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简明哲学导论(第十版)
原作名: The Big Questions: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10th Edition
译者: 张卜天
出版年: 2018-7
页数: 462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249887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流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
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流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品,还是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所罗门(1942—2007),世界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师,尤精于尼采、存在主义哲学和情感理论的研究,特别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大哲学家复杂的思想,同时又不失其严格性。他生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百年纪念” 讲席教授和杰出授课教授。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他出版过四十多本著作。
凯思林•希金斯(Kathleen M. Higgins),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哲学教授,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在奥克兰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得克萨斯大学任教,是所罗门的妻子。她也出版、编写或与人合编了很多著作。
目录 · · · · · ·
哲学的主题 4
致教师 4
致谢 4
关于作者 3
导言 做哲学 4
避免时髦词语 4
明确表达和论证:哲学的两个重要特征 4
概念与概念框架 4
有风格地做哲学 4
逻辑准备 4
演绎 4
归纳 4
对论证进行批判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一章 哲学问题 4
什么是哲学 4
开篇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二章 生活的意义 4
开篇问题 4
什么样的意义 4
生活的各种意义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三章 上帝 4
开篇问题 4
信仰上帝 4
男女众神 4
西方关于上帝的传统观念 4
恶的问题 4
信仰与理性:信仰的方式 4
宗教宽容:仪式、传统和精神性 4
怀疑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四章 实在的本性 4
开篇问题 4
真实的世界 4
什么是#真实的? 4
最初的形而上学家 4
早期关于实在的非物理看法 4
柏拉图的“理式” 4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4
心灵与形而上学 4
唯心论 4
目的论 4
形而上学与日常世界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五章 真理的追寻 4
开篇问题 4
什么是真的? 4
两种真理 4
唯理论与经验论 4
知识的预设 4
怀疑论 4
知识、真理与科学 4
真理的本性 4
合理性 4
主观真理与相对主义问题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六章 自我 4
开篇问题 4
本质自我 4
自我及其情感 4
自我中心主义的困境 4
心—身问题 4
关于自我的其他理论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七章 自由 4
开篇问题 4
自由与良好生活 4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八章 道德和良好生活 4
开篇问题 4
道德哲学 4
快乐与良好生活 4
自利在道德中的位置: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4
道德——相对的还是绝对的? 4
道德和道德理论 4
义务论道德 4
后果论理论 4
亚里士多德和美德伦理学 4
女性主义伦理学:关怀伦理学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九章 正义和好的社会 4
开篇问题 4
道德与社会 4
社会的性质 4
该由谁来统治?——合法性问题 4
无政府主义、自由市场以及对政府的需要 4
什么是正义? 4
平等的含义 4
正义的起源与社会契约 4
我们边界之外的正义 4
权利和自我 4
被拒绝的正义:种族问题 4
性政治:女权主义哲学的兴起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十章 美 4
开篇问题 4
美学 4
美与真 4
欣赏悲剧 4
关于品味的争论 4
艺术、伦理与宗教 4
它为什么是艺术? 4
大众文化美学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第十一章 非西方哲学 4
开篇问题 4
超越西方传统 4
拓宽我们的视域 4
其他文化,其他哲学 4
篇末问题 4
阅读建议 4
附录一 写作哲学 4
开篇问题 4
写好哲学的规则 4
间接风格 4
附录二 演绎逻辑 有效的论证形式 4
附录三 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4
