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清末民初的写作教育
第一章写作教育概观
第一节八股文的写作规范、教学方法及其弊害
第二节禁用八股程式与废除科举制
第三节写作教育指导思想转向讲求实用
第四节写作教育实际上仍继承八股的系统
第五节写作课程名称与教法、教研概况
第二章写作教学“章程”与教学实践
第一节清末教育法规中有关写作教学的规定
第二节民初教育法规中有关写作教学的规定
第三节旧式作文教法仍占主导地位
第四节文选类教材和作文命题情况
第五节专门的写作教材——《实用文章义法》
第六节“教授法”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第三章写作学研究述要
第一节应以培养“切实应用之作文能力”为目的
第二节顺应自然之趋势,适合学生之地位
第三节借教授语言为教授文字之导线
第四节作通人应作之文及其职业上所必作之文
第五节以语言为标准的教授法及其他
第四章写作学论著简介
第一节蒋维乔的《教授法讲义》
第二节来裕恂的《汉文典》
第三节吴曾祺的《涵芬楼文谈》
第四节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
第五节林纾的《春觉斋论文》
第二编五四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写作教育
第一章写作教育概观
第一节文学革命——白话文写作的兴起
第二节教育革命——“国语统一”和“言文一致”
第三节写作教学语体、文体并重
第四节文选类教材白话、文言兼收
第五节专门的写作教材异军突起
第六节写作教学研究成绩斐然
第二章写作“课程纲要”和教学实践
第一节《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有关写作教学的规定
第二节《作文法讲义》《文章作法》等写作教材各具特色
第三节写作教学实践较前略有改观
第四节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法颇不一致
第五节浙江一师和扬州八中的写作教改
第三章写作学研究述要
第一节黎锦熙、孟宪承和胡适的作文教学法研究
第二节夏丐尊、刘薰宇的作文法研究
第三节关于“口语作法”的研究
第四节关于作文训练的研究
第四章写作学论著简介
第一节高语罕的《国文作法》
第二节叶圣陶的《作文论》
第三节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
第四节张震南等的《中学国文述教》
第五节梁启超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第六节夏丐尊、刘薰宇的《文章作法》
第七节张须的《师范国文述教》
第八节赵欲仁的《小学国语科教学法》
第九节徐子长的《小学作文教学法》
第十节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第十一节阮真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第五章代表人物的写作教育观
第一节黎锦熙
第二节陈望道
第三节梁启超
第四节胡适
第三编20世纪30年代的写作教育
第一章写作教育概观
第一节关于“中学生国文程度的讨论”
第二节复古思潮与语、文论争
第三节对白话文写作的再认识
第四节写作教育在总体上有所进展
第二章写作“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
第一节小学国语“课程标准”有关写作教学的规定
第二节中学国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教学的规定
第三节旧、新写作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并存和消长
第四节“国文”教材写作教学意识增强
第五节写作教材类别齐全,渐趋完备
第六节权伯华和石昭蝗的写作教改
第三章写作学研究述要
第一节对国文科主要矛盾的认识
第二节对写作教学本体的思考
第三节对写作学习心理的研究
第四节以日记代替作文的教改研究
第四章写作学论著简介
第一节施畸的《中国文体论》
第二节夏丐尊、叶圣陶的《文心》
第三节薛凤昌的《文体论》
第四节张资平的《文章构造法》
第五节茅盾的《创作的准备》
第六节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第七节叶圣陶的《文章侧话》
第八节夏丐尊、叶圣陶的《文章讲话》
第九节唐搜的《文章修养》
第十节魏应麒的《中学师范国文作文教学法》
第五章代表人物的写作教育观
第一节夏丐尊
第二节阮真
第三节鲁迅
第四编20世纪40年代的写作教育
第一章写作教育概观
第一节对中学生国文程度的再认识
第二节国文程度“低落”的原因与改进的意见
第三节关于中学生文言写作的论争
第四节对“大一国文”性质存在的不同看法
第五节处于艰难之中的国统区写作教育
第六节陕甘宁边区写作教育的初步发展
第二章国统区写作“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
第一节《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案》有关写作教学的规定
第二节修正公布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有关写作教学的规定
