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的原文摘录

  • 中央欧亚在人类历史上所起到的另一个巨大作用,就是在距今大约三千年以前孕育出了游牧民族。在我看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明无疑是农业。世界各地都有农业,南北美洲大陆上独立发明了农业,澳洲大陆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或许也产生了农业。可是,在地球上的各个大陆中,之所以唯有欧亚非大陆才孕育并发展起与近代直接关联的文明,则是因为只有在这一区域才出现了游牧民族,只有这里拥有中央欧亚的原产马。正是在从四大文明圈发展起来的农耕民与从中央欧亚发展起来的骑马游牧民之间的对立、抗争、协调、共生、融合等关系之中,才催生了欧亚非大陆生机勃勃的历史,孕育了与近代直接接轨的高度文明。另外,虽说没有马的所谓“单纯游牧民” 更早已经存在,然而我在本书里提及的游牧民 及游牧民族,则都是指游牧骑马民或游牧骑马民族而言。 此外,倘若进一步就中央欧亚的世界历史意义而言,中央欧亚西部,从乌克兰草原到高加索地区又是印欧语系的发祥地,其东部,从蒙古高原到大兴安岭周边的地区则是阿尔泰语系的故乡。这两大语系在以后的世界历史上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想到这些情况,中央欧亚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查看原文)
    昆仑山上一棵草 4赞 2023-04-09 21:06:41
    —— 引自章节:序 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基于胜利即正义确立的框架、概念或者展示这一观念的用语等,一旦获得话语权,现代历史学家就要面临不得不沿袭其说法的问题。无论书写和阅读历史的人自身是否为专业研究者,都必须时刻警惕这一方面的一些陷阱。我们出于学术研究的方便起见,不得不经常使用“民族”这一术语,然而满足上述定义,即(1)语言相同,(2)共有相同的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包括神话),(3)具有隶属于同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这三个条件的,实际上只有现代史领域,充其量包括近代史领域。前一小节已经谈到,前近代史领域中的“民族”就未必满足第(3)的条件,而在(2)的风俗习惯里则又往往包含宗教。作为一个学术用语来说,我们可以容许“民族”带有某种能被我们意识到的虚构,但是应该将其与露骨地带有某种意图的虚构,即被政治利用的虚构加以区别。 在“人种”“民族”“国民”的概念上存在着两种混淆,即有意识的混淆和无意识的混淆。前面提到的种族歧视意义上的种族差别主义(racism),有时也被译作民族主义。此外,当统治者企图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扩大势力时,“国民”就被放在了优先的位置;相反,当在文化方面希望独立时,“民族”则成为首选。现在所有的民族纷争其实都孕育于这种矛盾之中。另外,民族主义者及国家主义者想贬低政敌时,则经常使用“卖国贼”这类词语来威吓对手。 (查看原文)
    昆仑山上一棵草 3赞 2023-04-09 18:00:54
    —— 引自章节:序 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 在学术方面与中国学者陈寅恪提倡的“关陇贵族集团”或“武川军阀集团”(下文简称为“关陇集团”),主张西魏、北周、隋、唐都是由关陇集团产生出来的王朝这一说法很相近。 (查看原文)
    北邙大鱼 1回复 2赞 2020-02-19 21:33:3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唐朝的建国与突厥的兴亡
  • 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同肤色的人种,而是那些从非洲走向世界各地的人类因为居住地的环境各不相同,才带来了包括肤色、毛发等体质的变化。而且,在农业发明之前的石器时代,人类没有定居的文化,总是处在经常性的迁徙状态之中,因而人类族群的集合离散也总是频繁地发生和出现。虽然后来人类发明了农业,进入历史时代,产生了国家,但人类族群的离合集散与混血仍然不断地展开。在上述这种人类大迁徙的基础上,以各地人类身体呈现出的特征为主,同时考虑语言和文化的因素,人们才将近代人类的分布分别概括为互相接近的三大类,并将其分别命名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要言之,上述这种过程才应该是最接近真实的情况。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20-03-10 21:03:29
    —— 引自章节:序 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 写出来的历史往往都只是胜利者的历史。18世纪以后的世界史是基于西方中心史观而写出来的,在中国史上则是中华主义,各国历史总是多数派民族的历史。持续地加以政治性的压力,使人民共有风俗、习惯以及历史(神话),拥有同胞意识。从古至今,这种做法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被反复使用,而且今后也将继续反复使用下去。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1赞 2020-03-10 22:07:48
