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浩荡两千年》十周年典藏版,也是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收官之作。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建成?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集权制度下,权力与商业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在线试读
:
作者简介 · · · · · ·
吴晓波,知名财经作家,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腾讯传》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有超过44万付费用户。
吴晓波是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的创始人。
目录 · · · · · ·
总序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题记
前言 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第一部 公元前7世纪(春秋战国)——公元588年(魏晋南北朝)集权帝国的奠基期
第一章 商人出身的“千古一相”
第二章 商父的诞生
· · · · · · (更多)
题记
前言 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第一部 公元前7世纪(春秋战国)——公元588年(魏晋南北朝)集权帝国的奠基期
第一章 商人出身的“千古一相”
第二章 商父的诞生
· · · · · · (更多)
总序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题记
前言 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第一部 公元前7世纪(春秋战国)——公元588年(魏晋南北朝)集权帝国的奠基期
第一章 商人出身的“千古一相”
第二章 商父的诞生
第三章 铁血兵马俑
第四章 商人的自由时代
第五章 帝国的逻辑
第六章 最后的世族
第二部 公元589(隋唐)——1367年(宋元)“世界第一”的黄金期
第七章 长安城里的商人
第八章 乱世思弘羊
第九章 虚弱的繁荣
第十章 走到尽头的变法
第十一章 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
第三部 公元1368(明)——1869年(清)超稳定的夕阳期
第十二章 “男耕女织”的诅咒
第十三章 晋徽争雄
第十四章 权贵经济的巅峰
第十五章 寄生动物
第十六章 爬满虱子的“盛世”绸缎
第十七章 夕阳下的工商图景
第十八章 被鸦片击溃的帝国
· · · · · · (收起)
题记
前言 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第一部 公元前7世纪(春秋战国)——公元588年(魏晋南北朝)集权帝国的奠基期
第一章 商人出身的“千古一相”
第二章 商父的诞生
第三章 铁血兵马俑
第四章 商人的自由时代
第五章 帝国的逻辑
第六章 最后的世族
第二部 公元589(隋唐)——1367年(宋元)“世界第一”的黄金期
第七章 长安城里的商人
第八章 乱世思弘羊
第九章 虚弱的繁荣
第十章 走到尽头的变法
第十一章 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
第三部 公元1368(明)——1869年(清)超稳定的夕阳期
第十二章 “男耕女织”的诅咒
第十三章 晋徽争雄
第十四章 权贵经济的巅峰
第十五章 寄生动物
第十六章 爬满虱子的“盛世”绸缎
第十七章 夕阳下的工商图景
第十八章 被鸦片击溃的帝国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蒲寿庚对泉州的崛起居功阙伟。在他的主导下,泉州与上百个国家形成了贸易关系,货物贸易十分繁忙,市舶司管理的海船数量一度有15000艘之多。他还在泉州至杭州之间,专门设置了“海上站赤”(即海驿)15站,每站备有海船5艘,水军200人,专门运送从泉州入口的番货及贡品。因商贸之繁荣,泉州商人名闻天下,元代学者吴澄记载,泉州是“富商巨贾之窟宅,号为天下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7页 -
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适应性,也即,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吴晓波企业史系列(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激荡三十年》《激荡四十年》《跌荡一百年》《吴晓波企业史(激荡跌荡浩荡公元前7世纪-2018年共6册)(精)》
。
喜欢读"浩荡两千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浩荡两千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浩荡两千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6 条 )


退步的最大特征是保守
从商鞅开始,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一直留存了下来,最终变成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
(展开)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读完《浩荡两千年》,其实最想写一写的是商人阶层在中国两千年历史当的沉浮。然,叹息之余,却发现无法落笔成文。遂弃该主题,转而讨论社会制度,关于这个问题,从吴晓波老师的书中,颇感到获益匪浅。 匆匆读完整本书两遍,只得出写粗浅看法。思想的升华,需要时间的沉淀。 ...
