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博集天卷
原作名: The Gay Genius
译者: 张振玉
出版年: 2018-1
页数: 356
定价: 52.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林语堂逝世40周年纪念典藏版
ISBN: 9787540484880
内容简介 · · · · · ·
独家拥有林语堂完整授权,2018年全新修订。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
中国历代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生,国学大师林语堂得意作品。 一代国学大师,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华语文坛幽默睿智的一支笔。
本书是一部传记,讲述了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作者简介 · · · · · ·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目录 · · · · · ·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卷三 老练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苏东坡一次对他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现在他就和默默无名的读书人、匹夫匹妇相往还。 和这些老实人在一起,他无须乎言语谨慎,他可以完全自由,可以名士本色示人。他从没有一天没有客人,若是没人去看他,他会出去看邻居。像以前在黄州一样,他与身份高、身份低的各色人,读书人、农夫等相交往。 闲谈时,他常是席地而坐。他只是以闲谈为乐。但是他也愿听别人说话。他带着一条海南种的大狗“乌嘴”,随意到处游逛。和村民在槟榔树下一坐就畅谈起来。那些无知的穷庄稼汉,能对他说什么呢?庄稼汉震于他的学识渊博,只能说:“我们不知道说什么。”苏东坡说:“那就谈鬼。好,告诉我几个鬼故事。”那些人说并不知道什么有趣的鬼故事。苏东坡说,“没关系,随便说你听到的就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七章 域外 -
其实,女人的魅力全在她的娇弱无依无靠,她的芳容憔悴,她那沉默无言的泪珠儿,她那睡昏昏的情思,她的长宵不寐,她的肝肠寸断,她的茶饭不思,她的精神不振,以及一切身心两方面的楚楚可怜一一这一切,和穷苦一样,都显得有诗意美感。这些文辞都与“苏傭”一词相似,而含有色欲淫荡的意思。苏东坡不但成为有宋一代的大词家,而宋词之得以脱离柔靡伤感的滥调儿,要归功于苏东坡,至少他个人是做到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苏东坡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苏东坡传》:他卷任他卷,读书行路破万卷。

云中写诗,泥里生活,岁月洒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生命的历程中交替出现;当无休无尽的磨难袭来、如环无端,智者总是可以在岁月的变换中学会俊逸洒脱,以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藐视身外的一切。 苏轼,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人。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写道: “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 (展开)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 更多书评 11篇
-
苏东坡一次对他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现在他就和默默无名的读书人、匹夫匹妇相往还。 和这些老实人在一起,他无须乎言语谨慎,他可以完全自由,可以名士本色示人。他从没有一天没有客人,若是没人去看他,他会出去看邻居。像以前在黄州一样,他与身份高、身份低的各色人,读书人、农夫等相交往。 闲谈时,他常是席地而坐。他只是以闲谈为乐。但是他也愿听别人说...
