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察万叶和歌创作各时期的具体情形之前,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万叶”这一书名的含义。在日本,自古以来对“万叶”一词的含义的解释众说不一。镰仓中期的学问僧仙觉认为“万叶”即万言之叶。在《万叶集註释》(1269)中他引用了《古今和歌集》假名序:“和歌可喻为以人心为种子而成长出来的万千枚言语的叶子。”后代的万叶研究者中与仙觉持相同看法的人也不在少数,如下河边长流、荷田春满及贺茂真渊等。以北村季吟和契冲为代表的研究者则认为“万叶”即万世之意。北村季吟在《万叶拾穗抄》(1686)中论道:“愚案,所谓万叶二字,《文选》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有‘招世贻统固万叶’。济注云,叶代也……如此,万叶集即流传万世之集的意思”。契冲在《万叶代匠记》(初稿本,1687)也同样引用了毛诗传及颜延年曲水诗序的用语,并总结说万叶集这一书名含有预祝此歌集传至万世之意。与“万世说“相关的还有折口信夫氏的观点,但是他所说的流传万世并非歌集,而是天皇的治世。与折口信夫的说法相比,前者的观点更为稳妥,也是当今最为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之一。关于“万叶”之意的第三种说法是上田秋成提出的。他认为叶是树叶的意思,以万叶比喻众多和歌,“万叶集”即为集歌林之万叶的意思。他又指出,忆良有歌林(指山上忆良编纂的《类聚歌林》),家持有万叶,命名的相配非属偶然。在汉典籍中有许多将诗文喻为枝叶的例子。他的这一观点实际上与仙觉的万言之叶说有紧密的关系。所谓万言,可以引伸为万首歌的意思。最后是以武田祐吉为代表的意见,他将“叶”解为纸页,理由是大伴家持在其文中著有“敬写叶端、式擬乱曰”一言,纸端之意,却用了叶端二字。尽管各家所言理通据实,在日本万叶研究界,契冲等人的万世说及上田秋成的歌林之万叶说更普遍为人接受。
译者赞同北村季吟和契冲的万世说,“万叶”一词在中国的古书中有“万代”、“万世”的意思。比如史书《魏书》中就有“以光万叶”、“垂之万叶”、“轨仪万叶”的句子。此后的史书中用例更多。唐代的类书《艺文类聚》、《初学记》也有“千代万叶”、“道贯万叶”、“垂之万叶”等语句。《全后魏文》、《全后周文》、《全北齐文》、《全梁文》、《全隋文》、《全唐文》等书中的用例更是不胜枚举。
关于《万叶集》成书的时间,目前日本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是八世纪中期以后,因为《万叶集》最后的歌作于天平宝字三年(759)。但是是谁为何编纂了这部歌集始终是个未解之谜。有人猜测是奈良时代的某位天皇,也有孝谦天皇敕撰说、圣武天皇敕撰说或平城天皇敕撰说等各种推测。最终赢得了大多数人赞同的是契冲的观点。他在《万叶代匠记》(精撰本,1690)提出了大伴家持私撰说。契冲认为,大伴家持自年轻时起便将平时听到看到的歌记录下来。十六卷以前的部分是家持在二十七八岁左右时编纂而成的,时间大致是天平十六、七年前后。十七卷天平十六年四月五日以前部分的歌是补遗部分。从十八年正月的歌到第二十卷为大伴家持的歌日记。契冲的推断至今仍为有力的观点,并且对《万叶集》成立论的研究影响甚大。
近代以后,品田太吉提出,《万叶集》的各卷书写体例不同,绝非一人撰成。最整然有序的是第一、二卷,标题明示某某天皇代,题词和左注的书写形式皆相同,而且杂歌、相闻和挽歌三种俱备,因此他认为很可能是橘诸兄编成了第一、二卷。而折口信夫坚信《万叶集》是大伴家的私撰集。家持死后,深受桓武天皇信赖的藤原种继被杀,大伴氏和佐伯氏受牵连。大伴家持私产被抄封,这部私家集很可能被发现并收缴入了官库。到了平城天皇时代,在大伴私撰集的基础上,又汇入其他系统的歌作,由当时朝廷委派的某位官人主持,最终编成了《万叶集》。在这一论说的基础上,现代杰出的万叶学者伊藤博提出了万叶五阶段成立说,即持统万叶(一卷本)―――元明万叶(二卷本)―――元正万叶(十五卷本)―――延历万叶(二十卷本)―――平城万叶(平城天皇睿览认证本)。此外,山田孝雄提出了宝龟二年以后成立说。德田净依据歌中的人名卑称与敬称断定,卑敬称的使用区分是大伴家持以自己的官阶为标准而设立的。就这样,各种研究结果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大伴家持撰成说。
可以肯定地说,在大伴家持撰书的基础上,这部歌集后又经多人之手才得以成形。《万叶集》的编者依据《古事记》、《日本书纪》以及其他类的歌集最终编纂成了《万叶集》。根据各种资料显示主要有《古歌集》、《柿本朝臣人麻吕歌集》、山上忆良编《类聚歌林》、《笠金村朝臣歌集》、《高桥连虫麻吕歌集》、《田边福麻吕歌集》等六部歌集。
《万叶集》的名义、撰者与撰成时间(转自译序)
|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这一对儿是何方神圣阿(inuchiyo)
欢喜这种白话译法(孙智正)
《万叶集》各时期的歌风与主要歌人(转自译序)(小老鼠书屋)
《万叶集》各卷简介(转自译序)(小老鼠书屋)
《万叶集》的歌体与部类(转自译序)(小老鼠书屋)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