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鲁迅批判孔子及尊孔思想的十二篇杂文合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这两年传统文化大有复兴之势,无奈之下,只好读读鲁迅压压惊。本书是1973年的汇编,将鲁迅批儒批孔的十二篇文章汇集成册,倒也省了自己去鲁迅全集里筛选的麻烦。就个人经验而言,对传统文化认识最透彻、批判最犀利的人便是全盘西化的陈序经先生,去世不久的刘先生,以及伟大的鲁迅先生。
2015年5月22日晚,著名学者秦晖在清华大学作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的演讲,为我们理解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他认为在晚清这次“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前,从西周转向秦朝,是中国另一次巨大的变局。在这次变局中,法家战胜儒家建立了秦制,之后,这种儒表法里的格局延续了两千多年。但这种表里的差异一直隐含着文化上的不满,也是晚清学习西方一个已有的中国本土文化的资源。因此,在秦晖看... 2015年5月22日晚,著名学者秦晖在清华大学作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的演讲,为我们理解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他认为在晚清这次“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前,从西周转向秦朝,是中国另一次巨大的变局。在这次变局中,法家战胜儒家建立了秦制,之后,这种儒表法里的格局延续了两千多年。但这种表里的差异一直隐含着文化上的不满,也是晚清学习西方一个已有的中国本土文化的资源。因此,在秦晖看来,新文化运动值得反思的一点正在于搞错了斗争的主要敌人,不应是“儒表”,而是“法里”。 (展开)
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一些荒谬的道德和传统,“往往通过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来挤死不合意的人。”
> 7人读过
> 25人想读
订阅关于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芦哲峰 2018-02-14 20:02:44
这两年传统文化大有复兴之势,无奈之下,只好读读鲁迅压压惊。本书是1973年的汇编,将鲁迅批儒批孔的十二篇文章汇集成册,倒也省了自己去鲁迅全集里筛选的麻烦。就个人经验而言,对传统文化认识最透彻、批判最犀利的人便是全盘西化的陈序经先生,去世不久的刘先生,以及伟大的鲁迅先生。
2 有用 渤海後學老船 2018-02-14 20:16:11
2015年5月22日晚,著名学者秦晖在清华大学作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的演讲,为我们理解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他认为在晚清这次“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前,从西周转向秦朝,是中国另一次巨大的变局。在这次变局中,法家战胜儒家建立了秦制,之后,这种儒表法里的格局延续了两千多年。但这种表里的差异一直隐含着文化上的不满,也是晚清学习西方一个已有的中国本土文化的资源。因此,在秦晖看... 2015年5月22日晚,著名学者秦晖在清华大学作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的演讲,为我们理解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他认为在晚清这次“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前,从西周转向秦朝,是中国另一次巨大的变局。在这次变局中,法家战胜儒家建立了秦制,之后,这种儒表法里的格局延续了两千多年。但这种表里的差异一直隐含着文化上的不满,也是晚清学习西方一个已有的中国本土文化的资源。因此,在秦晖看来,新文化运动值得反思的一点正在于搞错了斗争的主要敌人,不应是“儒表”,而是“法里”。 (展开)
1 有用 山鬼 2022-04-26 08:58:34
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一些荒谬的道德和传统,“往往通过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来挤死不合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