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闲话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钟笑乂 2018-07-01 19:13:07

    20181030信我,绝对不值得读

  • 1 幽燕卡夫卡 2023-11-16 22:03:56 北京

    三国的边角料,每一则都短小而有趣,文字典雅而通俗,作者统计、汇总信息数据很花心思。相信三国迷一定会喜欢。包括一些三国古迹的汇总记录,难以想象民国时期作者是如何做到的?估计是博闻强记加有心为之了。记载了“捉曹操”的行酒令,简直就是民国时期三国杀加狼人杀的桌面游戏。这本书可以作为研究三国的资料备查。

  • 1 不顾 2022-06-13 08:52:57

    这是民国人读三国,突然发现今日很多人所说的读三国意外发现之类的,早在民国时期都被人指点出来了,想必当年赤壁的导演,被大家指责离经叛道,也是读过这本书的,这本书里统计详细,比如都有谁被封侯,关公中箭几次,赵云多大等等,都很有意思,适合三国迷珍藏,时常拿出来指点一二

  • 0 雪磨坊 2023-03-11 16:22:41 北京

    可以看到,明清以降,三国的人物传说到了何等丧病的程度。什么关公善写竹,什么关公的胡子又长又劲,能自己振动,那就是要有大征战了,什么五月十三日,晨必雨,那是关公磨刀雨,隆庆年间的进士李乐,甚至开始煞有介事地说关公斩貂蝉,“非有大识见,大气概,举手便软了。”|原来早在洪迈那个时候,就有“关公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了。元人鲁贞作《汉寿亭侯碑》,有“乘赤兔兮从周仓”一语。(江苏东台关庙,周仓赤脚,背后那个典故挺有意思)。|此外比较有趣的是“立秋打一人名是伏完”之类的字谜,还有一种类似谁是卧底的“捉曹操”酒令。|吴梅村《绥寇纪略》,张献忠破荆州时,民家有汉昭烈帝借富民金充军饷券,武侯押字。这个故事也算是所谓“美好寄托”了吧。

  • 0 天天买书 2023-06-03 19:14:46 山东

    读来有趣!

  • 1 龙在 2018-06-06 08:11:53

    三星半,喜爱三国演义的,不妨读读这种边角料式的作品,可以略微增添点知识。

  • 0 Aeolus 2019-04-27 23:33:30

    写在三国演义边上的流言蜚语历史考据

  • 1 冷眼探花郎 2018-06-30 18:47:27

    郑老的杂凑应制之作,识见既谈不上高明,文字也殊少意趣,不建议阅读;郑有慧仿制的插图也因为原版就粗劣而无增色之功。倒是注释颇为详明得当,堪称全书最有诚意之处。目前看来,三国类的普及读物仍以吕思勉的《三国史话》和黎东方的《细说三国》为最佳。

  • 0 infodick 2018-08-05 15:24:05

    20180805 还行吧,杂文杂感,看过了。

  • 0 桃cc 2018-05-22 12:26:39

    倘若《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正餐佳肴,这本书就是一道甜点

  • 0 yanxiao1st 2019-08-17 22:46:09

    散文?杂文?感觉都没说到心头上

  • 0 凉月1985 2018-07-12 15:38:20

    有点大数据写作的雏形,但还是很无聊

  • 1 客心悲倦游 2019-01-02 08:51:17

    碎片时间,读几则,还是挺有趣的。插画感觉是为了凑页数,因为画中人物的脸实在无法细看,貂蝉下巴那里是几根胡子吗?

  • 0 业是吟诗与看花 2024-05-26 17:09:28 吉林

    知识创造必然冗,人拘泥之则史

  • 0 夜深歌 2018-12-03 10:09:55

    杂感随笔,插画还挺有意思。

  • 1 孟泽生 2021-02-12 17:20:00

    郑逸梅称此书是“闲话”,但不肯作媚俗博眼球的“恶札”。他将演义与史传、笔记互相参看,质诸师友,于是小说家敷演之笔方始昭然,如《铜雀台赋》中添有“蛇足”,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是妙文”,只言片语,自有裁断,略进于文艺点评。其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兵器分量的折算、南阳治所的所在,采前人时人说法,理有根柢。编校上略有小疵。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