2021-10-06 11:49:40 2人喜欢
苏东坡一次对他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现在他就和默默无名的读书人、匹夫匹妇相往还。 和这些老实人在一起,他无须乎言语谨慎,他可以完全自由,可以名士本色示人。他从没有一天没有客人,若是没人去看他,他会出去看邻居。像以前在黄州一样,他与身份高、身份低的各色人,读书人、农夫等相交往。 闲谈时,他常是席地而坐。他只是以闲谈为乐。但是他也愿听别人说话。他带着一条海南种的大狗“乌嘴”,随意到处游逛。和村民在槟榔树下一坐就畅谈起来。那些无知的穷庄稼汉,能对他说什么呢?庄稼汉震于他的学识渊博,只能说:“我们不知道说什么。”苏东坡说:“那就谈鬼。好,告诉我几个鬼故事。”那些人说并不知道什么有趣的鬼故事。苏东坡说,“没关系,随便说你听到的就行。” 引自 第二十七章 域外 回应 2021-10-06 11:49:40 -
七月二十八日,他迅速衰弱下去,呼吸已觉气短。根据风俗,家人要在他鼻尖上放一块棉花,好容易看他的呼吸。这时全家都在屋里。方丈走得靠他很近,向他耳朵里说:“现在,要想来生!” 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 钱世雄这时站在一旁,对苏东坡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作如是想。” 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 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2021-10-06 11:52:06 1人喜欢
-
十月,他到了广州,又重新和儿孙等团聚。二子苏迨已经自北方到此来探望父亲。苏东坡在诗文中说自觉生活如梦。 在广州为他设宴者极为繁多。在他居海南之第二年,当时谣传他已死亡。在一次宴席上,一个朋友向他开玩笑说:“我当时真以为你死了。” 苏东坡说:“不错,我死了,并且还到了阴曹地府。在阴间路上遇见了章惇,决心又还了阳。”
2021-10-06 11:50:48 1人喜欢
-
其实,女人的魅力全在她的娇弱无依无靠,她的芳容憔悴,她那沉默无言的泪珠儿,她那睡昏昏的情思,她的长宵不寐,她的肝肠寸断,她的茶饭不思,她的精神不振,以及一切身心两方面的楚楚可怜一一这一切,和穷苦一样,都显得有诗意美感。这些文辞都与“苏傭”一词相似,而含有色欲淫荡的意思。苏东坡不但成为有宋一代的大词家,而宋词之得以脱离柔靡伤感的滥调儿,要归功于苏东坡,至少他个人是做到了。
2018-09-09 17:52:48 1人喜欢
-
瑜伽术在于努力少思索,以至于一无所思。最后这无所思乃是最难做到的。最初是集中思想于一点,这已经够难,因为人的头脑习惯于由这个思想转到另一个相关联的思想。使思想集于一点还是最低阶段;再高一点儿使专心于一点进而到一点皆无的沉思,最后达到恍惚出神的愉快境界。瑜伽的特点是全部身心的休息,再由于各种方式的控制呼吸以增加氧气的吸入。这时胃中轻灵无负担,浑身处于一完全放松的姿势深深地呼吸,身体则保持于非常容易...
2018-09-24 10:28:33 1人喜欢
瑜伽术在于努力少思索,以至于一无所思。最后这无所思乃是最难做到的。最初是集中思想于一点,这已经够难,因为人的头脑习惯于由这个思想转到另一个相关联的思想。使思想集于一点还是最低阶段;再高一点儿使专心于一点进而到一点皆无的沉思,最后达到恍惚出神的愉快境界。瑜伽的特点是全部身心的休息,再由于各种方式的控制呼吸以增加氧气的吸入。这时胃中轻灵无负担,浑身处于一完全放松的姿势深深地呼吸,身体则保持于非常容易得到氧气的状态,而同时并不消耗同等量的精力,而别的运动则不然,所以说养生之道再没有如此理想的。因此,我们似乎可以了解,如果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在家中练 这种功夫,人的头脑可以锐敏到感觉出自身内在的生理功能的活动。 因为在最后阶段,人的心灵活动可以脱离自己而成为自己的观察者 在更为微妙的阶段,心灵以旁观者之身,可以观察两个思想之间那段 空白。最后阶段,在心灵里一无所思,而能觉察比较微妙的次原子物 质的形式,消除了一般人与自我的观念、这个阶段各宗教皆有其不同 的宗教解释。一种解释是个人的灵魂与世界灵魂完全地融合,这正是 印度教修炼的目标。但是,不管人对宗教的看法如何,瑜伽术使人获 得的心境・虽然与睡眼和自我暗示状态相似、还是不同于此等状态一 因为心灵还保持完全的自觉和反射的控制,而且瑜伽术的修炼者分明 记得这种状态下发生的一切活动。 引自 瑜伽与炼丹 回应 2018-09-24 10:28:33
-
苏东坡去世之后,一黄某获得苏东坡一珍贵的手稿,其中有苏东坡下列的名句:“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需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每一次革命在未得势之前,能表现出最大的力量与团结;但在既已得势,讶已清除反对力量之后,则开始由内部的纷争而分裂,终至崩溃。在力图推翻别人时,人性中的精华发挥作用;在企图控制别人时,则人性中之糟粕发挥作用。只要情况顺利,这群小人...
