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伊恩·博格斯特 (Ian Bogost)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周芳芳
出版年: 2018-4-1
页数: 304
定价: CNY 4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84116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周芳芳
出版年: 2018-4-1
页数: 304
定价: CNY 4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84116
内容简介 · · · · · ·
人们时常被游戏吸引,甚至沉迷其中。我们遵守游戏规则,在限制条件下创造各种精彩的瞬间。而换作生活,我们面对限制,却总是试图将其改变,又抱怨连连。“玩”,与其说是一种行为,不如说是一种状态。当我们接受限制条件,集中注意力以获得乐趣时,便是玩。
购物、修剪草坪、搭乘交通工具,甚至是制作幻灯片、回复邮件等,应对这些日常事务和控球射门得分没有什么不同,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意义和乐趣。
从网络文化到道德哲学,从古代诗歌到现代消费主义,博格斯特引经据典,向我们充分展示了现代世界可以被驯服——也可以被享受,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发现乐趣。
作者简介 · · · · · ·
伊恩·伯格斯特
佐治亚理工学院伊凡·艾伦大学媒体研究专业特聘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交互式计算专业教授。他曾参与研发《劝诱游戏》,还是《大西洋》月刊的特约编辑。现居住在亚特兰大。
目录 · · · · · ·
前言:人生并不是一场游戏
第1章 乐趣,无处不在
抛去理智
投入、注意、关心
这是浇水
娱乐场——玩的地方
第2章 反讽症——给事物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体育教育
等等,是认真的吗?
反讽时代
反讽症
怀旧
由衷的欣赏
第3章 乐趣不在于快乐,而在于新奇体验
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主义
图形和背景
乐趣(fun)的由来
暂时犯蠢
第4章 玩取决于事物,而不是你
对“玩”的监控
所谓的救赎
玩是谦恭,不是解放
魔术圈
一切以玩为目的,一切皆可玩
玩是一项操控某件事的工作
第5章 从克制到限制
因克制而产生的自恋
限制缔造丰富
创造力源于环境限制
第6章 限制的乐趣
限制由材料制成
限制创造可能性空间
文化和可见性
背景限制
界限兼具传统和创新性
数字化限制
推至极限
第7章 幸福的对立面
乐趣和幸福是对立的
世界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
结论 与物共生
· · · · · · (收起)
第1章 乐趣,无处不在
抛去理智
投入、注意、关心
这是浇水
娱乐场——玩的地方
第2章 反讽症——给事物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体育教育
等等,是认真的吗?
反讽时代
反讽症
怀旧
由衷的欣赏
第3章 乐趣不在于快乐,而在于新奇体验
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主义
图形和背景
乐趣(fun)的由来
暂时犯蠢
第4章 玩取决于事物,而不是你
对“玩”的监控
所谓的救赎
玩是谦恭,不是解放
魔术圈
一切以玩为目的,一切皆可玩
玩是一项操控某件事的工作
第5章 从克制到限制
因克制而产生的自恋
限制缔造丰富
创造力源于环境限制
第6章 限制的乐趣
限制由材料制成
限制创造可能性空间
文化和可见性
背景限制
界限兼具传统和创新性
数字化限制
推至极限
第7章 幸福的对立面
乐趣和幸福是对立的
世界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
结论 与物共生
· · · · · · (收起)
玩的就是规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遵守规则,工作也像游戏一样快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今天,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似乎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大人自不必说,需要辛苦的工作,即使对于小孩,从三岁上幼儿园开始就有做不完的作业,现在上初中,经常听学生抱怨,每天晚上作业经常写到晚上12点,想想我上学的时候,即使到了高中,都是九点准时熄灯,开始睡觉了,想想... (展开)
在生活的规则中找寻乐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中高速经济发展的社会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影响下,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自我,陷入困顿和迷茫的境地,变得畏首畏尾,畏葸不前。我们在世俗的社会中生活,有欢愉也有失落,有确幸也有悲伤。短短百年人生,尝遍喜怒哀乐,生活在当下功利的社会下,有... (展开)
《人生如戏,戏有规则》文/QueenBSS
我们的选修课老师推荐了这本书,据说是他的一个朋友的朋友的老师译的。 拿到书的时候觉得很开心,就喜欢这么绿绿的卡通元素的封面,上面有海绵吸尘器,有水桶,和一辆三轮车。 几样物品组成了一个边界。其实这也蕴含着这本书的主题——规则。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经常听到...
