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峻嶺下去就沙漠,坎兒井文明——
先有農業才去遊牧,綠洲之路早絲路幾百年
東西交流的加速器──絲路 / 中亞好乾!山高圍繞,雨進不來 / 沙漠救星,湧泉跟綠洲 / 中亞農業與繩文時代同時興起 / 當地人利用坎兒井發展綠洲農耕 / 草原不夠,離開綠洲 / 農耕導致階級差異,走出綠洲做遊牧 / 你有,我沒有,牧與農開始貿易
第二章 為了爭奪綠洲,改變世界歷史——
漢朝邂逅希臘,唐朝大戰阿拉伯,蒙古橫掃東西
匈奴掠奪中國,但保障貿易道路 / 中國與希臘在綠洲初次相遇 / 中國一衰退,遊牧民族馬上抄起傢伙打過去 / 波斯文化由綠洲之路經中國傳到日本 / 國際都市長安和日本 / 伊斯蘭勢力東進,遼、西夏、金掌控綠洲 / 在蒙古帝國的管轄下,綠洲之路的任務告終
·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峻嶺下去就沙漠,坎兒井文明——
先有農業才去遊牧,綠洲之路早絲路幾百年
東西交流的加速器──絲路 / 中亞好乾!山高圍繞,雨進不來 / 沙漠救星,湧泉跟綠洲 / 中亞農業與繩文時代同時興起 / 當地人利用坎兒井發展綠洲農耕 / 草原不夠,離開綠洲 / 農耕導致階級差異,走出綠洲做遊牧 / 你有,我沒有,牧與農開始貿易
第二章 為了爭奪綠洲,改變世界歷史——
漢朝邂逅希臘,唐朝大戰阿拉伯,蒙古橫掃東西
匈奴掠奪中國,但保障貿易道路 / 中國與希臘在綠洲初次相遇 / 中國一衰退,遊牧民族馬上抄起傢伙打過去 / 波斯文化由綠洲之路經中國傳到日本 / 國際都市長安和日本 / 伊斯蘭勢力東進,遼、西夏、金掌控綠洲 / 在蒙古帝國的管轄下,綠洲之路的任務告終
第三章 多山的地中海型氣候,逼希臘文明——
貧瘠的希臘土地如何致富,更成為西方文明起源?
西方文化源於希臘 /希臘文化傳播到古代日本 / 地中海地形和氣候,種不出穀物 / 海岬多建港口,海上貿易酒油換糧食 / 貿易路上,順便建立殖民地 / 奴隸忙工作,希臘人把時間用來念書 / 希臘衰退後的地中海社會
第四章 求知求富的堅忍伊斯蘭,地理使然——
用知識和經商脫貧,以聖戰和戒律走出沙漠
中東包括遠東,範圍不止亞洲 / 中東的地形與自然環境,讓人堅忍、經商 / 伊斯蘭教最初是商人的宗教 / 伊斯蘭教吸收各文化優點而誕生 / 創教始祖領軍推廣,繼起者持續聖戰 / 伊斯蘭教孕育的文化──求知、求富、自律
第五章 印度文明為什麼擠在半島北邊?——
吹不到風的南邊、高山擋住上邊東邊,不信佛的西邊
神祕消失的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 印度的地形與氣候導致各朝代爭北棄南 / 雅利安人穿山而入/ 北印度邁向統一 / 印度的古典文化輸出與伊斯蘭文化進駐
第六章 中國地理太複雜,用樹葉分南北——
吃麥子老是統一吃米的,把原生亞洲人趕入雲泰緬
中國民族創造出來的東亞文化 / 中國地形與氣候太多樣,用「樹葉」區分文明吧!/ 文明在最長的兩條河各自興起 / 中國民族南下建立周朝,接管部分江南 / 原生亞洲人的王朝誕生於江南 / 秦推翻原生亞洲人的王朝,一統中國 / 江南地區特有的風俗
第七章 四川盆地偏僻,卻是最強根據地——
秦始皇、劉邦、劉備、蔣介石都需要這個大糧倉
群山環繞的祕境──四川 / 四川省的地形與氣候 / 四川自有文化,三星堆不同於中原
/ 秦國占領四川,秦始皇得天下 / 秦朝在短時間內滅亡 / 項羽放棄四川後招致失敗
/ 西漢的繁榮盛世 / 孔明的三分天下之計 / 犯下大失策的劉備 / 占領關中是為了占領綠洲貿易
第八章 造成朝鮮分南北的是洋流樹葉米麥——
韓的意思是?韓人濊人倭人,誰是最純種的朝鮮半島人?
