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olutionary Bodies 短评

热门
  • 2 Sisyphbel 2024-07-09 02:46:16 浙江

    感覺這本書可能有一些overhyped了. 雖然說擴大了對中國舞討論範圍(不限於秧歌) 但是講這麼多民族舞蹈和cultural exchange 似乎也不夠平衡. 沒有完全看出來argument和narrative的關係. 有堆積感. The last chapter sounds a bit too triumphalist and I feel uneasy… a very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choice to end the book at 2014. Also some discussions of agency float in thin air and structural vacuum. 6.5/10 I guess. 資料收集得很好

  • 2 2022-11-23 09:58:19 北京

    补mark 关于东方歌舞团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研究

  • 5 L 2021-10-21 06:06:02

    对于一个历史叙事来说足够扎实清晰,也可能正因为在promise的范围内做得干净漂亮,会希望打开一两个理论对话的可能。我是带着对标题里bodies的好奇进入的,但读了第四章发现,对“芭蕾作为中国舞自我定义的他者”这段历史的重构还是基于机构史和话语分析,没有充分展示形式(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中国舞kinesthetic nationalism的特点)在这段历史中的重要性或者阻碍性。好奇这个陌生的身体语言如何被各层级的舞团复制(or not),也好奇芭蕾如何为那段时期存在的一些辩证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 1 Rough Rib 2023-08-05 12:05:05 浙江

    芭蕾舞在国内的发展、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舞蹈:意象、动作、声音、身体协同的艺术。杨丽萍采用原有的文本,但也改写了原先的叙事方式。不同少数民族的舞蹈家。阿拉贝斯克舞姿(单脚站立、手前伸、一手一脚向后)、跳跃、踢腿。一段对杨丽萍舞蹈的描述:单脚站立,单手抬起,另一只手臂放低,脚踢向身后; 独立旋转,手臂向两侧伸展至肩高;蹲姿,上身向前弯曲,手臂向水平方向抬起;旋转时握住长裙边缘。(步法、臀部、躯干与1956版的孔雀舞不同)

  • 3 野艹 2023-06-14 15:33:46 北京

    史料非常详实,可以说比中国人做的还要全面细致,非常人类学的进行田野调查。值得思考的是1中国舞蹈的界定,我们好像不是光从学院派的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来认识中国舞蹈,这是狭义概念。2不否认革命的身体在近代历史的某些阶段的确,但不是所有,时至今日中国舞蹈想要传承的是气韵生动的传统精神、多元一体的中国面貌,虽有红色记忆红色基因,但并非全部都是革命的延续3我反对把中国舞蹈作为文革的基石并在后来作为社会主义遗产的延续这种表述,历史也要容许当事人反思,现在的中国舞蹈已经告别样板戏,艺术价值和政治宣传不能完全混为一谈。4我反对封面,虽为剧照,但想通过这样的片刻在当今隐喻什么?手握利刃面孔狰狞这并非中国舞蹈和中国人的面相。所以我觉得从史料和研究方法学习,但在内容上略显擦边,中译本直接换掉了副标题,为何?

  • 1 养鸡场客卿 2024-07-01 13:24:01 北京

    看不出UCB的训练痕迹(很难想象巴特勒教过她课),也看不出是洋人。被材料牵着鼻子跑,读史而不能起疑,格物而不能致知,单纯平铺直叙的讲一遍,捍卫一通近代史纲的观点,完全可以当马工程教材用。

  • 7 想本雅明迟了迟 2021-04-13 10:54:40

    拒绝理论的写作。同时这一类书也叫 muffling books 什么意思呢就是它全是分子史料堆起来没有一点让你继续发展的可能你读完对它完全没什么可说的陷入一种彻底无语的状态中

  • 6 唧哩呼喃 2022-02-13 12:14:20

    作为a dance ethnography of中国舞是非常详实的;围绕form而非content/aesthetic的kinesthetic nationalism; 比较有意思的是离散华人和少数民族在“中国舞”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舞”展演作为多民族现代国家的空间想象——以及在缺乏摄录时讨论dance movements的继承与发展时被援引为“reference”的劳动,民歌,戏曲,memoir,课程,官方文件,壁画,甚至puppet animation……就很有些intertextuality/intermediality,感觉可以深入下去theorize一下这些“body movement”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 1 杲杲 2021-11-05 20:03:43

    /watch?v=_foVTFC79fQ

  • 1 在焉 2023-05-16 01:09:17 英国

    今天见了作者。

  • 1 jdbdvsksu 2022-05-30 09:19:02

    作為舞蹈的身體,這一維度的本體分析略有缺失,讀來不太盡興。

  • 1 大熊猫饲养员 2022-07-08 14:57:05

    只读了第四章关于芭蕾舞在50-70年代,很有意思,也提供了很多关于样板戏研究的英文文献!作者思路清晰,会在每一小节再次表明自己文章论点,读起来很友好!

  • 0 无解 2022-06-19 15:09:33

    脉络非常明晰 观点也比较有力

  • 2 白山 2021-03-17 22:42:14

    非常有意思的书!从舞蹈史的角度探讨政治变迁,开启了全新的视角。从戴爱莲、康巴尔汗、吴晓邦、新秧歌运动的尝试出发,到新时代舞蹈对社会主义遗产的继承,有史实有深度,还有很多好玩的术语翻译。最喜欢的部分是第四章关于革命芭蕾的叙述,一方面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芭蕾基训体系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并为民族舞所借鉴),另一方面对于解构中国/西方、自我/他者、古典/现代等二元对立的探讨也很有现实意义。

  • 1 🍅 2020-09-06 17:39:27

    A solid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so-called “Chinese dance” that reveals the innate internationalism and multiculturalism of Chinese socialist culture. 干货很多

  • 3 叽歪 2021-05-25 14:38:22

    非常好的研究,兼有理论视角的独特和研究材料的丰富,挑战了对毛时代舞蹈创作的诸多刻板印象。从延安时期到60年代,中国舞蹈始终贯穿着Kinesthetic Nationalism,多民族和多地区的包容性以及动态的承继性,对舞蹈的详细考察提供了社会主义遗产的一个切面,这一切面超越了东/西,传统/现代,民族/世界的二元对立。

  • 1 小型穿山蝸 2021-10-09 15:04:12

    The making of Chinese dance. 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身体国族主义全球史。

  • 0 HEEHEEHEESHE 2023-07-11 16:14:44 新加坡

    读读非本学科的新书 非常有启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