(展开)

生活工作如何有乐趣之《玩的就是规则》
Blue编辑 现代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直接导致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习惯将目光停留在对自己生活工作有价值的事务上,例如读书阅读的时候习惯挑选对自己有直接帮助的书籍,而不是将目光投向文学散文历史等看似实际作用不大的书籍上;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下意识的戴上了一些市侩而实际...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Basic Books (2016)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游戏 (HuMan)
- 媒介理论研究书目(中文) (灰狼)
- 戏剧与游戏 (麻醉小镇)
- 奇异观点 (清风星璀)
- 懂也没用的神秘杂学词典 (Excelsior)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玩的就是规则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龙虾和大螃蟹 2020-06-09 00:17:47
后面几章太哲学化了
1 有用 止焉 2021-06-18 13:50:21
这家伙准是黑格尔的信徒——存在即合理,存在即善,顺从规则不抵抗,否则就是没有理性,没有自由。他偷换了玩的概念,说的还是黑格尔论自由的那一套。书里废话多,没什么难度,适合中二病没过的人看。中学二年级也可以读。
2 有用 神浸 2019-04-05 13:46:24
对我有不一样的意义,否则就本书而言可能三星不到。 想到自己玩游戏或打球时不就是难度越大,限制越多时,更感兴奋快乐吗,那么还需要对有很多限制和难处的人生焦虑吗?突然有点释然。 本书的玩就是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而不是把头脑中事物应该的样子套在事物身上,发现限制接受限制甚至设置限制(那就是游戏了),那需要真正的投入和关心,与事物深入交流互动,自己成为一份子,而不是中心。 在限制的事物中,事物本身具有无限... 对我有不一样的意义,否则就本书而言可能三星不到。 想到自己玩游戏或打球时不就是难度越大,限制越多时,更感兴奋快乐吗,那么还需要对有很多限制和难处的人生焦虑吗?突然有点释然。 本书的玩就是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而不是把头脑中事物应该的样子套在事物身上,发现限制接受限制甚至设置限制(那就是游戏了),那需要真正的投入和关心,与事物深入交流互动,自己成为一份子,而不是中心。 在限制的事物中,事物本身具有无限的意义和可能;正是限制,给思考、技巧、创造、发现留下了空间。 (展开)
1 有用 ~skyyy~ 2019-05-10 22:11:35
“玩不是做我们想做的事,而是在限定条件下做我们能够做的事。”本来以为是成功学方法论,结果是哲学加社论。作者将各个流派都diss了一遍。可能是翻译或作者用词的问题,不太容易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尊重事物本来的面貌这点倒是很有启发的。
2 有用 叶梓涛 2020-04-27 20:53:03
【Ian Bogost①】看过的Ian的第一本书,没想到居然有引进,是从姜老师文章中看到的,翻译不是特别好,但是去掉了文献部分感觉很难受。或许之后联同其另外一本《Alien Phemenology》一起可以作为某种思辨实在论与游戏的思考。在我看来,我认为书中的思考蕴含着游戏哲学,并且将其转化为一种生活态度的潜能,其中对于玩不是解放,玩是谦恭的思考和我之前一直的对游戏严肃性的思考有着很大的应和,而他... 【Ian Bogost①】看过的Ian的第一本书,没想到居然有引进,是从姜老师文章中看到的,翻译不是特别好,但是去掉了文献部分感觉很难受。或许之后联同其另外一本《Alien Phemenology》一起可以作为某种思辨实在论与游戏的思考。在我看来,我认为书中的思考蕴含着游戏哲学,并且将其转化为一种生活态度的潜能,其中对于玩不是解放,玩是谦恭的思考和我之前一直的对游戏严肃性的思考有着很大的应和,而他作了更丰富的思想资源的连接。也厘清了很多我困惑的问题,这种尊重事物且突破其限制的做法可以与更广阔的的艺术创意方法论以及以物为主的后人类思考链接在一起。 (展开)
0 有用 miss_forward 2022-05-27 19:33:33
“玩是一项操纵某件事的工作”。观点、视角有意思,但全文有种看高考作文(大雾)的感觉。
0 有用 ﹖気 ? 2022-03-13 15:49:29
整本书去掉了注释与引用有些遗憾,而且部分翻译不够清晰,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想法。另外有些章节逻辑上不是特别联贯,如果能再精简下稍多的例子可能会更好。不过好在还是能理解Ian通过对玩与反讽,克制与限制以及幸福与乐趣的辩析,推导出限制带来的快乐和玩的乐趣。另外作者设计的《点奶牛》成为了他前文谴责的“反讽”的最好反例。即便他希望通过实际实践尝试挖掘出社交游戏的“精髓”,但这种反讽同样被另一种力量“捕获”... 整本书去掉了注释与引用有些遗憾,而且部分翻译不够清晰,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想法。另外有些章节逻辑上不是特别联贯,如果能再精简下稍多的例子可能会更好。不过好在还是能理解Ian通过对玩与反讽,克制与限制以及幸福与乐趣的辩析,推导出限制带来的快乐和玩的乐趣。另外作者设计的《点奶牛》成为了他前文谴责的“反讽”的最好反例。即便他希望通过实际实践尝试挖掘出社交游戏的“精髓”,但这种反讽同样被另一种力量“捕获”:玩家并非不知道这种游戏的问题,反而是形成一种“犬儒主义”的享受。但作者对此的解释并没有更加深入,而是停留在了对于积极心理学与乐观主义的批判上:即幸福和快乐其实是本质上自私的,而我们恰恰需要通过玩和乐趣逼近事物的本质,尊重并敬畏事物本身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希望的样子。 (展开)
0 有用 过客人 2022-03-10 18:21:42
作者第一本中文书,勉强五星
0 有用 小锅盖 2021-12-27 11:21:56
好像是这么回事
0 有用 风见之南 2021-11-11 22:26:30
读到最后感觉就是“格物致知”。当然没这么简单啦,哈哈哈!但这本书可以算作我的年度最佳了。不过要是可以的话,感觉读英文版会更好,里面有些名词的翻译总觉得有些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