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 短评

热门 最新
  • 57 danyboy 2019-01-15 23:19:47

    杨照的历史讲稿,第一册讲的是新石器和“三代”。有三点值得注意:一、不讲故事,讲的是观点、知识,虽然绝大多是是专业内的常识,但对大众来说确实是耳目一新,特别是被教科书统治的人。因此,一般读者要消化并不容易,换言之,今天大陆的历史读物太强调讲故事了;二、主要纳入了近一百年文字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学术成果,框架与传统史学叙述不同,与今日常见的历史通识读物也大有异趣。三、讲述方式是较为口语话的,因为原本就是讲稿整理的。综上,用这种方式来讲解原本就缺乏“故事”的三代时期,似乎是不得不进行的选择,所以不知道他对后面的历史怎么讲了。

  • 19 虫虫 2019-06-01 14:40:57

    很有新意的一套书,不是从史书古籍中筛选史料按照传统的叙事方式来讲述历史,而是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层层推断,以考古文物为依据去伪存真,这样读起来更有可信度。不过对于一些重要结论,因为年代太过久远考据不足仍然有些模棱两可的表述。最喜欢的一点是书里引用的文物插图结合描述来看很有历史厚重感。

  • 28 维舟 2019-03-07 22:45:40

    通俗史著难写,已算难得。立意甚高,但所论可见对考古学、人类学知之甚浅。对巫术不无偏见,因此不止一次说到商文化“鬼气森森”,“阴森鬼魅的商文化”。书中将商、周文化作为二元对立来处理,虽简明易懂,但不免变形夸大。讲得较成系统的是周人的统治制度(实即封建制),这在后文也三复斯言,结合作者对钱穆的推崇备至,可见其思想中倾向传统的一面。

  • 15 璃人泪@2011 2018-12-10 09:29:11

    如果讲历史就像搭房子,那么杨照不光是搭出一个框架结构,还会告诉你一砖一瓦的因果由来,为什么要这么搭,我们怎么知道它是这么搭的,这样我们才不会对考证或者不同史料、观点里的矛盾感到错愕

  • 4 苏比 2019-03-13 00:13:39

    “这么一来,也就全通了” 论点挺自信,大部分自恰,主要是好读,太适合我这种入门者,400页一口气看完了

  • 8 风之影 2019-01-04 12:47:43

    历史重写,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观点与发现。这本由台湾学者写成的书,吸收了近些年最新的考古和研究成果,可以说在很多地方都有新意。譬如关于夏商西周并非你亡我兴的继承关系而是并存的说法就相当新颖,而书中吸收的如井田制以及分封制的观点更是与传统史观不同。作者在行文上娓娓道来,毫无学究气息,但引用资料却多为大家,有较强说服力。但夏商西周三代历史久远,资料以及文物还是严重不足,因此书中也有颇多推测之语,也是本书不足。不过,作者一开始就摒弃炎黄的说法基本上也表达了他只讲信史的特点。可以说,这本书代表了当下历史方面较新的研究成果,值得好好阅读,也让人对于后面的部分有所期待……

  • 4 模范书局 2021-01-23 12:41:10

    事无巨细,用一本书的篇幅讲了中学历史一堂课的内容,非常重要但几乎没有考点的一堂课的内容。

  • 5 山巅独舞 2020-03-07 18:26:14

    这套中国史为通俗读物,但是和学校接受的历史知识有所不同,不少耳目一新的观点,缺点就是重复啰嗦的地方不少。

  • 2 [已注销] 2020-04-02 12:25:34

    【藏书阁打卡】2020.3.28-4.2 最近读过的书里面,难得的被兴趣吸引着往下读,浅显好读,最初的观点也是切合我心,之前想读一本关于中国考古发展的书,竟然在这里面找到了点线索。 对于夏商周不太熟悉的我,一点点的带着兴趣回去遨游了一番,有理有据,又带着想象力,很想知道会不会随着考古的发展,会推翻现在的一些观点,有生之年,拭目以待。 我喜欢那个一页两页一分段的设计,读下去特别容易,不会觉得大段冗长。

  • 3 一个人的迷雾 2019-02-01 21:27:32

    夏筑城,商尙鬼,周承天。周人创封建制、宗法制、昭穆制、重文字。

  • 3 Sherlock0726 2020-03-29 16:57:06

    啊,很对胃口的一本!开篇就让人放下历史教育给人的刻板印象,打消了些微畏难情绪。作者从考古学出发,一步步推导讲解总结,带给读者一个观察历史的新鲜角度。喜欢这种清晰的逻辑,不废话,口语化易懂,趣味性强。 读完对考古学也多了一份了解和敬意。印象最深大概是对姓与氏的反复讲解,觉得很有道理。 也有存疑的地方,比如夏商周共存的概念现在是否公认;族徽是否确实与中国文字诞生有关;氏族群二元系统中的兄终弟及等。 现阶段历史储备不足,没法辩证思考。但真的是觉得历史越来越有趣了。

  • 4 思寇特牌搬砖工 2019-06-06 21:49:40

    历史教育的新思路,可能不适合中学生,但是适合对历史有真正好奇的人。

  • 5 ←_← 2021-06-26 22:16:22

    重要的不是what是why和how

  • 2 风撼斜阳 2019-06-27 23:22:39

    不讲故事,讲研究方法与观念,读得很过瘾。主要论述了历史的核心观念(文献中的辨伪与疑古、考古学的想象力)和三代的真伪,印象比较深的是甲骨文非表音文字的独特性(《尚书》到《诗经》的变化)和商周文化的对比(周礼封建制的源头与影响)。

  • 3 支离疏 2020-02-13 17:40:07

    非常不错,越到后来越有意思。

  • 1 Bear 2020-08-06 09:15:12

    夏人是建筑家,商人用青铜卜甲走死灵路线,周人的人本位世界观和二元制,周公的封建制,太有趣了! 羌变为姜的心酸。。。幸好商没有传下来,太诡异了

  • 0 沈入忘🌟 2019-02-02 23:11:37

    一本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真正讲历史的书。作者不是告诉你历史是怎样的,而是告诉你历史为何如此。这样的叙述方式在讲述夏商周的先民历史时,优势非常大。作者结合出土文物,各种史料,专家研究,从源头“构建”历史。这本书非常易读,解答了我诸多困惑。 迫不及待看接下去的了!

  • 3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19-05-15 19:40:02

    本来担心这套中国通史讲得归于通俗了(看看书名)。但是后来读完第一章就确信了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的第一章不是通常从夏商周开始论述,而主要内容讲中国信史的确认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全书很少叙述历史“故事”,而是更多的讲述着观念和制度的变化。例如,而全书的相当篇幅的内容论证和说明的是夏商周并不是像元明清那样是三个连续的朝代,而比较接近于三个不同地域的三个民族,三种不同文化。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夏、商、周其实是并存的。

  • 1 飞林沙 2019-03-15 13:34:47

    还只看了第一本,带给我最大的益处是,知道了什么叫“历史学”,重新构建自己的历史观。

  • 0 见识城邦 2019-01-09 17:03:18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在系列第1册《中国是怎么出现的》中,你会看到: 中国历史,如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讲起; 如果没有近百年的考古发掘,我们对上古中国的认识就不全面; 陶器、墓葬、青铜器、聚落都会说话,那是真实的历史声音,有时候比历史文献更真实; 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让我们比古人更加了解先秦; 大多数甲骨文字至今不能识别,是因为它们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夏商周是同时存在、兴起于不同地域、先后成为共主的三个强大部族; 商朝的特点是爱喝酒和迷信,在后世士大夫心目中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 中国之所为中国,一个重要要素就是文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