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杂剧选》的原文摘录

  • 天下人烦恼,都在我心头,犹如秋夜雨,一点一声愁。 (查看原文)
    高清挂壁式狒狒 2013-04-18 11:59:17
    —— 引自第232页
  • 程婴心下自裁划,赵家门户实堪哀;只要你出的九重帅府连环寨,便是脱却天罗、地网灾。 (查看原文)
    高清挂壁式狒狒 2013-04-18 11:59:17
    —— 引自第232页
  • 程婴回来,你这其中必有暗昧。我著你去呵,似弩箭离弦;叫你回来呵,便似毡上拖毛。 (查看原文)
    高清挂壁式狒狒 2013-04-18 11:59:17
    —— 引自第232页
  • 曲”仅指音乐歌唱方面的宫调唱腔等,而不能包括戏剧的全部内容。而且,元杂剧到明代中叶,已不能搬奏演唱,早已失掉音乐方面的功能,仅凭戏剧文字才得以流传至今。用“曲”来作元人戏剧的名称,既不合元代人的习惯,又不符合后来的实际,显然是不很妥当的。为了正名,应该以“从主人”的原则,仍叫它元杂剧。因误传已久,不得不先在这里作一点说明。 (查看原文)
    越人歌 2021-01-04 11:22:13
    —— 引自章节:前言
  • 诸宫调:是宋、金时代民间非常流行的一种讲唱文艺(现存著名的《董西厢》,就是这种体制)。它以唱辞和说白相间杂,配着简单音乐,来唱说一个较长的完整故事。 不同的是:诸宫调由一个以第三者身份来叙述故事,没有化装和表演、舞蹈等动作。而戏剧(如元杂)则由几个或更多的入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入物,他(她)们各以自己(我)的身份言,加上表演动作或舞蹈,以及音乐、舞台、道具的安排布置等等件,就成了戏剧。在诸调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而成为元杂剧,是顺理成章颇为自然的事。 (查看原文)
    越人歌 2021-01-04 11:59:49
    —— 引自章节:前言
  • 剧作家们,多半就是元代所谓“九儒十丐”,社会最低层的成员。元王朝为了适应它们原来落后的经济和文化,行双重压迫的歧视政策,对于读书,尤其汉入、南入中的读书人,抱着猜忌、不信任的态度,不任用他们,不给他们以参加新政权的途径,而采取了与中国传统的任用官吏的不同制度、办法。 (查看原文)
    越人歌 2021-01-04 13:03:35
    —— 引自章节:前言
  •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查看原文)
    越人歌 2021-01-04 13:03:35
    —— 引自章节:前言
  • 而中国传统式的读书入既瞧不起这类官吏,也干不了他们的行道。有一些入不甘心于才能的埋没,又不能不另谋生活出路,于是就和两宋以来社会上编写讲唱文艺的团体一一书会结合起来,替他们编写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各种讲唱文艺的脚本。 (查看原文)
    越人歌 2021-01-04 13:03:35
    —— 引自章节:前言
  • (周云)辞了母亲,着大上轿,回咱郑州去来。(诗云)才出娼家门,便作良家妇;(外旦诗云)只吃了良家亏,还想娼家。(同下) (查看原文)
    越人歌 2021-01-04 13:43:12
    —— 引自章节: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 解语花一一玄宗对杨贵妃的昵称。《开元天宝遗事・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宴赏焉。左右皆収羨。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查看原文)
    越人歌 2021-01-05 10:45:31
    —— 引自章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三煞】润濛濛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细丝丝梅子雨,点江干满楼阁;杏花雨红湿阑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翻,豆花雨绿叶潇条:都不似你惊魂破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莫不是水仙弄娇,杨柳洒风飘。 (查看原文)
    越人歌 2021-01-05 10:45:31
    —— 引自章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