“非形式”谬误 4
术语表 4
中文版第四版译后记 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黑塞告诉我们,“人是一棵葱头”,它由数百层不同的皮(自我)所组成;而传统的观点则认为,人是一个桃,它的中心是一个坚固的核(灵魂)。然而,如果你剥掉葱头的外皮,你知道还会发现更多的皮;而当你剥到最后一层时,它就一无所有了,没有核、没有心、没有灵魂。存在的只是一层一层的皮,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或众多的自我,这就是说,所谓自我根本就不存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7页 -
在我们的社会中,好的生活往往被等同于成功。成功或许意味着金钱,但又不只是金钱,它还包括社会地位和值得尊敬(虽然它们经常是交织在一起)。还有一些对成功的奇特的曲解:例如,强盗有时会被当作非同寻常的成功者来崇拜,而不管他们的财富和地位是靠什么方式获得的;一些有创造力的人和隐士可能被当作成功者来崇拜和偶像化,尽管按照惯常的尺度来衡量,他们实际上完全失败了。在这里我们必须再次注意,不要把人们口里说的好的生活同他们实际的生活方式混淆在一起。一些为了成功而努力工作的人会说,他们工作是为了退休以后的生活,为了保证自己能够过得快乐,或是为了有足够的钱阔绰地进行消费。但他们的生活却往往与此相反,当很久以后他们“达到预定目标”时,他们自己却已经劳累不堪、精疲力竭,以至于再也不能享受哪怕最简单的快乐了。你可以说他们是成功上瘾者,就像有人成为金钱上瘾者一样,他们起初是为了得到其他某些东西而工作,但最终却只是为了那个东西本身而工作。和其他人一样,金钱上瘾者开始也是为了买房子、汽车和电视机赚钱,但最终却对钱产生了如此强的渴望,以至于仅仅是为了钱而工作;成功上瘾者为了安全、社会地位或者财富而工作,但最终却仅仅是为了成功本身而工作。 追求成功的生活是有问题的。当然,现实中总存在失败的可能,这是一则几乎可以用来反对所有生活方式的论证。不管怎样,失败的威胁不是一个拒绝某种生活方式的好的理由——问题在于成功自身的威胁。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许多成功人士在他们四十多岁或者五十多岁的时候,也就是当他们好像已经获得了自己毕生追求的东西的时候,却突然自杀了。为什么?因为一旦到手,他们的成功就被证明并不是他们日思夜想的东西。如果某种关于好的生活的观念让我们失望,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好的生活,更不意味着生活不值得过,它甚至也不意味着成功不值得拥有,或者成功是错误的。它只意味着,成功本身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大问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大问题"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问题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大问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3 条 )






-
很有趣的一本哲学入门导论,阅读过程中随便整理整理,也是清晰思路的一个过程。 哲学是关于我们对自身和世界的信念和看法。做哲学是一种陈述活动,这种活动要尽可能清晰和有力地把我们的思想表达出来。(这并不意味着哲学的全部工作就是去宣称我们赞成的观点或字眼,而是去发掘这些观念的发展、意义和结构等,并且尝试发现他们和其他哲学家的观点之间的联系) 一、定义你的术语,并且将其紧紧扣住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明确表达...
2020-04-10 11:41 4人喜欢
很有趣的一本哲学入门导论,阅读过程中随便整理整理,也是清晰思路的一个过程。
哲学是关于我们对自身和世界的信念和看法。做哲学是一种陈述活动,这种活动要尽可能清晰和有力地把我们的思想表达出来。(这并不意味着哲学的全部工作就是去宣称我们赞成的观点或字眼,而是去发掘这些观念的发展、意义和结构等,并且尝试发现他们和其他哲学家的观点之间的联系)
一、定义你的术语,并且将其紧紧扣住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明确表达和论证。 分析和综合。
三、1.哲学体系和哲学观念的基本单元是 概念。概念因具体和抽象分为经验概念(源于我们的经验)和先天概念(其对象无法触及或经验得到,无法进行简单的定义)。 一些概念会因不同的时代、社会或者不同人而有不同的含义。概念并不仅指一个词语的含义,我们所不能达成一致的概念,反过来又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2.概念框架。实践性眼光来看,是生活方式;政治社会领域,是意识形态;历史领域,是舆论气候;将世界所赋予的形式移开,则是世界观。
这些概念框架是我们做其他工作的理智基础。
这些概念术语不仅将世界条理化了,还规定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在哲学中明确表达它们时,并非在任意创造一种思想结构,而是在明确和澄清我们业已相信的东西,从而更加清楚自己的思想,能够为之辩护,去发展、丰富和巩固,在必要的时候有能力改变它们。
四、一种哲学的质量取决于它所提出的思想的创造性、彻底性、观念之间的互相联系的严密性,以及整套看法留给读者的印象的鲜活程度。伟大的哲学家有一套自己庞大的哲学体系,并且为其做出了出色地辩护。
哲学是有风格地明确辩护和论证。
哲学除了表达出批判性思维和智慧地以外,还应该具有风趣、机智,有戏剧性甚至诱惑性。
回应 2020-04-10 11:41 -
人没有选择或行动的自由。这种观点被称为决定论, 它可以很自然地从我们在前面所说的普遍因果性原理一一任何事件都有其解释性的理由(见第五章)一一中导出。如果人的决定和行为是事件,它们就必定存在着解释性的理由。然而,如果一个行为或决定是被引起的(也就是被较早的事件或情况导致或决定的),那它怎么可能是自由的?
