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修订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尘蚀玉 2020-11-10 11:59:05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总感觉不太顺。

  • 2 Aquarius 2021-04-05 22:19:57

    贫穷和无知可是人类原罪,犹如地狱一般的东西,自然是离得越远越好!“思考”是逃脱贫穷和无知的法宝,但是贫穷与无知最悲催的地方就是要限制思考,所以政府还是要大力提倡教育的呢。不过目前教育现实可不那么美好,底层教育质量最差,而且底层本身就缺乏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这一理念,只有极少数幸运儿逃脱贫穷与无知的魔掌!

  • 1 2024-03-03 20:55:32 安徽

    翻译太差,一些语句没有逻辑性。穷人无法摆脱贫困原因:1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之做出正确决策2将有限资源浪费在对提高自身素质或财富无用之处3无足够资源做出改变4使用外界资源成本较高。

  • 1 潜水的鱼 2024-01-22 18:31:53 上海

    我看不进去这本书,不知道是人变了,还是现在的书变了。

  • 1 苦海慈航- 2024-04-19 16:21:37 重庆

    太啰嗦了,后面看得我很不耐烦。穷人为什么穷?从大的方面来讲,不稳定的生存环境(天灾人祸)、不完善的国家保障体系,都阻碍着穷人脱贫。从小的方面讲,因为缺乏原始资本,使得穷人们在教育投资、预防性健康保障等方面的花销都相对保守,不愿花现在的钱,去满足未来的可能性需求。但这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减少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会让长大后的子女们也只能从事薪资低廉的工作;减少预防性健康保障的支出,往往会引发更加巨大的健康风险。

  • 1 北河沿井斯塔 2020-05-24 17:29:45

    没有期待的那么好,太零碎,书里写的穷人生活困境很日常,却是需要经济学家找穷人一个个做访谈再解释给决策者和中产精英听的。所谓“贫穷陷阱”是个需要跨阶层视野才能明白的道理,总结来说就是为什么扶贫不能变成慈善秀场,不能让穷人永远依赖外界的援助爱心,而要给他们现代信息渠道和自力更生的知识能力。

  • 1 江陵哭哭死 2019-12-28 00:16:44

    本书的前半部分对健康、教育、贷款等因素和贫穷曲线的关系很精彩,但后半部分对脱贫方法尤其是国外很盛行的小额贷款的分析在我看来有点治标不治本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没有足够的产业和工作岗位,无论怎样扶植个人都无法大规模脱贫。反而是中国的扶贫政策才是真正有希望的。

  • 1 vesper 2020-01-15 11:07:47

    翻译得有点难读,前半部分关于穷人心里对于健康风险等等具体事项的讨论还是挺有启发性的。后面说到经济政治的部分,就是一团乱麻了。整体可读性一般,思考和探索的深度也比较一般,毕竟贫穷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国家乃至世界共同作用的结果。

  • 1 人间生活观察员 2020-02-10 11:13:52

    翻译太烂了……谷歌翻译会不会比这好?还有一个问题,作者为啥不考虑selection的问题?“打了疫苗的孩子人生成就高于没打的孩子”,什么孩子打得起什么孩子打不起,心里没数?

  • 2 xwherself 2020-09-04 12:53:36

    推荐语中有人写道“这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在探讨贫穷核心问题的同时,保留了对乐观主义精神及更多答案的寻求” / “什么形式的援助最有效?” / C1:惰性思维(划重点)|| 其实写了很多,但是没有整理出条理,借用其他读者的话,“没时间看全文的话,可以看看最后的总结那一章,把他们的主张写得很清楚了。”

  • 3 uuuuu 2021-01-06 17:32:58

    从中也可管中窥豹中国扶贫事业的艰辛了,贫穷迫使目光短浅,当一家人为明天的晚餐发愁时,可没心思考虑三年后教育带来的回报。对一个贫穷的首陀罗男孩来说,学会多国贩卖的口语语言是他谋生的本领。而对于英国上流社会的孩子,在贵族学校衣着光鲜亮表演戏剧是他的日常。一个聪明的贫民窟孩子会因为贫穷失学沦为工人,而富家娃即使资质平平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命运在诞生的时刻就决定了谁戴王冠谁亲吻脚趾。

