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笔、墨、纸、砚,于中国传统文人而言,可谓缺一不可。无论为官为民、地位高下,都操使着这同样的一套书写工具。现如今,由名人名家流传下来的笔墨纸砚更是备受青睐。本书由专家执笔,文字简练、条理明晰,图文并茂地详细为你讲述笔墨纸砚这四位古老的文房使者的起源、发展、流派、制作、使用及收藏,可作为使用和收藏鉴赏之启蒙、文化和艺术工艺之传承。
本书为文房四宝系列之《墨》。
文周,媒体人,国学研究者。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本科,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对古典文化特别是国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求学时专攻此道,从业后一直从事相关领域的媒体报道工作,并在闲暇时间收藏、研究中国传统书法器皿工具。痴迷于墨,广交同道,藏品甚丰,更对墨的源流、文化、收藏与鉴赏颇有心得。
蛮一般的。
墨,原是單純的一種黑色,完全靠溶合的水分多寡和畫家運用的技巧,產生濃淡、乾濕、深淺等不同的色調,產生多種色澤層次的效果,所謂「墨分五色」,正是中國畫人運用墨色之最高的技法。墨色於層次之外,必須徹底清澄,不見一絲污濁渣滓。倘若墨色沈滯,怎麼能使面面有光色照人的神采——蘇軾以濃墨畫竹,葉皆肥厚,假使用墨不佳,豈不滿紙盡是 「墨豬」。所以,他愛墨成癖,並非無故;他認為佳墨的條件,必須黑而有光。《書張夢得... 墨,原是單純的一種黑色,完全靠溶合的水分多寡和畫家運用的技巧,產生濃淡、乾濕、深淺等不同的色調,產生多種色澤層次的效果,所謂「墨分五色」,正是中國畫人運用墨色之最高的技法。墨色於層次之外,必須徹底清澄,不見一絲污濁渣滓。倘若墨色沈滯,怎麼能使面面有光色照人的神采——蘇軾以濃墨畫竹,葉皆肥厚,假使用墨不佳,豈不滿紙盡是 「墨豬」。所以,他愛墨成癖,並非無故;他認為佳墨的條件,必須黑而有光。《書張夢得所贈墨》即言:「世人論墨,多貴其黑,而不取其光。光而不黑,固為廢物;黑而不光,索然無神采,亦復無用。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兒目睛,乃為佳也。」 (展开)
对中国文房文房感兴趣的话可以读读,但是不适合深入研究
四本书里这本最好,有干货
> 更多书评 1篇
> 6人在读
> 21人读过
> 35人想读
订阅关于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貘沫 2012-05-24 23:11:32
蛮一般的。
1 有用 非虛構 2023-07-26 01:39:00 北京
墨,原是單純的一種黑色,完全靠溶合的水分多寡和畫家運用的技巧,產生濃淡、乾濕、深淺等不同的色調,產生多種色澤層次的效果,所謂「墨分五色」,正是中國畫人運用墨色之最高的技法。墨色於層次之外,必須徹底清澄,不見一絲污濁渣滓。倘若墨色沈滯,怎麼能使面面有光色照人的神采——蘇軾以濃墨畫竹,葉皆肥厚,假使用墨不佳,豈不滿紙盡是 「墨豬」。所以,他愛墨成癖,並非無故;他認為佳墨的條件,必須黑而有光。《書張夢得... 墨,原是單純的一種黑色,完全靠溶合的水分多寡和畫家運用的技巧,產生濃淡、乾濕、深淺等不同的色調,產生多種色澤層次的效果,所謂「墨分五色」,正是中國畫人運用墨色之最高的技法。墨色於層次之外,必須徹底清澄,不見一絲污濁渣滓。倘若墨色沈滯,怎麼能使面面有光色照人的神采——蘇軾以濃墨畫竹,葉皆肥厚,假使用墨不佳,豈不滿紙盡是 「墨豬」。所以,他愛墨成癖,並非無故;他認為佳墨的條件,必須黑而有光。《書張夢得所贈墨》即言:「世人論墨,多貴其黑,而不取其光。光而不黑,固為廢物;黑而不光,索然無神采,亦復無用。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兒目睛,乃為佳也。」 (展开)
0 有用 君米dream 2012-09-08 11:08:59
对中国文房文房感兴趣的话可以读读,但是不适合深入研究
0 有用 *光* 2021-07-14 16:09:47
四本书里这本最好,有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