新羅統一之前,朝鮮半島至少三國 / 朝鮮半島主要有兩「大」平原 / 又像華北延伸,又像日本延伸 / 古代居住在朝鮮半島南部的三種人 / 中國人在朝鮮半島建立王朝 / 朝鮮三國的紛爭到新羅統一
第九章 西歐從樹海下養豬,到飄洋過海殖民——
接收羅馬帝國文明,展開大開墾,墾出文藝復興
中世紀前半,西歐還是樹海覆蓋的畜牧之地 / 西歐的地形與氣候──從養豬到種田 /
從日本氣溫感受巴黎 / 西歐的大開墾時代──開發農地與思想 / 科學、藝術、思考大躍進:文藝復興 / 民族國家興起,所以積極殖「民」
第十章 陡峭安地斯山,怎會出現貿易王國?——
馬雅人平原上研究天文,印加人雲端做(古柯)貿易
拉丁美洲的地理造就馬雅與印加文明 / 美洲原住民沒有米麥,跨海而來 / 馬雅文明太陽曆超精準 / 印加帝國擅長貿易,沒有文字
第十一章 洛磯山天險也擋不住拓荒者,美國何以強大?——
為自由來美國,為致富去西部,為平等而奮鬥
北美的地形與氣候──十三州宜人,為何西行? / 美國的拓荒精神──不怕出身低 /
狩獵、淘金、買國土,大家往西移動吧!/ 淘金潮促進西部急速發展 / 牛多、錢多、賞金獵人跟不法之徒更多 / 美國的拓荒精神打哪來?
終章 以前地理決定歷史,今後你決定歷史
因交通障礙而產生的多樣文化,因綠洲而相連 / 西方文化的誕生──大平原上的大君主/希臘、羅馬和伊斯蘭帝國──君主順著貿易路線立國 / 從中國看東西交流──超級大地主走上綠洲之路 / 文藝復興與近代科學的誕生──滿足肚皮後,開發腦力 / 創造出歷史的力量──吸收
· · · · · · (
收起)
0 有用 Odair 2018-03-15 23:35:12
没有科学性错误,切入角度也不错,通过地理的方式叙述历史,是“史地不分家”最有力的注脚。然而每一段都不够展开,叙述不透彻,中国历史掺杂世界史加上一些不熟悉的名词看得人头昏脑涨;由于是日本作者的缘故,时间轴的主要视点以日本史的推进为主,和中国历史年表对不上;图片用的不是大陆常见版本,不够清楚明了,古代各王朝的地理分布和单一颜色的地形图让我这个专业学地理的都看着费劲,更别提普通读者了。台版书的竖页看得眼... 没有科学性错误,切入角度也不错,通过地理的方式叙述历史,是“史地不分家”最有力的注脚。然而每一段都不够展开,叙述不透彻,中国历史掺杂世界史加上一些不熟悉的名词看得人头昏脑涨;由于是日本作者的缘故,时间轴的主要视点以日本史的推进为主,和中国历史年表对不上;图片用的不是大陆常见版本,不够清楚明了,古代各王朝的地理分布和单一颜色的地形图让我这个专业学地理的都看着费劲,更别提普通读者了。台版书的竖页看得眼睛累。其实大陆的出版社可以引进这个模式,总比单纯看课本又不会融会贯通强多了。 (展开)
0 有用 logosless 2018-02-20 13:11:51
標題定得精煉漂亮,內容未能擴展。
0 有用 王强 2019-01-12 22:01:50
一本颠覆我史观的地理书;环境在推动历史进程的诸多因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看了此书才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