2020-02-27 11:17 1人喜欢
-
哲学就是努力思索生命,思索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思索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字面上讲,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追求更广阔的图景,渴望这样一种知识,那种使我们理解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世界的知识。因此,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于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哲学与智慧规定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赋子了我们的生活以意义 当初入大学的学生们问及有关生活意义和宇宙本性的问题时,回答这些问题的应当是哲学。但...
2018-11-16 18:09
哲学就是努力思索生命,思索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思索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字面上讲,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追求更广阔的图景,渴望这样一种知识,那种使我们理解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世界的知识。因此,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于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哲学与智慧规定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赋子了我们的生活以意义 当初入大学的学生们问及有关生活意义和宇宙本性的问题时,回答这些问题的应当是哲学。但许多学生由于没有受过严格思维的训练,却又急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就会诉诸一些廉价的替代品,即那些自助的通俗哲学、舶来的怪异宗教、极端的政治等。如果哲学的严肃思考没有提出过这些大问题,那么也许这些通俗之物可以代劳。哲学与这些通俗的替代品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质上的,即思想的品质和理解的彻底性。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从事哲学与否,而在于是接受种廉价的、没有挑战性的替代品,还是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把你引真正思考的大门。 引自 前言 思考!努力的思考
回应 2018-11-16 18:09 -
自始至终,我都会在本书中简要介绍历史上的一些伟大哲学家(简要的传记包含于各章之中)。但哲学主要不是研究其他人的观点,而是努力用尽可能有说力、尽可能使人感兴趣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述你自己的观点,这才是做哲学,而不仅仅读一下别人是怎么说的。 自己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哲学
2018-11-16 18:12 1人喜欢
-
哲学就是努力思索生命,思索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思索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字面上讲,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追求更广阔的图景,渴望这样一种知识,那种使我们理解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世界的知识。因此,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于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哲学与智慧规定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意义。
2019-01-17 21:01
-
人们为什么要创造艺术、音乐和故事?我们为什么会欣赏它们,甚至会经常为之感动?是什么使得一件作品成为艺术品?我们如何在好的艺术和差的艺术之间做出区分?何为伟大的艺术?如果我喜欢一件作品,这是否就意味着它是好的?这些都是美学中的问题,它们同哲学本身一样古老。顺便说一句,“美学”一词的含义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初(根据它的希腊文词根)它与一般的感情相关,而后变成了对感性知觉的研究,再...
2021-03-25 11:40 1人喜欢
人们为什么要创造艺术、音乐和故事?我们为什么会欣赏它们,甚至会经常为之感动?是什么使得一件作品成为艺术品?我们如何在好的艺术和差的艺术之间做出区分?何为伟大的艺术?如果我喜欢一件作品,这是否就意味着它是好的?这些都是美学中的问题,它们同哲学本身一样古老。顺便说一句,“美学”一词的含义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初(根据它的希腊文词根)它与一般的感情相关,而后变成了对感性知觉的研究,再后来变成了对美的欣赏。到了今天,它实际上是指对所有艺术以及许多非艺术的研究和欣赏。它不仅研究美好的事物,而且也研究崇高的、引人注目的,甚至是愚蠢的和丑恶的事物(如在喜剧中)。 引自 第十章 美 4 突然想到前几日买的《审丑》,“丑”也是一种艺术。
回应 2021-03-25 11:40 -
开始看咯!这就是我呀!不断地重塑重塑,赋予日常生活以新的意义和清晰性。 罗素的话!握拳! 喜欢哲学将问题的答案视作动态与创造 联想到,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阐释重于事实本身。 超越。解释,解释构建了自我。 存在主义。有点意思 积极自由消极自由 哦哦哦哦哦!来拯救我来了,这就是我看不懂的原因吧!因为这些都是男性经验!耶 一看女权就来精神了。这句话找到了,语言决定了理解世界的方式 舒适