  • 3 加把劲儿啊 2019-05-26 21:34:49

    扶贫是技术。授之以渔仍然是不够的。

  • 1 药山 2020-08-22 09:23:49

    在过去,我们把贫穷当做一种“美德”,强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自古多磨砺”,甚至到了几年前,还有高考状元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感谢贫穷”。西方学者通过这本《贫穷的本质》试图分析穷人为什么穷。他们的结论是“因为上一代就穷”,而且,因为他们在视野、信息渠道以及资源等方面受阻,所以,很难有机会富起来。并且将这些原因归结为一个词“贫穷陷阱”。读完以后有一定的感触:第一,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阶级只有联合起来形成力量才能打碎锁链,不被“污名化”。第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只有我们能做到,其他国家几乎不可能完成这一壮举。第三,小心因病致贫因病复贫,大力发展公共卫生。贫困不是陷阱,傲慢的高高在上的西方偏见才是!

  • 2 杨咩咩 2021-06-28 00:44:34

    这本书如果不是作者的问题,那就一定是翻译的问题了。 每一章确实有着不少详实的论据,但是总感觉最后的结论就是很模糊,感觉作者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总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不知道是为顾及当权者的身份?是为了美化自己所在的阶层?是为了模糊政府的失职? 多亏有最后一章的总结,感觉把全书的重点终于说了一遍,不然每一章读来过程都很拗口,中间的很多论据到结论感觉也不对应,还偶有矛盾之处。如果不是炒的很热的一本书,感觉是读不下去的。感觉读完既没有太了解贫穷的本质,也没有得到太多改善贫穷的方法。除了强化之前关于贫穷的理解,贫穷确实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原罪,天生贫穷就会导致人无可避免的短视,很难期待未来,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感,而落入恶性循环,如果身在贫穷的家族,唯有一代代的辛苦改变,其余也无二法啊。

  • 3 中华健齿白 2021-07-11 18:30:31

    摆脱贫穷,必须要有足够的信息输入

  • 3 你的名字 2020-07-04 17:24:21

    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剂。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接种疫苗(公立学校不接收未接种疫苗的孩子)。即使我们出于某种原因没给孩子接种疫苗,他们可能也会安全无恙,因为其他所有人都接种过了。如果我们去健身房,我们的保险公司会奖励我们,因为他们担心没有奖励我们会不去。而且,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须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 2 J 2019-10-31 08:16:43

    对于贫穷了解到最深的还是乔治奥威尔的纪实作品,说实话这本书中没看到什么新的观点,和《稀缺》那本有很多相似的观点,人们总觉得穷人穷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是他们本身懒惰没有合理分配开支的问题,但事实是我们每个人在稀缺状态下或许都会做出类似的行为,这是人类心理上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怪不得前几年行为经济学火呢,人类的经济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心理问题,想要通过各种政策对穷人进行帮助,但又因为腐败等各种实际问题很多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真的太难了,另外本文中有大量的把实验室那套研究方法用于经济学研究还挺有意思的,感觉如果这种研究方法能成为主流的话我或许也不会一直觉得经济学是“伪科学”了

  • 1 我的猫叫momo酱 2020-01-10 15:35:33

    降维思考,为什么我是穷人,穷人又是如何定义?

  • 1 毛囊 2020-05-18 00:25:37

    这本书的意义大概是,即便掌握了贫穷的本质却发现自己依然是贫穷的且现状无法改变。贫穷没有逻辑可言,用再多科学的辞藻也解释不了一个人的贫穷。是宿命。

  • 2 C 2020-12-12 17:37:25

    是翻译问题还是编辑问题,整体阅读有点吃力。 也可能是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