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理论在美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梦魇马戏团 2018-07-12 23:15:48

    个人经验是,法国理论是振奋人心的:哪怕明知道终点是一片虚无的迷雾,也会觉得是人类作为微尘凝视浩瀚宇宙,骄傲的自我主体超越。因此,实用主义和道德伦理的批判并无作用,法国理论者潜意识里,实际是批判当今实用,而呼唤更高层级的实用的实用主义者。

  • 15 まゆずみ 2020-08-10 11:57:58

    就连副标题都是迷的翻译 &co.是等人而非公司的意思,出版社的编辑已经差到连标题都不校对了?能读英文版都读英文版吧……

  • 11 水牛之王神乃襞 2020-08-22 21:37:11

    很讽刺的是,当年政治左翼喜欢抨击文化左翼脱离现实,而这顶帽子恰巧又是当今文化左翼最喜欢给人扣的;我当然不是要说客观上不存在与现实联系的紧密程度的问题,我只是想说,批判其实是很容易变成某种自我正当化的:什么叫不脱离现实呢?我们并不是依照我们自己的思考,而往往是依据我们讨厌的群体,我们的对手来建构这个标准,这就导致我们总是刚好落在标准之上,左翼因而总是被编码化的,他们总是与时代一同腐化,如果你要批评他们,他们总是可以指着那些“更糟糕”的群体:我们相比他们,难道做得还不够多吗?

  • 2 Juvenalis 2018-05-26 17:25:44

    糟烂翻译模板,把意思连贯破坏到堪称艺术的程度。但内容有用,知识界大学生谈论的东西是怎么泛滥到大众话语的

  • 2 momo 2018-07-23 22:53:16

    四星,翻译编辑减一星,这绝不是一个人翻出来的,至少人名没有统一,第一次出现的人名也没全部加英文,另外头一次见这么奇怪的脚注格式,比如Michael HARDT,姓为啥要全部大写?

  • 2 子格Zigo 2019-07-30 20:59:25

    信息量很大的一锅乱炖。。。

  • 1 空洞琪琪 2020-05-11 21:57:53

    翻譯勸退,技術-賽伯格-流行這部分裡的後結構理論-流行文化的連結還挺有意思的(说德里達是 Clint Eastwood,福柯是 Steve McQueen 也太貼切了

  • 1 白袜子 2019-08-15 17:18:23

    法国理论在美国被解构挪用的脉络很清晰,但是内容繁杂没有重点,罗列太多以至于内容不清晰,感觉到了“试图评述”但是观点贫瘠。作为查阅的工具书来说信息质量不高,作为知识补充的课外读物来说内容太浅,作为闲书来说可读性并不强(也有可能是翻译的锅)。读到“法国人思想独特是因为他们评论世界而不是阐述自己的阅读”能体会到作者对此的认同,但不懂作者为啥就轻易放弃去评论了。最后,因为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所以我不推荐阅读,至于是不是一本好书我八知道嗷。

  • 1 LOOK 2021-03-08 10:19:43

    读了不到三分之一,屎翻译,弃了。令人气愤的是,这书虽然是写理论的,但并不是理论书,而是叙述体,这不可能有多么难翻。稍微用点心思都不至于渣到屎级。

  • 0 胖达叔 2021-01-25 20:53:39

    这就是French Theory这一美国人制造的继承德国人思想的法国人理论(作者总结的)的整个起源和流变,影响研究甚至还加上了乐黛云代表的中国(拉美着墨多多了),范围不只是福柯,德里达和德勒兹,虽然副标题如此,其实巴特,拉图尔,利奥塔都有涉及。以前曾经选读过一部分英文版,这次对照着通读了中文版,翻译的错误很多,不过这种关于理论的历史性书籍,和多斯那本翻译错误很多的书一样,尚且能读,需要读者能自动脑补原法文词。

  • 0 zbe599 2022-09-28 00:51:07 四川

    翻译。

  • 0 Accélération 2023-03-26 00:20:43 北京

    想起读过这个... 这离奇的翻译.....

  • 0 藤花瓜瓜 2023-04-11 09:13:34 浙江

    对于背景的梳理很有用

  • 0 阎川 2020-10-20 01:54:24

    翻译的问题的确难以忽视,但信息量如此巨大的一本三百页著作实在让人获益匪浅,正好将我知识体系里的一些盲区补全了,中文圈没有多少这种对象为68年后的美法跨文化理论著作和译作,能多看到一本好的就是宝。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细节太丰富,甚至过于丰富。

  • 1 Eco 2019-01-24 20:48:07

    有目共睹的,四星内容三星翻译。

  • 2 出局的JSF 2021-09-24 14:58:42

    强烈谴责低质量译本对中国标准书号的浪费

  • 2 kmdms 2021-07-25 09:34:50

    格局宏阔。虽然标题近于传统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但不妨说是藉由“法国理论”透视当代文化政治的症候阅读,其要义在于指出所谓“法国理论”乃是在当代人文社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学院的建构与发明。四、五章对“解构”和“理论”的知识考古颇有见地,六、八、十二章对重要“理论”流派及代表学者思想脉络的梳理可当索引备查,九章有关美国大学生对“法国理论”的理解与挪用令人共鸣和反省。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全球性视野——虽说“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但保持对他种可能性的了解和对他者的尊重似是“理论”学习者应当尽力实践的“生活”状态。 不忍卒读的翻译是唯一遗憾。这是在逼着我学法语看原版吗?

  • 0 Dr Xu et moi 2020-06-07 12:04:25

    内容信息庞大,感觉还是需要对法国哲学,至少福柯德勒兹深度了解再阅读会更轻松一些~不似当初用来当枕边书的休闲性书籍~大概两个感受:1.如果当年的德国哲学是法国实践的德国理论那么今天的法国哲学更好似美国实践的法国理论~2.似乎我们今日接触到的法国哲学都是美国的法国哲学,不管是对福柯权力政治和生命政治的解读还是德里达的游牧、块茎...突然恐慌起来,似乎我还是什么都不懂🤦‍♀️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