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确立了“求道”的思想像的河上论,将河上思想激进化的过程理解为追求利他的道德真理的过程,同时河上不得不面对伦理价值与唯物史观的矛盾的课题。从这种意义上看,河上始终没有完全接受历史主义的道德理解,反而是战时下“非转向”的思想基础,或许也可以认为是在虚无主义的昭和十年代体现了一种明治人的伦理精神,因此河上会说转向工作“在消灭jcp之前先败坏了一国的士风”。最后,通过战争中的隐逸体验,河上将自己的社会主义... 确立了“求道”的思想像的河上论,将河上思想激进化的过程理解为追求利他的道德真理的过程,同时河上不得不面对伦理价值与唯物史观的矛盾的课题。从这种意义上看,河上始终没有完全接受历史主义的道德理解,反而是战时下“非转向”的思想基础,或许也可以认为是在虚无主义的昭和十年代体现了一种明治人的伦理精神,因此河上会说转向工作“在消灭jcp之前先败坏了一国的士风”。最后,通过战争中的隐逸体验,河上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念表现为一种“小国寡民”的桃花源的共同体,也值得注意。 (展开)
> 1人读过
> 4人想读
订阅关于近代日本の思想家〈8〉河上肇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历史理性 2018-01-28 16:19:41
确立了“求道”的思想像的河上论,将河上思想激进化的过程理解为追求利他的道德真理的过程,同时河上不得不面对伦理价值与唯物史观的矛盾的课题。从这种意义上看,河上始终没有完全接受历史主义的道德理解,反而是战时下“非转向”的思想基础,或许也可以认为是在虚无主义的昭和十年代体现了一种明治人的伦理精神,因此河上会说转向工作“在消灭jcp之前先败坏了一国的士风”。最后,通过战争中的隐逸体验,河上将自己的社会主义... 确立了“求道”的思想像的河上论,将河上思想激进化的过程理解为追求利他的道德真理的过程,同时河上不得不面对伦理价值与唯物史观的矛盾的课题。从这种意义上看,河上始终没有完全接受历史主义的道德理解,反而是战时下“非转向”的思想基础,或许也可以认为是在虚无主义的昭和十年代体现了一种明治人的伦理精神,因此河上会说转向工作“在消灭jcp之前先败坏了一国的士风”。最后,通过战争中的隐逸体验,河上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念表现为一种“小国寡民”的桃花源的共同体,也值得注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