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 • 线》的原文摘录

  • “中国佛教初期的艺术是划时代的产品,分了在此以前的和在此以后的中国艺术作风,它显然是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所谓西域的种种艺术上的新鲜因素,却又更显然地是承前启后一脉贯通,表现着中国素来所独有的、出类拔萃的艺术特质。所以研究中国艺术史里一个重要关键就在了解外来的佛教传入后的作品。” (查看原文)
    联合低音 1回复 7赞 2018-03-20 20:11:47
    —— 引自第8页
  • “我们已能证实,为了佛教,中国创造出了自己的佛教艺术。以雕刻为例,佛教初期的创造,见于各个著名的摩崖石窟和造像上,如云冈、龙门、天龙山、南北响堂山、济南千佛山、神通寺,以及许多南北朝造像,都充分证明了,为了佛教热诚,我们在石刻方面的手艺匠工确实都经过最奇刻的考验,通过自己所能掌握的技巧手法和作风来处理各种崭新的宗教题材,而创造出无比可爱、天真、纯朴、洒脱雄劲的摩崖大像、佛龛、窟寺、浮雕,各种大小的造像雕刻和许多杰出的边饰图案,无论是在主题风格、细部花纹、阳刻雕形和阴纹线条方面手法的掌握、变化与创造,都确确实实地保存了在汉石刻上已充分发达的旧有优良传统,配合了佛教题材的新情况,吸收到由西域进来的许多新鲜影响,而丰富了自己……敦煌在地理上又是那样地接近输入佛教的西域,同许多不同民族有过长期密切的交流,所以只有分析理解敦煌画壁的手法作风,在画题、布局、配色和笔触诸方面的表现,观察它们不自觉的和自觉的变化和异同,才真能帮助我们认识中国绘画源流中一个大时代。” (查看原文)
    联合低音 1回复 7赞 2018-03-20 20:11:47
    —— 引自第8页
  • 她提道,“唐以后的卷草气势极近似云纹,卷草正如云的波动,卷头又留有云状的叶端的极多。和火焰纹混合似火而又似云的也有,都可以从中追寻那发展的来踪去迹”,还提到了“退晕法”,“每色都分成平行于其轮廓的等距离线,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称‘退晕’。几个颜色的退晕交织在一个图案。这种彩画和写实有绝对的距离,非常妍丽而能使彩色交互之间融洽安静,没有唐突错杂之感。” 在汉朝,“做衣服的丝织竟滥用到墙上去,且壁上的文绣的图案也可以用到衣领和鞋的边缘上来。”“在敦煌画中盛唐人物的衣领袖口边饰图案的确同用在墙上画幅周围的,有许多是相同的。” (查看原文)
    联合低音 1回复 7赞 2018-03-20 20:11:47
    —— 引自第8页
  • “大概是由于林先生所具有的诗人与文学家的气质,因此她对建筑艺术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而且还扩而大之,对一切其他的传统的、民间的工艺美术也都具有特殊的敏感与感情,可以说她是用诗人的心灵与艺术家的眼睛去欣赏、去研究这些艺术的。” (查看原文)
    联合低音 1回复 7赞 2018-03-20 20:11:47
    —— 引自第8页
  • 敦煌图案花纹有主要的三种来源。一是伊兰系的石刻浮雕上的图案花纹,代表这种的是各种并列的忍冬叶纹。二是秦汉建筑物上的云气龙纹系统的图案,这种图案在敦煌多散见于壁画上或人字坡下木椽之间等。三是“文绣”锦文的系统,多见于画幅周沿,亦见于人物衣领上者。这三种来源基本都是发展在建筑结构上的装饰同建筑结合在一起的。 (查看原文)
    子焰 2022-10-05 12:00:48
    —— 引自章节: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 卓文君在凄怨中写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传世名句,又附《诀别书》云:“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清淡,司马相如风流,两个分分合合,一起终老林泉,天有善意。 (查看原文)
    子焰 2022-10-05 15:57:04
    —— 引自章节:弦中境地:古琴与箜篌
  • 自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通车,距现在已经有192年,在这期间,、铁道轨距逐海被分为四种:宽轨、标准轨距、米轨和寸轨。 (查看原文)
    子焰 2022-10-06 15:41:24
    —— 引自章节:百年云滇黄金线:寸轨与米轨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