第三节部编“国文”教材质量低下
第四节文、白分编教材的讨论和编写
第五节写作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病
第六节于在春的“集体习作”的教改实验
第七节“大一国文”教材举隅
第三章国统区写作学研究述要
第一节《国文月刊》《国文杂志》的创办
第二节对写作教学某些基本观念的认识
第三节对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认识
第四节对习作与批改方法的认识
第五节对假想的读者与儿童写作心理的认识
第四章陕甘宁边区的写作教育
第一节写作教育在边区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初中国文课程标准草案》有关写作教学的规定
第三节边区写作教学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边区写作教改经验和实验
第五节边区写作学研究举要
第五章写作学论著简介
第一节裴小楚的《习作的方法》
第二节蒋伯潜、蒋祖怡的《章与句》
第三节蒋伯潜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第四节蒋祖怡的《文章学纂要》
第五节蒋伯潜的《文体论纂要》
第六节刘兆吉的《初中作文教学法》
第七节朱光潜的《谈文学》
第八节平生的《写话教学法》
第九节李广田的《创作论》
第十节张粒民的《小学作文科教材和教法》
第六章代表人物的写作教育观
第一节朱自清
第二节朱光潜
第三节叶圣陶
· · · · · · (
收起)
0 有用 暗柳生 2023-08-21 12:16:01 广东
现在喋喋不休的所谓改革、争鸣,其实在几十年前已经被人研究透了,我们却一直在原地转圈,教学水平一直上不去。在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知道前人的研究到了何种地步。我们也要思考,今后的教学研究将往何处发力。加个题外话,其实我很羡慕当年的社会氛围,允许多种声音存在。反观现在,盲目跟风所谓新课标,完全不顾学情强迫教师搞教改的大有人在,真是可悲。
1 有用 寻常烧烤第一家 2021-02-09 19:52:55
终于读完了,振聋发聩,耳目一新。我以前的写作教学是溃败的,是既缺乏知识,又缺乏理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自己都看不过去。原来很多自以为是、以为新鲜别致的想法,在“史”的视野中看来,也只是盲人摸象,不得其法而已。潘新和这个人很狂妄,但是正如他所说,他通过治史知道了“前人做了什么”,并且一一品评臧否,看穿了现代语文写作教学的无聊、庸俗,看似热闹,其实沉闷荒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有资格狂妄的。狂妄有啥... 终于读完了,振聋发聩,耳目一新。我以前的写作教学是溃败的,是既缺乏知识,又缺乏理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自己都看不过去。原来很多自以为是、以为新鲜别致的想法,在“史”的视野中看来,也只是盲人摸象,不得其法而已。潘新和这个人很狂妄,但是正如他所说,他通过治史知道了“前人做了什么”,并且一一品评臧否,看穿了现代语文写作教学的无聊、庸俗,看似热闹,其实沉闷荒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有资格狂妄的。狂妄有啥不好呢?四平八稳的又无知无识的专家们还人太久了。 (展开)
1 有用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21-02-10 17:50:12
历史文献及理论的综述有价值,但也浮光掠影,局限于介绍。如对林纾《春觉斋》的理解是肤浅片面乃至错误的,仅寻章摘句罢了。对“国语统一”“言文一致”的梳理更是极空疏,仅举范善祥一家之言便放过,为什么选范而没有选别人?材料的占有和甄别很成问题,也没有考虑地域(方言,甚至不同教会,拼音)-时间(政策/教材版本)的因素,以及语言民族主义的思潮互动。就全书的立论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混淆了作文训练与写作教育的界限:... 历史文献及理论的综述有价值,但也浮光掠影,局限于介绍。如对林纾《春觉斋》的理解是肤浅片面乃至错误的,仅寻章摘句罢了。对“国语统一”“言文一致”的梳理更是极空疏,仅举范善祥一家之言便放过,为什么选范而没有选别人?材料的占有和甄别很成问题,也没有考虑地域(方言,甚至不同教会,拼音)-时间(政策/教材版本)的因素,以及语言民族主义的思潮互动。就全书的立论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混淆了作文训练与写作教育的界限:作文不是作品,意在训练学生能逐步掌握自己思维和文字的契合度,培养的是对文字的敏感,有可能、也应容许有的学生不会达到目的,标举“写作教育”的大旗,实在超过/歪曲了前人对作文的探讨与研究。作文之道不外“修辞立诚”,从事理人情认知的角度与文字运用的熟练度切入即可。对叶的一些批评有见地,但发挥太过了。 (展开)
1 有用 圆缺 2018-06-12 19:58:40
必读书。
0 有用 Geronimo 2024-12-28 23:59:30 上海
已过时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