2022-01-25 17:22:09
-
在苏东坡兄弟年二十岁左右,已经准备好去赶考之时,不可避免的事,婚姻问题也就来临了。他们若是未婚进京,并且一考而中,必然有女儿长成之家托人向他们提亲。那时有求婚的风俗,京都中有未婚之女的富商都等待着考试出榜,向新得功名的未婚举子提亲。所以科举考试举行的季节,也是婚姻大事进行得活跃的季节。在父母看来,让儿子娶个本地姑娘,他们对姑娘的家庭知根知底,自然好得多。按照当年
2022-01-14 20:53:52
0 有用 鹅叔 2022-07-03 11:01:40
他是个完美的人,儒、佛、道都融入到他的精神里,自诩“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是宋朝时期最大的 idol,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他的“真”最可爱,达观且幽默,浪漫又不羁。身处逆境依然能享受有限的美景美食。秦观赞他“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他博闻强识,批卷子、审公文都飞快,拟圣旨从不需查典故。 他的“善”是慈悲为怀,高居庙堂或沦为草芥,总为黎民苍生做实事。在杭州为抵抗瘟疫修... 他是个完美的人,儒、佛、道都融入到他的精神里,自诩“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是宋朝时期最大的 idol,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他的“真”最可爱,达观且幽默,浪漫又不羁。身处逆境依然能享受有限的美景美食。秦观赞他“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他博闻强识,批卷子、审公文都飞快,拟圣旨从不需查典故。 他的“善”是慈悲为怀,高居庙堂或沦为草芥,总为黎民苍生做实事。在杭州为抵抗瘟疫修建公立医院,在武昌为阻止杀婴恶习成立救儿会。即使面对迫害他一生的政敌王安石或章惇,他仍视其为友人。 他的“美”可谓仙气,懂得如何在泥泞的现实中构建桃花源。苏堤就是个治理西湖淤泥的杰作,连标记界限的三座石塔都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能把问题解决的人不少,能把解决方案搞成艺术的人就是天才了。 (展开)
0 有用 夏恋蝉衣 2022-05-18 16:29:29
这个翻译阅读起来真的是要了老命了!有时上下句根本没有关联,读了也不通畅。比如已经有人提到的P26,再比如P34在一个句子里说张方平古道热肠,又说碍于情面,意思就很别扭。可能是面向外国人写的书,于是在一些众所周知的情况下仍要加以详细描写,在一些可以开展来写一写的诗句却略而不谈,也是怕外国读者不知吧。这书不能算人物传记,当然因为作者的苏东坡迷弟身份,他写的不是文人苏轼或诗人苏轼,简直是圣人苏轼。加了那... 这个翻译阅读起来真的是要了老命了!有时上下句根本没有关联,读了也不通畅。比如已经有人提到的P26,再比如P34在一个句子里说张方平古道热肠,又说碍于情面,意思就很别扭。可能是面向外国人写的书,于是在一些众所周知的情况下仍要加以详细描写,在一些可以开展来写一写的诗句却略而不谈,也是怕外国读者不知吧。这书不能算人物传记,当然因为作者的苏东坡迷弟身份,他写的不是文人苏轼或诗人苏轼,简直是圣人苏轼。加了那么多主观性的描写,不如叫“评传”更好。容我不怀好意地猜测:这就像注册商标一样,不管我用不用,我先注册了,你就不能再用了,“苏东坡传”止我一本。 (展开)
1 有用 韦海生 2020-02-23 20:39:31
想知道林大师是如何捧自己偶像的,值得去读一读。
0 有用 paroca 2021-12-12 22:49:20
林语堂为苏东坡写的传记,易读有趣。对大神苏轼的一生做了追思和探求,是了解苏轼其人其诗词其思想的重要索引。
0 有用 我纷纷的情欲 2022-07-07 13:44:06
一个狂热的唯粉叙述他偶像的一生。有些地方还挺感动的,比如苏东坡的家国情怀和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再比如他跟子由的兄弟情谊。一本书读下来,苏东坡的形象绝对够丰满了。只是这么爱憎分明的写历史是不是不太客观,王安石能答应这么写他吗?我觉得他俩现在就这个问题,可以一起好好聊聊了。
0 有用 我纷纷的情欲 2022-07-07 13:44:06
