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I、跨時間的臺灣原住民族研究
阿美族太巴塱Kakita'an 祖屋重建:「文物」歸還與「傳統」復振的反思
胡台麗
家、部落與族群:「卑南族」Pinuyumayan 身分的構成與認定
陳文德
主體建構、病痛與認同:從加禮宛事件失憶到噶瑪蘭人的身體歷史
劉璧榛
勞動、身體和「親密的家」:以Taromak 魯凱人為例
鄭瑋寧
臺灣瀕危族群文化困境及其守護方案探討
黃智慧
陳有蘭溪流域布農族部落的社會資本與強健性:望鄉部落的個案觀察
藍姆路‧ 卡造、蔡博文
II、跨學科的社會文化心理研究
原鄉與永久屋:屏東大社與來義排灣族部落的離災遷移與部落韌性
朱瑞玲、蔣斌、周玉慧
臺灣心理學本土化運動史略:從民族學研究所的歷史經驗談起(1970-1990年代)
余安邦
家庭價值觀與夫妻互動
周玉慧
從孝道外包到服務外購:以孝道雙元模型解讀臺灣家庭高齡照顧型態的當代演化
曹惟純、葉光輝
III、跨境域的比較性人類學研究
兩岸宗教人類學發展進程的比較:國家、高教機構面向之檢視
張珣
再訪雲南藏族的階級社會之旅
余舜德
文化產業中的「文化」:中國景頗族目瑙品牌的個案
何翠萍
大洋洲法律景觀的啟示:比較南島視野
郭佩宜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