    —— 引自章节:序 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 但是,历史小说往往并非聚焦于过去的时代,而是容易被以十年为单位瞬息万变的现代的思想以及政治形势所左右,有时甚至沦为带有政治意图的宣传。 (查看原文)
    北邙大鱼 2020-02-15 20:55:16
    —— 引自章节:序 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 行文至此,附言之,万里长城不仅是阻挡游牧民入侵的屏障,也起着阻止在农耕中国不得志的读书人、军人以及为赋役所苦的贫苦农民北逃的作用。 (查看原文)
    北邙大鱼 2020-02-16 14:20:2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丝绸之路与世界史
  • 公元一千纪,丝绸之路贸易的统治者是粟特人,粟特语是当时的国际语言。首次在学术界提出这一假说的人,是在中亚及敦煌探险方面名扬天下的法国东方学者伯希和(PaulPelliot)。 (查看原文)
    北邙大鱼 2020-02-16 15:37:09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粟特人的登场
  • 中央欧亚东部的突厥裔诸民族把唐王朝以及唐帝国称作“桃花石(Taba)”。这个所谓“桃花石”并非源自“唐家子”(桑原骘藏说),而是如白鸟库吉和伯希和所主张的那样,其本来是由“拓跋=桃花石( Tab y ac)”这一名称讹变而来的。确切地来说,“拓”(第一音节)的语尾的“~7”与“跋”(第二音节)的语头的“b-”这一辅音发生了置换,属于语言学上所说的音位变换现象。也就是说,同时代最强大的北方邻居突厥裔诸民族把唐朝视为“桃花石(Taba)”。从这一事实来看,认为唐朝并非汉人王朝而是拓跋王朝这中央欧亚史学界的普遍观点,无疑获得了更确凿的支持。 (查看原文)
    北邙大鱼 2020-02-20 07:45:13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唐朝的建国与突厥的兴亡
  • 尽管如此,这种气氛却似乎在包括安史之乱在内的大约半个世纪以后发生了变化。虽然民间仍然一如既往地流行胡风,然而在士大夫阶层之间却明显出现了很强烈的排外主义的中华主义风潮。 (查看原文)
    北邙大鱼 2020-02-20 17:40:11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唐代文化的西域趣味
  • 我们可以从欧亚大陆历史的角度出发,正面评价安史之乱。从这一视角来看,安史之乱就成了与10世纪前后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动向联动的事件。换句话说,安史之乱是整个10世纪欧亚大陆变动的先兆。中国学者荣新江也指出,在发动并维持安史之乱的背景之中,存在着游牧民的军事力量和因丝绸之路贸易而带来的经济力量两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安史勢力成为征服王朝的基本条件似乎已经充分具备,然而最终安史勢力却因未能争取回鹘成为自己的盟友,结果在军事上失败。如果安史之乱成功的话,那么可能会成为安史王朝。然而遗憾的是,在8世纪时条件尚未成熟。因此,安史之乱可谓是一个“过早的征服王朝”。 (查看原文)
    北邙大鱼 2020-02-21 09:50:59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回鹘的登场与安史之乱
  • 轻便而价廉的纸张从中国传至撒马尔罕是在8世纪,在阿拉伯世界普及则是9至10世纪的事情,传到南欧的意大利已经到了12世纪,传到西欧就更晚了。只要是书店,就必须保持相当数量库存的书籍,而用羊皮纸制成的书籍价格高昂、又厚又重,且完全不知道何时能卖出去,要保管大量羊皮纸书籍是很困难的。在西方,只有极少数王公贵族和基督教的神职人员才拥有书籍。书籍在西方被“世俗化”,需求量増大是从13世纪才开始,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大学”这具有同业公会色彩的学校的摇篮时期。书籍在西方真正普及,是从15世纪徳国人古腾堡改良(并非发明)活字印刷术开始的。普及印刷术需要大量价格低廉的纸张。有无书店乃是衡量文化发展水准的一个晴雨表,这一点恐怕古今东西概莫能外。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20-03-10 20:19:44
    —— 引自章节:序 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 在当今世界,基于比较史以及关系史等视点的“全球性的世界史”将成为历史学研究的新方向。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20-03-10 20:23:33