一个狂热的唯粉叙述他偶像的一生。有些地方还挺感动的,比如苏东坡的家国情怀和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再比如他跟子由的兄弟情谊。一本书读下来,苏东坡的形象绝对够丰满了。只是这么爱憎分明的写历史是不是不太客观,王安石能答应这么写他吗?我觉得他俩现在就这个问题,可以一起好好聊聊了。
0 有用 鹅叔 2022-07-03 11:01:40
他是个完美的人,儒、佛、道都融入到他的精神里,自诩“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是宋朝时期最大的 idol,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他的“真”最可爱,达观且幽默,浪漫又不羁。身处逆境依然能享受有限的美景美食。秦观赞他“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他博闻强识,批卷子、审公文都飞快,拟圣旨从不需查典故。 他的“善”是慈悲为怀,高居庙堂或沦为草芥,总为黎民苍生做实事。在杭州为抵抗瘟疫修... 他是个完美的人,儒、佛、道都融入到他的精神里,自诩“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是宋朝时期最大的 idol,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他的“真”最可爱,达观且幽默,浪漫又不羁。身处逆境依然能享受有限的美景美食。秦观赞他“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他博闻强识,批卷子、审公文都飞快,拟圣旨从不需查典故。 他的“善”是慈悲为怀,高居庙堂或沦为草芥,总为黎民苍生做实事。在杭州为抵抗瘟疫修建公立医院,在武昌为阻止杀婴恶习成立救儿会。即使面对迫害他一生的政敌王安石或章惇,他仍视其为友人。 他的“美”可谓仙气,懂得如何在泥泞的现实中构建桃花源。苏堤就是个治理西湖淤泥的杰作,连标记界限的三座石塔都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能把问题解决的人不少,能把解决方案搞成艺术的人就是天才了。 (展开)
0 有用 MM喜 2022-07-02 22:24:16
苏东坡:一个自由的灵魂 林语堂主观意识比较强
0 有用 文山 2022-06-26 00:59:16
苏东坡真是一个完人啊。如果说刚开始的文章著作与政治观点更多依靠的是天赋,那么随着人生经历的增加与心胸的豁达,中后期的作品与关怀更多来自于其心性与品格,这种品性直接反应到诗词书画中。还有,苏东坡更多是融汇了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在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坚定实践。我想苏东坡留给后人的,真的是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旷达坦然的心胸。
0 有用 夏恋蝉衣 2022-05-18 16:29:29
这个翻译阅读起来真的是要了老命了!有时上下句根本没有关联,读了也不通畅。比如已经有人提到的P26,再比如P34在一个句子里说张方平古道热肠,又说碍于情面,意思就很别扭。可能是面向外国人写的书,于是在一些众所周知的情况下仍要加以详细描写,在一些可以开展来写一写的诗句却略而不谈,也是怕外国读者不知吧。这书不能算人物传记,当然因为作者的苏东坡迷弟身份,他写的不是文人苏轼或诗人苏轼,简直是圣人苏轼。加了那... 这个翻译阅读起来真的是要了老命了!有时上下句根本没有关联,读了也不通畅。比如已经有人提到的P26,再比如P34在一个句子里说张方平古道热肠,又说碍于情面,意思就很别扭。可能是面向外国人写的书,于是在一些众所周知的情况下仍要加以详细描写,在一些可以开展来写一写的诗句却略而不谈,也是怕外国读者不知吧。这书不能算人物传记,当然因为作者的苏东坡迷弟身份,他写的不是文人苏轼或诗人苏轼,简直是圣人苏轼。加了那么多主观性的描写,不如叫“评传”更好。容我不怀好意地猜测:这就像注册商标一样,不管我用不用,我先注册了,你就不能再用了,“苏东坡传”止我一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