 从此以后他到处漂流。1501年他到威尼斯,1507年又回米兰,1513年去罗马,依教皇利奥十世,1515年以后,他离开意大利赴巴黎。法王弗朗西斯一世款以上宾之礼。1519年,芬奇即逝世于客地。据传说所云,他临死时,法王亲自来向他告别。 (查看原文)
    开心的侠客 1回复 2赞 2022-04-14 14:57:02
    —— 引自章节:第五讲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 他的时代,原来是一般画家致全力于技巧,要求明暗、透视、解剖都有完满的表现的时代;他自己又是对于这些技术有独到的研究的人;然而他把艺术的鹄的放在这一切技巧之外,他要艺术成为人类热情的惟一的表白。各种技术的智识不过是最有力的工具而已。 这样,十五世纪的清明的理智、美的爱好、温婉的心情,由莱奥纳多·达·芬奇达到登峰造极的表现。 (查看原文)
    开心的侠客 1回复 2赞 2022-04-14 14:57:02
    —— 引自章节:第五讲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 我们此刻正到了十五世纪末期,那个著名的quattrocento(文艺复兴时期)的终局。两百年来意大利全体的学者与艺术家,发现了绘画[乔托以前只有枯索呆滞的宝石镶嵌马赛克(Mosaique),而希腊时代的庞贝的画派早已绝迹了千余年],发现了素描,以及一切艺术上的法则以后,已经获得一个结论——艺术的最高的目标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表现或心灵的意境,或伟大的思想,或人类的热情的使命。所以,米开朗琪罗不能再以巧妙、天真的装饰自满,而欲搬出整部的《圣经》来做他的中心思想了。他要使他的作品与伟大的创世记的叙述相并,显示耶和华在混沌中飞驰,在六日中创造天与地、光与暗、太阳与月亮、水与陆、人与万物…… (查看原文)
    柯里昂妮 2赞 2021-05-15 15:23:56
    —— 引自章节:第六讲 米开朗琪罗(上) 西斯廷礼拜堂
  • 在一幅《圣母像》(Madonedu Magnificat)中,圣母抱着小耶稣,天使们围绕着,其中两个捧着皇后的冠冕。一道金光从上面洒射在全部人物头上。另外两个天使拿着墨水瓶与笔。背景是平静的田野。 全画的线条汇成一片和谐。全部的脸容也充满着波氏特有的“妩媚”,可是小耶稣的手势、脸色,都很严肃,天使们没有微笑,圣母更显得怨哀:她心底明白她的儿子将来要受世间最残酷的磨折与苦刑。 (查看原文)
    开心的侠客 2赞 2022-04-09 15:54:31
    —— 引自章节:第三讲波提切利之妩媚
  • 波氏构图中的人物缺乏谨严的关联,就因为他在注意每个形象之线条的和谐,而并未用心去表现主题。在《维纳斯之诞生》中,女神的长发在微风中飘拂,天使的衣裾在空中飞舞,而涟波荡漾,更完成了全画的和谐,这已是全靠音的建筑来构成的交响乐情调,是触觉的、动的艺术,在我们的心灵上引起陶醉的快感。 (查看原文)
    开心的侠客 2赞 2022-04-09 15:54:31
    —— 引自章节:第三讲波提切利之妩媚
  • 兩種不同的氣稟,兩種不同的教育,在藝術製作上可有如何不同的結果。雷諾茲(Reynolds)因為學識淵博,因為他對於義大利畫派——尤其是威尼斯派——的深切的認識,自然而然要追求新奇的效果。蓋茲波洛(Gainsborogh)則因為淳樸渾厚,以天真的藝術家心靈去服從他的模特兒。前者是用盡藝術材料以表現藝術能力的最大限度;後者是抉發詩情夢意以表達藝術素材的靈魂。如果用我們中國的論畫法來說,雷諾茲心中有話,故極盡鋪張以作畫;蓋茲波洛心中無畫,故以無邪的態度表白心魂。 (查看原文)
    陆离 1赞 2012-11-23 20:45:44
    —— 引自第268页
  • 裸体,在西方艺术上一一尤其在古典艺术上一一是代表字面的美。它的肌肉,它的动作,它的坚强与伟大,它的外形下面蕴藏着的灵的力强与伟大,予人以世界上最完美的象征。希腊艺术的精神是如此, 因为希腊的宇宙观是人的中心的宇宙观:文艺复兴最高峰的精神是如此,因为自但丁至米开朗琪罗,整个的时代思潮往回复古代人生观、自我发现,人的自觉的路上去。米氏以前的艺术家,只是努力表白宗教的神秘与虔诚,在思想上,那时的艺术还没有完全摆脱出世精神的束缚:到了米开朗基罗才使宗教题材变成人的热情的激发。在这一点上,米开朗罗把整个的时代思潮具体地表现了。 (查看原文)
    1赞 2019-12-27 22:13:11
    —— 引自章节:米开朗琪罗(上)西斯廷礼拜堂
  • 艺术革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公式: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行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得要返回自然,向其汲取新艺术的灵感。 (查看原文)
     李昂 1赞 2020-04-04 07:41:07
    —— 引自章节: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 1215年,方济各教派成立,刻苦自卑,同情弱者,赞颂自然,使宗教成为大众亲切的安慰者。 “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行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得要回返自然,向其汲取新艺术的灵感。” (查看原文)
    大王昂昂 1赞 2021-01-02 15:19:38
    —— 引自章节: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 乔托:画方济各的故事 贝伦森评价:“绘画之有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由,与神明之皈依者,自乔托始。” (查看原文)
    大王昂昂 1赞 2021-01-02 15:19:38
    —— 引自章节: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 “但多那太罗有时因为要表现纯粹的精神生活,竟遗弃外形的美。” “多那太罗全部作品中都有这个特点。一个惯于劳动的工人,当他放下工具的时候,往往会有双手无错的那种情景。” (查看原文)
    大王昂昂 1赞 2021-01-02 15:19:38
    —— 引自章节:多那太罗之雕塑
  • 如果最高的情操没有完美的形式来做他的外表,那么,这情操就没有激动人类心灵的力量。 (查看原文)
    大王昂昂 1赞 2021-01-02 15:19:38
    —— 引自章节:多那太罗之雕塑
  • 在描写历史或传说的绘画中,第一要选择能够归纳全部故事的时间。一幅历史画应该由我们去细心组织。画家应当把衬托事实使其愈益显明的小部分搜罗完备;更当把一幅画的题材,含蓄在表明一件事实的一举手一投足的那一分钟内。 如果要一幅画能够感动我们,那么还得要有准确而特殊的动作,因为动作是显示画中人物的内心境界的。 (查看原文)
    Proteus_Fan 1赞 2021-01-15 13:42:17
    —— 引自章节: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 某个晚上,许多艺术家聚集在莫扎特家里谈话。其中一位,坐在格拉佛桑(钢琴以前的洋琴)前面任意弹弄。忽然,室中的辩论渐趋热烈,他回过身来,在一个要求结论的音符上停住了。谈话继续着,不久,客人分头散去。莫扎特也上床睡了。可是他睡不熟,一种无名的烦躁与不安侵袭他。他突然起来,在格拉佛桑上弹了结尾的和音。他重新上床,睡熟了他的精神已经获得满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音乐的摄魂动魄的魔力,在一个艺术家的神经上所起的作用是如何强烈,如何持久。菜奥纳多的人物的脸上,就有这种潜在的力量,与飘忽的旋律有同样的神秘性。 (查看原文)
    david 1赞 2021-11-24 19:49:36
    —— 引自章节:第四讲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4 1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