    —— 引自章节:序 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 学习历史的终极意义在于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下述这一点,即无论人种、民族,还是语言、思想等,均没有所谓纯粹的东西,这些都是长期混合形成的历史性产物,因此没有任何优劣差别之分。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20-03-10 22:23:52
    —— 引自章节:序 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 所谓理科系统的历史学,是指基于原始史料展开精密的论证,并且必须经得起其他人的验证推敲,也就是说要经得起理工科常说的“二次实验”的史学学术论著。但是,由于前近代的历史大都是偶然残留下来的一些东西,通常缺乏一些必要甚至是关键的史料。因此在复原历史的过程中,为了填补这些空白往往不得不进行一些“推论”。坚持基于学术良心进行历史推论的做法就是文科系统的历史学,而不负责任的做法则是历史小说。小说家写的历史读物之所以畅销是因为通俗有趣,其中即便有误解或有意识地曲解史实之处,也是不用负任何责任的。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20-03-10 22:28:33
    —— 引自章节:序 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 在现在的欧美,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西欧中心主义的世界史观不过是一种虚构的想象:引领现代世界西欧及北美的文明起源于继承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文明的古典时代。这种文明进入中世纪以后虽略有衰微,然而通过文艺复兴又成功地得以复兴,再经过大航海时代,其灿烂的光辉遂得以普照整个世界。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20-03-10 22:48:35
    —— 引自章节:序 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 索格底亚那( Sogdiana)一词是“粟特人的土地”之意,是公元一千纪活跃于欧亚大陆的粟特人的故乡。索格底亚那目前大都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只有其东部的一部分归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领有。索格底亚那的首府是撒马尔罕(康国)。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20-03-10 23:37:1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粟特人的登场
  • 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土库曼语都属于突厥语系统,只有塔吉克语是波斯语系统。不过,在塔吉克斯坦的居民中也有人讲突厥语。经过苏联时代,俄语也深深地渗人这五国之中。另一方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虽然维吾尔语以及哈萨克语等突厥语系统的语言居于优势地位,但是汉语也在迅速地普及。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20-03-10 22:49:36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粟特人的登场
  • 在整个中国,明显可以看到粟特人足迹的地域首先是河西地区,其次是包括长安、洛阳在内的关中和中原,还有与关中及中原相提并论的四川。到了近现代以后,四川给人的印象是内地或边远地区,然而在以陆路交通为中心的时代,四川却是非常方便的交通要冲地带。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20-03-11 00:40:57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粟特人的登场
  • (陈寅恪)所谓“关陇集团”是指承担北魏国防重任的精锐部队:出身六镇,尤其是武川镇者(大多数是鲜卑族),在北魏分裂之后迁徙到关中盆地,并与当地的豪族联手组成胡汉融合的集团。无论是掌握西魏实权并开创了北周王朝的宇文氏,还是创建了隋朝的杨氏,抑或是建立了唐朝的李氏,其实都出自这一集团。但是,在历来标榜关陇集团的学说中,中华中心主义的色彩向来比较浓厚,大都是把北朝和隋唐的历史放在自秦汉以来中国史自身的框架里来加以解释。与此相对,我们则是从北亚史、中亚史甚至是中央欧亚史的角度来把握这一段历史。因而在表现形式方面,我们会经常使用“鲜卑裔王朝”以及“拓跋国家”这样一些术语。站在这一立场来看,我们可以断言说,唐朝绝非狭义的汉民族国家。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20-03-11 01:35:23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唐朝的建国与突厥的兴亡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