(展开)

小白短评(尽力写书评)
记得一句话“发明一件事物的人可能不是出名的人,而将这件事物发扬光大的人才是真的名人”。 浩荡两千年这本书就是这样性质的。这本书将古代的经世之才都梳理了一遍,看完这本书,可以按书索骥,知道我国古代典籍的珍贵之处 如何对待历史,钱老爷子说,中国人从历史中得到的经...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信出版社 (2012)8.6分 3468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5)8.7分 42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7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浩荡两千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聊天专用 2018-10-01 12:47:43
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了世族经济,进入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历1000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
1 有用 大只 2022-04-17 18:49:33
浩荡两千年,徘徊不去的是桑弘羊的幽灵,贯彻始终的是老大哥的铁拳。为商之难,一至于斯。 吴晓波洋洋二十万字,纵谈历代经济得失,却无枯燥艰涩之弊,而多拍案叫绝之处,全赖视野宏通,常将中方西方并置而观,让人看出经济现象背后的思想资源之异与政治制度之别;更兼文笔精悍,能把古时今时关联而论,让人会意各朝各代共通的商业模式密码与权力游戏法则——所以,与其说他是在建构历史与反思传统,倒不如说是在影射近代和观照... 浩荡两千年,徘徊不去的是桑弘羊的幽灵,贯彻始终的是老大哥的铁拳。为商之难,一至于斯。 吴晓波洋洋二十万字,纵谈历代经济得失,却无枯燥艰涩之弊,而多拍案叫绝之处,全赖视野宏通,常将中方西方并置而观,让人看出经济现象背后的思想资源之异与政治制度之别;更兼文笔精悍,能把古时今时关联而论,让人会意各朝各代共通的商业模式密码与权力游戏法则——所以,与其说他是在建构历史与反思传统,倒不如说是在影射近代和观照当下:浩荡流转两千年的滔天巨浪,其实一直都被限制在同一条河道。孙猴子纵有亿亿万万个分身,也逃不出那遮天蔽日的五指山。 整本书就是文献综述版的中国古代政经史,功在融通、总结、普及。虽是一家之言,亦是颇有可观。 继续读《跌荡一百年》。 (展开)
0 有用 漆黑天使复活 2018-11-19 20:34:49
这讲的是历史吗。。。
1 有用 の 2018-06-05 23:02:37
历史,值得从钱的角度再了解一下。 对于中国古代史的一般读者而言,吴晓波的这本书让这份值得更加值当。他用经济元素这个内在肌理,铺陈了一副区别于教科书的别样的中国古代历史画卷。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底和用心的投入,让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呈现在读者面前是那么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而且深入浅出。 在心情被左右得如长沙这晴雨不定的天气的这一段时间里,感谢陪伴。#书是一种你喜欢它,它就会喜欢你的生物。
1 有用 ll 2022-01-22 11:07:56
钱从哪里来?猪养肥了宰。
0 有用 张阁老 2023-03-11 21:53:02 西藏
六天看完,增强历史自信的告诉!
0 有用 花生生花 2023-03-10 20:32:54 上海
算是经济史吧,看到了泱泱大国怎么从原始社会发迹,怎么将经济体系做大做强,又怎么衰落,以史为鉴吧
0 有用 史比I小唯 2023-03-08 09:32:11 广东
这本书真的太好看了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书了 通俗易懂 描绘了中国上下两千年的企业商业史
0 有用 囚囻&圐圙 2023-02-26 10:27:09 贵州
自古以来重农抑商的目的有二:防商人颠覆政权,农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如果不认真阅读,就会这样认为。作者运用比较的写法,牛头不对马嘴的运用“西方中心论”、“西方优越论”不断的PUA中国。作者有意用现代才出现的理论工具否定当时的历史局限性。总之,作者的目的非常明确,写出一部老少皆宜的“通俗说史”,获得大部分拥趸,接受“商人控制政治”、“商人决定历史走向”的观点,将其变为铁律,很显然,作者是为商人阶层而著... 自古以来重农抑商的目的有二:防商人颠覆政权,农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如果不认真阅读,就会这样认为。作者运用比较的写法,牛头不对马嘴的运用“西方中心论”、“西方优越论”不断的PUA中国。作者有意用现代才出现的理论工具否定当时的历史局限性。总之,作者的目的非常明确,写出一部老少皆宜的“通俗说史”,获得大部分拥趸,接受“商人控制政治”、“商人决定历史走向”的观点,将其变为铁律,很显然,作者是为商人阶层而著书。 (展开)
0 有用 zlovex 2023-02-19 18:00:57 甘肃
东周时期,中国的商业就如此发达。刷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