2021-02-28 16:43
论坛 · · · · · ·
和第9版差别在哪里? | 来自Libertango | 3 回应 | 2021-04-05 |
翻译怎么样? | 来自Doraemon、 | 1 回应 | 2020-08-10 |
出《大问题》第十版实体书(全新) | 来自喵小姐 | 2020-04-19 | |
关于这本书的虚假的信息! | 来自未 | 1 回应 | 2019-10-31 |
第十版更新内容 | 来自aaa | 6 回应 | 2019-10-2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9.3分 13170人读过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 (2009)9.0分 60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9.0分 4525人读过
-
Wadsworth Publishing (2013)9.1分 2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大问题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破皮儿蛋 2020-04-28
入门,非常好读
9 有用 王振宇Max 2019-04-09
以前买过广西师大理想国第九版的,没看完就送人了,今年又买了这个第十版看看~ 断断续续匆匆忙忙的看完了,关于“实在”、“真理”、“自我”这几章还不是很明白,以后遇见问题再来印证吧~个人觉得看完《苏菲的世界》+《大问题》+《哲学起步》+《西方宗教文化》之后,再去看形形色色的西方哲学史著作可能不会那么艰难了。。。吧
9 有用 Taeny 2018-10-18
"合理化"就是全部
2 有用 JessieINFree 2019-11-09
很好读,想起了读《苏菲的世界》时那种爽感,特别是前三部分做哲学的基础,每个大学新生都应该读一读,大学教育无非就是培养这样在各个领域有批判性思维的哲学家,生活的意义、自我、自由和美比较感兴趣的这几章看的让人很兴奋,一遍看下来还是觉得萨特真的深得我心
28 有用 [已注销] 2018-08-12
清华社七月份新出的第十版。正度16开精装,纸质不错,黑蓝双色,排版友好。内容和版式均有更新。以哲学话题为切入点,区别于以哲学史为脉络的入门读物。导言和附录的内容非常好。内容较浅。适宜搭配另外的入门书,诸如《世界哲学史(17版)》(山东画报出版社)、当代哲学导论阅读。定价太高。
0 有用 Scheherazade 2021-04-06
不得不说,某些嵌入的小贴士类真的干扰阅读流畅感
0 有用 鸟的投影 2021-04-06
作为普通大众,想要了解哲学,这本书可以作为激发哲学兴趣的入门书籍,配合西方哲学史会更好。当然,普通人了解哲学,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哲学,学会真正思考,从多种角度去看待问题。
0 有用 洛洛子 2021-04-05
关于问题的重要性,罗素给出过这样的评判:研究哲学不是为了对哲学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而是为了问题本身。《大问题》这本哲学导论无论在文字、谋篇布局还是材料选择上,都贯彻了重视“问题本身”的想法,不失为一本独具匠心的哲学入门书。
0 有用 筠筠 2021-04-04
最佳入门。哲学写作所需的逻辑与风格。各个基础问题引发的学科分支。对哲学不偏不倚的定位,即没有神化又没有弱化。很明显这是建立在对哲学本身的足够的了解上的。关于一些大问题也只是做一些引导式的提问,并列出古往今来大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思考,不至于让入门者走偏。 还有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这比用历史的方式将要清晰很多——能看出各哲学家在同一问题下的继承与批判关系。哲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有很明显的历史继承关系... 最佳入门。哲学写作所需的逻辑与风格。各个基础问题引发的学科分支。对哲学不偏不倚的定位,即没有神化又没有弱化。很明显这是建立在对哲学本身的足够的了解上的。关于一些大问题也只是做一些引导式的提问,并列出古往今来大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思考,不至于让入门者走偏。 还有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这比用历史的方式将要清晰很多——能看出各哲学家在同一问题下的继承与批判关系。哲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有很明显的历史继承关系,旧的问题一般不会被重新提出。艺术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以历史为主线。 (展开)
0 有用 鸿生 2021-04-03
阅读一本以问题为导向的书籍,是非常有收获的,这本《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能够告诉我们在现实情景中,我们所想知道的一些列的哲学问题,在这本书里问题是主角,思考是道路,那些历史上的知名哲学家们,就好像是在这段路上,开设了客栈的老者,我们每走过一段路,就会在客栈喝喝茶聊聊天,继续上路。在我们的生命中,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是精神而非物质,是爱而非枷锁,虽然道理很浅显,可是实行起来复杂,似乎就是人类的... 阅读一本以问题为导向的书籍,是非常有收获的,这本《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能够告诉我们在现实情景中,我们所想知道的一些列的哲学问题,在这本书里问题是主角,思考是道路,那些历史上的知名哲学家们,就好像是在这段路上,开设了客栈的老者,我们每走过一段路,就会在客栈喝喝茶聊聊天,继续上路。在我们的生命中,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是精神而非物质,是爱而非枷锁,虽然道理很浅显,可是实行起来复杂,似乎就是人类的宿命,人性本来就复杂,剖析进入的角度也大有不同。 (展开)